按摩理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5719发布日期:2021-07-13 15:16阅读:52来源:国知局
按摩理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器,尤其涉及一种能对颈椎加热及按摩理疗,有效缓解疲劳的按摩理疗装置。



背景技术:

按摩器是一种可以对身体自动进行按摩,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及放松身体,缓解疲劳的目的。现有的颈椎按摩装置一般是通过电机带动按摩头摆动,从而达到按压颈椎舒缓疲劳的目的。然而,这些颈椎按摩装置功能单一,按摩效果较差,越来越不受消费者喜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颈椎加热及按摩理疗,有效缓解疲劳,按摩及理疗效果好的按摩理疗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摩理疗装置包括按摩器主体、发热装置及至少两按摩头,两所述按摩头设置于所述按摩器主体上,所述发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按摩器主体的中部且位于两所述按摩头之间;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发热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发热层及所述按摩器主体之间的支撑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发热装置,使得所述按摩理疗装置同时具有按摩及加热的功能,又将所述发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按摩器主体的中部且位于两所述按摩头之间,从而使得所述发热装置可以直接对颈椎加热,有效缓解疲劳,提高按摩及理疗效果。

较佳地,所述支撑层为弹性支撑体。设置所述弹性支撑体,既可以为所述发热装置提供支撑,又可以对所述发热装置进行缓冲,保证所述发热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发热装置还包括药疗层,所述药疗层设置于所述发热层的表面。设置所述药疗层,所述发热装置可以对药疗层的药物加热,从而使药物快速地渗入到颈椎的皮层内,加快疗效速度,有效提高按摩及理疗效果。

较佳地,所述发热装置还包括垫片层,所述垫片层设置于所述发热层的表面。通过设置所述垫片层,所述垫片层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避免人体与所述发热装置直接接触,改善使用的舒适性。

较佳地,所述发热装置还包括将所述支撑层或整个所述发热装置连接于所述按摩器主体的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不但可以对发热装置进行定位,保证连接的牢固可靠,而且可以使所述发热装置快速地安装或拆卸,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具体地,所述定位部件为连接袋、连接片和/或粘贴层。

具体地,所述发热装置还包括柔性外层,所述柔性外层设置于所述定位部件的外侧表面。所述柔性外层可以直接与人体的皮肤接触,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感。

较佳地,所述按摩器主体呈u型或c型结构。u型或c型结构符合人体颈椎处的外型,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较佳地,所述发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按摩器主体中部的上壁内侧、下壁内侧或下壁外侧。

较佳地,所述发热层包括发热器及设置于所述发热器两侧的固定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按摩理疗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按摩理疗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按摩理疗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按摩理疗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按摩理疗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按摩理疗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图中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按摩理疗装置100的结构。

本实施例按摩理疗装置100包括发热装置1、按摩器主体2、两按摩头3及电池4,两所述按摩头3设置于所述按摩器主体2上。所述按摩器主体2呈u型或c型结构,u型或c型结构符合人体颈椎处的外型,提高使用的舒适性。所述发热装置1设置于所述按摩器主体2的中部且位于两所述按摩头3之间;所述发热装置1设置于所述按摩器主体2中部的上壁内侧、下壁内侧或下壁外侧。本实施例所述发热装置1设置于所述按摩器主体2中部的下壁外侧。所述发热装置1包括发热层12以及设置于所述发热层12及所述按摩器主体2之间的支撑层11。所述发热层12包括发热器121及设置于所述发热器121两侧的固定垫122;所述发热器121可以采用碳纤维发热、石墨加热、红外线二极管加热或其它通电可发热的材料。所述支撑层11为弹性支撑体。设置所述弹性支撑体,既可以为所述发热装置1提供支撑,又可以对所述发热装置1进行缓冲,保证所述发热装置1工作的稳定性。所述电池4内置于所述按摩器主体2内且与所述发热装置1及按摩头3电连接。

