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

文档序号:25121114发布日期:2021-05-19 02:39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


背景技术:

2.经鼻蝶入路手术已经发展了一个世纪。哈维
·
库欣(harveycushing)在其鼻内手术的普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当时他是schloffer和halstead的外科医生。在颅骨手术初期,经蝶骨手术实际上将库欣置于探索脑部手术的边缘。通过手术技术及器械的改进,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已成为目前神经外科重要的手术方式。
3.20年来,随着医学科技及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经鼻经蝶神经内镜手术以戏剧般的速度发展,并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与传统的经鼻蝶手术比较,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是一个概念性的革新,它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如更接近手术目标,避免对脑组织的牵拉和损伤,减少术后疼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95%的鞍区病变都可以通过常规的经蝶内镜入路手术切除。近年来,内镜手术的适应证已经扩大到了整个颅底中线区的病变,即前到额窦,后达齿状突区域,以前认为通过内镜手术不可能切除这个区域的肿瘤和其他病变,现在都有可能通过扩大的内镜经鼻入路得到切除。同时,颅底重建技术的发展,使得脑脊液漏这个一直困扰着神经外科医生的难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4.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与传统经蝶入路显微手术的重要区别和优势是其创伤小,能最大限度地保护鼻腔

蝶窦的正常结构。手术主要利用鼻腔的自然空间,形成手术通路,由于内镜的光学照明特点和内镜角度便于近距离观察,增加了手术中的观察范围,能清楚地辨别重要的解剖标志,手术中可清晰显示手术目标,可最大限度地切除病变组织或肿瘤、保护正常组织,降低副损伤,提高手术质量。由于手术创伤小,止血彻底,手术后不需要填塞鼻腔,手术后病人无鼻腔填塞的不适感,病人术后反应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后1~2天可下地活动,第3~5天就可以出院。
5.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双人四手经双鼻孔操作成为经鼻蝶入路手术的主流,由于术中神经内镜、吸引器、取瘤钳等器械需反复出入鼻腔,无法避免对鼻腔粘膜的损害,同时鼻粘膜也会弄脏神经内镜镜头,导致术野不清,尤其是对于鼻甲肥大的患者,术中为了增加视野必须使用鼻腔牵开器,但目前仅有单鼻孔的牵开器,若双侧鼻腔操作时,需使用两个牵开器,或一侧用,另一侧不用,尚无一种可以同时撑开双侧鼻腔的牵开器。
6.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
8.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其包括鼻腔撑开板、操作手柄和撑开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两个所述鼻腔撑开板和两个操作手柄,两个操作手柄分别设置在两个鼻腔撑开板的上端外侧壁上,鼻腔撑开板与操作手柄固定连接,两个操作手柄铰接;撑开结构与两个
