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脉冲刺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55728发布日期:2021-09-08 00:5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电脉冲刺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刺激物理因子医疗康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脉冲电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2.电脉冲刺激是针对肌肉紧张状态的一种放松治疗,通过一系列脉冲信号经电极片刺激人体肌肉,电脉冲刺激装置可调节脉冲信号的脉宽和强度,频率调节控制刺激信号输出速度。
3.电脉冲刺激装置主要包括主机、电极片和主机充电盒,电极片与主机连接,电极片贴于治疗部位,通过软硬件控制主机发出对应模式的脉冲,起到治疗的作用。若主机电量用完,需要放置到充电盒进行充电。
4.现有的充电盒已经可以对主机进行收纳,即,主机在不使用时可以收纳在充电盒中,但,现有的充电盒还不能对与充电盒连接的电源适配器进行收纳,导致电源适配器因无法收纳而容易遗失,不利于电脉冲刺激装置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充电盒不能对电源适配器进行收纳,导致电源适配器因无法收纳而容易遗失,不利于电脉冲刺激装置携带等问题。
6.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脉冲刺激装置,所述电脉冲刺激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一侧与所述下壳体一侧转动相连,所述上壳体的另一侧与所述下壳体的另一侧卡接相连;其中,所述上壳体内设置上衬板,所述上衬板设有容置电源适配器的凹槽和翻盖,所述翻盖盖合于所述凹槽的开口上。
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翻盖的一侧边设置转轴,所述上衬板上设置转轴孔,所述转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转轴孔中,其中,所述转轴在所述转轴孔中转动,所述翻盖盖合于所述开口或者所述翻盖从所述开口打开。
8.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包括第一卡勾、第二卡勾以及按钮,所述第一卡勾设置于所述上衬板朝向所述上壳体的内侧;所述按钮嵌设于所述上衬板中,且自所述上衬板远离所述上壳体的另一侧露出;所述第二卡勾设置于所述上衬板相对的另一侧边上;其中,所述第一卡勾的卡合端自所述上衬板上的插孔中露出,所述第二卡勾插入所述插孔中与所述卡合端卡合。
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卡勾还包括杠杆部,所述杠杆部包括抵靠部,所述按钮的一端接触所述抵靠部,其中,按压所述按钮,推抵所述抵靠部,所述卡合端与所述第二卡勾解除卡合,所述翻盖可自所述开口打开。
10.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抵靠部和所述卡合端分别位于所述杠杆部的一侧。
1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卡勾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卡合端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延伸部包括凸起,所述凸起朝向所述上衬板的内侧凸出,其
中,所述锁定结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弹性抵靠所述凸起,所述第一弹性件相对的另一端弹性抵靠所述上衬板。
1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性件提供弹性力使得所述按钮和所述卡合端复位至初始位置。
1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设置于所述上衬板和所述上壳体之间,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杆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弹性推抵所述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部穿过所述上衬板上的通孔凸出所述上衬板远离所述上壳体的一侧,其中,当所述翻盖盖合于所述开口上,所述顶杆的一端部弹性推抵于所述翻盖朝向所述凹槽的一侧。
14.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所述卡合端和所述第二卡勾解除卡合,所述第二弹性件提供弹性力使得所述顶杆的一端部顶起所述翻盖,所述翻盖自所述开口打开。
15.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壳体包括下衬板、充电板和充电针,所述下衬板密封所述下壳体的内腔,所述充电板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衬板上设有容置主机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凸台,所述充电针设置于所述凸台的凸起面上;其中,所述充电针的下端与所述充电板电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脉冲刺激装置,通过在上壳体内的上衬板上形成凹槽以收纳电源适配器,在不额外增加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了电源适配器的收纳,提高了电脉冲装置的携带性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脉冲刺激装置上壳体和下壳体打开后立体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电脉冲刺激装置连接电源适配器后的示意图。
