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桡动脉采血装置

文档序号:26024634发布日期:2021-07-27 13:28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桡动脉采血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桡动脉采血装置。



背景技术:

桡动脉采血或穿刺时通常需要腕关节最好处于外翻体位,得以充分暴露桡动脉,因此,在实际桡动脉采血时,需要医护人员对腕关节进行外翻固定,保证手掌和前臂不移动。但如果只有一名医务人员,固定效果较差且医务人员进行采血作业较为困难,且还容易导致因外翻严重不足,影响穿刺成功率和采血成功率,反复穿刺或采血会导致血肿,造成感染,严重的甚至造成桡动脉栓塞导致手腕部供血不足甚至坏死;因此进行穿刺或采血时需要多名医护人员进行配合操作,至少一人进行采血,一人辅助固定,但是这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且有时候患者会因为不适等反应做出摆动,仍会造成穿刺采血失败。

中国专利cn209404961u公开了桡动脉采血专用固定器,包括塑料板体,所述塑料板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软垫面板,所述软垫面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小枕,所述塑料板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u形耳。该桡动脉采血专用固定器,通过设置手指固定带和手指约束带,手指固定带的底部正面固定连接有黑色毛刺勾面,手指约束带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黑色毛面,能够有效约束四个手指,设置大拇指约束带,大拇指约束带的正面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毛刺扣带勾面和毛刺扣带毛面,能够有效约束患者手部的大拇指,上述毛面的长度大于勾面的长度,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手部大小进行相应的约束调整,达到了固定手指和手臂的效果。虽然该专利的固定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腕关节进行固定,但是该结构并不能对腕关节外翻的程度进行调节,无法适用于不同手腕角度的患者,无法根据不同患者的手腕角度进行摆放角度调节,另外该装置不具备照明功能,在夜晚时可能无法对指定腕关节进行有效的穿刺,从而影响穿刺成功率和采血成功率,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调节外翻程度且能够在小范围提供明亮照明功能的桡动脉采血辅助装置。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桡动脉采血装置,至少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至少设置有手掌承托板、前臂承托板和转动调节组件,所述手掌承托板通过能够限定所述手掌承托板转动角度的所述转动调节组件与所述前臂承托板转动连接,其中:所述转动调节组件具有调节状态和锁定状态,当所述转动调节组件处于调节状态时,所述手掌承托板能够绕所述转动调节组件进行转动,从而改变所述手掌承托板和所述前臂承托板之间的夹角;当所述转动调节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时,手掌承托板被固定在设定转角,从而与所述前臂承托板构成设定角度支撑结构。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动调节组件至少包括转动轴、调节弹簧、限位块和调节螺杆,其中,所述转动轴按照贯穿所述主体的方式实现所述手掌承托板与前臂承托板之间的转动连接;所述调节弹簧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主体内杆体上,从而实现所述手掌承托板能够在所述调节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与所述前臂承托板共平面的连接状态。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块按照安装在所述主体表面且套设在所述转动轴贯穿主体并延伸至所述主体外侧的部分杆体上的方式与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贯穿其块体的开槽,所述调节螺杆按照平行于所述限位块且贯穿所述开槽的方式进行设置,使得通过转动调节螺杆能够调节所述开槽两个槽壁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通过增大或减小所述圆孔大小来调节所述转动轴的转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体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至少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和第一紧固件,其中,所述第一底座按照部分嵌入到所述第二底座中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底座进行上下移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底座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按照贯穿所述第二底座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的相对固定。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底座远离所述第二底座的表面与所述前臂承托板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对所述前臂承托板的高度进行调节。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底座上还设置有灯源和电源,所述灯源包括手术灯和调节所述手术灯照射方向及位置的定型软管,所述手术灯通过定型软管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所述电源嵌入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的内部,所述手术灯与所述电源通过设置在定型软管内的导线电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底座内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一底座能够沿所述导轨上下移动,在所述第一底座运动到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紧固件按照贯穿所述第二底座靠近所述第一底座位置处的壳体并对所述第一底座抵靠限位的方式实现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的位置调节和相对固定。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底座远离所述第一底座的表面通过旋转连杆连接有移动车,所述移动车还包括用于承接所述旋转连杆的移动台面,所述移动台面按照能够为旋转连杆提供稳定的支撑底座的方式与旋转连杆远离所述第二底座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连杆能够带动所述本体在所述移动台面上进行旋转,从而实现所述本体能够经过旋转调节处于设定位置和设定方向。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手掌承托板和前臂承托板的表面被设置为能够与手背和前臂形状相适应的弧形凹槽;所述手掌承托板表面还设置有手掌固定件,所述前臂承托板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前臂固定件。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手掌承托板和前臂承托板的表面还设置有防滑软垫,所述防滑软垫可拆卸地设置在弧形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装置通过设置可调节腕关节外翻程度的转动调节组件,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和外翻程度的差异对装置手掌承托板和前臂承托板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恰好契合相应患者的手腕外翻角度,进而可以有效地对需采血或穿刺的患者的桡动脉得以充分暴露。同时通过装置的患者固定结构和装置本身在指定构件上的连接固定结构的配合,保证了采血时装置对患者的稳定固定,降低了医护人员的需求,仅需一名医护人员就能高成功率的桡动脉采血。