操作手柄螺纹连接。通过撑开结构调整两个鼻腔撑开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鼻腔撑开板将患者的鼻孔撑开到合适的程度为医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9.进一步,所述鼻腔撑开板的前端为首先进入患者鼻孔的一端,后端为靠近手术医生的一端,鼻腔撑开板的宽度由后端至前端逐渐减小。此种设置的鼻腔撑开板符合鼻腔的生理解剖结构。
10.进一步,所述鼻腔撑开板设置为符合鼻腔形状的弧形板,鼻腔撑开板的前端向鼻中隔方向倾斜。此种设置的鼻腔撑开板与鼻腔的生理结构符合,顺应鼻腔以避免损伤正常组织。
11.进一步,所述鼻腔撑开板的长度设置为6cm或7cm或8cm,鼻腔撑开板后端的宽度设置为1.0cm或1.5cm或2.0cm。不同规格的鼻腔撑开板适用于不同鼻腔情况的患者。
12.进一步,所述鼻腔撑开板的边缘圆滑。此种设置避免鼻腔撑开板损伤鼻腔。
13.进一步,所述操作手柄设置在鼻腔撑开板的后端外侧壁上。操作手柄设置在这个位置方便将鼻腔撑开板插入患者鼻腔后的操作。
14.进一步,在两个所述操作手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设置一伸出板,伸出板上设置圆形螺孔,圆形螺孔内设置螺钉,两个操作手柄通过螺钉组合连接。使用时,先在内镜辅助下将一侧的鼻腔撑开板插入患者鼻腔,再将另一侧的鼻腔撑开板插入患者鼻腔,然后将两个操作手柄通过螺钉组合连接从而将两侧的鼻腔撑开板和操作手柄组合成一个整体。
15.进一步,所述螺钉和圆形螺孔设置在操作手柄的上半部分。此种设置能够实现操作手柄撑开足够大的距离。
16.进一步,所述螺钉设置为“l”形螺钉。此种设置能够徒手拧紧或松动螺钉。
17.进一步,在其中一个伸出板的圆形螺孔开口处设置螺帽,螺帽与伸出板一体连接。此种设置保证两个伸出板连接的牢固性和操作的便宜性。
18.进一步,所述撑开结构包括螺纹杆和用于拧紧或松动螺纹杆的操作把手,操作把手与螺纹杆一体连接。使用时,通过施力于操作把手从而使螺纹杆转动,实现撑开鼻腔撑开板的目的。
19.进一步,在所述操作手柄上设置与螺纹杆匹配的螺纹孔,螺纹孔贯穿操作手柄的左侧壁和右侧壁,螺纹杆从一侧操作手柄的螺纹孔进入,从另一侧操作手柄的螺纹孔穿出。通过顺时针旋转螺纹杆,使两侧鼻腔撑开板之间的距离增大,逆时针旋转螺纹杆使两侧鼻腔撑开板之间的距离减小。
20.进一步,在其中一侧操作手柄的螺纹孔外开口设置螺纹帽,螺纹帽与操作手柄一体连接。此种设置能够更好的实现鼻腔撑开板撑开的效果。
21.进一步,所述撑开结构设置在“l”形螺钉的下方。
22.进一步,所述鼻腔撑开板和操作手柄均采用医用不锈钢制作。此种设置的鼻孔牵开器能够消毒后多次循环使用,减少医疗成本。
23.与现有技术的鼻孔牵开器械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4.1、现有的鼻孔牵开器均为单侧鼻孔牵开器,不适用于目前临床主流的双人四手操作术式,本实用新型的鼻孔牵开器能够同时撑开双侧鼻孔,使两侧鼻腔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
25.2、能够在内镜引导下先将一侧鼻腔撑开板插入鼻腔,再在内镜引导下插入另一侧
的鼻腔撑开板,符合临床医疗条件现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6.3、很方便快捷的组合两侧的操作手柄,调整鼻腔撑开板的之间的距离也操作简单。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未使用状态下,单侧的鼻腔撑开板和操作手柄固定连接,两个操作手柄和鼻腔撑开板相互独立,在内镜引导下先在一侧鼻孔插入鼻腔撑开板,然后在内镜引导下向另一侧鼻孔插入鼻腔撑开板,两侧的鼻腔撑开板均插入鼻孔后将两个操作手柄通过螺钉组合连接,随后将螺纹杆插入操作手柄上对应的螺纹孔内,通过拧操作把手使螺纹杆转动,进而带动操作手柄围绕螺钉转动,从而调整两个操作手柄和鼻腔撑开板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的上视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的全面观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的单侧鼻腔撑开板和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的另一侧鼻腔撑开板和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的两个鼻腔撑开板插入两侧鼻孔的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鼻腔撑开板;2、操作手柄;21、伸出板;212、“l”形螺钉;213、圆形螺孔;214、螺帽;22、螺纹杆;221、操作把手;23、螺纹孔;24、螺纹帽;3、鼻孔。