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毛仪的冷敷组件及脱毛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13100发布日期:2021-09-22 19:34阅读:96来源:国知局
脱毛仪的冷敷组件及脱毛仪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脱毛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毛仪的冷敷组件及脱毛仪。


背景技术:

2.激光脱毛仪是利用激光发射出的热能,通过对皮肤的照射让汗毛上的黑色素吸收激光能量,从而转化为热能深入毛囊,让皮肤毛囊遭受到破坏从而达到脱毛效果的一种脱毛方式。这种方式破坏毛囊,坚持使用可以达到长期的脱毛效果,但是因为是采用热能脱毛,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疼痛感。
3.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在在出光口周围设置制冷单元,用来对皮肤进行适当的降温,减缓皮肤的疼痛感。
4.而现有的脱毛仪在进行脱毛时制冷元件对肌肤冷却效果不好,无法做到真正减缓皮肤的疼痛感,同时内部变压器件热量容易集中,导致产品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脱毛仪的冷敷组件,旨在增强冷敷效果,同时,提升产品寿命。
6.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脱毛仪的冷敷组件,所述脱毛仪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表面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其内设有:
7.光源组件,用于产生去除毛发的光线,并从外壳体射出,且所述外壳体光线射出的表面设有冷敷区;
8.变压器件,用于为光源组件输送高压,使光源组件发射强光。
9.所述冷敷组件包括:
10.半导体制冷片,其制冷面在电流左右下产生冷能,用于为所述冷敷区制冷;
11.散热风机,用于将外界气流从进风口抽入外壳体内部,再通过排风口排出;
12.散热架,其第一部分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面接触,其第二部分与所述光源组件外壁接触,其第三部分位于散热风机的风路,其第四部分与所述变压器件接触。
13.可选地,散热架的第三部分位于所述散热风机的抽风端和所述进风口之间。
14.可选地,散热风机和所述变压器件位于电路板的同一侧,且所述变压器件的高度低于所述散热风机的高度;所述散热架的第四部分被构建成板状,贴覆于变压器件背离电路板的表面。所述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之间采用倾斜板连接。
15.可选地,倾斜板与所述第三部分交汇处设有连接柱,并通过锁紧件与散热风机的机壳固定锁紧,以将所述第四部分压紧于所述变压器件。
16.可选地,第四部分与所述变压器件之间涂覆有散热硅胶。
17.可选地,散热架的第三部分被构造成格栅状或网状,所述格栅或所述网状的镂空处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
18.可选地,散热架的第三部分包括中空的框体及多个散热板,所述框体的第一侧壁
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多个散热板间隔排布于所述框体的中空处,且所述多个散热板的两端均与所述框体连接,并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设置。
19.可选地,框体通过锁紧件固定于所述散热风机抽风端的表面,以使所述框体与所述散热风机紧密贴合,框体中空处构建成与所述抽风端的抽风口气路导通的导气腔。
20.可选地,框体背离所述散热风机的一表面还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两侧表面分别密封于所述框体和设有进风口的外壳体内壁,以使所述密封环的内环面被构建成联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导气腔的唯一气路。
21.可选地,框体朝向所述第四部分的一侧还开设有导气缺口,所述散热风机工作时,第四部分的气流沿所述导气缺口抽入至第三部分。
22.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脱毛仪,包括外壳体及冷敷组件,所述外壳体表面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其内设有:
23.光源组件,用于产生去除毛发的光线,并从外壳体射出,且所述外壳体光线射出的表面设有冷敷区;
24.变压器件,用于为光源组件输送高压,使光源组件发射强光。
25.所述冷敷组件包括:
26.半导体制冷片,其制冷面在电流左右下产生冷能,用于为所述冷敷区制冷;
27.散热风机,用于将外界气流从进风口抽入外壳体内部,再通过排风口排出;
28.散热架,其第一部分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面接触,其第二部分与所述光源组件外壁接触,其第三部分位于散热风机的风路,其第四部分与所述变压器件接触。
