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生儿一次性维持氧浓度头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8292发布日期:2021-05-25 12:3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新生儿一次性维持氧浓度头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生儿供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新生儿一次性维持氧浓度头罩。



背景技术:

新生儿指胎儿娩出母体并自脐带结扎起,至出生后满28天这一段时间的婴儿,新生儿健康应具有多个方面的标准,自主呼吸为必备条件,需要注意初次呼吸注意的事项以及体检、常见病等;但有些新生儿,如低体重儿、早产儿或者患有严重的先天畸形或者产伤,需要进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来确保氧气浓度,而在此过程中,需要用到新生儿头罩。

根据上述,新生儿由于身体过于娇嫩,在治疗或护理时需要格外注意,临床现有技术中的新生儿头罩普遍为有机玻璃的,因此在使用时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具体如下;

1、因材质为有机玻璃,因此不仅成本高,此外也容易磕碰损坏,不便临床便捷使用。

2、与患儿接触为硬接触,容易给新生儿造成伤害,因此大大增加了临床使用的安全隐患。

故而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新生儿一次性维持氧浓度头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生儿一次性维持氧浓度头罩,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新生儿一次性维持氧浓度头罩,包括气囊罩体、颈部开口、通气板、固定轴、调控板、氧气供入接头、底部固定垫,所述的气囊罩体为半球形气垫,所述的颈部开口固设于气囊罩体右侧,所述的颈部开口与气囊罩体一体成型,所述的通气板固设于气囊罩体顶端,所述的通气板与气囊罩体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固定轴固设于通气板内部中端,所述的固定轴与通气板采用胶粘剂连接,所述的调控板套设于固定轴外壁,所述的调控板与固定轴采用转动连接,所述的氧气供入接头固设于气囊罩体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氧气供入接头与气囊罩体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底部固定垫固设于气囊罩体底部,所述的底部固定垫与气囊罩体采用胶粘剂连接,且所述的底部固定垫前端与气囊罩体前端采用活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气囊罩体内部左侧下端还固设有气嘴套,所述的气嘴套与气囊罩体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气嘴套内部左侧还固设有密封堵塞,所述的密封堵塞与气嘴套采用紧配连接,所述的气囊罩体前端下侧还固设有i魔术贴,所述的i魔术贴与气囊罩体采用胶粘剂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颈部开口为弧形,所述的颈部开口内壁还固设有海绵垫,所述的海绵垫与颈部开口采用胶粘剂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通气板内部前端还固设有i通气孔,所述的i通气孔为扇形通孔,所述的通气板内部后端还设有若干数量的ii通气孔,所述的ii通气孔为圆形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调控板顶部左侧还固设有手柄,所述的手柄与调控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的底部固定垫顶部前端还固设有ii魔术贴,所述的ii魔术贴与底部固定垫采用胶粘剂连接,且所述的ii魔术贴与i魔术贴采用粘贴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用于新生儿一次性维持氧浓度头罩,具有如下优点;

1、首先通过气囊罩体结构,能够借助氧气供入来对气囊罩体进行充气打开或放气折叠,方便了临床的操作使用,解决了传统采用有机玻璃头罩,不仅成本高,此外也容易损坏的问题。

2、其次因头罩整体均为气囊,具备很好的柔软性,使其与新生儿身体为软接触状态,因此大大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

3、最后采用调控式通气机构,故而也便于头罩能够实现一小部分内外空气互换,确保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用于新生儿一次性维持氧浓度头罩的主视图;

图2是一种用于新生儿一次性维持氧浓度头罩的俯视图;

图3是一种用于新生儿一次性维持氧浓度头罩的立体图1;

图4是一种用于新生儿一次性维持氧浓度头罩的立体图2;

图5是一种用于新生儿一次性维持氧浓度头罩的a向剖视图;

