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

文档序号:25556733发布日期:2021-06-22 15:2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



背景技术:

尿失禁是一种不自主地经尿道漏出尿液的现象,因而造成了患者生活上的麻烦,而且这种症状也能客观地得到证实。尿失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尿失禁是一组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自主漏尿,是排尿障碍疾患的常见症状。尿失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在膀胱贮尿期,膀胱内压力超过了尿道阻力,尿液就会失去控制,不同于尿道阴道瘘、膀胱阴道瘘这些非经尿道漏尿的尿瘘,它可发生于许多疾病,可见于各种年龄与性别。

尿失禁根据程度可分为:(1)轻度:仅在咳嗽、打喷嚏、拾重物出现尿溢出;(2)中度:在走路、站立、轻度用力时出现尿失禁;(3)重度:无论直立或卧位都可发生尿失禁。

尿失禁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如果是轻中度的尿失禁,可以对病人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比如盆底康复治疗,包括盆底肌训练、kegel运动或者通过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物理治疗。另外也可以进行药物治疗,药物需根据病人病因进行选择。比如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这两类病人使用的药物完全不同。对于重度尿失禁病人,或者是轻中度尿失禁通过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1小时尿垫试验是为了客观评估尿失禁的一种检查试验,是指一定时间内,被试者在主观抑制排尿的前提下,通过进行某些特定的运动后出现的尿液漏出而造成的尿垫重量增加的现象。试验步骤为:1、试验时膀胱要充盈,持续1小时,从试验开始病人不再排尿;2、预先放置经称重的尿垫;3、试验开始15分钟内:病人喝500毫升白开水,卧床休息;4、之后的30分钟,病人行走,上下1层楼台阶;5、最后15分钟,病人应坐立10次,用力咳嗽10次,跑步1分钟,拾起地面5个物体,再用自来水洗手1分钟;6、试验结束时,称重尿垫,要求病人排尿并测尿量。结果判断:①尿垫增重>1g为阳性;②尿垫增重>2g时注意有无称重误差、出汗和阴道分泌物;③尿垫增重<1g提示基本干燥或实验误差。尿失禁病情程度分级为:轻度尿失禁:1h漏尿≤1g;中度尿失禁:1g<1h漏尿<10g;重度尿失禁:l0g≤1h漏尿<50g;极重度尿失禁:1h漏尿≥50g。

目前上述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为:尿液挥发导致尿量测量不准确,影响诊断结果和后续治疗,且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

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其包括尿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尿垫包括防水层和吸水层,吸水层包括储尿结构和用于测量尿量的衡量结构,衡量结构设置在储尿结构上,衡量结构与储尿结构固定连接。通过储尿结构对尿液进行储存,然后通过衡量结构测量患者的尿量。

进一步,所述储尿结构设置为储尿格,储尿格设置在吸水层。使用时,将尿垫的中心点对准患者的尿道口,患者排出的尿液被吸收进入储尿格。

进一步,所述储尿格设置为矩形条状储尿格。计量尿量时,统计有几个储尿格被尿液充满即可,方便计量尿量。

进一步,设置至少10个所述矩形条状储尿格。数量越多则计量的越精确。

进一步,设置10个所述矩形条状储尿格,每一个矩形条状储尿格被充满时的储尿量为10g。此种设置满足临床一小时尿量监测的使用。

或者,所述储尿格设置为正方形储尿格。统计尿量时数正方形储尿格的数量即可。

进一步,设置至少50个正方形储尿格。

进一步,设置100个所述正方形储尿格,每个正方形储尿格被充满时的尿量为1g。

进一步,所述衡量结构设置为显色条,显色条设置在储尿格的上端且与储尿格固定连接,显色条与尿液接触则变色。通过显色条的设置能够明确的提醒医护人员该储尿格已经被尿液充满或无限接近于充满,从而便于计量患者的尿量。

进一步,所述显示条设置在矩形条状储尿格的其中一侧边缘。尿液从患者尿道口流出,向四周散开,当尿液到达矩形条状储尿格的边缘时则意味着该矩形条状储尿格已经被尿液充满或无限接近于充满,具有衡量尿量的准确性,且统计方法简单。

