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32718发布日期:2021-08-20 16:4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消毒柜。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专门消毒奶瓶的消毒柜,其消毒方式一般都是采用高温蒸汽消毒或紫外线消毒,其中的紫外线消毒柜消毒时,主要消毒因子一般都是波长253.7nm的紫外线,而该波段的紫外线穿透能力很弱,紫外线灯管一般都安装在奶瓶的外面,奶瓶的内侧表面是无法全部直射到,导致奶瓶内侧不能直射到的表面起不到消毒的效果,且紫外线和奶瓶的直线距离相对比较远,消毒时间相对比较长。

为了对奶瓶进行全面消毒,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1217544.8(公布号为cn211096254u)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消毒柜》专门设置了消毒奶瓶用的第一紫外灯管,能够直接照射奶瓶内表面,作用距离短,无死角,消毒彻底,消毒时间短;使用第二灯管进行常规消毒。

但是对于上述消毒柜来说,第一,在进行消毒时,消毒灯管的位置固定,容易出现光线死角;第二,消毒灯管的长度一定,无法满足不同尺寸奶瓶的消毒需求;第三,消毒灯管横向设置在内胆内,并且指向消毒柜的柜门,会占用较多的空间,在无需进行奶瓶消毒时,这部分空间无法进行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对奶瓶进行动态消毒的消毒柜。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不同尺寸奶瓶的消毒需求的消毒柜。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进行奶瓶消毒的同时减小对常规消毒功能的影响的消毒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毒柜,包括有

柜体,具有消毒腔;

置物架,位于所述的消毒腔中,具有用于限位奶瓶的奶瓶座;

第一消毒灯管,设于所述的柜体上,能够作用于所述的消毒腔;以及

第二消毒灯管,设于所述的柜体上,沿所述奶瓶的长度方向布置,能够插设在奶瓶中并作用于奶瓶的内壁;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柜体上安装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二消毒灯管传动连接,用以驱动该第二消毒灯管相对于奶瓶沿奶瓶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第二消毒灯管穿过所述奶瓶的开口进出奶瓶的内腔。

为了避免驱动机构额外占用消毒腔的空间,同时防止消毒腔中的水汽等影响驱动机构的使用寿命,所述的柜体包括有外壳以及设于外壳内的内胆,所述内胆的内部具有所述的消毒腔,内胆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夹层,所述的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的夹层中。

为了实现对第二消毒灯管的驱动,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有

齿条,能活动地穿设在所述内胆的侧壁上,沿所述第二消毒灯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的第二消毒灯管相连接;

齿轮,与所述的齿条相啮合;以及

驱动件,其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的齿轮相连接,用以驱动该齿轮绕自身轴线转动。

为了保证齿条的稳定移动,所述的驱动机构还包括有导轨,该导轨沿第二消毒灯管的长度方向布置,并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的齿条至少有局部能滑动地插设在该滑槽中。

为了方便布线,所述的齿条上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的夹层中安装有导电的柔性线,该柔性线的第一端与消毒柜的电源电连接,第二端穿过所述的穿线孔与所述第二消毒灯管的接线端电连接。

为了保证对奶瓶内周壁一周进行均匀消毒,所述的第二消毒灯管与所述的奶瓶同轴布置。

为了方便在抽拉置物架的同时实现第二消毒灯管与奶瓶的配合,所述的置物架能前后抽拉地进出所述的消毒腔,所述的奶瓶沿前后方向布置在所述的奶瓶座上且开口朝后。

为了方便限位不同尺寸的奶瓶,所述的奶瓶座上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容置槽,所述的奶瓶至少有局部容置在该容置槽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消毒效率和消毒效果,所述的第二消毒灯管为能产生波长为200~1100nm的脉冲闪光的脉冲灯管。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消毒灯管包括有

管体,内部填充有稀有气体;以及

触发丝,缠绕在所述管体的外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第二消毒灯管沿奶瓶的长度方向布置,并设置驱动机构与第二消毒灯管传动连接,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第二消毒灯管能相对于奶瓶沿奶瓶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第二消毒灯管穿过奶瓶的开口进出奶瓶的内腔,第一,第二消毒灯管的往复移动可以形成动态光线,对奶瓶的内周壁进行动态消毒;第二,第二消毒灯管的往复移动可以避免因第二消毒灯管长度不够导致的局部消毒不充分,从而满足不同尺寸奶瓶的消毒需求;第三,第二消毒灯管可以在无需进行奶瓶消毒的状态下靠近消毒腔壁面移动,尽量减小占用空间,从而减小对常规消毒功能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消毒柜的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第二消毒灯管处于后缩状态,省略了外壳);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消毒柜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省略了外壳);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消毒柜的实施例中置物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消毒柜的实施例的局部纵向剖视图(第二消毒灯管处于前伸状态,省略了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消毒柜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消毒柜包括有柜体1、置物架2、第一消毒灯管3、第二消毒灯管4、驱动机构5和柔性线6。

