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多功能康复护理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2141发布日期:2021-02-03 18:2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多功能康复护理病床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多功能康复护理病床。


背景技术:

[0002]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病床一般指护理床,根据病人的治疗需要和卧床生活习性而设计,神经内科的病人在手术治疗以后一般会转到病房内部,躺在病床上,进行留院观察和康复护理。
[0003]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病床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帮助患者从病床上转移到手术床上,需要医护人员抬起病人进行转移,费时费力,且现有的病床不便于帮助患者进行上肢和下肢的锻炼,同时还存在难以扩展面积,不方便家属陪护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实用性更高的神经内科临床用多功能康复护理病床。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多功能康复护理病床,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病床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帮助患者从病床上转移到手术床上,需要医护人员抬起病人进行转移,费时费力,且现有的病床不便于帮助患者进行上肢和下肢的锻炼,同时还存在难以扩展面积,不方便家属陪护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多功能康复护理病床,包括病床侧板、滚珠滑台和延长折叠板,所述病床侧板的上方安置有面板组件,且病床侧板的外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安装有上肢锻炼组件,所述病床侧板的右端安装有第一转杆,且第一转杆的下方连接有下肢锻炼组件,所述病床侧板的下表面四角均固定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下端安装有防滑支脚,所述滚珠滑台安装于病床侧板的内侧,且滚珠滑台的内部贯穿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右端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丝杆的下方安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中间位置下方转动连接有连杆,且连杆的下端固定有锁压板,所述延长折叠板铰接于病床侧板的下边缘内侧,且延长折叠板远离病床侧板一端的内表面固定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靠近病床侧板的一侧安装有伸缩支架。
[0006]
优选的,所述面板组件包括面板和铰链,且面板的中间位置安装有铰链,并且面板关于铰链左右对称分布,同时面板与铰链之间形成折叠结构。
[0007]
优选的,所述上肢锻炼组件包括弹力带、拉环、定柱、滑块和锁紧螺栓,且弹力带的一端安装有拉环,所述弹力带的另一端套接有定柱,且定柱的右端安装有滑块,并且滑块与定柱的中间位置连接有锁紧螺栓。
[0008]
优选的,所述拉环通过弹力带与定柱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定柱通过滑块和滑槽与病床侧板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并且锁紧螺栓贯穿于滑块与定柱的内部。
[0009]
优选的,所述下肢锻炼组件包括气缸、气泵、气管、活塞伸缩杆和支撑板,且气缸的外壁固定有气泵,并且气泵的上方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缸的下方连接有活塞伸缩杆,且活塞伸缩杆的下端安装有支撑板。
[0010]
优选的,所述气缸通过气管与气泵之间构成连通结构,且气缸与活塞伸缩杆之间相互配合构成伸缩结构,并且活塞伸缩杆与支撑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0011]
优选的,所述滚珠滑台的内壁与丝杆的外壁均开设有螺纹,且滚珠滑台与丝杆之间的螺纹尺寸相吻合,并且丝杆与伺服电机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0012]
优选的,所述延长折叠板与病床侧板之间构成折叠结构,且伸缩支架通过第二转杆与延长折叠板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并且伸缩支架与延长折叠板之间的转动角度为0-100
°

[0013]
优选的,所述伸缩支架包括套管、内管、定位孔、卡柱和弹簧片,且套管的内部安装有内管,所述套管的外壁开设有定位孔,且定位孔的内部安置有卡柱,并且卡柱的中间位置固定有弹簧片。
[0014]