29.本发明技术方案脱毛仪的冷敷组件,通过设有半导体制冷片用以对外壳体的冷敷区制冷,从而实现对人体毛发的灼烧部位直接冰敷,有效降低疼痛感;同时,通过将散热架构造成第一部分与半导体制冷片制热面直接接触,用以将制热面的热量迅速传导,确保制冷片持续降温性能;散热架的第二部分与光源组件的光源壳直接接触,用以将光源组件的热量迅速传导,避免光源组件热量集中的现象产生;同时散热架的第三部分位于散热风机的风路,在散热风机工作气流的作用下迅速降温,从而确保制热面的热量被迅速带走,进而使制冷面持续稳定制冷,第四部分与外壳体内部的变压器件接触,用以将变压器件温度传递至第三部分,有效降低变压器件温度,防止高温寿命较低的现象产生。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发明脱毛仪的连接结构分解示意图;
32.图2为本发明脱毛仪从导气缺口处纵截面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33.图3为本发明脱毛仪隐藏外壳体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34.图4为本发明脱毛仪隐藏外壳后,从导气缺口处纵截面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35.图5为本发明脱毛仪中散热架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36.图6为本发明脱毛仪中冷敷组件隐藏散热架,安装于光源组件的连接结构立体示
意图。
37.附图标号说明:
38.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0脱毛仪55倾斜板100冷敷组件551散热空腔10半导体制冷片70密封环30散热风机210进风口31抽风端220排风口311抽风口230辅排风口32出风端300光源组件50散热架310光源壳51第一部分3101进风窗口52第二部分3102出风窗口521框架3103散热通道5211导气槽3104第一表面522散热片3105导风缺口523气流过道3106出光窗口53第三部分320光源531框体330反光罩532散热板400透光晶体5321过气槽410冷敷区5322导气缺口500锁紧件200外壳体600变压器件54第四部分
ꢀꢀ
39.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2.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
内。
43.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4.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毛仪1000,所述脱毛仪1000包括外壳体200,所述外壳体200内设有光源组件300,所述光源组件300包括光源壳310及容置于光源壳310内的光源320和反光罩330,所述光源壳310开设有出光窗口3106,所述光源320在电流作用下产生高强度激光光线,所述反光罩330设置在所述光源320背离出光窗口3106的一侧,用于将光源320发射的激光光线反射至出光窗口3106射出,以灼烧人体肌肤毛发实现脱毛效果。同时,为确保光线强度,所述反光罩330被构造成u型,光源320采用灯管形式,当光源320工作时,部分光线直接从出光窗口3106射出,照射到u型反光罩330内弧面的光线被聚集后从所述出光窗口3106射出,有效提升光线强度。
45.为防止人体从出光窗口3106触碰到光源320,以及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到光源组件300导致出现灼烧异味,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出光窗口3106安装有透光晶体400,所述透光晶体400采用耐高温的材质制备,例如玻璃、宝石等透光效果好的材质,在本方案中优选采用蓝宝石晶体,通过将蓝宝石构建成与所述出光窗口3106造型一致,并安装于所述出光窗口3106,进而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光源组件300发射光线的光路上,实现导光,且防止外界物质从出光窗口3106进入光源组件300的现象产生。
46.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蓝宝石的另一部分从外壳体200显露出,用于与人体肌肤接触。同时,为降低从蓝宝石射出的高强度光线对人体肌肤照射的灼烧感,本技术方案中的脱毛仪1000还包括冷敷组件100以对蓝宝石进行制冷,进而从外壳体200显露出的蓝宝石表面形成冷敷区410。
47.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所述冷敷组件100包括半导体制冷片10和散热风机30,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0通上电源后,电子负极(

)出发,首先经过p型半导体,于此吸热量,到了n型半导体,又将热量放出,每经过一个np模块,就有热量由一边被送到令外一边造成温差,从而使半导体制冷片10的两个表面形成制热面和制冷面。其制冷面与透光晶体400的一侧壁接触,用于为所述透光晶体400制冷,可以理解的是,为提升制冷效果,可将半导体制冷片10安装于透光晶体400较大表面积的侧壁。同时在半导体制冷片10和透光晶体400直接涂覆有导热硅胶,确保紧密贴合,提升热传导性能;同理,半导体制冷片10的制热端与散热架50之间也涂覆有导热硅胶,确保两者之间热量迅速传导。
