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负压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70554发布日期:2021-07-23 14:1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负压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医用负压引流器。



背景技术:

在手术过程中,对于一些胸腔手术,由于伤者体内有些液体无法排除,固常常会用到负压引流器,用于排除伤者体内的液体,负压引流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针对手术后患者,负压引流的目的有两点,其一是为了将伤口创面渗出的液体引出体外;其二就是为了通过负压将伤口创面腔隙缩小,有利于创口组织愈合,这就要求负压要有一定的压力且是持续的,才能使创面腔隙缩小,现有技术中的负压引流器都是以负压球作为负压源,负压球在工作时会压缩跟舒张交替进行,但只有在负压球舒张时才能产生负压,因此依靠单个负压球工作其引流效果是断断续续的,导致引流效率低下效果差,还可能导致积液回流到患者体内,此外,当用于存储积液的瓶子装满积液以后就要暂时停止负压引流来更换新的存储积液的瓶子,效率非常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医用负压引流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医用负压引流器,包括机箱、转动把手、转轮、传动杆、套筒、滑杆、横杆、挤压块、乳胶气囊、三通气管、引流瓶、排液管、阀门、装载瓶、引流管、流量调节器和通风孔,所述机箱的左侧部通过轴承转动设有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的右端伸入至机箱的内部,所述转动把手的右端固定设有转轮,所述传动杆的一端通过转动轴与转轮正面的边缘转动连接,所述转轮的圆心的正下方设有竖直设置的套筒,所述套筒与机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内滑动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上端与传动杆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所述滑杆的下端固定设有水平设置的横杆,所述横杆的左端的下部与右端的上部均固定设有挤压块,上方的所述挤压块的正上方和下方的挤压块的正下方均设有水平设置的乳胶气囊,所述机箱的右侧部设有三通气管,所述三通气管的两个支管穿过机箱分别与两个乳胶气囊的右端相连通,所述三通气管的主管与引流瓶的顶部相连通,所述引流瓶的底部连通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侧部设有控制排液管开关的阀门,所述排液管的出口端连通设有装载瓶,所述引流瓶的顶部连通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外部套设有流量调节器,所述机箱的侧部开设有多个通风孔。

作为优选,所述乳胶气囊位椭圆形设计,所述乳胶气囊的两端均设有管状开口,两个所述管状开口内均设有单向阀,所述三通气管的支管与乳胶气囊的右侧的管状开口相连通,所述乳胶气囊的内部的中心位置设有竖直设置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均与乳胶气囊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装载瓶与排液管可拆卸连接,所述装载瓶的上端连通设有与排液管密封配合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侧部开设有j形卡口,所述j形卡口的上端与套管的上端平齐,所述排液管的外侧部固定设有与j形卡口相配合的卡块,所述卡块卡设在j形卡口的横向段的内端。