优选的,所述套管与内管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卡柱通过定位孔与套管之间构成卡合结构,并且卡柱通过弹簧片与内管之间构成弹性结构。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
1.本实用新型设置上肢锻炼组件中的弹力带具有良好的弹性,以便于利用弹力带的弹性作用,方便使用者在拉动拉环时进行上肢的锻炼,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可以利用滑块和滑槽之间的滑动作用对定柱的固定位置进行调节,以便于根据患者康复进程选择合适的锻炼强度,实用性更强,功能性更多样;
[0017]
2.本实用新型设置下肢锻炼组件中的支撑板用来放置患者的腿部,以便于通过气缸与活塞伸缩杆之间的伸缩作用来锻炼患者的腿部,并且气缸与活塞伸缩杆之间通过气泵气动驱动,整个组件重复操作性强,锻炼方便简单,同时下肢锻炼组件相对整个病床可以转动折叠,在不锻炼时也不会碍事;
[0018]
3.本实用新型设置滚珠滑台可以在丝杆转动时沿着丝杆平行移动,使得面板组件可以利用滚珠滑台的平移作用相对病床侧板移动,当面板组件的一半移出病床侧板时,面板则可以相对铰链向下转动折叠,从而方便将患者从病床上转移到手术床上,不需要医护人员人工搬移,有效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
[0019]
4.本实用新型设置延长折叠板相对病床侧板可以转动折叠,延长折叠板展开时,可以有效扩大整个床面的面积,便于患者陪护家属进行休息,在不需要使用延长折叠板时,将延长折叠板收起来,不占地方和空间,同时延长折叠板折叠起来后可以通过锁压板锁住,有效避免其由于重力作用而掉落;
[0020]
5.本实用新型设置套管与内管之间可以伸缩,以便于可以缩进整个床体内部,同时在套管与内管展开时长度可以支撑到地面上,进行稳定支撑,并且套管与内管利用卡柱与定位孔之间的卡合作用进行长度调节固定,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侧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侧视截面延长折叠板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肢锻炼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肢锻炼组件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伸缩支架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1、病床侧板;2、面板组件;201、面板;202、铰链;3、滑槽;4、上肢锻炼组件;401、弹力带;402、拉环;403、定柱;404、滑块;405、锁紧螺栓;5、第一转杆;6、下肢锻炼组件;601、气缸;602、气泵;603、气管;604、活塞伸缩杆;605、支撑板;7、支撑杆;8、防滑支脚;9、滚珠滑台;10、丝杆;11、伺服电机;12、隔板;13、连杆;14、锁压板;15、延长折叠板;16、第二转杆;17、伸缩支架;1701、套管;1702、内管;1703、定位孔;1704、卡柱;1705、弹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
请参阅图1-6,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多功能康复护理病床,包括病床侧板1、面板组件2、面板201、铰链202、滑槽3、上肢锻炼组件4、弹力带401、拉环402、定柱403、滑块404、锁紧螺栓405、第一转杆5、下肢锻炼组件6、气缸601、气泵602、气管603、活塞伸缩杆604、支撑板605、支撑杆7、防滑支脚8、滚珠滑台9、丝杆10、伺服电机11、隔板12、连杆13、锁压板14、延长折叠板15、第二转杆16、伸缩支架17、套管1701、内管1702、定位孔1703、卡柱1704和弹簧片1705,病床侧板1的上方安置有面板组件2,且病床侧板1的外表面开设有滑槽3,滑槽3的内部安装有上肢锻炼组件4,病床侧板1的右端安装有第一转杆5,且第一转杆5的下方连接有下肢锻炼组件6,病床侧板1的下表面四角均固定有支撑杆7,且支撑杆7的下端安装有防滑支脚8,滚珠滑台9安装于病床侧板1的内侧,且滚珠滑台9的内部贯穿有丝杆10,丝杆10的右端安装有伺服电机11,且丝杆10的下方安置有隔板12,隔板12的中间位置下方转动连接有连杆13,且连杆13的下端固定有锁压板14,延长折叠板15铰接于病床侧板1的下边缘内侧,且延长折叠板15远离病床侧板1一端的内表面固定有第二转杆16,第二转杆16靠近病床侧板1的一侧安装有伸缩支架17;
[0030]
上肢锻炼组件4包括弹力带401、拉环402、定柱403、滑块404和锁紧螺栓405,且弹力带401的一端安装有拉环402,弹力带401的另一端套接有定柱403,且定柱403的右端安装有滑块404,并且滑块404与定柱403的中间位置连接有锁紧螺栓405,拉环402通过弹力带401与定柱403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定柱403通过滑块404和滑槽3与病床侧板1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并且锁紧螺栓405贯穿于滑块404与定柱403的内部,设置上肢锻炼组件4中的弹力带401具有良好的弹性,以便于利用弹力带401的弹性作用,方便使用者在拉动拉环402时进行上肢的锻炼,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可以利用滑块404和滑槽3之间的滑动作用对定柱403的固定位置进行调节,以便于根据患者康复进程选择合适的锻炼强度,实用性更强,功能性更多样;