48.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冷敷区410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蓝宝石的部分表面伸出外壳体200用于与人体肌肤接触形成。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外壳体200环绕光线从出光窗口3106开设有安装缺口(未图示),再通过安装热传导性能较高的冷敷盖(未图示),所述冷敷盖一侧伸入外壳体200内部。用于与半导体制冷片10的冷端接触,另一侧显露与外壳体200用于与用户肌肤接触,形成冷敷区410的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49.进一步地,由于蓝宝石在半导体制冷片10制冷面制冷的状态下温度较低,当与外
界热气流接触时,容易产生水雾凝结。因而,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方案中,外壳体200还安装有柔性垫800,所述柔性垫800将显露于外界的部分蓝宝石的表面覆盖,并对应开设有透光区,以供光线射出。所述柔性垫800可采用透明硅胶材质制备从而隔绝外界与蓝宝石之间气流直接接触,避免冷凝水雾的产生。从而避免光线遇到冷凝水和气雾导致光线偏射削弱的情况产生。
50.为便于柔性垫800安装,所述柔性垫800避让所述透光区的部分柔性垫本体还凸设有连接凸柱810,例如,位于冷敷区两侧的柔性垫800均凸设有连接凸柱810,所述外壳体200对应开设有连接盲孔(未标示),两个所述连接凸柱810插接于两个所述连接盲孔内以使所述柔性垫800固定于所述外壳体200;采用外壳体200开设有连接盲孔有效防止内部光线射出,同时柔性垫800凸设有连接凸柱810,加强柔性垫800的强度。防止柔性垫800从外壳体200脱离的现象产生。
51.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柔性垫800凸设有连接凸柱810,外壳体200开设有连接盲孔的方式,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粘胶的方式,或采用柔性垫800开设有连接盲孔,外壳体200凸设有连接凸柱的方式或者将柔性垫800的外周沿所述外壳体的造型延伸呈套状,套接于所述外壳体200射出光线的一端实现安装的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2.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体地,外壳体200表面开设有进风口210和排风口220,散热风机30在电流驱动下,将外界气流从进风口210抽入外壳体200内部,再通过排风口220排出,所述进风口210和所述排风口220为外壳体200表面的多个小孔径的通孔构建成,有效防止外界物体被抽入外壳体200内部导致内部元器件受损。
53.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体地,散热架50选用导热效率高的金属材质制备,例如,铜、铝或铜铝合金,在本技术方案中为节约成本优选采用铝材进行制备。所述散热架5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第二及第三部分53;所述第一部分51被构建成板状,且第一部分51的面积大于所述透光晶体400对应的侧壁面积,因而全面覆盖透光晶体400对应的侧壁,实现最大热传导面积,同时通过散热硅胶与以连接热量传导。第二部分52与光源组件300外壁接触,第三部分53位于散热风机30的风路上。当第一部分51、第二部分52的热量迅速传导至第三部分53,再通过散热风机30工作时产生的气流,迅速将第三部分53的热量传递走,避免热量集中的现象产生。
54.具体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0的数目也可以为两个,两个半导体制冷片10的制冷面均与透光晶体400的侧壁接触,可以为同一侧壁,两相邻侧壁或两相对侧壁,再次不做过多限定,通过散热架50第一、第二或第三部分中任一部分延伸出一附加部分(未图示)用以与另一半导体制冷片(未图示)接触实现热传导,增强制冷效果的方式也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55.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三部分53被构建成框体531状,同时框体531的中空处构建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板532。所述框体531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部分52连接,因第三部分53需构建成较大尺寸增强散热表面积,为防止与第一侧壁两端连接的第二、第三侧壁壁厚较薄,导致加工时,第三部分53容易形变,进而将所述多个散热板5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体531的第二、第三侧壁连接,并被构建成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设置,有效增强连接强度。同时,通过多个散热板532有效增大散热表面积,提升散热效率。
