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麻醉后的约束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7644发布日期:2021-07-23 14:1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幼儿麻醉后的约束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幼儿麻醉后的约束带。



背景技术:

婴幼儿在麻醉至苏醒过程中,部分患儿迷迷糊糊地会翻身翻滚,部分患儿会躁动不安,由于患儿身上还有输液管道,翻动会压住挣脱管道,因此,需要对麻醉后的患儿进行约束。现有的约束带一般是将患儿的手脚捆住进行约束,使用时,如果捆太紧容易伤到患儿,稍松时又容易挣脱。当患儿哭闹不安时,还需要复苏室的医护人员抱起来安慰,加大医护人员工作量。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幼儿麻醉后的约束带进行改进,以满足临床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幼儿麻醉后的约束带,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约束效果好的优点,能减少脱管风险和减轻看护人员的工作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幼儿麻醉后的约束带,包括主体布块,所述主体布块上设置有肩臂约束魔术贴毛面、肩臂约束魔术贴刺面、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主体布块与身体接触的一面为内侧面,相对另一面为外侧面,所述主体布块内侧面靠近头部的左侧一角设置有肩臂约束魔术贴毛面,主体布块外侧面靠近头部的右侧设置有肩臂约束魔术贴刺面,肩臂约束魔术贴毛面与肩臂约束魔术贴刺面配合粘贴对婴幼儿肩部和上臂进行约束;所述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设置在主体布块外侧面中部,且第一绑带离主体布块左端的距离为1-30cm,第二绑带离主体布块右端的距离为20-30cm。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主体布块内侧的中上部还设置有第一手部约束带和第二手部约束带,第一手部约束带和第二手部约束带水平间隔15-25cm,第一手部约束带和第二手部约束带设有相互配合的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刺面,用于配合粘贴环绕在婴幼儿腹部、对婴幼儿手部进行约束。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肩臂约束魔术贴毛面的上端与主体布块的上端对齐,肩臂约束魔术贴毛面的上端与下端之间的长度为20-30cm。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肩臂约束魔术贴刺面的上端与主体布块的上端对齐,肩臂约束魔术贴刺面的左端离主体布块右端的距离为20-30cm,肩臂约束魔术贴刺面的左端至右端之间的宽度为10-25cm。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主体布块左端至右端之间的宽度为90-110cm。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主体布块采用双层棉布缝制而成,且内部有丝绵。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手部约束带和第二手部约束带采用双层棉布缝制而成,且内部有丝绵,第一手部约束带和第二手部约束带的总长度为25-35cm。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主体布块将婴幼儿患者包裹起来,并将肩部和大臂进行整体式约束,形成包裹的感觉给予幼儿安全感,这样的方式进行约束后,如果婴幼儿哭闹只要轻轻拍拍他们的肩膀,很快会停止哭闹,继续入睡,完全醒后,解开约束就可以送回家长。从而减少麻醉至苏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脱管问题和减轻看护人员的工作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使用时,第一绑带用于与病床右侧床架固定,第二绑带用于与病床左侧床架固定,从而对婴幼儿患者的身体进行约束,避免其左右翻动造成脱管。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手部约束带和第二手部约束带,可以将婴幼儿患者的手部约束在腹部位置,避免手部摆动造成输液时脱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附图中:1-主体布块,2-肩臂约束魔术贴刺面,3-第二绑带,4-第一手部约束带,5-第一绑带,6-肩臂约束魔术贴毛面,7-第二手部约束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部件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幼儿麻醉后的约束带,包括主体布块1,主体布块1上设置有肩臂约束魔术贴毛面6、肩臂约束魔术贴刺面2、第一绑带5和第二绑带3,主体布块1与身体接触的一面为内侧面,相对另一面为外侧面,主体布块1内侧面靠近头部的左侧一角设置有肩臂约束魔术贴毛面6,主体布块1外侧面靠近头部的右侧设置有肩臂约束魔术贴刺面2,肩臂约束魔术贴毛面6与肩臂约束魔术贴刺面2配合粘贴对婴幼儿肩部和上臂进行约束;第一绑带5和第二绑带3设置在主体布块1外侧面中部,且第一绑带5离主体布块1左端的距离为1-30cm,第二绑带3离主体布块1右端的距离为20-30cm。

在使用上述幼儿麻醉后的约束带时,将约束带铺平在病床,将麻醉后的幼儿放置在主体布块1中部,将主体布块1右边的部分对折至幼儿身体上,将左端的肩臂约束魔术贴毛面6粘贴在右侧的肩臂约束魔术贴刺面2,调整松紧度,通过采用主体布块1将婴幼儿患者包裹起来,并将肩部和大臂进行整体式约束,形成包裹的感觉给予幼儿安全感,这样的方式进行约束后,如果婴幼儿哭闹只要轻轻拍拍他们的肩膀,很快会停止哭闹,继续入睡,完全醒后,解开约束就可以送回家长。从而减少麻醉至苏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脱管问题和减轻看护人员的工作量。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绑带5设置在靠近主体布块1左端,第二绑带3设置在靠近主体布块1右端,第一绑带5压过幼儿身体中部后固定在床架的右侧,第二绑带3压过幼儿身体下部后固定在床架的左侧,从而对婴幼儿患者的身体进行约束,避免其左右翻动造成脱管。

本实用新型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主体布块1内侧的中上部还设置有第一手部约束带4和第二手部约束带7,第一手部约束带4和第二手部约束带7水平间隔15-25cm,第一手部约束带4和第二手部约束带7设有相互配合的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刺面,用于配合粘贴环绕在婴幼儿腹部、对婴幼儿手部进行约束。使用时,婴幼儿患者的身体腹部位于第一手部约束带4和第二手部约束带7之间,先将婴幼儿患者的手部放在腹部位置,再将第一手部约束带4和第二手部约束带7连接后,可以将婴幼儿患者的手部约束在腹部位置,避免手部摆动造成输液时脱管。手部约束好之后,再按照前述的步骤约束肩臂部位。

本实用新型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肩臂约束魔术贴毛面6的上端与主体布块1的上端对齐,肩臂约束魔术贴毛面6的上端与下端之间的长度为20-30cm,保证肩臂约束魔术贴毛面6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而对肩部和大臂进行同时约束,从而起到所需的肩臂约束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肩臂约束魔术贴刺面2的上端与主体布块1的上端对齐,肩臂约束魔术贴刺面2的左端离主体布块1右端的距离为20-30cm,肩臂约束魔术贴刺面2的左端至右端之间的宽度为10-25cm。保证肩臂约束魔术贴刺面2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而对肩部和大臂进行同时约束,从而起到所需的肩臂约束效果。具有一定的宽度,可以使粘贴的范围更大,可以进行松紧调整,以满足不同体型大小的幼儿。

本实用新型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主体布块1左端至右端之间的宽度为90-110cm,以满足婴幼儿的包裹需求。

本实用新型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主体布块1采用双层棉布缝制而成,且内部有丝绵,提高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部约束带4和第二手部约束带7采用双层棉布缝制而成,且内部有丝绵,第一手部约束带4和第二手部约束带7的总长度为25-35cm,从而提高舒适感。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