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运病人用挂脖式便携氧气袋

文档序号:25837913发布日期:2021-07-13 15:1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运病人用挂脖式便携氧气袋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具,尤其涉及一种转运病人用挂脖式便携氧气袋。



背景技术:

患者转运是指患者因各种诊断和治疗需要,在医院之间或医院内各个科室之间进行必要的转运过程。转运途中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和环境的突然改变,可能发生各类风险事件,其中氧气供给不足可引起严重临床并发症。有研究称87%的病人在转运过程中需不同程度的供氧,38%的病人在转运过程中有氧饱和度的改变。目前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在轮椅转运过程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及病情危重患者需要持续吸氧,通常由患者抱住氧气袋,氧气袋虽然易贮存和质量轻,但充气后体积较大及触感较硬,尤其是虚弱患者双手抱住困难,氧气袋容易在转运过程掉落,从而导致鼻导管脱落;且氧气袋挡住了病人的脸部,不便于观察患者的神色面容,另外患者在轮椅转运过程中如大角度拐弯或位置偏转,易发生颈椎扭曲,引起疼痛或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运病人用挂脖式便携氧气袋,解决了现有氧气袋不便携带及固定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转运病人用挂脖式便携氧气袋,包括储氧袋体和防护套,储氧袋体包括第一储氧袋体、第二储氧袋体、第三储氧袋体及三通连接软管,三通连接软管包括与第一储氧袋体固定连通的第一接头,与第二储氧袋体连通的第二接头和与第三储氧袋体连通的第三接头,其中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一体成型,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在同一水平平面上形成贴合颈部的弧形管,使第一储氧袋体和第二储氧袋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形成倒u形卡槽,第一储氧袋体、第二储氧袋体和第三储氧袋体均采用高弹性材料,防护套包括用于匹配容纳第一储氧袋体的第一套体、用于匹配容纳第二储氧袋体的第二套体及用于匹配容纳第三储氧袋体的第三套体。

优选地,第三储氧袋体为椭圆形。

优选地,第一套体、第二套体和第三套体的连接处设有穿入储氧袋体的开口及固定三通连接软管的魔术贴。

优选地,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的自由末端分别设有第一系绳和第二系绳,第一系绳和第二系绳通过卡合方式可拆卸固定。

优选地,三通连接软管后侧设有单向注氧接头和输氧接头,单向注氧接头在远离氧气袋的一端设有密封盖;输氧接头与输氧管连接,输氧管上还设有氧流量显示组件和氧流量控制组件。

优选地,氧流量控制组件为调节阀,调节阀包括滑槽、拉杆和活塞头,所述拉杆与滑槽滑动连接,拉杆位于调节阀内的一端设有活塞头。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转运病人用挂脖式便携氧气袋,不仅利用储氧袋体之间形成倒u型卡槽,在转运过程中挂在病人脖子上固定进行输氧,携带方便;且储氧袋体采用高弹性材质,利用其回缩能力在没有外力挤压的情况下自动排出氧气,无需人力挤压,便于操作,储氧袋体放氧后方便折叠收纳;

进一步地,在储氧袋体外设有相匹配的防护套,一方面利用其固定体积可限制储氧袋体充氧量,另一方面防止高弹性的储氧袋体受到外物挤压破损或接触光热氧化;

进一步地,设置氧流量显示组件和氧流量控制组件可方便实时显示并调节氧气流量。进一步地,本氧气袋可在一定程度上固定患者头颈部,若在轮椅转移的过程中发生跌倒受伤也可防止其受伤,提高转运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运病人用挂脖式便携氧气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一种转运病人用挂脖式便携氧气袋充氧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三通连接软管1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氧流量控制组件5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1、储氧袋体;2、防护套;11、三通连接软管;112、第三接头;113、第一接头;114、第二接头;115、单向注氧接头;116、输氧接头;12、第三储氧袋体;13、第一储氧袋体;14、第二储氧袋体;22、第三套体;23、第一套体;24、第二套体;25、第一系绳;26、第二系绳;27、开口;28、魔术贴;3、输氧管;4、氧流量显示组件;5、氧流量控制组件;51、滑槽;52、拉杆;53、活塞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参考图1-图3,一种转运病人用挂脖式便携氧气袋,包括储氧袋体1和防护套2,储氧袋体1包括第一储氧袋体13、第二储氧袋体14、第三储氧袋体12及三通连接软管11,三通连接软管11包括与第一储氧袋体13固定连通的第一接头113,与第二储氧袋体14连通的第二接头114和与第三储氧袋体12连通的第三接头112,其中第一接头113、第二接头114和第三接头112一体成型,第一接头113和第二接头114在同一水平平面上形成贴合颈部的150°弧形管,第三接头112位于y轴方向上,第一储氧袋体13和第二储氧袋体14在水平面上形成倒u形卡槽,便于挂脖;第三储氧袋体12为椭圆形,可用于头部靠枕。第一储氧袋体13、第二储氧袋体14和第三储氧袋体12均采用高弹性硅胶材料,具有高形变和回缩能力,在充氧使用时便于挂脖携带,在放氧后可折叠收纳。防护套2包括用于匹配容纳第一储氧袋体13的第一套体23、用于匹配容纳第二储氧袋体14的第二套体24及用于匹配容纳第三储氧袋体12的第三套体22,第一套体23、第二套体24和第三套体22的连接处设有穿入储氧袋体1的开口27及固定三通连接软管11的魔术贴28,另外第一套体23和第二套体24的末端分别设有第一系绳25和第二系绳26,第一系绳25和第二系绳26通过卡合方式可拆卸固定,进一步配合u形卡槽固定本氧气袋。三通连接软管后侧设有单向注氧接头115和输氧接头116,单向注氧接头115在远离氧气袋的一端设有密封盖;输氧接头116与输氧管3连接,输氧管3末端与鼻氧管连接,输氧管3上还设有氧流量显示组件4和氧流量控制组件5,在本实施例中,氧流量控制组件5为调节阀,方便实时显示并调节氧气流量。

本实施例的一种转运病人用挂脖式便携氧气袋的使用步骤,先将三个储氧袋体和三通连接软管11组装,并套入防护套2中,通过魔术贴将三通连接软管11限位在透明防护套的倒u形卡槽后侧开口处,利用单向注氧接头115充入氧气量,在储氧袋体膨胀体积大小与防护套基本一致时,氧气量约42l,将本氧气袋挂在患者脖子上并系绳固定,输氧管末端与鼻氧管连接,调整氧气给氧流量,即可实现转运过程给氧。

实施例二:参考图4,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调节阀包括滑槽51、拉杆52和活塞头53,拉杆52与滑槽51滑动连接,拉杆52位于调节阀内的一端设有活塞头53,通过控制拉杆52左右移动来调节活塞头53的位置,实现输氧管3的关闭或开启,同时通过活塞头53的位置来调控氧气流速。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转运病人用挂脖式便携氧气袋,不仅利用储氧袋体之间形成倒u型卡槽,在转运过程中固定在脖子上进行输氧,携带方便;且利用高弹性储氧袋体材质,在没有外力挤压的情况下自动排出氧气,无需人力挤压,便于操作,另外放氧后方便折叠收纳。进一步地,本氧气袋可在一定程度上固定患者头颈部,若在轮椅转移的过程中发生跌倒受伤也可防止其受伤,提高转运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