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硬性内窥镜转像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4723发布日期:2021-08-31 13:4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硬性内窥镜转像透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硬性内窥镜转像透镜。



背景技术:

医用内窥镜是一种医疗器械,由可弯曲部分、光源及一组镜头组成。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医生非常有用。

根据专利号cn201984206u,名为一种医用硬性内窥镜转像透镜,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胶合在一起;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胶合在一起;具有便于装调、解决出瞳不重合等优点。

但是该装置对于多个部分之间的连接均采用粘胶固定,一方面粘胶存在于连接面影响了光线的传播,另一方面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粘胶不牢,影响设备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硬性内窥镜转像透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粘胶存在于连接面影响了光线的传播,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粘胶不牢,影响设备的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医用硬性内窥镜转像透镜,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镜体、第二镜体和两个第三镜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底板和两个固定块,所述底板与其中一个固定块之间固定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两个移动块,所述底板与其中另一个固定块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分别与两个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套设在对应的第三镜体的外表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不锈钢材质,两个所述第三镜体的相反一侧均设置有增透膜。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透光孔,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卡环,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卡块。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对称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对称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应接通。

进一步,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对称开设有螺纹槽。

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底板和固定块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转柄,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的侧壁均固定安装有弧形卡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硬性内窥镜转像透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调节组件和卡环等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对第一镜体、第二镜体和第三镜体的有效限位,同时避免了使用粘胶所带来的后续问题,产品的体验感更好,实用性更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一凹槽、第二凹槽、螺纹槽和螺栓等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有效限位,同时安装和拆卸的步骤更为简单,进而为后期设备的检修和更换提供了很大便利,满足了实际使用中的更多需求,适用性更强。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用硬性内窥镜转像透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用硬性内窥镜转像透镜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螺纹槽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一镜体;4、第二镜体;5、第三镜体;6、底板;7、固定块;8、调节组件;9、导向杆;10、透光孔;11、卡环;12、卡块;13、移动块;14、第一凹槽;15、第二凹槽;16、螺纹槽;801、连接杆;802、转柄;803、支撑块;804、弧形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硬性内窥镜转像透镜: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设置有第一镜体3、第二镜体4和两个第三镜体5,第一壳体1的内壁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底板6和两个固定块7,底板6与其中一个固定块7之间固定安装有导向杆9,导向杆9的外表面套设有两个移动块13,底板6与其中另一个固定块7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8,调节组件8分别与两个移动块13固定连接,调节组件8套设在对应的第三镜体5的外表面。

其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均为不锈钢材质,两个第三镜体5的相反一侧均设置有增透膜。不锈钢材质具有优异的耐蚀性、成型性、相容性,延长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增透膜可以有效减少反射光和杂散光,以得到稳定的光线传播。

具体的,第一壳体1的外表面对称开设有第一凹槽14,第一壳体1的底部对称开设有第二凹槽15,第一凹槽14与第二凹槽15对应接通。第二壳体2的顶部对称开设有螺纹槽16。使用时通过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螺纹槽16和螺栓等结构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有效限位,同时安装和拆卸的步骤都更为简单,进而为后期设备的检修和更换提供了很大便利。

具体的,第一壳体1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透光孔10,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卡环11,第一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卡块12。调节组件8包括连接杆801,连接杆801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底板6和固定块7的表面转动连接,连接杆80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转柄802,连接杆80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支撑块803,两个支撑块803的侧壁均固定安装有弧形卡板804。连接杆801的外表面对应设置有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两个支撑块803分别位于两段相反的螺纹上。使用时通过卡环11和卡块12等结构的配合,可以实现对第一镜体3和第二镜体4的有效限位;通过转动转柄802,在支撑块803、导向杆9、移动块13和轴承等结构的配合下带动两个弧形卡板804向中间靠拢,进而实现了对第三镜体5的有效限位,避免了使用粘胶所带来的后续问题,使产品的整体体验感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使用时首先将第三镜体5放到下方的弧形卡板804上,然后转动转柄802在支撑块803、导向杆9、移动块13和轴承等结构的配合下,带动两个弧形卡板804向中间靠拢,进而实现了对第三镜体5的有效限位;接着将第一镜体3放到第二壳体2的两个卡环11之间,再将第二镜体4放到第一镜体3的上表面;然后将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对应卡接,通过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螺纹槽16和螺栓等结构的配合,可以实现对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有效限位,而卡环11配合卡块12实现了对第一镜体3和第二镜体4的有效限位;避免了使用粘胶所带来的后续问题,同时安装和拆卸的步骤都更为简单,进而为后期设备的检修和更换提供了很大便利,产品的体验感更好,实用性更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