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容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71355发布日期:2021-07-30 13:19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美容仪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美容仪器。



背景技术:

美容仪器为用于对人的的皮肤进行保养的一种仪器。美容仪器包括有控制器、电路板、电极头,在美容仪器的壳体上设置有开关按键,通过按压开关按键,电路板开始为电极头供电,电路板提供脉冲电流给电极头,电极头与皮肤接触,可以通过脉冲电流刺激人的皮肤,利于皮肤的血液循环、新陈代谢,使得皮肤保持弹性。

现有技术中的美容仪器,其开关按键基本为设置在壳体上的按钮按键,操作者只能用拇指的指端按压该按钮按键,有时候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美容仪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美容仪器,包括壳体、按键面板和电路板;

所述壳体中具有安装腔,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中电路板盖板;

所述壳体的前侧设置有壳体开口部,所述按键面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开口部中,并能够朝向所述电路板侧摆动和复位;

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按键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的触发触头;

所述按键面板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延伸有能够与所述触发触头接触和分离的按键触头。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触发触头上包覆有橡胶套。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按键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充电指示灯;

所述按键面板上对应所述充电指示灯的区域设置有透光区。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充电指示灯;

所述按键面板上对应每个所述充电指示灯的区域都设置有透光区。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指示灯与所述透光区之间连接有导光套。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按键面板的内表面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导光套的端部的面板插槽;

所述导光套的第一端与所述电路板接触,所述充电指示灯位于所述导光套的所述第一端内,所述导光套的第二端插入在所述面板插槽中。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中安装有电路板盖板,所述电路板盖板盖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盖板位于所述按键面板与所述电路板之间;

所述电路板盖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触发触头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用于所述导光套穿过的第二通孔。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按键面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所述壳体的所述安装腔中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按键面板复位的复位弹性件。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二壳体;

所述壳体开口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所述按键面板的上端设置有连接耳板,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电路板盖板延伸的定位柱;

所述连接耳板安装在所述定位柱上。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按键面板的外表面为圆滑过渡的面板曲面;

在所述按键面板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面板曲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之间圆滑过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美容仪器,通过在壳体上设置按键面板,增大了可以按压的面积,操作者手持美容仪器时,其拇指的大部分区域都可以按压该按键面板,通过按键面板背面的按键触头来触发电路板上的触发触头,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器的爆炸图;

图3为电路板盖板、电路板、橡胶套、导光套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器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第一壳体在前侧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7为第一壳体在背侧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8为按键面板在前侧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9为按键面板在背侧视角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美容仪器,包括壳体1、按键面板3和电路板4。

壳体1中具有安装腔,电路板4安装在安装腔中。

壳体1的前侧设置有壳体开口部111,按键面板3安装在壳体开口部111中,并能够朝向电路板4侧摆动和复位。

电路板4朝向按键面板3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的触发触头41。

按键面板3朝向电路板4的一侧延伸有能够与触发触头41接触和分离的按键触头3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美容仪器可以为美眼仪,通过电极头2对眼部周围的皮肤进行保养。

该美容仪器包括壳体1、电极头2、按键面板3和电路板4。壳体1内还具有控制器,控制器可以为芯片、单片机或cpu等。

电极头2安装在壳体1上,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多个电极头2。

电路板4安装在壳体1的安装腔中。

电路板4上向前延伸有触发触头41,当触发触头41被按压触发时,美容仪器中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板4向电极头2供电,并可以控制供不同的电流,以提供不同的模式。

壳体1的前侧设置有壳体开口部111,壳体开口部111的面积较大。按键面板3为面板状的按键,其即可作为壳体1的一部分,又可作为按键使用,并且面积大,方便操作者按压。按键面板3的内侧具有按键触头31,其能够随着按键面板3的被按压而与触发触头41接触,也能够随着按键面板3的复位而与触发触头41分离。按键面板3安装在壳体开口部111中,按键面板3的一端与壳体1连接,其余部分不与壳体1连接,从而使得按键面板3可以被朝向电路板4侧按压,在释放按键面板3上的作用力后,按键面板3可以自动复位。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美容仪器,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按键面板3,增大了可以按压的面积,操作者手持美容仪器时,其拇指的大部分区域都可以按压该按键面板3,通过按键面板3背面的按键触头31来触发电路板4上的触发触头41,方便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触发触头41上包覆有橡胶套7,对触发触头41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按键触头31直接与触发触头41接触而造成损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8所示,电路板4朝向按键面板3的一侧设置有充电指示灯42。按键面板3上对应充电指示灯42的区域设置有透光区32。