56.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第三部分53不仅限于上述散热板532与框体531一体平行设置,例如在本技术方案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分53也可被构建成格栅状或网状,所述格栅或所述网状的镂空处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以实现增大散热表面积的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57.为有效利用散热风机30风能以及减小占用空间,如图1、图2或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分53位于所述散热风机30的抽风端31和所述进风口210之间,当散热风机30工作时,外界气流通过进风口210对所述第三部分53吹散降温后进入散热风机30的抽风端31。同时为便于安装,第三部分53的框体531通过锁紧件500固定于所述散热风机30抽风端31的表面,以使框体531与散热风机30的抽风端31紧密贴合,从而框体531中空处被构建成与所述抽风端31的抽风口311气路导通的导气腔,同时,多个散热板532位于导气腔内,并架设于散热风机30的抽风口311,以确保被散热风机30抽入的气流均对多个散热板532进行高速吹散降温。相对传统脱毛仪1000方案中,将散热结构安装在散热风机30气流的下游,通过构建导气管道连接散热风机30出风端32和散热组件,本技术方案无需经过较长的导气管道将气流进行传导,导致风能损耗,搭配构建进风口210的多个通孔实现高速气流冲击,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锁紧件500可采用螺钉、卡扣、连接插销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为防止散热风机30在工作时的微小振动导致第三部分53和散热风机30松动的情况产生,锁紧件500采用螺钉,将第三部分53锁紧于散热风机30。同时通过拧紧锁紧件500的螺接力,可有效将第三部分53压紧于散热风机30。
58.同时,如图1结合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框体531背离散热风机30的一表面还设有密封环70,所述密封环70的两侧表面分别密封于所述框体531和设有进风口210的外壳体200内壁,以使所述密封环70的内环面被构建成联通所述进风口210和所述导气腔的唯一气路,所密封环70可采用具有弹性性能的材质制备,例如,硅胶、橡胶等,从而确保气路密封效果。
59.进一步地,如图1结合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壳310还开设有进风窗口3101和出风窗口3102,所述进风窗口3101和所述出风窗口3102之间形成散热通道3103,所述散热通道3103联通所述光源壳310内的光源320和反光罩330,所述散热风机30出风端32排出的气流通过进风窗口3101流入散热通道3103内,经过光源320和反光罩330时,带走其所散发的热量,再通过出风窗口3102排出。
60.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出风窗口3102正对外壳体200的排风口220,从而防止从出风窗口3102排出的热风在外壳体200内集聚导致热量集中的安全隐患,同时,为防止光源320发射的光线从出风窗口3102射出,对外界造成伤害的现象产生,反光罩330将光源320和出风窗口3102隔离,具体隔离方式,本技术方案中采用光源320位于u型反光罩330的u型凹腔内,反光罩330弧面的外壁与光源壳310内壁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散热通道3103,因此有效防止上述现象的产生。
61.同时,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进一步节约安装空间,散热风机30出风端32插接于进风窗口3101,无需通过导气管道连接。以使外壳体200内部容腔,从光源组件300至散热风机30连线的方向空出较大布置空间进而可安装较大的电容,从而实现高功率输出,同时在散热风机30远离光源组件300的一侧安装有内置电池700,用于为所述光源组件300和所述冷敷组件100进行供电,以实现随身使用,无需外接供电线缆,增强产
品的适用场景。
62.具体地,如图1、图3结合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部分52被构建成矩形的框架521,所述框架521与所述光源壳310采用锁紧件500例如螺钉固定,以将框架521与所述光源壳310紧密接触。同时,框架521的两侧壁分别与第一部分51和第三部分53连接,框架521的中空位置构建有多个散热片522,多个散热片522间隔设于所述框架521的中空处。由于散热风机30的出风端32直接插接于光源壳310的进风窗口3101,因此,第二部分52尺寸相对第三部分53较小,连接强度高,为确保第一部分51的热量迅速被传导,多个散热片522间隔设于所述框架521的中空处,且两端分别与框架521朝向第一部分51的侧壁和框架521朝向第三部分53的侧壁连接,以使第一部分51与第三部分53之间通过多个散热边建立多条导热途径,进而极大提升第一部分51的散热效率。
63.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二部分52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矩形的框架521,例如也可呈圆形,菱形,三角形等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再次不做过多赘述。
64.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加速第二部分52的散热效率,为便于描述将第二部分52贴附于光源壳310的表面定义为第一表面3104;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风窗口3101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表面3104显露出,形成导风缺口3105,所述散热风机30的出风端32排出的气流至少部分从所述导风缺口3105流动至所述第二部分52,对第二部分52吹击降温。