2、本装置通过设置照明结构,解决了现有装置在夜间由于患者病情出现变化需要抽血时,无法获得明亮的采血环境的缺陷,方便在采血环境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照明装置的辅助,从而对桡动脉进行有效地采血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的桡动脉采血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的桡动脉采血装置的的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主体2:灯源3:电源

4:固定夹11:手掌承托板12:前臂承托板

13:转动调节组件14:底座15:防滑软垫

41:夹板42:第二紧固件131:转动轴

132:弹簧133:限位块134:调节螺杆

135:开槽141:第一底座142:第二底座

143:第一紧固件111:手掌固定件121:前臂固定件

144:导轨21:手术灯22:定型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2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一种可调节的桡动脉采血装置,该装置包括主体1、灯源2、电源3和固定夹4。

根据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主体1设置有手掌承托板11、前臂承托板12和转动调节组件13。手掌承托板11通过能够限定手掌承托板11转动角度的转动调节组件13与前臂承托板12转动连接。在患者手臂放置在主体1上时,手掌承托板11跟随患者暴露桡动脉的腕关节运动进行转动,转动调节组件13根据需求调节手掌承托板11与前臂承托板12之间的角度,并在设定角度上实现手掌承托板11与前臂承托板12的固定连接状态。优选的,转动调节组件13具有调节状态和锁定状态,当转动调节组件13处于调节状态时,手掌承托板11能够围绕与前臂承托板12连接位置处设置的转动调节组件13的轴线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手掌承托板11与前臂承托板之间的角度调节。当转动调节组件13处于锁定状态下时,手掌承托板11和前臂承托板12之间的夹角恰好处于设定状态,此时能够满足设定患者的腕关节翻转角度,并充分暴露桡动脉的采血位置,同时能够通过前臂承托板12对手臂进行设定角度的支撑作用,保证了穿刺采血时腕关节的稳定状态。

优选的,转动调节组件13包括转动轴131、调节弹簧132、限位块133和调节螺杆134。转动轴131按照贯穿位于手掌承托板11和前臂承托板12连接位置处的主体1的方式实现手掌承托板11和前臂承托板12之间的转动连接。通过设置转动轴131,在将主体1安装固定在设定位置时,前臂承托板12固定,手掌承托板11可以围绕转动轴131进行转动,从而改变手掌承托板11和前臂承托板12表面之间的夹角。转动轴131上还套接有调节弹簧132。套接在转动轴131上的调节弹簧132的两个弹簧终端分别卡位设置在手掌承托板11和前臂承托板12的板体上,使得在无外力作用且转动调节组件13处于调节状态时,在调节弹簧132的弹力作用下,手掌承托板11与前臂承托板12处于共平面的状态。通过设置调节弹簧132使得手掌承托板11和前臂承托板12能够在无外力作用时能够自动回复到交角为0°的平面状态,手掌承托版11仅有在腕关节放置或外力作用才会根据需求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限位块133固定安装在主体1的外表面上。固定设置在主体1外表面的限位块133能够套设在转动轴131贯穿主体1并延伸至主体1外部的部分杆体上。限位块133的块体上还设置有贯穿其环形壳体的开槽135。通过设置开槽135,使得限位块133内部套接转动轴131的通孔由闭环变为非闭合环形孔,使得实际操作时能够通过调节开槽135的宽度从而调节内部通孔的大小。限位块133的开槽位置处还设置有能够调节开槽135的宽度的调节螺杆134。调节螺杆按照垂直于开槽135的开槽方向并按照垂直于转动杆131的方式贯穿限位块133。优选的,限位块133靠近开槽135的部分块体内还设置有与调节螺杆134相契合的螺母。使用时,通过转动调节螺杆134,使得调节螺杆134发生与螺母的相对转动,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带动开槽135的两侧相互靠近,进而减小开槽135的宽度,实现对限位块133内的通孔大小的改变,使得贯穿限位块133的转动轴131被限位块133压迫限位,保持在设定角度上的固定。