进一步,将所述正方形储尿格设置为至少3个尿量分区,每一个尿量分区均设置所述显色条。此种设置当患者尿量较少时也能精确的通过显色条计量被充满的正方形储尿格的数量,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尿量统计的误差。

进一步,设置3个所述尿量分区。

进一步,所述尿量分区包括由尿垫的中心向四周逐级分区的第一级分区、第二级分区和第三级分区,第一级分区、第二级分区和第三级分区均为正方形的分区。此种正方形分区的设置方便统计。

进一步,所述第一级分区以尿垫的中心点为中心点,边长为4个正方形储尿格;第二级分区以尿垫的中心点为中心点,边长为8个正方形储尿格;第三级分区以尿点的中心点位中心点,边长为10个正方形储尿格。此种设置的第一级分区在尿量较少时精确计量,第三级分区满足尿量较多时的精确计量,第二级分区介于第一级分区和第三级分区之间,此种设置提高了尿量计量的准确性。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级分区、第二级分区和第三级分区的其中一侧边缘均设置所述显色条。此种设置显色明显,当显色条变色时,则说明尿液已经到达显色条的位置,正方形储尿格已被尿液充满。

或者,在所述第一级分区、第二级分区和第三级分区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所述显色条。此种设置当两侧边缘的显色条均显色时,说明该级尿量分区已被充满。

进一步,所述储尿格采用亲肤柔软的吸水材料制作。此种设置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与现有技术的尿垫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势:

1、在传统尿垫的基础上增设储尿格和显色条,通过显色条变色来统计被充满尿液的储尿格数量,从而精确计量尿量。

2、因被充满尿液的储尿格被显色条变色标记,每一个储尿格能够容纳的尿量已经明确,从而解决了传统尿垫的尿液挥发而无法精确测量的问题。

3、不同的尿量分区能够精确测量不同尿量,即使尿量少也可以精确测量,有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设置矩形条状储尿格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矩形条状储尿格在一侧边缘设置显色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设置正方形储尿格且在每级尿量分区的一侧边缘设置显色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设置正方形储尿格且在每级尿量分区的两侧边缘设置显色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设置三级尿量分区的显色条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尿垫;11、防水层;12、矩形条状储尿格;13、正方形储尿格;14、显色条;2、第一级分区;3、第二级分区;4、第三级分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显色条的原理与现有技术中纸尿裤的尿显原理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轻易的理解并实施,因此本技术方案不存在公开不充分的问题。

实施例1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

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其包括尿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尿垫1包括防水层11和吸水层,吸水层包括储尿结构和用于测量尿量的衡量结构,衡量结构设置在储尿结构上,衡量结构与储尿结构固定连接。通过储尿结构对尿液进行储存,然后通过衡量结构测量患者的尿量。

所述储尿结构设置为储尿格,储尿格设置在吸水层。使用时,将尿垫1的中心点对准患者的尿道口,患者排出的尿液被吸收进入储尿格。

所述储尿格设置为矩形条状储尿格12。计量尿量时,统计有几个储尿格被尿液充满即可,方便计量尿量。

设置10个所述矩形条状储尿格12,每一个矩形条状储尿格12被充满时的储尿量为10g。此种设置满足临床一小时尿量监测的使用。

所述衡量结构设置为显色条14,显色条14设置在储尿格的上端且与储尿格固定连接,显色条14与尿液接触则变色。通过显色条14的设置能够明确的提醒医护人员该储尿格已经被尿液充满或无限接近于充满,从而便于计量患者的尿量。

所述显示条设置在矩形条状储尿格12的其中一侧边缘。尿液从患者尿道口流出,向四周散开,当尿液到达矩形条状储尿格12的边缘时则意味着该矩形条状储尿格12已经被尿液充满或无限接近于充满,具有衡量尿量的准确性,且统计方法简单。

所述储尿格采用亲肤柔软的吸水材料制作。此种设置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实施例2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

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其包括尿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尿垫1包括防水层11和吸水层,吸水层包括储尿结构和用于测量尿量的衡量结构,衡量结构设置在储尿结构上,衡量结构与储尿结构固定连接。通过储尿结构对尿液进行储存,然后通过衡量结构测量患者的尿量。

