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支皮瓣移植术后护理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24330发布日期:2021-07-20 16:0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支皮瓣移植术后护理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足显微外科护理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穿支皮瓣移植术后护理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皮瓣移植手术患者的护理来说,首先患者在皮瓣移植之后,应注意及时的观察患者皮瓣部位皮肤的颜色,看患者皮瓣是否有淤青以及发黑的情况,另外,患者在皮瓣移植之后,需要及时的使用碘伏等药物予以消毒治疗,另外,对于部分有瘢痕体质的患者,还要考虑在皮瓣移植之后,局部拆线之后,早期的涂抹一些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以及倍舒痕等药物,预防患者局部疤痕的形成。

术后体位的安置是保证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促进皮瓣成活的重要措施之一,术后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抬高患肢10°-15°,维持功能位或根据手术部位适当调整,以保证动脉供血又利于静脉回流,禁止患侧卧位,防止皮瓣受压或牵拉,避免皮瓣痉挛导致皮瓣缺血坏死,尽量采取满足患者的体位,要经常巡视患者,特别是熟睡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同时向患者解释体位固定的重要性,使其密切配合治疗,及时纠正不正确姿势。

现有方式一般是在患者患肢下侧垫支撑物来保证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促进皮瓣成活,这样可以达到抬高患肢的目的,但是不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高度,另一方面患肢易从支撑物上滑落或者活动,容易导致皮瓣受压或牵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穿支皮瓣移植术后护理防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方式不便于调节高度,及缺乏固定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l形板,l形板上端铰接有前后方向的支撑板,支撑板前端左侧设有枕形块,枕形块右端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左右轴向的滑杆,两个滑杆上设有一个可左右滑动的滑块,两个滑杆右端设有一个定位板,l形板上设有位于支撑板下方的气囊,气囊的上端与支撑板下端面接触,气囊经输气管设有充气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气囊、支撑板及充气结构的设置,调整术后体位,保证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促进皮瓣成活,通过枕形块与滑块的设置,保持患肢体位固定,防止皮瓣受压或牵拉,避免皮瓣痉挛导致皮瓣缺血坏死,通过软垫与弧形罩的设置,提升患肢的保温效果促进皮瓣部位生长,方便观察和判断皮瓣生长情况,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右视轴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切右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l形板1,l形板1上端铰接有前后方向的支撑板2,支撑板2前端左侧设有枕形块3,枕形块3右端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左右轴向的滑杆4,两个滑杆4上设有一个可左右滑动的滑块5,两个滑杆4右端设有一个定位板6,l形板1上设有位于支撑板2下方的气囊7,气囊7的上端与支撑板2下端面接触,气囊7经输气管8设有充气结构。

为了使滑块5左右滑动,所述的定位板6上螺纹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螺杆9,螺杆9左端与滑块5转动连接,螺杆9右端设有转轮10。

所述的充气结构包括上下轴向的气筒12,气筒12内同轴设有固定环13,气筒12内滑动连接有滑动环14,滑动环14上端经连杆15设有上下轴向的推杆16,推杆16上端贯穿气筒12上端面,固定环13与滑动环14上端分别铰接有圆盖板17,圆盖板17的外径大于固定环13和滑动环14的孔径,气筒12下端开设有位于固定环13下方的进气口18,输气管8自由端与气筒12上端连通。

为了防止气囊7内气体倒流与方便调节气囊7内气体的量,所述的输气管8内设有开口朝向气囊7的单向阀19,气囊7上拆卸连接有软塞20。

为了提升患者舒适度,所述的支撑板2上设有位于枕形块3后方的软垫21。

为了起到防护效果与方便观察患者皮瓣部位,所述的支撑板2上设有位于软垫21上方的弧形罩22,弧形罩22的材质为透明材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向下按动推杆16,推杆16带动滑动环14在气筒12内向下滑动并压缩气体体积,此时滑动环14下方压强增大,滑动环14上方压强减小,滑动环14上的圆盖板17与滑动环14分离,固定环13上方压强增大,固定环13上的圆盖板17与固定环13紧密贴合,气体由滑动环14下方流入滑动环14上方,由于单向阀19的设置,气囊7内的气体不会倒流回气筒12内;

向上拉动推杆16,推杆16带动滑动环14在气筒12内向上滑动并压缩气体气体,此时滑动环14上方压强增大,滑动环14下方压强减小,滑动环14上的圆盖板17与滑动环14紧密贴合,气体经输气管8流入气囊7内为气囊7充气,固定环13上方压强减小,固定环13上的圆盖板17与固定环13分离,气体经进气口18流入气筒12内,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气囊7将支撑板2抬举至合适高度,此时充气完成;

将患者患肢放置在软垫21上,皮瓣部位位于弧形罩22下方,顺时针转动转轮10,转轮10带动螺杆9顺时针转动并使滑块5向左滑动,将滑块5与患肢贴合,将患肢固定,此时患肢固定完成,避免患肢支撑物上滑落或者活动导致皮瓣受压或牵拉,促进患者恢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气囊、支撑板及充气结构的设置,调整术后体位,保证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促进皮瓣成活,通过枕形块与滑块的设置,保持患肢体位固定,防止皮瓣受压或牵拉,避免皮瓣痉挛导致皮瓣缺血坏死,通过软垫与弧形罩的设置,提升患肢的保温效果促进皮瓣部位生长,方便观察和判断皮瓣生长情况,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穿支皮瓣移植术后护理防护装置,包括l形板(1),其特征在于,l形板(1)上端铰接有前后方向的支撑板(2),支撑板(2)前端左侧设有枕形块(3),枕形块(3)右端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左右轴向的滑杆(4),两个滑杆(4)上设有一个可左右滑动的滑块(5),两个滑杆(4)右端设有一个定位板(6),l形板(1)上设有位于支撑板(2)下方的气囊(7),气囊(7)的上端与支撑板(2)下端面接触,气囊(7)经输气管(8)设有充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支皮瓣移植术后护理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板(6)上螺纹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螺杆(9),螺杆(9)左端与滑块(5)转动连接,螺杆(9)右端设有转轮(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支皮瓣移植术后护理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结构包括上下轴向的气筒(12),气筒(12)内同轴设有固定环(13),气筒(12)内滑动连接有滑动环(14),滑动环(14)上端经连杆(15)设有上下轴向的推杆(16),推杆(16)上端贯穿气筒(12)上端面,固定环(13)与滑动环(14)上端分别铰接有圆盖板(17),圆盖板(17)的外径大于固定环(13)和滑动环(14)的孔径,气筒(12)下端开设有位于固定环(13)下方的进气口(18),输气管(8)自由端与气筒(12)上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支皮瓣移植术后护理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气管(8)内设有开口朝向气囊(7)的单向阀(19),气囊(7)上拆卸连接有软塞(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支皮瓣移植术后护理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2)上设有位于枕形块(3)后方的软垫(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支皮瓣移植术后护理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2)上设有位于软垫(21)上方的弧形罩(22),弧形罩(22)的材质为透明材质。


技术总结
一种穿支皮瓣移植术后护理防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方式不便于调节高度,及缺乏固定的问题;包括L形板,L形板上端铰接有前后方向的支撑板,支撑板前端左侧设有枕形块,枕形块右端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左右轴向的滑杆,两个滑杆上设有一个可左右滑动的滑块,两个滑杆右端设有一个定位板,L形板上设有位于支撑板下方的气囊,气囊的上端与支撑板下端面接触,气囊经输气管设有充气结构;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李卓亚;刘东苗;王会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0.23
技术公布日:2021.07.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