65.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框架521与所述第三部分53连接的一侧壁高于所述散热片522,因此,该侧壁与散热片522之间的高度差形成气流过道523,同时,所述框架521临近所述导风缺口3105的侧壁还开设有过气口以与所述气流过道523联通;从而使进风窗口3101排出的气流通过导风缺口3105及气流过道523对每一散热片522进行吹击,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
66.具体地,如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框架521与第三部分53连接的侧壁还开设有导气槽5211,以将框架521中空处的气流联通至第三部分53框体531中空的位置,当散热风机30运转时,进风端产生的抽吸力作用下可通过所述导气槽5211流动至第三部分53再从进风端吸入散热风机30内。
67.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气槽5211正对所述散热板532与所述框体531连接处开设,同时多个散热板532均开设有与所述导气槽5211联通的过气槽5321,以使从导气槽5211被抽出的气流可沿过气槽5321对多个散热板532进行吹击散热。同时,对应框体531和散热板532连接处开设,有效使架设于散热风机30边沿的散热板532位置被气流吹击,防止热力集中的现象产生。
68.进一步地,如图1结合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止气流在第二部分52集聚,外壳体200还开设有辅排风口230,所述辅排风口230由多个小通孔构建改成,以使第二部分52的气流可通过所述辅排风口230排出。
69.进一步地,如图1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防止脱毛仪1000内部热量集中,确保脱毛仪1000稳定工作,在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架50还包括第四部分54,第四部分54位于第三部分53远离所述第三部分53的一侧,并延伸至覆盖外壳体200内的变压器件600表面,有效将变压器件600的热量传递至第三部分53,防止变压器件600热量集中导致
工作不稳定的现象产生。
70.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件600和所述散热风机30安装于所述电路板(未标识)的同一侧,从而节约安装空间,同时变压器件600的高度低于散热风机30的高度,避免变压器件600过高与外部元器件接触导致短路的情况,同时,第四部分54被构建成板状,其与第三部分54的框体531之间采用倾斜板55进行连接。因此贴覆于变压器件600的第四部分54与外壳体200的内壁之间形成散热空腔551,倾斜板55设置使散热空腔551的空间更大,便于变压器件600散热。同时框体531与第四部分54连接的侧壁还开设有导气缺口5322,所述倾斜板55部分位于导气缺口5322的底端,当散热风机30工作时,第四部分54与外壳体200内壁之间形成的散热空腔551的气流从导气缺口5322被吸入至导气腔内,从而加速第四部分54的散热。
71.同时,为确保第四部分54与变压器件600之间紧密贴合,所述第四部分54与所述变压器件600之间还涂覆有散热硅胶(未图示),提升热传导性,避免虚位导致热量传导效率较低的现象产生。同时在倾斜板55与所述第三部分53交汇处设有连接柱(未标识),并通过锁紧件与散热风机30的机壳固定锁紧,以将所述第四部分54压紧于所述变压器件600。
72.同时,变压器件600靠近散热风机30设置,并安装于散热风机30和电池700之间,防止距离较远导致散热架的第三部分53和第四部分54之间通过较大尺寸的倾斜板55连接占用布置空间。同时变压器件600靠近散热风机30设置,使热量集中点均位于朝向散热风机30的一侧,当散热风机30工作时,热气流被抽吸至散热风机30,因而变压器件600产生的热量不会向电池700的方向传导,有效防止电池700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
73.进一步地,所述电池700和所述变压器600之间可通过隔热填充物(未图示)进行分隔,防止热量集中的现象产生,所述隔热填充物可采用多孔材质,例如泡棉等在此不做过多限定,从而使散热风机30工作时,容置电池700部分的空间内的气流可以流动,加速散热。
7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脱毛仪1000,所述脱毛仪1000脱毛仪1000包括外壳体200,所述外壳体200表面设有进风口210和排风口220,其内设有:光源组件300,用于产生去除毛发的光线;透光晶体400,至少部分位于光源组件300发射光线的光路,且至少另一部分从所述外壳体200显露出形成冷敷区410,用于与人体肌肤接触;所述脱毛仪1000还包括冷敷组件100。所述冷敷组件100的具体安装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脱毛仪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7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