所述储尿结构设置为储尿格,储尿格设置在吸水层。使用时,将尿垫1的中心点对准患者的尿道口,患者排出的尿液被吸收进入储尿格。

所述储尿格设置为矩形条状储尿格12。计量尿量时,统计有几个储尿格被尿液充满即可,方便计量尿量。

所述储尿格设置为正方形储尿格13。统计尿量时数正方形储尿格13的数量即可。

设置100个所述正方形储尿格13,每个正方形储尿格13被充满时的尿量为1g。

所述衡量结构设置为显色条14,显色条14设置在储尿格的上端且与储尿格固定连接,显色条14与尿液接触则变色。通过显色条14的设置能够明确的提醒医护人员该储尿格已经被尿液充满或无限接近于充满,从而便于计量患者的尿量。

所述显示条设置在矩形条状储尿格12的其中一侧边缘。尿液从患者尿道口流出,向四周散开,当尿液到达矩形条状储尿格12的边缘时则意味着该矩形条状储尿格12已经被尿液充满或无限接近于充满,具有衡量尿量的准确性,且统计方法简单。

所述储尿格采用亲肤柔软的吸水材料制作。此种设置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实施例3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

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其包括尿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尿垫1包括防水层11和吸水层,吸水层包括储尿结构和用于测量尿量的衡量结构,衡量结构设置在储尿结构上,衡量结构与储尿结构固定连接。通过储尿结构对尿液进行储存,然后通过衡量结构测量患者的尿量。

所述储尿结构设置为储尿格,储尿格设置在吸水层。使用时,将尿垫1的中心点对准患者的尿道口,患者排出的尿液被吸收进入储尿格。

所述储尿格设置为矩形条状储尿格12。计量尿量时,统计有几个储尿格被尿液充满即可,方便计量尿量。

所述储尿格设置为正方形储尿格13。统计尿量时数正方形储尿格13的数量即可。

设置100个所述正方形储尿格13,每个正方形储尿格13被充满时的尿量为1g。

所述衡量结构设置为显色条14,显色条14设置在储尿格的上端且与储尿格固定连接,显色条14与尿液接触则变色。通过显色条14的设置能够明确的提醒医护人员该储尿格已经被尿液充满或无限接近于充满,从而便于计量患者的尿量。

所述显示条设置在矩形条状储尿格12的其中一侧边缘。尿液从患者尿道口流出,向四周散开,当尿液到达矩形条状储尿格12的边缘时则意味着该矩形条状储尿格12已经被尿液充满或无限接近于充满,具有衡量尿量的准确性,且统计方法简单。

将所述正方形储尿格13设置为3个尿量分区,每一个尿量分区均设置所述显色条14。此种设置当患者尿量较少时也能精确的通过显色条14计量被充满的正方形储尿格13的数量,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尿量统计的误差。

在所述第一级分区2、第二级分区3和第三级分区4的其中一侧边缘均设置所述显色条14。此种设置显色明显,当显色条14变色时,则说明尿液已经到达显色条14的位置,正方形储尿格13已被尿液充满。

所述储尿格采用亲肤柔软的吸水材料制作。此种设置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实施例4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

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其包括尿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尿垫1包括防水层11和吸水层,吸水层包括储尿结构和用于测量尿量的衡量结构,衡量结构设置在储尿结构上,衡量结构与储尿结构固定连接。通过储尿结构对尿液进行储存,然后通过衡量结构测量患者的尿量。

所述储尿结构设置为储尿格,储尿格设置在吸水层。使用时,将尿垫1的中心点对准患者的尿道口,患者排出的尿液被吸收进入储尿格。

所述储尿格设置为矩形条状储尿格12。计量尿量时,统计有几个储尿格被尿液充满即可,方便计量尿量。

所述储尿格设置为正方形储尿格13。统计尿量时数正方形储尿格13的数量即可。

设置100个所述正方形储尿格13,每个正方形储尿格13被充满时的尿量为1g。

所述衡量结构设置为显色条14,显色条14设置在储尿格的上端且与储尿格固定连接,显色条14与尿液接触则变色。通过显色条14的设置能够明确的提醒医护人员该储尿格已经被尿液充满或无限接近于充满,从而便于计量患者的尿量。

