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0188发布日期:2021-06-08 16:33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气管导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2.一般认为,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麻醉一词源于希腊文,顾名思义,麻为麻木麻痹,醉为酒醉昏迷,因此,麻醉的含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麻醉学是运用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术以消除患者手术疼痛,保证患者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现在,麻醉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专门的独立学科,主要包括临床麻醉学、急救复苏医学、重症监测治疗学、疼痛诊疗学和其他相关医学及其机制的研究,是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及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
3.患者进行清醒气管插管时,需要采用表面麻醉的措施以减轻患者在插管过程中的痛苦,现有的表面麻醉方式主要有传统枪式喷雾表麻、环甲膜穿刺表麻和可视喷雾器表麻,传统的表面麻醉方式难以避免的缺点是局麻药液在气道分布不均匀,致使表面麻醉效果欠佳,各种反射抑制不够,由于咽喉部及气管对异物刺激很敏感,若没有获得充分有效的麻醉,很容易引发喉痉挛、支气管痉挛,进而导致低氧血症,不仅影响手术的操作,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具有多功能以及操作简单等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侧面穿设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侧面设置有入气管,所述入气管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透气块,所述第一透气块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硅胶块,所述入气管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硅胶块卡接在第一卡槽内,所述充气管侧面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透气块,所述第二透气块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硅胶块,所述出气管内壁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硅胶块卡接在第二卡槽内。
6.优选的,所述导管本体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所述导管本体表面设置有真空气囊,所述充气管另一端穿设在导管本体侧面。
7.优选的,所述充气管另一端设置在真空气囊内,所述导管本体表面设置有雾化器。
8.优选的,所述导管本体侧面穿设有入液管,所述第一透气块共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入气管和入液管内壁。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开关和真空气囊,当医务人员将导管本体定位在患者气管
内时,通过剪掉开关,在气压的作用下,外部大气通过入气管流入真空气囊内,真空气囊被充满空气,从而医务人员得以将导管本体定位在患者气管内,通过设置支撑管,支撑管被咬患者口内,防止出现患者牙齿自然闭合,甚至咬住导管本体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雾化器,雾化器可以将液体雾化,麻药在雾化器的作用下,被均匀的喷洒在患者气管内,确保了表面麻醉的覆盖性和有效性。
附图说明
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导管本体;2、充气管;3、入气管;4、第一透气块;5、第一弹簧;6、第一硅胶块;7、第一卡槽;8、开关;9、出气管;10、第二透气块;11、第二弹簧;12、第二卡槽;13、第二硅胶块;14、支撑管;15、真空气囊;16、雾化器;17、入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实施例
19.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所述导管本体1侧面穿设有充气管2,所述充气管2侧面设置有入气管3,所述入气管3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透气块4,所述第一透气块4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弹簧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硅胶块6,所述入气管3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7,所述第一硅胶块6卡接在第一卡槽7内,所述充气管2侧面设置有出气管9,所述出气管9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透气块10,所述第二透气块10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1,所述第二弹簧1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硅胶块13,所述出气管9内壁设置有第二卡槽12,所述第二硅胶块13卡接在第二卡槽12内。
20.具体的,所述导管本体1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管14,通过设置支撑管14,支撑管14被咬患者口内,防止出现患者牙齿自然闭合,甚至咬住导管本体1的情况发生,所述导管本体1表面设置有真空气囊15,通过设置开关8和真空气囊15,当医务人员将导管本体1定位在患者气管内时,通过剪掉开关8,在气压的作用下,外部大气通过入气管3流入真空气囊15内,真空气囊15被充满空气,从而医务人员得以将导管本体1定位在患者气管内,所述充气管2另一端穿设在导管本体1侧面。
21.具体的,所述充气管2另一端设置在真空气囊15内,所述导管本体1表面设置有雾化器16,通过设置雾化器16,雾化器16可以将液体雾化,麻药在雾化器16的作用下,被均匀
的喷洒在患者气管内,确保了表面麻醉的覆盖性和有效性。
22.具体的,所述导管本体1侧面穿设有入液管17,所述第一透气块4共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入气管3和入液管17内壁。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将导管本体1插入患者气管内,并让患者咬合住支撑管14,然后,通过剪掉开关8,在气压的作用下,外部大气通过入气管3流入真空气囊15内,真空气囊15被充满空气,从而医务人员得以将导管本体1定位在患者气管内,人们可以通过入液管17将麻醉药注射入导管本体1内,雾化器16可以将液体雾化,麻药在雾化器16的作用下,被均匀的喷洒在患者气管内,当手术结束后,通过将出气管9与外部抽气装置连接,在将真空气囊15内的空气抽光之后,医务人员将导管本体1取出。
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