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针头的滴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28370发布日期:2021-07-20 16:1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针头的滴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滴管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针头的滴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picc穿刺点难愈性渗液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贴胶带用手按住让其自愈,另一种就是通过滴管用α—氰基丙烯酸酯快速医用胶进行点滴治疗,新型滴管的样式繁多,但仍存在一些缺点;

现有技术背景下,一般的滴管,不方便把控穿刺点的位置,不能精密调节控制药物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针头的滴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方便把控穿刺点的位置,不能精密调节控制药物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针头的滴管装置,包括橡胶囊和底座,所述橡胶囊的下侧固定有底座,且底座的外侧一体化设置有固定加强杆,所述固定加强杆的上侧焊接有支撑框,且支撑框的内部卡槽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紧密贴合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右侧焊接有连接轮,并且连接板的上侧安装有调节板,所述连接轮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带,且连接轮的右侧一体化设置有调节轮,所述连接轮在连接带内前后对称设置,且后方连接轮的左侧固定有第二连接杆,所述底座的下侧安装有滴管本体,且滴管本体的下侧一体化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外侧紧密贴合有安装筒,且安装筒的下侧焊接有针头本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变原有的滴管技术特点,滴管本体为塑料材料,可直接捏压进行点滴,管头采用针头,方便把控穿刺点的位置,能够精密调节控制药物用量,结构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板的内侧和橡胶囊的外侧紧密贴合,且调节板的纵截面长度大于橡胶囊纵截面长度的一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推动橡胶囊,结构稳定,方便控制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关于第一连接杆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且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杆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杆左右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快速带动对称设置的调节板以相向或相反的方向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在水平面上平行设置,且第二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的螺纹方向相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对称设置的调节板的稳定滑动,操作简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滴管本体由塑料构成,且固定加强杆关于滴管本体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直接捏压,方便对患处进行大量施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筒和连接头采用卡合连接的方式相连接,且连接头呈弹性结构,并且连接头的竖直中轴线和安装筒的竖直中轴线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拆装针头本体,便于更换和消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滴管本体和橡胶囊,滴管本体为塑料材料,可直接捏压进行点滴,通过调节板挤压橡胶囊,方便对药物进行释放;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轮、第一连接杆和连接板,转动调节轮,连接轮带动第一连接杆转动,第一连接杆外侧对称设置的连接板滑动,连接带带动连接轮同时滑动,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同时转动,能够精密调节控制药物用量,结构稳定;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针头本体、安装筒和连接头,将针头本体上固定的安装筒和连接头卡合连接,管头采用针头本体,方便把控穿刺点的位置,且方便更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杆连接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橡胶囊;2、调节板;3、连接板;4、第一连接杆;5、连接轮;6、调节轮;7、连接带;8、第二连接杆;9、支撑框;10、固定加强杆;11、底座;12、滴管本体;13、连接头;14、安装筒;15、针头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针头的滴管装置,包括橡胶囊1、调节板2、连接板3、第一连接杆4、连接轮5、调节轮6、连接带7、第二连接杆8、支撑框9、固定加强杆10、底座11、滴管本体12、连接头13、安装筒14和针头本体15,橡胶囊1的下侧固定有底座11,且底座11的外侧一体化设置有固定加强杆10,固定加强杆10的上侧焊接有支撑框9,且支撑框9的内部卡槽连接有连接板3,连接板3的内部紧密贴合有第一连接杆4,且第一连接杆4的右侧焊接有连接轮5,并且连接板3的上侧安装有调节板2,连接轮5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带7,且连接轮5的右侧一体化设置有调节轮6,连接轮5在连接带7内前后对称设置,且后方连接轮5的左侧固定有第二连接杆8,底座11的下侧安装有滴管本体12,且滴管本体12的下侧一体化设置有连接头13,连接头13的外侧紧密贴合有安装筒14,且安装筒14的下侧焊接有针头本体15。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改变原有的滴管技术特点,滴管本体12为塑料材料,可直接捏压进行点滴,管头采用针头,方便把控穿刺点的位置,能够精密调节控制药物用量,结构稳定。

具体的如图1中,调节板2的内侧和橡胶囊1的外侧紧密贴合,且调节板2的纵截面长度大于橡胶囊1纵截面长度的一半。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推动橡胶囊1,结构稳定,方便控制用量。

具体的如图2和图3中,连接板3关于第一连接杆4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且连接板3和第一连接杆4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杆4左右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可快速带动对称设置的调节板2以相向或相反的方向滑动。

具体的如图3中,第二连接杆8和第一连接杆4在水平面上平行设置,且第二连接杆8和第一连接杆4的螺纹方向相反。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对称设置的调节板2的稳定滑动,操作简便。

具体的如图1和图2中,滴管本体12由塑料构成,且固定加强杆10关于滴管本体12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可直接捏压,方便对患处进行大量施药。

具体的如图4中,安装筒14和连接头13采用卡合连接的方式相连接,且连接头13呈弹性结构,并且连接头13的竖直中轴线和安装筒14的竖直中轴线重合。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拆装针头本体15,便于更换和消毒。

工作原理:通过调节调节轮6控制对称设置的调节板2向内挤压橡胶囊1,使橡胶囊1内的空气收缩,药物从针头本体15进入滴管本体12内,再反向转动调节轮6,使调节板2反向滑动,药物从滴管本体12和针头本体15注入患处,当药量较多时,直接塑料制成的滴管本体12,带有刻度的滴管本体12方便调控药物用量。

使用方法:在使用时,将针头本体15安装在滴管本体12上,并转动调节轮6,调节轮6带动连接轮5转动,连接轮5外侧紧密贴合的连接带7带动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杆8同时转动,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连接杆4带动对称设置的连接板3向相对的方向移动,连接板3带动调节板2滑动,调节板2挤压橡胶囊1,使橡胶囊1和滴管本体12内的空气排出,反向转动调节轮6,使调节板2向相反的方向滑动,使橡胶囊1回弹,吸收药物,再转动调节轮6,调节板2挤压橡胶囊1,药物被释放出来。

安装方法:

第一步、将针头本体15和滴管本体12卡槽连接,使安装筒14和连接头13卡合连接,将针头本体15固定在滴管本体12上;

第二步、转动调节轮6,连接带7带动内部对称设置的连接轮5同时转动,连接轮5分别带动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8转动,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8外侧对称设置的连接板3同时滑动;

第三步、按压滴管本体12,橡胶囊1内的空气放出,松开滴管本体12,药物由于气压通过针头本体15进入滴管本体12内,再调节调节轮6,可精密控制调节板2挤压橡胶囊1,可有效控制药物用量;

第四步、或使用调节轮6控制调节板2的滑动,对药物进行吸收和释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