所述发热装置1还包括药疗层13,所述药疗层13设置于所述发热层12的表面。设置所述药疗层13,所述发热装置1可以对药疗层13的药物加热,从而使药物快速地渗入到颈椎的皮层内,加快疗效速度,有效提高按摩及理疗效果。

所述发热装置1还包括垫片层14,所述垫片层14设置于所述发热层12的表面。所述垫片层14为薄海绵。通过设置所述垫片层14,所述垫片层14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避免人体与所述发热装置1直接接触,改善使用的舒适性。

所述发热装置1还包括将所述支撑层11或整个所述发热装置1连接于所述按摩器主体2的定位部件15。所述定位部件15为连接袋、连接片和/或粘贴层。本实施例所述定位部件15采用连接袋的形式,所述发热装置1设置于所述连接袋内,所述连接袋连接于所述按摩器主体2的下壁外侧,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袋通过车缝线车缝于所述按摩器主体2的下壁外侧。所述定位部件15不但可以对发热装置1进行定位,保证连接的牢固可靠,而且可以使所述发热装置1快速地安装或拆卸,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所述发热装置1还包括柔性外层16,所述柔性外层16设置于所述定位部件15的外侧表面,并且正对所述垫片层14。所述柔性外层16可以直接与人体的皮肤接触,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感。

如图1及图3所示,图中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按摩理疗装置200的结构。

本实施例按摩理疗装置200包括发热装置1、按摩器主体2、两按摩头3及电池4,所述发热装置1包括发热层12及支撑层11。所述支撑层11直接固定于所述按摩器主体2的下壁外侧,所述发热层12直接固定于所述支撑层11的外侧表面。所述按摩器主体2、发热装置1、两按摩头3、电池4、支撑层11及发热层12的结构均与实施例一的相同。

如图1及图4所示,图中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按摩理疗装置300的结构。

本实施例按摩理疗装置300包括发热装置1、按摩器主体2、两按摩头3及电池4,所述发热装置1包括发热层12、支撑层11及定位部件15。所述发热层12位于所述支撑层11的外侧表面,所述定位部件15将所述发热层12及支撑层11包裹于内部且所述定位部件15连接于所述按摩器主体2的下壁外侧。所述按摩器主体2、发热装置1、两按摩头3、电池4、支撑层11、发热层12及定位部件15的结构均与实施例一的相同。

如图1及5所示,图中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按摩理疗装置400的结构。

本实施例按摩理疗装置400包括发热装置1、按摩器主体2、两按摩头3及电池4,所述发热装置1包括发热层12、支撑层11、药疗层13及定位部件15。所述发热层12位于所述支撑层11的外侧表面,所述药疗层13位于所述发热层12的外侧表面,所述定位部件15将所述发热层12、支撑层11及药疗层13包裹于内部且所述定位部件15连接于所述按摩器主体2的下壁外侧。所述按摩器主体2、发热装置1、两按摩头3、电池4、支撑层11、发热层12、药疗层13及定位部件15的结构均与实施例一的相同。

如图1及图6所示,图中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按摩理疗装置500的结构。

本实施例按摩理疗装置500包括发热装置1、按摩器主体2、两按摩头3及电池4,所述发热装置1包括发热层12、支撑层11、药疗层13、垫片层14及定位部件15。所述发热层12位于所述支撑层11的外侧表面,所述药疗层13位于所述发热层12的外侧表面,所述垫片层14位于所述药疗层13的外侧表面,所述定位部件15将所述发热层12、支撑层11、药疗层13及垫片层14包裹于内部且所述定位部件15连接于所述按摩器主体2的下壁外侧。所述按摩器主体2、发热装置1、两按摩头3、电池4、支撑层11、发热层12、药疗层13、垫片层14及定位部件15的结构均与实施例一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发热装置1,使得所述按摩理疗装置100同时具有按摩及加热的功能,又将所述发热装置1设置于所述按摩器主体2的中部且位于两所述按摩头3之间,从而使得所述发热装置1可以直接对颈椎加热,有效缓解疲劳,提高按摩及理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按摩理疗装置所涉及到的按摩头3的具体结构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