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

文档序号:25971438发布日期:2021-07-23 14:19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

本申请属于呼吸机湿化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机湿化罐作为呼吸机的配件之一,主要是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温和加湿,保持气道的湿润。其原理是,在呼吸机湿化罐中加入无菌液并对无菌液进行加热,患者呼吸的空气流经湿化罐得到湿化,从而增加患者所呼吸的空气中的含水量,避免患者的气道产生损坏。现有的呼吸机湿化罐的罐体罩设于底座上方,并与底座可拆卸相连,罐体上设置进气口、出气口和进液口。

现有技术中,湿化罐的自动控水一般通过漂浮物堵塞进水口,这种结构随着漂浮物的老化或进水口边缘的老化可能造成漏水,影响控水功能,且现有技术中的湿化罐不具备防倾倒漏液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呼吸机湿化罐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包括:

方形的罐体,所述罐体内设有注水管、进气管、出气管,所述注水管、进气管、出气管的上端均伸出于所述罐体的顶部;所述注水管的顶部具有用于注水的注水口,所述注水管内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位于所述注水口的下方,所述阀门具有机械把手开关,所述机械把手开关的端部通过拉绳连接有浮球,所述浮球通过拉绳连接有铁块;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均为弯折形状,分为连续的三段,第一段沿竖直方向,第二段沿水平左右方向,第三段沿水平前后方向;所述进气管下端开口靠近所述罐体顶部的角点位置,所述出气管的下端开口靠近所述罐体顶部的角点位置;

压强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罐体内部的底部,用于感应所述罐体内存有液体的压强并反馈电信号;

电磁铁,设置在所述罐体底部的下方,与所述铁块对齐;所述电磁铁的线圈连接所述压强传感器,所述压强传感器发出的电信号能够控制所述电磁铁通电或断电。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所述进气管的第一段靠近所述罐体的角点位置,第二段靠近所述罐体的上侧和前侧设置,第三段靠近所述罐体的右侧设置;所述出气管的第一段位于所述进气管的第一段的对角位置,第二段靠近所述罐体的上侧和后侧设置,第三段靠近所述罐体的左侧设置。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所述进气管的第一段靠近所述罐体的角点位置,第二段靠近所述罐体的上侧和左侧设置,第三段靠近所述罐体的前侧设置;所述出气管的第一段位于所述进气管的第一段的对角位置,第二段靠近所述罐体的上侧和右侧设置,第三段靠近所述罐体的后侧设置。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所述罐体的底部具有供所述线圈连接的导线通入的小孔,所述小孔的边缘和所述压强传感器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所述注水管的下端延伸到所述罐体的底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所述浮球、所述铁块均设置在所述注水管内。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所述机械把手开关设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用于将打开状态的所述机械把手开关复位到关闭状态。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所述复位组件为弹簧、拉簧或扭簧。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关于所述罐体的顶面中心成中心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自动控水,即当湿化罐内液位超高时能够关闭注水口,超低时能够打开注水口;能够避免湿化罐倾倒时漏液,保护使用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注水管、进气管、出气管结构三维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磁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1罐体

2压强传感器

3电磁铁

4密封圈

11注水管

12进气管

13出气管

111注水口

112阀门

114浮球

115铁块

1121机械把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

方形的罐体1,所述罐体1内设有注水管11、进气管12、出气管13,所述注水管11、进气管12、出气管13的上端均伸出于所述罐体1的顶部;所述注水管11的顶部具有用于注水的注水口111,所述注水管11内设有阀门112,所述阀门112位于所述注水口111的下方,所述阀门112具有机械把手开关1121,所述机械把手开关1121的端部通过拉绳连接有浮球114,所述浮球114通过拉绳连接有铁块115;所述进气管12和所述出气管13均为弯折形状,分为连续的三段,第一段沿竖直方向,第二段沿水平左右方向,第三段沿水平前后方向;所述进气管12下端开口靠近所述罐体1顶部的角点位置,所述出气管13的下端开口靠近所述罐体1顶部的角点位置;

压强传感器2,设置在所述罐体1内部的底部,用于感应所述罐体1内存有液体的压强并反馈电信号;

电磁铁3,设置在所述罐体1底部的下方,与所述铁块115对齐;所述电磁铁3的线圈连接所述压强传感器2,所述压强传感器2发出的电信号能够控制所述电磁铁3通电或断电。

本实施例的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控水原理为:

对罐体1设置一个高水位线和一个低水位线,调整浮球114和铁块115的重量,使罐体1内水位到达高水位线时浮球114的上浮高度足够高,压强传感器2给出电磁铁3的断电信号,电磁铁3不对铁块115吸引,阀门112关闭,注水口111阻断进水;当罐体1内水位低于低水位线,压强降低到一个数值,压强传感器2给出电磁铁3的通电信号,电磁铁3对铁块115吸引,拉动机械把手开关1121,打开阀门112,注水口111开始进水,提升罐体1内水位,直到水位到达高水位线时压强传感器2给出电磁铁3的断电信号,关闭注水。以此实现自动控水。

本实施例的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防漏液原理为:

如图2所示,由于进气管12、出气管13为三段弯折的结构,当罐体1倾倒后,管体位于罐体1外部的一端位于高处避免漏液,或管体位于罐体1内部的一端位于高处避免进液,所以不管是前后倾倒还是左右倾倒都能够防止漏液。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所述进气管12的第一段靠近所述罐体1的角点位置,第二段靠近所述罐体1的上侧和前侧设置,第三段靠近所述罐体1的右侧设置;所述出气管13的第一段位于所述进气管12的第一段的对角位置,第二段靠近所述罐体1的上侧和后侧设置,第三段靠近所述罐体1的左侧设置。

或者,所述进气管12的第一段靠近所述罐体1的角点位置,第二段靠近所述罐体1的上侧和左侧设置,第三段靠近所述罐体1的前侧设置;所述出气管13的第一段位于所述进气管12的第一段的对角位置,第二段靠近所述罐体1的上侧和右侧设置,第三段靠近所述罐体1的后侧设置。即以罐体1的一个角建立笛卡尔坐标系,相对于出气管13的三段分别沿x、y、z轴,且每段均尽量靠近罐体1边缘排布,这样可以在罐体1倾倒时避免漏水。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如图3所示,所述罐体1的底部具有供所述线圈连接的导线通入的小孔,所述小孔的边缘和所述压强传感器2之间通过密封圈4密封连接。密封圈4避免漏水。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注水管11的下端延伸到所述罐体1的底部。所述浮球114、所述铁块115均设置在所述注水管11内。该结构便于浮球114、铁块115限位在特定范围内,以便于电磁铁3进行吸引。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所述机械把手开关1121设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用于将打开状态的所述机械把手开关1121复位到关闭状态。优选地,所述复位组件为弹簧、拉簧或扭簧。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呼吸机湿化罐自动控水防倾倒装置,如图2所示,所述进气管12和所述出气管13关于所述罐体1的顶面中心成中心对称设置。该布置可以让进气管12和出气管13分布紧凑,间接缩小罐体1的所需体积。

以上述依据本申请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申请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申请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