作为优选,所述装载瓶的外侧部设有刻度标记。

作为优选,所述机箱的正面通过合页安装有检修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乳胶气囊,当医护人员旋转转动把手的时候,转动把手带动转轮转动,转轮通过传动杆带动滑杆在套筒内作上下往复的滑动,当滑杆向上滑动时,上方的乳胶气囊就会被上方的挤压块压瘪,此时上方的乳胶气囊左侧的单向阀开启,右侧的单向阀关闭,上方的乳胶气囊内的空气会从左侧的管状开口内排出,与此同时下方的挤压块解除对下方的乳胶气囊的压迫,下方的乳胶气囊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慢慢的恢复原状,此时下方的乳胶气囊的左侧的单向阀关闭,右侧的单向阀开启,引流瓶内的空气就会被抽至下方的乳胶气囊内使得引流瓶内产生负压,患者体内的积液就会从引流管被抽至引流瓶内,如此循环往复便可以持续产生负压,提升了负压引流的效率,当装载瓶内的积液装满需要更换新的装载瓶的时候,可以先关闭阀门,然后取下原来的装载瓶换上新的装载瓶,然后再打开阀门,这样也可以不间断的对患者进行负压引流,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不间断的对患者进行负压引流,提升了负压引流的效率和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负压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箱、2-转动把手、3-转轮、4-传动杆、5-套筒、6-滑杆、7-横杆、8-挤压块、9-乳胶气囊、91-管状开口、92-单向阀、93-弹簧、10-三通气管、11-引流瓶、12-排液管、121-卡块、13-阀门、14-装载瓶、141-套管、142-j形卡口、15-引流管、16-流量调节器、17-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负压引流器,包括机箱1、转动把手2、转轮3、传动杆4、套筒5、滑杆6、横杆7、挤压块8、乳胶气囊9、三通气管10、引流瓶11、排液管12、阀门13、装载瓶14、引流管15、流量调节器16和通风孔17,所述机箱1的左侧部通过轴承转动设有转动把手2,所述转动把手2的右端伸入至机箱1的内部,所述转动把手2的右端固定设有转轮3,所述传动杆4的一端通过转动轴与转轮3正面的边缘转动连接,所述转轮3的圆心的正下方设有竖直设置的套筒5,所述套筒5与机箱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5内滑动设有滑杆6,所述滑杆6的上端与传动杆4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所述滑杆6的下端固定设有水平设置的横杆7,所述横杆7的左端的下部与右端的上部均固定设有挤压块8,上方的所述挤压块8的正上方和下方的挤压块8的正下方均设有水平设置的乳胶气囊9,所述机箱1的右侧部设有三通气管10,所述三通气管10的两个支管穿过机箱1分别与两个乳胶气囊9的右端相连通,所述三通气管10的主管与引流瓶11的顶部相连通,所述引流瓶11的底部连通设有排液管12,所述排液管12的侧部设有控制排液管12开关的阀门13,所述排液管12的出口端连通设有装载瓶14,所述引流瓶11的顶部连通设有引流管15,所述引流管15的外部套设有流量调节器16,所述机箱1的侧部开设有多个通风孔17,所述乳胶气囊9位椭圆形设计,所述乳胶气囊9的两端均设有管状开口91,两个所述管状开口91内均设有单向阀92,所述三通气管10的支管与乳胶气囊9的右侧的管状开口91相连通,所述乳胶气囊9的内部的中心位置设有竖直设置的弹簧93,所述弹簧93的两端均与乳胶气囊9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装载瓶14与排液管12可拆卸连接,所述装载瓶14的上端连通设有与排液管12密封配合的套管141,所述套管141的侧部开设有j形卡口142,所述j形卡口142的上端与套管141的上端平齐,所述排液管12的外侧部固定设有与j形卡口142相配合的卡块121,所述卡块121卡设在j形卡口142的横向段的内端,所述装载瓶14的外侧部设有刻度标记,所述机箱1的正面通过合页安装有检修门。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当需要对患者进行负压引流的时候的时候,医护人员可以先将引流管15插入到患者体内,然后旋转转动把手2,转动把手2带动转轮3转动,转轮3通过传动杆4带动滑杆6在套筒5内作上下往复滑动,当滑杆6向上滑动时,上方的乳胶气囊9就会被上方的挤压块8压瘪,此时上方的乳胶气囊9左侧的单向阀92开启,右侧的单向阀92关闭,上方的乳胶气囊9内的空气会从左侧的管状开口91内排出,与此同时下方的挤压块8解除对下方的乳胶气囊9的压迫,下方的乳胶气囊9在弹簧93的弹力作用下慢慢的恢复原状,此时下方的乳胶气囊9的左侧的单向阀92关闭,右侧的单向阀92开启,引流瓶11内的空气就会通过三通气管10被抽至下方的乳胶气囊9内使得引流瓶11内产生负压,如此循环往复便可以持续产生负压,患者体内的积液会从引流管15被抽至引流瓶11内,然后再从排液管12流入到装载瓶14内,当装载瓶14装满以后,可以先关闭阀门13,然后稍微向上抬起装载瓶14然后旋转装载瓶14,使得卡块121从j形卡口142内脱出,然后更换新的装载瓶14再打开阀门13,就可以不间断的对患者进行负压引流,可以通过滚动流量调节器16上的滚轮来控制引流管15内液体的流速,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不间断的对患者进行负压引流,提升了负压引流的效率和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