19.图3是图1中电脉冲刺激装置上壳体的翻盖大开口的示意图。
20.图4是图1中上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21.图5是图3中的上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脉冲刺激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脉冲刺激装置闭合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示意图。
24.图8是图7中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脉冲刺激装置,其主要适用于产后腹直肌分离及耻骨联合分离的修复、产后形体修复。通过兴奋神经肌肉组织,收缩腹部、臀部、腿部、手臂部肌肉,改善局部松弛,提升肌肉局部紧实程度,达到塑形的效果。
27.另外,电脉冲刺激装置还可用于按摩放松、消除疲劳、缓解肌肉酸楚、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
28.进一步,电脉冲刺激装置输出的低频电脉冲刺激有益于促进血液循环,对软组织
损伤、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腰背痛(含产后腰背痛)、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狭窄性腱鞘炎(妈妈手)、耻骨联合分离痛、落枕、痛经具有消炎、消肿和镇痛作用。
29.如图1至图3所示,电脉冲刺激装置包括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上壳体 100的一侧与下壳体200的一侧转动连接,上壳体100的另一侧与下壳体200的另一侧卡接相连;其中,上壳体100内设置上衬板101,上衬板101上设有容置电源适配器500的凹槽1011和翻盖102,翻盖102盖合于凹槽1011的开口上。
30.翻盖102的一侧边上设置转轴(未图示),上衬板101上对应转轴设置有转轴孔(未图示),转轴可转动的设置于转轴孔中,通过转轴在转轴孔中转动,翻盖102盖合在凹槽1011的开口上,或者,翻盖102从凹槽1011的开口打开。
31.较佳的,转轴孔设置凹槽1011的槽壁的上端,当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 卡合时,槽臂的上端靠近下壳体200的下衬板2011。
32.翻盖102盖合于凹槽1011的开口上,翻盖102相对的另一侧边与上衬板101 通过锁定结构锁定,使得翻盖102和凹槽1011共同定义出一个收纳腔,电源适配器500收纳于收纳腔中。
33.如图4和图5所示,锁定结构包括第一卡勾103、第二卡勾104和按钮105,其中,第一卡勾103设置于翻盖102的另一侧边,且凸出于翻盖102靠近凹槽 1011的表面;第二卡勾104设置于上衬板101和上壳体100之间;按钮105嵌设于上衬板101的贯孔中,且凸出于上衬板101远离上壳体100的另一侧露出,便于使用者按压按钮105;其中,上衬板101包括插孔1012,第二卡勾104的卡合端1041露出于插孔1012中;翻转翻盖102,第一卡勾103插入插孔1012 中,且第一卡勾103和卡合端1041相互卡合,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
34.第二卡勾104还包括杠杆部1042和抵靠部1043,抵靠部1043与按钮105 的下端1051相互抵靠;其中,抵靠部1043和卡合端1041分别位于杠杆部1042 的同一侧。
35.其中,按压按钮105,下端1051推抵杠杆部1042一端的抵靠部1043,位于杠杆部1042的另一端的卡合端1041抬起,卡合端1041和第一卡勾103解除卡合,锁定结构处于解锁状态,翻盖102上的第一卡勾103可以从插孔1012内移出,翻转翻盖102,从凹槽1011的开口打开。
36.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勾104的杠杆部1042可转动的结合于上衬板101朝向上壳体100的一侧,或者,第二卡勾104的杠杆部1042可转动的结合于上壳体 100朝向上衬板101的一侧。
37.另外,第二卡勾104还包括延伸部1044,延伸部1044的延伸方向与卡合端 1041的延伸方向相反,即,延伸部1044和卡合端1041位于杠杆部1042相对的两侧;延伸部1044包括凸起1045,凸起1045朝向卡合端1041延伸。
38.锁定结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06,第一弹性件106的一端连接凸起1045;第一弹性件106相对的两端弹性抵靠于上衬板101朝向上壳体100的一侧。
39.较佳的,第一弹性件106的第一端套设于凸起1045的外侧,第一弹性件106 相对的另一端容置于上衬板101的容置槽1013中,容置槽1013的开口朝向凸起1045,其中,容置槽1013形成于上衬板101朝向上壳体100的一侧。
40.其中,设置在凸起1045和容置槽1013之间第一弹性件106用于提供弹性力便于按钮105按压后复位。
41.具体的,按压按钮105,按钮105的下端1051推抵抵靠部1043,杠杆部1042 转动,卡合端1041与第一卡勾103解除卡合,凸起1045压抵第一弹性件106,第一弹性件106由初始状态被压缩至压缩状态;此时,移除施加在按钮105上的作用力,即,松开按钮105,第一弹性件106自压缩状态恢复至初始状态,并提供弹性力推抵凸起1045,凸起1045朝向远离上衬板101的方向移动,使得杠杆部1042另一侧上抵靠部1043朝向靠近上衬板101的方向移动,并推抵按钮 105复位,使得按钮105再次突出于上衬板101远离上壳体100的一侧。