图6是一种用于新生儿一次性维持氧浓度头罩的变化状态立体图。

气囊罩体1、颈部开口2、通气板3、固定轴4、调控板5、氧气供入接头6、底部固定垫7、气嘴套101、密封堵塞102、i魔术贴103、海绵垫201、i通气孔301、ii通气孔302、手柄501、ii魔术贴7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用于新生儿一次性维持氧浓度头罩,包括气囊罩体1、颈部开口2、通气板3、固定轴4、调控板5、氧气供入接头6、底部固定垫7,所述的气囊罩体1为半球形气垫,所述的颈部开口2固设于气囊罩体1右侧,所述的颈部开口2与气囊罩体1一体成型,所述的通气板3固设于气囊罩体1顶端,所述的通气板3与气囊罩体1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固定轴4固设于通气板3内部中端,所述的固定轴4与通气板3采用胶粘剂连接,所述的调控板5套设于固定轴4外壁,所述的调控板5与固定轴4采用转动连接,所述的氧气供入接头6固设于气囊罩体1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氧气供入接头6与气囊罩体1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底部固定垫7固设于气囊罩体1底部,所述的底部固定垫7与气囊罩体1采用胶粘剂连接,且所述的底部固定垫7前端与气囊罩体1前端采用活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一种用于新生儿一次性维持氧浓度头罩具备以下功能;

a、使用时,气囊罩体1位于患儿头部外侧上端,底部固定垫7位于患儿后脑下端,氧气供入接头6对接病房氧气供入设备的管道(未标注),颈部开口2包裹患儿颈部,提高密封性,此时通过上述,方便了临床使用和操作;

b、气囊罩体1能够借助氧气供入来实现充气打开,方便了后续来对新生儿头部进行遮盖,使其后续供氧时氧气浓度能够保证,同时当一位新生儿使用完毕后,亦可通过放气收缩进行废弃,实现了一次性使用;

c、在新生儿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旋转调控板5来达到不同效果,例如将调控板5向前旋转,即实现通气板3后端的露出状态,此时通气板3后端的ii通气孔302露出,实现了较小程度的内外空气流通,反之,将调控板5向后旋转,即实现通气板3前端的露出状态,此时通气板3前端的i通气孔301露出,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内外空气流通;

所述的气囊罩体1内部左侧下端还固设有气嘴套101,所述的气嘴套101与气囊罩体1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气嘴套101内部左侧还固设有密封堵塞102,所述的密封堵塞102与气嘴套101采用紧配连接,所述的气囊罩体1前端下侧还固设有i魔术贴103,所述的i魔术贴103与气囊罩体1采用胶粘剂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充气时,医护人员只需将气嘴套101内的密封堵塞102拔出,接着将氧气供入设备的管道(未标注)插入到气嘴套101中对其进行充气即可实现气囊罩体1的膨胀打开,即方便了后续的使用;

所述的颈部开口2为弧形,所述的颈部开口2内壁还固设有海绵垫201,所述的海绵垫201与颈部开口2采用胶粘剂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颈部开口2内壁为海绵垫201,因海绵具备很好的回弹性和柔软性,因此能够贴合患儿的颈部,有效的避免氧气外溢,同时也提高了固定效果;

所述的通气板3内部前端还固设有i通气孔301,所述的i通气孔301为扇形通孔,所述的通气板3内部后端还设有若干数量的ii通气孔302,所述的ii通气孔302为圆形通孔;

需要说明的是i通气孔301的开孔面积大,提高了内外空气流通,可在无外接氧气情况下使用,若干数量的ii通气孔302的开孔面积小,能够实现一小部分内外空气流通,可在供氧情况下使用;

所述的调控板5顶部左侧还固设有手柄501,所述的手柄501与调控板5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手柄501方便医护人员抓握来对调控板5进行旋转操作,拓展了操作便捷性;

所述的底部固定垫7顶部前端还固设有ii魔术贴701,所述的ii魔术贴701与底部固定垫7采用胶粘剂连接,且所述的ii魔术贴702与i魔术贴103采用粘贴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ii魔术贴701能够将底部固定垫7前端粘贴在i魔术贴103上,实现了底部固定贴7与气囊罩体1前端的相连固定,提高了后续患儿使用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