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腕式生命体征监测仪

文档序号:26806996发布日期:2021-09-29 02:41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腕式生命体征监测仪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腕式生命体征监测仪。


背景技术:

2.对于转运中的病危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实时的心率、血氧以及血氧监测,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但是传统的监测仪器大而笨重,不利于转运途中的携带。
3.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类似于智能手表的腕带问世,给医疗救助带来的方便,但是监测效果大相径庭。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较为精确的监测结果才能更好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对于无创手腕式血压监测最好是实时监测患者的桡动脉,由于监测表盘通常比正常手表大,在佩戴时,表盘及腕带与患者手腕之间的空隙会导致监测表盘在患者手腕上的转动,导致与患者桡动脉接触不紧密,影响血压监测结果,因此亟需一种设计,使得监测表盘和腕带与患者手腕接触更加紧密,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手腕式生命体征监测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腕式监测仪与患者手腕之间接触不够紧密,容易出现转动,影响血压监测结果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手腕式生命体征监测仪,包括腕带和监测表盘,所述监测表盘通过数据接口连接有指脉氧夹,所述指脉氧夹监测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数据发送至监测表盘,所述监测表盘下表面与患者皮肤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电子血压计,所述电子血压计与所述监测表盘内部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电子血压计测试数控发送至监测表盘,所述腕带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监测表盘与所述限位结构连接,所述限位结构内设置有用于填充所述限位结构与患者手腕之间空隙的第一气囊层,所述腕带内壁设置有用于使患者手腕处桡动脉贴紧所述电子血压计的第二气囊层。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两块半圆弧状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一端顶部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监测表盘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滑动连接的限位凸起,两块所述限位环的另一端之间通过腕带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囊层和所述第二气囊层的侧边均通过导气管连接有充气手柄,所述导气管内部设置有仅向所述第一气囊层充气的第一单向活瓣,所述充气手柄的尾部设置有仅向所述充气手柄进气的第二单向活瓣,所述第一单向活瓣与所述第一气囊层之间的所述导气管侧壁上设置含有活动盖的排气管道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囊层远离所述限位环的一面均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限位结构在患者手腕上转动的第一防滑层。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气囊层远离所述腕带的一面设置
有防止所述腕带在患者手腕上转动的第二防滑层。
1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1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气囊层和第二气囊层的设计,使手腕式生命监测仪在佩戴时可减小与患者手腕之间的空隙,与患者手腕接触更加紧密,防止手腕式生命监测仪在患者手腕上的转动,保证监测表盘下表面的电子血压计紧贴患者的桡动脉,提高患者血压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采取合理的诊断措施。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4.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导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限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
[0019]1‑
腕带;2

监测表盘;3

防滑层;4

限位结构;5

限位环;6

限位槽; 7

限位凸起;8

气囊层;9

导气管;10

充气手柄;11

第一单向活瓣;12

第二单向活瓣;13

排气管道;14

第二气囊层;15

软垫,16

电子血压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腕式生命体征监测仪,包括腕带1和监测表盘2,所述监测表盘2通过数据接口连接有指脉氧夹,所述指脉氧夹监测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数据发送至监测表盘2,所述监测表盘2下表面与患者皮肤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电子血压计16,所述电子血压计16与所述监测表盘2内部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电子血压计16测试数控发送至监测表盘2。
[0022]
上述中提到的指脉氧夹和电子血压计都为现有技术,为了提高这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尤其是血压监测,需要将电子血压计16与患者的桡动脉紧密接触,在监测的过程中需要防止固定电子血压计16的腕带1发生滑动影响连续监测。
[0023]
在所述腕带1上设置有限位结构4,所述监测表盘2与所述限位结构4连接,所述限位结构4用于防止所述监测表盘2在患者穿戴时的晃动。
[0024]
进一步,解释限位结构4的组成部分与监测表盘的具体连接方式,所述限位结构4包括两块半圆弧状的限位环5,所述限位环5的一端顶部均设置有限位槽6,所述监测表盘2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6滑动连接的限位凸起 7,两块所述限位环5的另一端之间通过腕带1固定连接。
[0025]
结合上述设计,在穿戴之前,监测表盘2和限位环5之间处于分离状态,随着患者的手腕放在限位环5上,然后将监测表盘2两侧的限位凸起7滑入到限位槽6,从而将患者手腕限制在腕带1、限位环5和监测表盘2构成的空间内,然后所有人的手腕粗细不同,需要将患者手腕与腕带1、限位环5和监测表盘2的空间填充起来,使得监测表盘2下表面的电子测压计16与患者桡动脉紧密接触,且压力不能过大,影响血氧的监测结果,因此提出以下设计:
[0026]
在所述限位环5的内壁均设置有用于填充所述限位环5与患者手腕之间空间的第一气囊层8。
[0027]
所述腕带1内壁设置有用于使患者手腕处桡动脉靠近所述电子血压计16 的第二气囊层14。
[0028]
通过逐步对第一气囊层8和第二气囊层充气14的充气完成对监测仪与患者手腕之间的固定,区别于现有采用类似裤带的腕带,每次调整的长度固定,会产生过松或过紧的情况,一方面无法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另一方面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
[0029]
进一步,解释对第一气囊层8和第二气囊层14充放气的一种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气囊层8和所述第二气囊层14的侧边均通过导气管9连接有充气手柄10,所述导气管9内部设置有仅向所述第一气囊层8充气的第一单向活瓣 11,所述充气手柄10的尾部设置有仅向所述充气手柄10进气的第二单向活瓣12,所述第一单向活瓣11与所述第一气囊层8之间的所述导气管9侧壁上设置含有活动盖的排气管道13,上述设计可以逐步填充腕式生命监测仪与患者手腕之间的空间。
[0030]
所述第一气囊层8远离所述限位环5的一面均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限位结构4在患者手腕上转动的第一防滑层3。
[0031]
所述第二气囊层14远离所述腕带1的一面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腕带1在患者手腕上转动的第二防滑层15。
[0032]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气囊层和第二气囊层的设计,使手腕式生命监测仪在佩戴时可减小与患者手腕之间的空隙,与患者手腕接触更加紧密,防止手腕式生命监测仪在患者手腕上的转动,保证监测表盘下表面的电子血压计紧贴患者的桡动脉,提高患者血压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采取合理的诊断措施。
[0033]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