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微导管

文档序号:26527518发布日期:2021-09-04 11:0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微导管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微导管。


背景技术:

2.温敏水凝胶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栓塞材料,预期可替代传统的弹簧圈,在动脉瘤的微创性介入治疗时,温敏水凝胶可进行连续的栓塞材料填充,并且不需要更换弹簧圈及微导管,对手术过程的简化和患者的治疗效果都有很好的作用;但是温敏水凝胶对温度敏感,需要保证其在进入人体动脉瘤内之前保持在液相温度区间,才可以以溶胶状态流入人体内。
3.目前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导管采用隔热材料使温敏水凝胶在管内保持在低温液相区间,但是随着手术的进行,还是会有一定的热量传导进管内,使部分温敏水凝胶在输送的过程中有温度升高到固相温度的可能,从而堵塞导管或者减小温敏水凝胶的流量,增加了手术的时间和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微导管,保证温敏水凝胶在进入人体动脉瘤前处于溶胶状态,使温敏水凝胶顺利送入人体,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微导管,其包括外壁和内壁,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之间设有冷凝部,所述内壁形成用于流通温敏水凝胶的主腔。
6.温敏水凝胶在低温时处于溶胶状态,即液体状态,在进入人体后,会因为人体的温度使其温度升高,然后变成固体状态,促使动脉瘤局部区域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形成,即可形成栓塞。温敏水凝胶通过主腔被输送到人体内的动脉瘤内,在输送的过程中进入动脉瘤之前,主腔的外部即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之间的冷凝部会将人体的热量传导出去,而不让热量传导到正在输送的温敏水凝胶内,这样既可保证温敏水凝胶在输送的过程中处于溶胶状态的温度,从而保证温敏水凝胶顺利输送到人体内。
7.进一步的,所述冷凝部包括至少两个冷凝腔,每个所述冷凝腔都沿所述微导管的轴向延伸设置,各所述冷凝腔的前端相互连通,且每个所述冷凝腔的前端均封闭在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之间;每个所述冷凝腔的后端都设有开口并都与微导管的外部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两个冷凝腔环绕分布在所述主腔的周围。
9.进一步的,所述冷凝部包括若干根金属丝,每根所述金属丝的后端都伸出微导管的尾端。
10.进一步的,每根所述金属丝都与所述主腔的轴向平行,并且所述若干根金属丝环绕分布在所述主腔的周围。
11.进一步的,所述若干根金属丝之间互相连接形成网状结构并环绕在所述主腔周
围。
12.进一步的,所述主腔内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内壁连接;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之间埋设有信号线,所述传感器和所述信号线连接。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微导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在进行微创性的介入治疗时,保证温敏水凝胶在输送的过程中进入动脉瘤之前,主腔的外部即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之间的冷凝部会将人体的热量传导出去,而不让热量传导到正在输送的温敏水凝胶内,这样既可保证温敏水凝胶在输送的过程中处于溶胶状态的温度,从而使温敏水凝胶顺利输送到人体内,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中a

a截面的剖视图;
16.图3是图1中b

b截面的剖视图;
17.图4是图1中c

c截面的剖视图;
18.图中,100、微导管;1、外壁;2、内壁;3、主腔;4、冷凝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前端”是指微导管伸入患者体内释放温敏水凝胶的一端,“后端”、“尾端”是指微导管在患者体外的一端。
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微导管100,其包括外壁1和内壁2,所述外壁1和所述内壁2之间设有冷凝部,所述内壁2形成用于流通温敏水凝胶的主腔3,冷凝部用于冷凝主腔3内的温敏水凝胶。
22.在进行微创性的介入治疗时,保证温敏水凝胶在输送的过程中进入动脉瘤之前,主腔3的外部即所述外壁1和所述内壁2之间的冷凝部会将人体的热量传导出去,而不让热量传导到正在输送的温敏水凝胶内,这样既可保证温敏水凝胶在输送的过程中处于溶胶状态的温度,从而使温敏水凝胶顺利输送到人体内,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3.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的冷凝部包括两个冷凝腔4,两个冷凝腔4的前端相连通,即图3中所示冷凝腔4在微导管的前端的截面图为一环形,两个冷凝腔4在图1的b

