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储药囊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

文档序号:26959187发布日期:2021-10-16 09:0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具有储药囊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储药囊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


背景技术:

2.对于很多运动损伤的患者,往往需要采用局部神经封闭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及消除炎症,对于一些实质性肿瘤的患者,也可采用瘤体注射的方法来杀灭肿瘤细胞。但现有的技术均只能单次给药,对于需多次给药的患者,不得不反复穿刺,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且给药时,药物只能从给药管的出口集中涌出,药物往往聚集于出口处,无法扩散到足够远的区域,所以,对于一些需要给药范围广的患者,不得不多点穿刺给药,对于前述采用经皮穿刺区域连续给药治疗的患者(如镇痛、化疗等),没有很好的方式可以长时间均匀的局部给药,基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避免对需多次给药的患者的反复穿刺,无需对给药范围广的患者多点穿刺,降低病患医疗过程中的痛苦,改善病患的就医体验。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储药囊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中空管腔的缓释管体(1)、注药管(2)、储药囊(3),所述缓释管体(1)具有第一管壁(11)以及处于所述第一管壁(11)外侧的第二管壁(12),其中第二管壁(12)为缓释膜,所述第一管壁(11)与所述第二管壁(12)之间形成缓释腔(13),所述缓释腔(13)通过所述注药管(2)与所述储药囊(3)连通,所述储药囊(3)上具有注药口(31),外部药液能够经由所述注药口(31)进入所述储药囊(3)内,进而经由所述注药管(2)进入所述缓释腔(13)并经由所述第二管壁(12)渗出至其外侧,所述注药口(31)内设有止回阀。
5.优选地,所述储药囊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以利用所述储药囊自身的弹性回缩将其中的药液迫入所述缓释腔内。
6.优选地,所述缓释膜采用医用亲水性及疏水性纳米复合材料制作。
7.优选地,所述医用亲水性及疏水性纳米复合材料包括含氟高分子、聚氨酯中的一种。
8.优选地,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还包括穿刺内芯,所述穿刺内芯能够穿行于所述中空管腔中。
9.优选地,所述穿刺内芯的第一端具有注射器接口。
10.优选地,所述注药管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储药囊连通,所述连接管为柔性管。
11.优选地,所述注药管与所述缓释管体连接为一体。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通过所述储药囊与所述缓释腔的设计,使医护人员可以仅穿刺一次便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的多点穿刺、反复穿刺的目的,处于
储药囊、注药管以及缓释腔内的药液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管壁缓慢的渗透渗出至病患的留置目标组织,且所述缓释腔的管长能够覆盖较大的给药区域,无需对给药范围广的患者多点穿刺、反复穿刺,从而降低了病患医疗过程中的痛苦,改善了病患的就医体验。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表示为:
15.1、缓释管体;11、第一管壁;12、第二管壁;13、缓释腔;2、注药管;21、连接管;3、储药囊;31、注药口;4、穿刺内芯;41、注射器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16.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包括具有中空管腔的缓释管体1、注药管2、储药囊3,所述缓释管体1具有第一管壁11以及处于所述第一管壁11外侧的第二管壁12,其中第二管壁12为缓释膜,所述第一管壁11与所述第二管壁12之间形成缓释腔13,所述缓释腔13通过所述注药管2与所述储药囊3连通,所述储药囊3上具有注药口31,外部药液能够经由所述注药口31进入所述储药囊3内,进而经由所述注药管2进入所述缓释腔13并经由所述第二管壁12渗出至其外侧。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储药囊3与所述缓释腔13的设计,使医护人员可以仅穿刺一次便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的多点穿刺、反复穿刺的目的,处于储药囊3、注药管2以及缓释腔13内的药液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管壁12缓慢的渗透渗出至病患的留置目标组织,且所述缓释腔13的管长能够覆盖较大的给药区域,无需对给药范围广的患者多点穿刺、反复穿刺,从而降低了病患医疗过程中的痛苦,改善了病患的就医体验。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管壁11采用非渗透膜制作,防止药液经由其渗透至所述缓释管体1的中空腔内。
17.优选地,所述储药囊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以利用所述储药囊3自身的弹性回缩将其中的药液迫入所述缓释腔13内,以利用所述储药囊3自身的弹性回缩将其中的药液迫入所述注药管2直至所述缓释腔13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弹性材料应是医用材料,同时在弹性力的选择方面,其应与所述缓释腔13的渗出速率相匹配,防止药液渗出给药过程过快或者过慢。所述缓释膜采用医用亲水性及疏水性纳米复合材料制作,具体的,所述医用亲水性及疏水性纳米复合材料例如可以包括含氟高分子、聚氨酯中的一种,所述缓释膜上的渗透孔孔径应为1

100nm。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具有弹性的储药囊3与所述缓释腔13的配合使其给药更加持久且均匀。
18.最好的,所述储药囊3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作形成,具体例如可以采用硅胶、橡胶、乳胶或者尼龙中的一种,其中硅胶可成形壁厚为0.2

0.4mm、邵氏软度为30,可以采用注塑或是粘接工艺实现制作,其弹性较好,产品性能稳定,为透明色,可以利于操作人员观察囊内的药液情况;橡胶可成形壁厚为0.5

0.8mm、邵氏软度为40,可以采用注塑或是粘接工艺实现制作,其弹性一般,外观比较粗糙且硬度较高,多为白色,不能观察囊内的药液情况;乳胶可成形壁厚为0.2

1mm、邵氏软度为20

30,可以采用注塑或是粘接工艺实现制作,其弹性适中,外观不够细腻,为半透明色,塑形效果不是很好;尼龙可成形壁厚为0.2

0.6mm,可以采用粘接工艺实现制作,其弹性较差,为半透明色,由此可见,最好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储
药囊3采用硅胶制作。
19.优选地,所述注药口31内设有止回阀,以防止药液的回流漏出。
20.进一步的,所述连续缓释给药留置管还包括穿刺内芯4,所述穿刺内芯4能够穿行于所述中空管腔中,也即所述穿刺内芯4能够从所述中空管腔中拔出或者插入所述中空管腔内,以利于所述留置管的经皮穿刺过程。优选地,所述注药管2与所述缓释管体1连接为一体,以防止两者在连接处药液渗漏。所述注药管2与所述缓释管体1之间的接口在所述留置管应用时应被处于目标留置组织中以防止缓释给药时药液外渗至人体皮肤外侧。
21.所述穿刺内芯4采用硬质的医用材料制作形成,在其第一端(也即处于人体外侧的一端)还具有注射器接口41,以连接注射器直接经所述穿刺内芯注射药液。
22.优选地,所述注药管2通过连接管21与所述储药囊3连通,所述连接管21为柔性管,所述连接管21具有柔性,这能够在给药进入所述储药囊3时方便医护人员的给药角度的选取。
23.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缓释管体1的外周还可以选择性地套装缓释给药定位膜套(图中未示出),所述缓释给药定位膜套上构造有通孔,所述通孔之外的所述缓释给药定位膜套能够阻止所述缓释管体1中的药液渗出,而所述通孔则能够允许所述缓释管体1中的药液渗出,从而能够对所述缓释管体1中的药液渗出实现定位,以使其适用于某些点状病灶需要持续给药的情况。
2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2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