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实施例1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
39.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其包括鼻腔撑开板1、操作手柄2和撑开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两个所述鼻腔撑开板1和两个操作手柄2,两个操作手柄2分别设置在两个鼻腔撑开板1的上端外侧壁上,鼻腔撑开板1与操作手柄2固定连接,两个操作手柄2铰接;撑开结构与两个操作手柄2螺纹连接。通过撑开结构调整两个鼻腔撑开板1之间的距离,从而使鼻腔撑开板1将患者的鼻孔3撑开到合适的程度为医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40.所述鼻腔撑开板1的前端为首先进入患者鼻孔3的一端,后端为靠近手术医生的一端,鼻腔撑开板1的宽度由后端至前端逐渐减小。此种设置的鼻腔撑开板1符合鼻腔的生理解剖结构。
41.所述鼻腔撑开板1设置为符合鼻腔形状的弧形板,鼻腔撑开板1的前端向鼻中隔方向倾斜。此种设置的鼻腔撑开板1与鼻腔的生理结构符合,顺应鼻腔以避免损伤正常组织。
42.所述操作手柄2设置在鼻腔撑开板1的后端外侧壁上。操作手柄2设置在这个位置方便将鼻腔撑开板1插入患者鼻腔后的操作。
43.在两个所述操作手柄2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设置一伸出板21,伸出板21上设置圆形螺孔213,圆形螺孔213内设置螺钉,两个操作手柄2通过螺钉组合连接。使用时,先在内镜辅助下将一侧的鼻腔撑开板1插入患者鼻腔,再将另一侧的鼻腔撑开板1插入患者鼻腔,然后将两个操作手柄2通过螺钉组合连接从而将两侧的鼻腔撑开板1和操作手柄2组合成一个整体。
44.所述螺钉和螺孔设置在操作手柄2的上半部分。此种设置能够实现操作手柄2撑开足够大的距离。
45.所述撑开结构包括螺纹杆22和用于拧紧或松动螺纹杆22的操作把手221,操作把手221与螺纹杆22一体连接。使用时,通过施力于操作把手221从而使螺纹杆22转动,实现撑开鼻腔撑开板1的目的。
46.在所述操作手柄2上设置与螺纹杆22匹配的螺纹孔23,螺纹孔23贯穿操作手柄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螺纹杆22从一侧操作手柄2的螺纹孔23进入,从另一侧操作手柄2的螺纹孔23穿出。通过顺时针旋转螺纹杆22,使两侧鼻腔撑开板1之间的距离增大,逆时针旋转螺纹杆22使两侧鼻腔撑开板1之间的距离减小。
47.实施例2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
48.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其包括鼻腔撑开板1、操作手柄2和撑开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两个所述鼻腔撑开板1和两个操作手柄2,两个操作手柄2分别设置在两个鼻腔撑开板1的上端外侧壁上,鼻腔撑开板1与操作手柄2固定连接,两个操作手柄2铰接;撑开结构与两个操作手柄2螺纹连接。通过撑开结构调整两个鼻腔撑开板1之间的距离,从而使鼻腔撑开板1将患者的鼻孔3撑开到合适的程度为医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49.所述鼻腔撑开板1的前端为首先进入患者鼻孔3的一端,后端为靠近手术医生的一端,鼻腔撑开板1的宽度由后端至前端逐渐减小。此种设置的鼻腔撑开板1符合鼻腔的生理解剖结构。