其中,柜体1包括有外壳(图中未示出)以及设于外壳内的内胆12,内胆12的内部具有消毒腔121,内胆12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夹层111。

置物架2的数量为两个,一上一下位于消毒腔121中,并能前后抽拉地进出该消毒腔121。置物架2上具有用于限位奶瓶10的奶瓶座21,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奶瓶座21采用钢丝编织而成,并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容置槽211,当奶瓶10限位于奶瓶座21上时,奶瓶10至少有局部沿前后方向布置在该容置槽211中且开口朝后,容置槽211的长度尽量取大一点的值,以使其可以安装不同尺寸的奶瓶10。

第一消毒灯管3水平布置在内胆12内部的后侧壁上,能够作用于上述消毒腔121。

第二消毒灯管4位于上述消毒腔121中,沿奶瓶10的长度方向布置,能够插设在奶瓶10中并作用于奶瓶10的内壁。本实施例中,第二消毒灯管4与奶瓶10同轴布置,以保证对奶瓶10内周壁一周进行均匀消毒。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消毒灯管4为脉冲灯管,包括有管体41和触发丝42。具体地,管体41的内部填充有稀有气体(图中未示出),管体41两端的阳极和阴极由铈钨、钡钨、钍钨等粉末冶金高温烧结而成,管体41材质为高透光石英玻璃;触发丝42呈螺旋状缠绕在管体41的外周。

脉冲灯管的管体41内部能产生波长为200~1100nm的脉冲闪光,透过管体41对消毒腔121进行高效消毒。脉冲闪光杀菌的作用机理为光谱范围内各波段协同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紫外波段的光化学反应:脉冲强光光谱中的紫外光部分照射微生物时,核酸物质(dna、rna)中的胸腺嘧啶、胞嘧啶之间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聚物,导致微生物核酸物质受损);

(2)闪照热效应:当每cm2面积上的峰值功率达到1000w以上时,微生物将被加热>100℃,因闪照时间极短,微生物无法正常降温,导致细胞壁破裂融解而死亡;

(3)脉冲效应:脉冲强光的穿透性和瞬时高能机械冲击损坏了细胞壁和其他细胞成分,导致细菌死亡。

驱动机构5设于上述夹层111中,包括有齿条51、齿轮52、驱动件53和导轨54。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导轨54沿前后方向布置,且前端安装在内胆12的后侧壁上,导轨54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541;齿条51沿前后方向布置,至少有局部能滑动地插设在上述滑槽541中,齿条51的前端穿过内胆12的后侧壁与第二消毒灯管4的后端相连接,齿条51上前后贯穿开设有穿线孔511;齿轮52与齿条51相啮合;驱动件53为电机,安装在内胆12的后侧壁上,其动力输出轴与齿轮52相连接,用以驱动该齿轮52绕自身轴线转动。启动驱动件53,带动齿轮52转动,由于齿条51与齿轮52相啮合,随之带动齿条51沿导轨54前后滑移,从而带动第二消毒灯管4相对于奶瓶10前后移动,以使第二消毒灯管4穿过奶瓶10的开口进出奶瓶10的内腔。

柔性线6能够导电,安装在夹层111中,该柔性线6的第一端与消毒柜的电源电连接,第二端穿过上述齿条51的穿线孔511与第二消毒灯管4的接线端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柔性线6为弹簧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如图1所示,在初始状态下,第二消毒灯管4处于后缩状态,此时,第二消毒灯管4靠近内胆12的后侧壁,较少占用消毒腔121的空间,可以减小对常规消毒功能的影响;

(2)当需要进行奶瓶消毒时,先抽出置物架2,将奶瓶10放置在奶瓶架21的容置槽211中,然后推动置物架2复位,会带动奶瓶10朝向第二消毒灯管4移动,使得第二消毒灯管4的前端伸入奶瓶10的内腔中,最后启动第一消毒灯管3、第二消毒灯管4和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会带动第二消毒灯管4相对于奶瓶10前后移动,在如图1和图4的状态之间相互转换;

由于第二消毒灯管4的往复移动,一方面,可以形成动态光线,对奶瓶10的内周壁进行动态消毒,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第二消毒灯管4长度不够导致的局部消毒不充分,从而满足不同尺寸奶瓶的消毒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