[0031]
下肢锻炼组件6包括气缸601、气泵602、气管603、活塞伸缩杆604和支撑板605,且气缸601的外壁固定有气泵602,并且气泵602的上方连接有气管603,气缸601的下方连接有
活塞伸缩杆604,且活塞伸缩杆604的下端安装有支撑板605气缸601通过气管603与气泵602之间构成连通结构,且气缸601与活塞伸缩杆604之间相互配合构成伸缩结构,并且活塞伸缩杆604与支撑板605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设置下肢锻炼组件6中的支撑板605用来放置患者的腿部,以便于通过气缸601与活塞伸缩杆604之间的伸缩作用来锻炼患者的腿部,并且气缸601与活塞伸缩杆604之间通过气泵602气动驱动,整个组件重复操作性强,锻炼方便简单,同时下肢锻炼组件6相对整个病床可以转动折叠,在不锻炼时也不会碍事;
[0032]
面板组件2包括面板201和铰链202,且面板201的中间位置安装有铰链202,并且面板201关于铰链202左右对称分布,同时面板201与铰链202之间形成折叠结构,滚珠滑台9的内壁与丝杆10的外壁均开设有螺纹,且滚珠滑台9与丝杆10之间的螺纹尺寸相吻合,并且丝杆10与伺服电机11之间构成转动结构,设置滚珠滑台9可以在丝杆10转动时沿着丝杆10平行移动,使得面板组件2可以利用滚珠滑台9的平移作用相对病床侧板1移动,当面板组件2的一半移出病床侧板1时,面板201则可以相对铰链202向下转动折叠,从而方便将患者从病床上转移到手术床上,不需要医护人员人工搬移,有效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
[0033]
延长折叠板15与病床侧板1之间构成折叠结构,且伸缩支架17通过第二转杆16与延长折叠板15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并且伸缩支架17与延长折叠板15之间的转动角度为0-100
°
,设置延长折叠板15相对病床侧板1可以转动折叠,延长折叠板15展开时,可以有效扩大整个床面的面积,便于患者陪护家属进行休息,在不需要使用延长折叠板15时,将延长折叠板15收起来,不占地方和空间,同时延长折叠板15折叠起来后可以通过锁压板14锁住,有效避免其由于重力作用而掉落,伸缩支架17包括套管1701、内管1702、定位孔1703、卡柱1704和弹簧片1705,且套管1701的内部安装有内管1702,套管1701的外壁开设有定位孔1703,且定位孔1703的内部安置有卡柱1704,并且卡柱1704的中间位置固定有弹簧片1705,套管1701与内管1702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卡柱1704通过定位孔1703与套管1701之间构成卡合结构,并且卡柱1704通过弹簧片1705与内管1702之间构成弹性结构,设置套管1701与内管1702之间可以伸缩,以便于可以缩进整个床体内部,同时在套管1701与内管1702展开时长度可以支撑到地面上,进行稳定支撑,并且套管1701与内管1702利用卡柱1704与定位孔1703之间的卡合作用进行长度调节固定,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0034]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神经内科临床用多功能康复护理病床,首先支撑杆7与防滑支脚8对病床侧板1进行稳定支撑,患者躺在面板组件2上,当将病床上的患者转移到手术床上时,先使得手术床靠近病床左侧,然后启动伺服电机11,伺服电机11带动丝杆10转动,丝杆10带动滚珠滑台9向左移动,滚珠滑台9带动面板组件2向左移动,直至面板组件2的左侧面板201移出病床侧板1上方,此时左侧面板201底部没有支撑,左侧面板201绕着铰链202向下转动,患者随着左侧面板201向下倾斜,就可以转移到手术床上;
[0035]
当需要对上肢进行锻炼时,先拧松锁紧螺栓405,然后沿着滑槽3滑动上肢锻炼组件4中的滑块404,滑块404沿着滑槽3滑动,带动整个上肢锻炼组件4调节至合适位置,再拧紧锁紧螺栓405进行固定,此时手部攥着拉环402,然后提拉拉环402,使得弹力带401伸长,同时弹力带401绕着定柱403转动一定的角度,进行上肢锻炼,当需要进行下肢锻炼时,先向上转动下肢锻炼组件6,下肢锻炼组件6绕着第一转杆5转动,使得下肢锻炼组件6转至病床的上方,然后患者将腿部架在支撑板605上,使得支撑板605相对活塞伸缩杆604发生一定的转动,然后启动气泵602,气泵602通过气管603向气缸601内部充气,使得气缸601内部气压
增大,活塞伸缩杆604带动支撑板605伸出,反之同理可得,活塞伸缩杆604也可以带动支撑板605回缩,如此进行伸缩锻炼;
[0036]
当需要为陪护家属提供休息位置时,先转动锁压板14,锁压板14带动连杆13绕着隔板12转动九十度,此时锁压板14不再锁紧延长折叠板15,延长折叠板15相对病床侧板1转动,转动一百八十度以后,使得延长折叠板15水平铺平,再转动伸缩支架17,伸缩支架17绕着第二转杆16转动,然后将卡柱1704摁进定位孔1703内部,使得卡柱1704压缩弹簧片1705缩短,然后向下拉动内管1702,内管1702相对套管1701伸出,直至内管1702接触地面进行支撑,此时卡柱1704可以在弹簧片1705的弹力作用下重新卡进对应的定位孔1703内部,就这样完成整个神经内科临床用多功能康复护理病床的使用过程。
[003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