50.所述鼻腔撑开板1设置为符合鼻腔形状的弧形板,鼻腔撑开板1的前端向鼻中隔方向倾斜。此种设置的鼻腔撑开板1与鼻腔的生理结构符合,顺应鼻腔以避免损伤正常组织。
51.所述鼻腔撑开板1的长度设置为6cm,鼻腔撑开板1后端的宽度设置为1.0cm。
52.所述鼻腔撑开板1的边缘圆滑。此种设置避免鼻腔撑开板1损伤鼻腔。
53.所述操作手柄2设置在鼻腔撑开板1的后端外侧壁上。操作手柄2设置在这个位置方便将鼻腔撑开板1插入患者鼻腔后的操作。
54.在两个所述操作手柄2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设置一伸出板21,伸出板21上设置圆形螺孔213,圆形螺孔213内设置螺钉,两个操作手柄2通过螺钉组合连接。使用时,先在内镜
辅助下将一侧的鼻腔撑开板1插入患者鼻腔,再将另一侧的鼻腔撑开板1插入患者鼻腔,然后将两个操作手柄2通过螺钉组合连接从而将两侧的鼻腔撑开板1和操作手柄2组合成一个整体。
55.所述螺钉和圆形螺孔213设置在操作手柄2的上半部分。此种设置能够实现操作手柄2撑开足够大的距离。
56.所述撑开结构包括螺纹杆22和用于拧紧或松动螺纹杆22的操作把手221,操作把手221与螺纹杆22一体连接。使用时,通过施力于操作把手221从而使螺纹杆22转动,实现撑开鼻腔撑开板1的目的。
57.在所述操作手柄2上设置与螺纹杆22匹配的螺纹孔23,螺纹孔23贯穿操作手柄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螺纹杆22从一侧操作手柄2的螺纹孔23进入,从另一侧操作手柄2的螺纹孔23穿出。通过顺时针旋转螺纹杆22,使两侧鼻腔撑开板1之间的距离增大,逆时针旋转螺纹杆22使两侧鼻腔撑开板1之间的距离减小。
58.在其中一侧操作手柄2的螺纹孔23外开口设置螺纹帽24,螺纹帽24与操作手柄2一体连接。此种设置能够更好的实现鼻腔撑开板1撑开的效果。
59.实施例3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
60.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其包括鼻腔撑开板1、操作手柄2和撑开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两个所述鼻腔撑开板1和两个操作手柄2,两个操作手柄2分别设置在两个鼻腔撑开板1的上端外侧壁上,鼻腔撑开板1与操作手柄2固定连接,两个操作手柄2铰接;撑开结构与两个操作手柄2螺纹连接。通过撑开结构调整两个鼻腔撑开板1之间的距离,从而使鼻腔撑开板1将患者的鼻孔3撑开到合适的程度为医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61.所述鼻腔撑开板1的前端为首先进入患者鼻孔3的一端,后端为靠近手术医生的一端,鼻腔撑开板1的宽度由后端至前端逐渐减小。此种设置的鼻腔撑开板1符合鼻腔的生理解剖结构。
62.所述鼻腔撑开板1设置为符合鼻腔形状的弧形板,鼻腔撑开板1的前端向鼻中隔方向倾斜。此种设置的鼻腔撑开板1与鼻腔的生理结构符合,顺应鼻腔以避免损伤正常组织。
63.所述鼻腔撑开板1的长度设置为7cm,鼻腔撑开板1后端的宽度设置为1.5cm。
64.所述鼻腔撑开板1的边缘圆滑。此种设置避免鼻腔撑开板1损伤鼻腔。
65.所述操作手柄2设置在鼻腔撑开板1的后端外侧壁上。操作手柄2设置在这个位置方便将鼻腔撑开板1插入患者鼻腔后的操作。
66.在两个所述操作手柄2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设置一伸出板21,伸出板21上设置圆形螺孔213,圆形螺孔213内设置螺钉,两个操作手柄2通过螺钉组合连接。使用时,先在内镜辅助下将一侧的鼻腔撑开板1插入患者鼻腔,再将另一侧的鼻腔撑开板1插入患者鼻腔,然后将两个操作手柄2通过螺钉组合连接从而将两侧的鼻腔撑开板1和操作手柄2组合成一个整体。
67.所述螺钉和圆形螺孔213设置在操作手柄2的上半部分。此种设置能够实现操作手柄2撑开足够大的距离。
68.所述螺钉设置为”l”形螺钉212。此种设置能够徒手拧紧或松动螺钉。
69.在其中一个伸出板21的圆形螺孔213开口处设置螺帽214,螺帽214与伸出板21一
体连接。此种设置保证两个伸出板21连接的牢固性和操作的便宜性。