所述显示条设置在矩形条状储尿格12的其中一侧边缘。尿液从患者尿道口流出,向四周散开,当尿液到达矩形条状储尿格12的边缘时则意味着该矩形条状储尿格12已经被尿液充满或无限接近于充满,具有衡量尿量的准确性,且统计方法简单。

将所述正方形储尿格13设置为3个尿量分区,每一个尿量分区均设置所述显色条14。此种设置当患者尿量较少时也能精确的通过显色条14计量被充满的正方形储尿格13的数量,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尿量统计的误差。

所述尿量分区包括由尿垫1的中心向四周逐级分区的第一级分区2、第二级分区3和第三级分区4,第一级分区2、第二级分区3和第三级分区4均为正方形的分区。此种正方形分区的设置方便统计。

所述第一级分区2以尿垫1的中心点为中心点,边长为4个正方形储尿格13;第二级分区3以尿垫1的中心点为中心点,边长为8个正方形储尿格13;第三级分区4以尿点的中心点位中心点,边长为10个正方形储尿格13。此种设置的第一级分区2在尿量较少时精确计量,第三级分区4满足尿量较多时的精确计量,第二级分区3介于第一级分区2和第三级分区4之间,此种设置提高了尿量计量的准确性。

在所述第一级分区2、第二级分区3和第三级分区4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所述显色条14。此种设置当两侧边缘的显色条14均显色时,说明该级尿量分区已被充满。

所述储尿格采用亲肤柔软的吸水材料制作。此种设置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实施例5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

一种智能尿量监测尿垫,其包括尿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尿垫1包括防水层11和吸水层,吸水层包括储尿结构和用于测量尿量的衡量结构,衡量结构设置在储尿结构上,衡量结构与储尿结构固定连接。通过储尿结构对尿液进行储存,然后通过衡量结构测量患者的尿量。

所述储尿结构设置为储尿格,储尿格设置在吸水层。使用时,将尿垫1的中心点对准患者的尿道口,患者排出的尿液被吸收进入储尿格。

所述储尿格设置为矩形条状储尿格12。计量尿量时,统计有几个储尿格被尿液充满即可,方便计量尿量。

所述储尿格设置为正方形储尿格13。统计尿量时数正方形储尿格13的数量即可。

设置100个所述正方形储尿格13,每个正方形储尿格13被充满时的尿量为1g。

所述衡量结构设置为显色条14,显色条14设置在储尿格的上端且与储尿格固定连接,显色条14与尿液接触则变色。通过显色条14的设置能够明确的提醒医护人员该储尿格已经被尿液充满或无限接近于充满,从而便于计量患者的尿量。

所述显示条设置在矩形条状储尿格12的其中一侧边缘。尿液从患者尿道口流出,向四周散开,当尿液到达矩形条状储尿格12的边缘时则意味着该矩形条状储尿格12已经被尿液充满或无限接近于充满,具有衡量尿量的准确性,且统计方法简单。

将所述正方形储尿格13设置为3个尿量分区,每一个尿量分区均设置所述显色条14。此种设置当患者尿量较少时也能精确的通过显色条14计量被充满的正方形储尿格13的数量,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尿量统计的误差。

所述尿量分区包括由尿垫1的中心向四周逐级分区的第一级分区2、第二级分区3和第三级分区4,第一级分区2、第二级分区3和第三级分区4均为正方形的分区。此种正方形分区的设置方便统计。

所述第一级分区2以尿垫1的中心点为中心点,边长为4个正方形储尿格13;第二级分区3以尿垫1的中心点为中心点,边长为8个正方形储尿格13;第三级分区4以尿点的中心点位中心点,边长为10个正方形储尿格13。此种设置的第一级分区2在尿量较少时精确计量,第三级分区4满足尿量较多时的精确计量,第二级分区3介于第一级分区2和第三级分区4之间,此种设置提高了尿量计量的准确性。

在所述第一级分区2、第二级分区3和第三级分区4的其中一侧边缘均设置所述显色条14。此种设置显色明显,当显色条14变色时,则说明尿液已经到达显色条14的位置,正方形储尿格13已被尿液充满。

所述储尿格采用亲肤柔软的吸水材料制作。此种设置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