电路板4上充电指示灯42用于显示充电情况。

按键面板3可以由导光板制成,然后在按键面板3的背面涂覆不透光层或遮光层,在需要透光的区域将不透光层或遮光层雕刻去除,即形成了透光区32,即透光区32能够透光。透光区32与充电指示灯42对应,充电指示灯42发出的光可经透光区32射出,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透光区32的光来判断当前的充电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8所示,电路板4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充电指示灯42。按键面板3上对应每个充电指示灯42的区域都设置有透光区32,每个充电指示灯42发出的光都可以经过相应的透光区32射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充电指示灯42与透光区32之间连接有导光套8。导光套8为能够导光的塑料套或橡胶套,其直接连接在充电指示灯42与透光区32之间,可以减少光的损耗,利于提高透光区32的光亮程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按键面板3的内表面设置有用于收纳导光套8的端部的面板插槽33。

导光套8的第一端与电路板4接触,充电指示灯42位于导光套8的第一端内,导光套8的第二端插入在面板插槽33中。

面板插槽33的槽壁朝向电路板4延伸,对应每个导光套8配置一个面板插槽33。

面板插槽33的外侧即为透光区32。

导光到8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朝向电路板4,第二端朝向按键面板3。

组装时,导光套8的第一端与电路板4接触,可用过胶水或连接件将导光套8的第一端固定。每个充电指示灯42位于一个导光套8的第一端内,每个导光套8的第二端都插入在一个面板插槽33中,使得导光套8稳定连接在透光区32与电路板4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壳体1中安装有电路板盖板5,电路板盖板5盖在电路板4上,电路板盖板5位于按键面板3与电路板4之间。

电路板盖板5上设置有用于触发触头41穿过的第一通孔51和用于导光套8穿过的第二通孔52。

电路板盖板5盖在电路板4上,起到密封和保护电路板4的作用。电路板盖板5和电路板4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1的第二壳体12上。电路板盖板5上具有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52,第一通孔51的数量与触发触头41的数量对应,第二通孔52的数量与充电指示灯42的数量对应。

组装时,触发触头41的端部向前穿过第一通孔51,橡胶套7也穿过第一通孔51,方便按键触头31触发该触发触头41。

导光套8穿过的第二通孔52,第二通孔52可以为导光套8提供支撑,使得导光套8更加稳定地连接在面板插槽33与电路板4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7和图9所示,按键面板3的一端与壳体1连接。壳体1的安装腔中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按键面板3复位的复位弹性件6。

具体为,按键面板3的上端与壳体1连接,弹性复位件6连接在按键面板3的下端。当释放作用在按键面板3上的作用力后,在弹性复位件6的作用下,按键面板3可以复位。

弹性复位件6可以为弹簧、弹性片等。如图2-3和图9所示,弹性复位件6的一端位于按键面板3的安装槽35内,其另一端连接在电路板盖板5的凸起53上。当将按键面板3向电路板4侧按压时,弹性复位件6被压缩。在释放按键面板3后,靠弹性复位件6的复位力带动按键面板3复位至初始状态。

优选地,设置两个对称的弹性复位件6,可以助于按键面板3稳定地复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4和图7-9所示,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1和与第一壳体11连接的第二壳体12。壳体开口部111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按键面板3的上端设置有连接耳板34,第一壳体11上设置有朝向电路板盖板5延伸的定位柱113。连接耳板34安装在定位柱113上。

壳体1由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组成,第一壳体11为前部壳体,第二壳体12为后部壳体。壳体开口部111开设在第一壳体11上,第一壳体11的顶部的内侧上设置有定位柱113,其朝向电路板盖板5延伸。按键面板3的上端设置有连接耳板34,连接耳板34通过螺钉安装在定位柱113上,此为按键面板3摆动的支点。

具体地,如图2和图6所示,在第一壳体11的前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2,前侧的电极头2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12中。第二壳体12的上部安装有电极固定架121,电极固定架121的后侧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22,后侧的电极头2安装在第二安装槽122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8所示,按键面板3的外表面为圆滑过渡的面板曲面30。在按键面板3处于初始状态时,面板曲面30与第一壳体11的外表面110之间圆滑过渡,利于提升产品的整体平滑性,使得产品更加美观。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