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收集渗液的造口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88477发布日期:2021-07-16 19:30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收集渗液的造口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收集渗液的造口袋。


背景技术:

2.对于进行了腹腔穿刺的患者而言,经常会有腹水的渗液从伤口溢出,这会导致医护人员需每日频繁更换药物、床单及衣裤,普通的造口袋能避免渗液污染衣物,但会污染到引流管,因此需要频繁更换造口袋,使得患者皮肤容易出现皮疹发红。
3.专利文献cn205054547u中公开了一种改良造口袋用于置管术后伤口渗液的装置,包括造口袋、底盘、引流管,所述造口袋的上端面右端设有底盘,所述底盘上端面内部设有几圈刻度线,所述造口袋的左端设有排液口,所述塞子安装在排液口的内部,所述引流管的一端穿过造口袋从底盘的开口处连接人体病源处,另一端通过造口袋上端的夹缝连接引流袋,所述夹缝处两接触面上设有双面胶。上述方案避免了渗液对皮肤的刺激,促进伤口的愈合;但未解决渗液污染引流管以及每次更换药物给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收集渗液且避免污染引流管、方便更换的造口袋。
5.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用于收集渗液的造口袋,包括造口袋本体和集液袋,所述造口袋本体包括第一组成片、第二组成片、第三组成片和导流管,所述第一组成片背面设有粘贴板、刻度环、第一管孔,第一组成片正面中央凸设有导流槽,导流槽包括连通的弧形槽和长槽,弧形槽绕刻度环的最外环设置,长槽连通于弧形槽的下端,并向下延伸至第一组成片下沿;第二组成片覆盖导流槽,并与导流槽的外端面密封连接形成第一腔体以储存导流渗液,第一腔体的下端设有第一腔口,并与导流管连通;第三组成片叠设于第二组成片上,两者外缘密封连接形成第二腔体,第二组成片上开设有第二管孔,引流管经第一管孔、第二管孔穿出进入第二腔体中,第二腔体开设有供引流管穿出的第二腔口;所述集液袋,其上端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以分别连接导流管和引流管。
7.将造口袋本体设置成三层,形成两个腔体,其中第一腔体用于收集伤口渗液,第二腔体用于容纳引流管,从而避免引流管被污染;在第一组成片上凸设导流槽对伤口渗液进行导流,以避免渗液流至第二腔体中污染引流管,导流槽还起到引流渗液的作用,避免漏液散布四处;将弧形槽绕刻度环最外环设置,以避免因剪裁刻度环而影响导流槽的作用;长槽下端面与第一组成片下沿齐平以将渗液引流至导流管中;第一腔口与导流管固定连接,以保证渗液流通的密封性;在集液袋上端设置两个连接口,使得引流管引流出的积液和伤口渗透出来的渗液能共用一个集液袋,从而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8.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内壁上设有除味件。设置除味部件以减轻由于渗液引起的异味,从而减少患者及同病房患者的不适。
9.进一步地,所述除味件包括防水透气膜和设在防水透气膜内部的活性炭。设置活性炭,以去除由于患者渗液引起的异味,采用防水透气膜,以使活性炭能吸收有异味气体,且避免渗液污染活性炭。
10.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下部设有外螺纹,第一接口外部设有相匹配的内螺纹,导流管与第一接口螺纹连接,从而连接造口袋本体和集液袋。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口为塔状结构。将第二接口设置成塔状结构,以便适应不同管径的引流管,且塔状结构,可增大第二接口和引流管的摩擦力,从而避免引流管的脱落。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成片外缘和第二组成片外缘密封连接。以避免当导流槽与第二组成片的连接不牢靠而使渗液溢出。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孔与第一管孔错位设置,且第二管孔位于第一管孔的上方。以上设置可避免伤口渗液过多时从第二管孔溢出。
14.进一步地,所述集液袋,其中一面设有用于穿设绑带的绑带固定片。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使引流管绕过渗液,且在第一组成片中央凸设导流槽,以阻隔渗液流至第二腔体中并导流渗液至导流管中,将第一管孔和第二管孔错位设置,避免了渗液过多时从第二管孔溢出,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渗液污染引流管;导流管与引流管均和同一个集液袋可分离连接,使得患者避免了频繁更换造口袋本体,减少了患者不适的次数,也方便医护人员更换集液袋,减轻了工作量;同时减少了造口袋本体和集液袋的使用量,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且在导流管内壁设有能吸收渗液异味的除味件,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组成片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组成片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三组成片结构示意图;
21.图 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集液袋背面结构示意图;
22.图 6为图5ⅰ处局部放大图;
23.图中标记:1

造口袋本体,2

第三组成片,3

第一组成片,301

导流槽,3011

弧形槽,3012

长槽,302

第一管孔,4

导流管,401

除味件,5

集液袋,501

第一接口,502

第二接口,5021

压紧片,5022

紧固带,5023

方形扣,5024

扣眼,503

刻度线,504

绑带固定片,6

第二组成片,601

第二管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5.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收集渗液的造口袋,包括造口袋本体1和集液袋5,所述造口袋本体1包括第一组成片3,第二组成片6,第三组成片2和导流管4;所述第一组成片3背面上设有粘贴板、刻度环、第一管孔302,第一组成片3正面中央凸设有导流槽301;所述第二组成片6与导流槽301外端面密封连接并与导流槽301形成第
一腔体,第一腔体下端开设有第一腔口,第一腔口与导流管4连通;第二组成片6外缘与第一组成片3外缘密封连接,第三组成片2叠设于第二组成片6上方,两者外缘密封连接形成第二腔体,第二组成片6上开设有第二腔口;所述集液袋5,其上端设有第一接口501和第二接口502以分别连接导流管4和引流管。
26.所述第二组成片6外形与第一组成片3外形一致,第三组成片2外形与第二组成片6上半部分外形一致;所述导流槽301包括绕刻度环最外环设置的弧形槽3011和与弧形槽3011下端连通的长槽3012,长槽3012向下延伸至第一组成片3下沿;所述导流管4内壁上对称设置设有能吸收渗液异味的除味件401两件;导流管4与第一接口50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接口502为塔状结构,沿第二接口502周向对称设有两片压紧片5021,其中一片压紧片5021最上端设有紧固带5022和方形扣5023,紧固带5022具有弹性,且设有扣眼5024,紧固带5022绕第二接口502一周,并使方形扣5023与扣眼5024配合以固定引流管和第二接口502;所述集液袋5,其中一面上设有绑带固定片504,另一面上设有刻度线503;所述用于收集渗液的造口袋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接501口和第二接口502相配套连接的第一封闭盖和第二封闭盖,以便当其中有一个接口不使用时,能封闭该接口。
2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收集渗液的造口袋使用方法:当需要使用用于收集渗液的造口袋时,先确定好患者伤口大小,按照刻度环将造口袋的第一管孔302裁剪出适合患者伤口的大小,将引流管穿过第一管孔302和第二管孔601,再从第二腔口穿出并且暂时封闭引流管孔;然后通过粘贴板将造口袋粘贴于患者伤口周围;再快速地将集液袋5的第一接口501与导流管4相连接,然后打开引流管口,将第二接口502插入至引流管内,且使压紧片5021包裹引流管外壁,并将紧固带5022沿第二接口502周向围绕一圈,再通过方形扣5023与扣眼5024固定紧固带5022;在漏液经过导流管4时,导流管4内壁上的除味件401能吸收漏液异味;当积液量达到集液袋5的积液量要求后,可分离导流管4与集液袋、引流管与集液袋5,然后更换上新的集液袋5,避免了将造口袋拆卸下来。
28.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
……”
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包含
……”
,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