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头部清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8891发布日期:2021-07-23 14:1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使用头部清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次性使用头部清创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在治疗头部受创且带有血迹的病人时,需要对其先进行伤口清理工作后才能对其进行后续治疗,而该项治疗十分紧急,以至于可能危及生命,而传统的清理方式通过在冲洗盆进行清理,导致在清创时头部流出血液和掉落毛发等随着冲洗液等混合物沾附到地面,室内地面既不便清洁,且医护人员在走动过程中也极易摔倒,不利于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次性使用头部清创装置方便医护人员对头部受伤的患者进行伤口清理,且避免过多污染室内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次性使用头部清创装置,包括清洗腔,所述清洗腔的下侧连接有用以导流废液的引流袋;所述引流袋包括连接袋及与之相连的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的下方以放置收纳的容器;所述清洗腔的上端设有用以支撑在患者颈部的嵌入槽;所述清洗腔朝向所述嵌入槽的一侧设置有粘合胶面与床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引流袋与清洗腔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袋为喇叭口结构。

优选的,所述嵌入槽为圆弧形,且嵌入槽从所述清洗腔的边缘侧水平延伸至其中心。

优选的,所述嵌入槽的尾端侧偏向下方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清洗腔的周侧为高于所述嵌入槽的隆起。

优选的,所述清洗腔为漏斗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清洗腔为硅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该清创装置在需要对病人进行头部伤口清理时,可快速取出,通过粘合胶面将其固定粘连在床体上,进而病人躺入将颈部卡入嵌入槽中,进而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处理工作,血水等杂物混合液沿着清洗腔的内壁流经引流袋输入到收纳容器中,方便进行处理,进而将该清创装置从固定的床体上扯下并丢弃回收,该装置可有效减少清创室被血迹等污水污染而不便于地面清洁,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清创装置安装后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清创装置与床体相连接的一侧示意图。

图标:1-清洗腔,2-引流袋,21-连接袋,22-输出管,3-嵌入槽,4-床体,5-粘合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3,本实施例1为一次性使用头部清创装置,包括清洗腔1,清洗腔1的下侧连接有用以导流废液的引流袋2;引流袋2包括连接袋21及与之相连的输出管22,输出管22的下方以放置收纳的容器;清洗腔1的上端设有用以支撑在患者颈部的嵌入槽3;清洗腔1朝向所述嵌入槽3的一侧设置有粘合胶面5与床体4固定连接,该清创装置可通过粘合胶面5固定贴合在床体4一端,进而将病人颈部放入到嵌入槽3中,进而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头部伤口进行清理工作,血水等杂物混合液便沿着清洗腔1的内壁流经引流袋2输入到收纳容器中,方便对该残留物进行集中处理,若清洗产生的废液量较小,可直接在输出管22中部进行结扎将其变成一个临时的储存容器,此后将该清创装置从用以固定的床体4上手动扯下并丢弃回收,值得说明的是,输出管22的直径为4-6cm,避免剔除患者头发清洗伤口时对管路造成堵塞,通过使用该装置可有效减少清创室被血迹等污水污染而不便于地面清洁,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引流袋2与清洗腔1为一体式结构,连接袋21为喇叭口结构,使得该装置取出即可直接使用,避免组装耗时,同时喇叭口结构也方便液体通过流入排出。

嵌入槽3为圆弧形,且嵌入槽3从清洗腔1的边缘侧水平延伸至其中心,利于与患者的颈部充分紧密贴合,同时该结构也减少了液体从清洗腔1中飞溅出的液体量。

嵌入槽3的尾端侧偏向下方倾斜设置,避免废液回流从病人颈部流向背部。

清洗腔1的周侧为高于嵌入槽3的隆起,清洗腔1的周侧隆起略微高于嵌入槽3并将嵌入槽3包围在内部,防止医护人员清创过程中的液体洒出。

清洗腔1为漏斗形结构,冲洗液可在内部形成涡流将杂物全部冲入到引流袋2中,减少内壁上的异物沾附。

清洗腔1为硅胶制成,患者的颈部在接触到嵌入槽3时有良好的贴合感和舒适感,同时方便日常的压缩储备堆放而不占用过多的空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次性使用头部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洗腔(1),所述清洗腔(1)的下侧连接有用以导流废液的引流袋(2);

所述引流袋(2)包括连接袋(21)及与之相连的输出管(22),所述输出管(22)的下方以放置收纳的容器;

所述清洗腔(1)的上端设有用以支撑在患者颈部的嵌入槽(3);

所述清洗腔(1)朝向所述嵌入槽(3)的一侧设置有粘合胶面(5)与床体(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头部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2)与清洗腔(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袋(21)为喇叭口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头部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槽(3)为圆弧形,且嵌入槽(3)从所述清洗腔(1)的边缘侧水平延伸至其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头部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槽(3)的尾端侧偏向下方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头部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腔(1)的周侧为高于所述嵌入槽(3)的隆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头部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腔(1)为漏斗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头部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腔(1)为硅胶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次性使用头部清创装置,包括清洗腔,所述清洗腔的下侧连接有用以导流废液的引流袋;所述引流袋包括连接袋及与之相连的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的下方以放置收纳的容器;所述清洗腔的上端设有用以支撑在患者颈部的嵌入槽;所述清洗腔朝向所述嵌入槽的一侧设置有粘合胶面与床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方便对患者头部伤口进行清理,避免污染室内地面不便打扫,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韩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江县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0.26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