b截面位置处为一体;其中一个冷凝腔4为冷凝液或低温气体的输入腔,另一个冷凝腔4为冷凝液或低温的气体的输出腔。两个冷凝腔4的前端封闭在所述外壁1和所述内壁2之间的区域,后端与在微导管的尾端开口,用来接外部冷凝设备。基于上述结构,冷凝部会将人体的热量传导出去,而不让热量传导到正在输送的温敏水凝胶内,这样可保证温敏水凝胶在输送的过程中处于溶胶状态的温度,从而保证温敏水凝胶顺利输送到人体内。
24.应当理解的是,冷凝腔4的数量可不局限于两个,任何大于两个的数量都可以实现上述冷凝的作用,只要保证冷凝液或低温的气体可以流入和流出即可,故每个所述冷凝腔4的前端都与其他的所述冷凝腔4的前端相连通都可以实现冷凝温敏水凝胶的目的。
2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上述两个冷凝腔4环绕分布在所述主腔的
周围。环绕分布使主腔3传热更均匀,图4形状的冷凝腔4是有弧度的条状,这样可以增大热传导的面积。
26.可选的,冷凝腔4内部输送的冷凝液是冰盐水。冰盐水是冰块与盐水混合的液体,两者混合在一起能够降低水的熔点,让水能够在零度以下不结冰,降温效果比冰水更好。当然,冷凝腔4内部输送降温通道里面,不限于冷盐水流动控制温度,还可以输送气体,比如低温的co2气体,也是可以在冷凝腔内流动,达到控制冷凝温度目的。
27.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微导管100,其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微导管100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微导管100的冷凝部包括若干根金属丝,每根所述金属丝的后端都伸出微导管100的尾端,即本实施例是通过金属丝实现对温敏水凝胶的降温目的的,金属丝埋设在外壁1和内壁2之间的区域,并伸出微导管100的尾端,伸出的金属丝连接外部制冷的设备,这样,在进行手术时,人体的热量传递到金属丝上,金属丝再将热量传递到尾端的制冷设备,即可保证温敏水凝胶处在溶胶状态的温度。
2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根所述金属丝都与所述主腔的轴向平行,并且所述若干根金属丝环绕分布在所述主腔的周围。金属丝与所述主腔的轴向平行,可使金属丝埋设的长度尽可能的短,进而使热量传递的路径也短,热量传递的速度快;金属丝环绕分布均匀的使温敏水凝胶周围的温度差别小。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干根金属丝之间互相连接形成网状结构并环绕在所述主腔周围。金属丝形成网状结构可以增大主腔3周围的热传导面积,并且交错的网状使热量传递可以有多种路径,有利于快速导热和传热的均匀性。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腔3内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内壁2连接;所述外壁1和所述内壁2之间埋设有信号线,所述传感器和所述信号线连接。通过在微导管的内壁2上装配微小的温度传感器(如热电偶等),并将温度传感器信号通过埋置于管壁的极细信号线传出,与外部设备连接,可对微导管主腔3的温度进行监测,控制冷凝部冷却介质的温度、流动速度等,达到保持主腔3内温敏水凝胶保持液相的目的。
31.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输送温敏水凝胶的微导管100,其在进行微创性的介入治疗时,先将微导管100从患者大腿腹股沟处置入动脉,然后送达颅内动脉瘤病灶处,在导管前端到达动脉瘤病灶处后,再注入温敏水凝胶,温敏水凝胶在输送的过程中,主腔3的外部即所述外壁1和所述内壁2之间的冷凝部会将人体的热量传导出去,而不让热量传导到正在输送的温敏水凝胶内;这样即可保证温敏水凝胶在输送的过程中处于溶胶状态的温度,从而使温敏水凝胶顺利输送到人体内,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