优选的,手掌承托板11和前臂承托板12能够共平面的表面设置有能够与手背和前臂形状相适应的弧形凹槽。通过设置弧形凹槽,使得在将患者的手臂正确放置在装置上时,能够更好地贴合手臂,从而尽可能有效地将腕关节处的桡动脉暴露出来。优选的,手掌承托板11表面还设置有手掌固定件111,前臂承托板12的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前臂固定件121。优选的,固定件可以是设置有魔术贴的绑带或搭扣带。优选的,手掌承托板11和前臂承托板12的弧形凹槽表面还设置有防滑软垫15。通过设置防滑软垫15在提高手掌承托板11和前臂承托板12的舒适性的同时进一步保证患者放置的手掌和手臂的稳定性。

主体1的前臂承托板12的表面还设置有底座14。底座14包括第一底座141、第二底座142和第一紧固件143。优选的,第一底座141按照部分嵌入到第二底座142内且能够相对于第二底座142进行上下移动的方式与第二底座142连接。第一紧固件143按照贯穿第二底座142的表面的方式与第二底座142靠近第一底座141一端的壳体螺纹连接。通过调节第一紧固件143进入第二底座142壳体内部的长度,从而限制第一底座141在第二底座142内部的活动的方式实现第一底座141和第二底座142之间的相对固定。第一底座141远离第二底座的表面与前臂承托板12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通过调节第一底座141和第二底座14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调节前臂承托板12的竖直高度。优选的,第二底座142内设置有能够限制第一底座141移动方向的导轨144。通过设置导轨144使得第一底座141仅能够沿指定方向在第二底座142内移动,同时,设置的导轨144能够减小第一底座141和第二底座14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底座141能够更好地沿指定方向滑动。

优选的,第一底座141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二底座142的轴向长度,使得第一底座141无法全部进入到第二底座142中。第一底座141位于第二底座142外部的部分底座本体上设置有灯源2和电源3。灯源2包括手术灯21和定型软管22。定型软管22将手术灯21和第一底座141相连接。第一底座141的内部还设置有能够为手术灯21供能的电源3。优选的,定型软管22能够根据需求调节手术灯的位置和照射方向,具有较强的调节变幻塑性。手术灯通过定型软管内的导线与电源3电连接。优选的,电源3可以是蓄电池。

优选的,第二底座142远离第一底座141的表面连接有移动车4。移动车4可以带动本体1进行转移,移动车4通过转动还能够调节本体1的方向和位置。移动车4包括用于连接第二底座142的旋转连杆41和用于支撑旋转连杆41的移动台面。移动台面能够作为旋转连杆41的支撑底座,从而实现设置在旋转连杆41的本体1能够跟随旋转连杆41发生旋转和方向调节,且还能够使得装置在设定位置处为桡动脉采集过程提供稳定的支撑。优选的,旋转连杆41包括用于连接第二底座142和移动台面的两个竖杆和连接两根竖杆的横杆,其中,竖杆和横杆之间转动连接,使得横杆可以围绕连接移动台面的竖杆的轴线旋转,与横杆连接的用于连接第二底座142的竖杆可以绕自身轴线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本体1的旋转位移和承托板的方向转动。优选的,移动台面上还设置有滚轮,使得装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转移。移动台面上还可以设置用于方式采血工具的放置槽,方便在穿刺采血时,医护人员能够就近拿取和放置采血工具。

为了便于理解,将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的桡动脉采血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进行论述。

本申请的一种可调节的桡动脉采血装置。使用时,首先通过移动移动车,使得装置转移到合适位置,然后通过调节旋转连杆,使得装置本体被转动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和方向上。然后将患者手臂放在承托板上,根据需求首先调节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获得能够适应患者的设定高度的承托板位置。然后将患者的手掌和手臂利用带魔术贴的固定件固定在弧形凹槽中。调节手术灯位置和方向,将腕关节充分暴露在灯管照射下,为医护人员提供明亮的操作环境。其次,将转动调节装置设置为调节状态,通过翻转患者腕关节到设定位置以达到充分适合桡动脉穿刺采血状态。最后,将转动调节装置转换到固定状态,使得手掌承托件与前臂承托件之间的角度固定,方便护士进行穿刺采血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