42.另外,当第一卡勾103和第二卡勾104的卡合端1041相互卡合时,第一弹性件106可弹性推抵第二卡勾104上凸起1045朝向远离上衬板101的方向移动,提高第一卡勾103和卡合端1041之间卡合稳定性。
43.由此可知,第二卡勾104和第一弹性件106配合可实现翻盖102与上衬板 101的稳定结构,同时,还能确保按钮105的复位。
44.如图4和图5所示,还包括顶出组件107,其设置于上衬板101和上壳体 100之间,顶出组件107包括顶杆1071和第二弹性件1072,第二弹性件1072 的一端连接上壳体100,第二弹性件1072相对的另一端连接顶杆1071,且顶杆 1071一端端穿过上衬板101上通孔1013凸出上衬板101远离上壳体100的一侧,其中,当翻盖102盖合于凹槽1011的开口上,顶杆1071凸出上衬板1072的端部弹性推抵于翻盖102朝向凹槽1011的一侧。此时,第二弹性件1072处于压缩状态。
45.较佳的,上衬板101朝向上壳体100的一侧设置滑槽109,滑槽109的开口朝向上壳体100;上壳体100上设置凸块108;凸块108与滑槽109相对设置;其中,第二弹性件1072的一端连接于凸块108;第二弹性件1072的另一端连接于顶杆1071,顶杆1071容置于滑槽109中,顶杆1071包括止挡部1073,第二弹性件1072的另一端被止挡1073止挡,其中,止挡部1073的尺寸大于通孔1013 的尺寸,通孔1013与滑槽109的底部相互连通,止挡部1073被通孔1013外侧上衬板101所止挡。
46.本实施例中,顶杆1071的端部从滑槽109中穿出,并穿过通孔1013突出于上衬板101远离上壳体100的一侧。
47.其中,翻盖102盖合之后,翻盖102的朝向凹槽1011的一侧压抵于顶杆1071 的端部,顶杆1071在滑槽109中朝向远离翻盖102的方向移动,止挡部1073 压抵第二弹性件1072,第二弹性件1072被压缩,从初始状态进入到压缩状态;当解除第二卡勾104和第一卡勾103之间的卡合关系时,翻盖102施加在顶杆 1071的端部上的作用力被移除,第二弹性1072伸展,从压缩状态恢复至初始状态,并推抵止挡部1073带动顶杆1071朝向翻盖102移动,顶杆1071的短处从通孔1013中伸出,将翻盖102顶起,便于使用者翻转翻盖102,以打开翻盖102,取出凹槽1011内的电源适配器500。
48.如图1至图2所示,电脉冲刺激装置还包括下壳体200,下壳体200内设置下衬板201,下衬板201密封下壳体200的内腔,其中,下壳体200的内腔中还包括充电板;下衬板201上设置多个限位槽205,主机可放置于对应的限位槽 205中。
49.本实施例中,下衬板201上设置四个限位槽205,下壳体200中可收纳两个主机,第一主机包括第一控制端1000和第一电源端1001,第一控制端1000和第一电源端1001之间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第二主机包括第二控制端2000和第二电源端2001,第二控制端2000和第二电源端2001之间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
50.如图6所示,以第一主机为例,用以放置第一电源端1001的限位槽205中设置磁扣202、凸台203以及充电针204;第一电源端1001的底部设置磁扣1002、防呆槽1003以及充电针连接孔1004;其中,充电针204自凸台203上的凸起面上突出,当第一电源端1001放置于限位槽205中,磁扣202和磁扣1002相互磁性吸附;凸台203进入防呆槽1003中,充电针204插入充电针连接孔1004 中,充电针204的上端与第一电源端1001中的电源板600上的充电盘601电性接触。
51.下壳体200的内腔中还包括充电板(未图示),充电板与充电针204的下端与充电板电性连接,且内腔中还设置固定充电针204的压板206,充电针204穿设于压板206中,使得充电针204稳定接触第一电源端1001中的电源板600上的充电盘601。
52.第二电源端2001的充电结构与第一电源端1001的充电结构相似。
53.如图2所示,下壳体200上设置type c连接口,电源适配器500包括typec插头插入type c连接口中,电源适配器500的插头接入外界电源插座,即可通过下壳体200内的充电板对主机的电源端进行充电。
54.其中,充电板上设置指示灯700,下壳体200对应指示灯设置窗口,指示灯 700位于窗口中,其中,指示灯700显示为黄色时,代表电源端正在充电;指示灯700显示为绿色时,代表电源端充电完成。
55.如图7和图8所示,上壳体100的一侧和下壳体200的一侧转动连接,具体的,弹簧402装入下壳体200的一侧的孔403中,金属轴401装入孔403中,且弹簧402套设在金属轴401的外侧,压缩弹簧402将上壳体100的一侧装入孔403中,进而使得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转动式连接。
56.上壳体100的另一侧设置另一按钮300,上衬底101上还设置另一卡勾301,其中,卡勾301卡入下壳体200上,使得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相互锁定。其中,通过按压按钮300解除卡勾301和下壳体200的锁定关系。
57.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脉冲刺激装置,通过在上壳体内的上衬板上形成凹槽以收纳电源适配器,在不额外增加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了电源适配器的收纳,提高了电脉冲装置的携带性和美观性。
58.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59.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