70.所述撑开结构包括螺纹杆22和用于拧紧或松动螺纹杆22的操作把手221,操作把手221与螺纹杆22一体连接。使用时,通过施力于操作把手221从而使螺纹杆22转动,实现撑开鼻腔撑开板1的目的。
71.在所述操作手柄2上设置与螺纹杆22匹配的螺纹孔23,螺纹孔23贯穿操作手柄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螺纹杆22从一侧操作手柄2的螺纹孔23进入,从另一侧操作手柄2的螺纹孔23穿出。通过顺时针旋转螺纹杆22,使两侧鼻腔撑开板1之间的距离增大,逆时针旋转螺纹杆22使两侧鼻腔撑开板1之间的距离减小。
72.在其中一侧操作手柄2的螺纹孔23外开口设置螺纹帽24,螺纹帽24与操作手柄2一体连接。此种设置能够更好的实现鼻腔撑开板1撑开的效果。
73.实施例4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
74.一种经蝶入路双侧鼻孔牵开器,其包括鼻腔撑开板1、操作手柄2和撑开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两个所述鼻腔撑开板1和两个操作手柄2,两个操作手柄2分别设置在两个鼻腔撑开板1的上端外侧壁上,鼻腔撑开板1与操作手柄2固定连接,两个操作手柄2铰接;撑开结构与两个操作手柄2螺纹连接。通过撑开结构调整两个鼻腔撑开板1之间的距离,从而使鼻腔撑开板1将患者的鼻孔3撑开到合适的程度为医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75.所述鼻腔撑开板1的前端为首先进入患者鼻孔3的一端,后端为靠近手术医生的一端,鼻腔撑开板1的宽度由后端至前端逐渐减小。此种设置的鼻腔撑开板1符合鼻腔的生理解剖结构。
76.所述鼻腔撑开板1设置为符合鼻腔形状的弧形板,鼻腔撑开板1的前端向鼻中隔方向倾斜。此种设置的鼻腔撑开板1与鼻腔的生理结构符合,顺应鼻腔以避免损伤正常组织。
77.所述鼻腔撑开板1的长度设置为8cm,鼻腔撑开板1后端的宽度设置为2.0cm。
78.所述鼻腔撑开板1的边缘圆滑。此种设置避免鼻腔撑开板1损伤鼻腔。
79.所述操作手柄2设置在鼻腔撑开板1的后端外侧壁上。操作手柄2设置在这个位置方便将鼻腔撑开板1插入患者鼻腔后的操作。
80.在两个所述操作手柄2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设置一伸出板21,伸出板21上设置圆形螺孔213,圆形螺孔213内设置螺钉,两个操作手柄2通过螺钉组合连接。使用时,先在内镜辅助下将一侧的鼻腔撑开板1插入患者鼻腔,再将另一侧的鼻腔撑开板1插入患者鼻腔,然后将两个操作手柄2通过螺钉组合连接从而将两侧的鼻腔撑开板1和操作手柄2组合成一个整体。
81.所述螺钉和圆形螺孔213设置在操作手柄2的上半部分。此种设置能够实现操作手柄2撑开足够大的距离。
82.所述螺钉设置为”l”形螺钉212。此种设置能够徒手拧紧或松动螺钉。
83.在其中一个伸出板21的圆形螺孔213开口处设置螺帽214,螺帽214与伸出板21一体连接。此种设置保证两个伸出板21连接的牢固性和操作的便宜性。
84.所述撑开结构包括螺纹杆22和用于拧紧或松动螺纹杆22的操作把手221,操作把手221与螺纹杆22一体连接。使用时,通过施力于操作把手221从而使螺纹杆22转动,实现撑开鼻腔撑开板1的目的。
85.在所述操作手柄2上设置与螺纹杆22匹配的螺纹孔23,螺纹孔23贯穿操作手柄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螺纹杆22从一侧操作手柄2的螺纹孔23进入,从另一侧操作手柄2的螺纹孔23穿出。通过顺时针旋转螺纹杆22,使两侧鼻腔撑开板1之间的距离增大,逆时针旋转螺纹杆22使两侧鼻腔撑开板1之间的距离减小。
86.在其中一侧操作手柄2的螺纹孔23外开口设置螺纹帽24,螺纹帽24与操作手柄2一体连接。此种设置能够更好的实现鼻腔撑开板1撑开的效果。
87.所述撑开结构设置在”l”形螺钉212的下方。
88.所述鼻腔撑开板1和操作手柄2均采用医用不锈钢制作。此种设置的鼻孔3牵开器能够消毒后多次循环使用,减少医疗成本。
89.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