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功能训练装置

文档序号:26310155发布日期:2021-08-17 13:4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吞咽障碍功能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吞咽障碍功能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查找引起吞咽困难的原发疾病,针对病因治疗,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患有吞咽障碍的患者通常需要通过胃管实现患者的进食,而现有的康复训练装置不具备固定胃管的共轭能,实用性不强,同时现有的训练方式通常采用刺激法,进而实现刺激患者的口腔舌根处,训练的方式过于单一,治疗效果不佳,实用性不强,同时现有的训练装置还存在着操作复杂,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吞咽障碍功能训练装置,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训练装置,实用性不强,使用不便,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吞咽障碍功能训练装置,包括主板,所述主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扣环,两个所述扣环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所述主板前端外表面上下两侧的中心位置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远离主板中心位置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块和第二转块,所述主板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训练笔和第一训练笔,所述主板前端外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设置有可拆卸的胃管。

优选的,所述主板前端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底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内壁套接有导杆,所述导杆滑动连接于通孔底端内壁的中心位置,所述导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

优选的,所述胃管采用可塑性的塑料材质,所述胃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漏斗。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凹槽内壁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前端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远离主板一侧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弧形槽。

优选的,所述主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训练笔与第二训练笔分别与限位槽配合,所述第一训练笔包括第二握把,所述第二握把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棒,所述第二连接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底端内壁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按摩棒,所述按摩棒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按摩凸块,所述第二训练笔包括第一握把,所述第一握把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棒,所述第一连接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口腔刺激板。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功能多样,治疗效果佳,有利于推广,通过设置扩撑装置实现了对患者口腔的支撑,进而方便了医护人员对患者口腔内壁的操作,通过设置胃管,以及胃管固定装置,方便了患者的进食,增加本装置的实用性和功能性,通过设置两个训练笔,增加了刺激训练的方式,更加有利于患者康复,进一步扩大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有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吞咽障碍功能训练装置的立体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吞咽障碍功能训练装置的立体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吞咽障碍功能训练装置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吞咽障碍功能训练装置的训练笔结构示意图。

1-主板、2-第一螺纹杆、3-第一转块、4-胃管、5-第一移动块、6-第二移动块、7-第二螺纹杆、8-第二转块、9-第一训练笔、10-第二训练笔、11-第一固定带、12-第二固定带、13-弹簧、14-支撑块、15-漏斗、16-上支撑板、17-下支撑板、18-第一握把、19-第二握把、20-第一连接棒、21-第二连接棒、22-口腔刺激板、23-支撑框、24-按摩棒、25-第一通槽、26-扣环、27-第二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吞咽障碍功能训练装置,包括主板1,所述主板1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扣环26,两个所述扣环26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11和第二固定带12,所述主板1前端外表面上下两侧的中心位置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2和第二螺纹杆7,所述第一螺纹杆2和第二螺纹杆7远离主板1中心位置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块3和第二转块8,所述主板1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通槽25和第二通槽28,所述第一通槽25和第二通槽28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训练笔10和第一训练笔9,所述主板1前端外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设置有可拆卸的胃管4。

第一固定带11与第二固定带12的外表面设置有魔术贴,本装置通过固定带固定于患者面部的前端,结构稳定,操作简单。

所述主板1前端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底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内壁套接有导杆,所述导杆滑动连接于通孔底端内壁的中心位置,所述导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4

通过设置支撑块14,导杆以及弹簧13实现了对胃管4的固定,胃管4手弹簧弹力作用固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拆卸,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有利于推广。

所述胃管4采用可塑性的塑料材质,所述胃管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漏斗15。

胃管4采用可塑性强的塑料材质易于产生形变,方便了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胃管插管,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推广。

所述第一螺纹杆2和第二螺纹杆7的外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块5和第二移动块6,所述第一移动块5和第二移动块6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凹槽内壁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移动块5和第二移动块6前端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16和下支撑板17,所述上支撑板16和下支撑板17远离主板1一侧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弧形槽。

口腔扩撑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转动第一转块3和第二转块8进而驱动第一螺纹杆2和第二螺纹杆7转动,第一螺纹杆2和第二螺纹杆7转动的过程中驱动第一移动块5和第二移动块6上下移动,第一移动块5和第二移动块6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分别驱动上支撑板16和下支撑板17上下移动,上支撑板16和下支撑板17远离主板1中心位置的一端分别开设有弧形置牙槽,进而实现对患者口腔的支撑,

所述主板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训练笔9与第二训练笔10分别与限位槽配合,所述第一训练笔9包括第二握把19,所述第二握把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棒21,所述第二连接棒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23,所述支撑框23底端内壁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按摩棒24,所述按摩棒24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按摩凸块,所述第二训练笔10包括第一握把18,所述第一握把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棒20,所述第一连接棒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口腔刺激板22。

第一训练笔9和第二训练笔10的工作于原理是:使用者首选握住第二握把10,而后将按摩棒24与患者的下颚处接触,轻轻移动第二握把19,进而驱动按摩棒24转动,进而实现对患者面部按摩的目的,进而实现对患者面部穴道的外部刺激,从而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第二训练笔10使用时首先握住第一握把18,而后将口腔刺激板22伸入患者的口腔内部,通过口腔刺激板22与患者的舌根处接触,进而实现从内部训练患者吞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训练方式多样,有利于推广。

使用者使用时:首先使患者的上下牙置于上支撑板16与下支撑板17所开设的弧形槽的内壁,而后通过第一固定带11和第二固定带12实现位置固定,而后通过转动第一螺纹杆2和第二螺纹杆7,将患者的口腔撑开,而后通过按压弹簧13,将胃管4伸入患者的体内,而后通过漏斗15将食物流入患者的胃部,而后通过第一训练笔9实现对患者面部穴道的刺激,进而达到训练患者吞咽的目的,而后通过第二训练笔10实现对患者的口腔内壁的刺激训练,本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功能多样,实用性强,有利于推广。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