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内科积液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9827发布日期:2021-07-27 13:3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肿瘤内科积液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肿瘤内科用积液引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肿瘤内科积液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肿瘤科和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一样,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分为肿瘤内科、肿瘤放射治疗科和肿瘤外科等,肿瘤内科主要从事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肿瘤放射治疗科主要从事肿瘤的放射线治疗;肿瘤外科提供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恶性肿瘤细胞也叫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恶性肿瘤的致死率在全球一直高居不下,当人胸部或腹部等其他部位发生细胞癌变后会引起患者胸部或腹部等出现“积水”的情况,此时就需要相应的引流装置对“积水”进行处理,而在引流处理过程中当储液瓶内部的液体装满后,需要人为对其进行二次更换,但是对储液瓶进行二次更换很容易对患者造成感染,并且不方便医生或护士对液体进行取样,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肿瘤内科积液引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在进液管一端对储液瓶进行二次更换,方便医生或护士对储液瓶内部的液体进行取样检查的肿瘤内科积液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肿瘤内科积液引流装置,包括进液管和第一储液瓶,所述进液管一端设有第一储液瓶,所述进液管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卡环,所述第一卡环底部套接有第二卡环,且第一卡环中部开设有配合进液管使用的槽,所述第二卡环底部与第一储液瓶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瓶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排气阀机构,所述第一储液瓶底部一端固定安装有取液机构,所述第一储液瓶一侧设有第一刻度尺,所述第一储液瓶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软管,所述软管一端套接有夹持机构,所述软管远离第一储液瓶一端固定安装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远离软管一端固定安装有螺纹帽,且螺纹筒中部开设有配合软管使用的槽,所述螺纹帽底部与第二储液瓶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储液瓶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排气阀机构,所述第二储液瓶一侧设有第二刻度尺。

优选的,所述螺纹帽顶部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翻盖。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气阀机构包括旋转块、排气筒、排气环和凸块,所述第一储液瓶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排气筒,所述排气筒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气环,且排气环中部开设有配合排气筒使用的槽,所述排气筒顶部一端转动连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顶部固定安装有若干凸块。

优选的,所述取液机构包括旋转板、固定轴和凹槽,所述第一储液瓶底部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中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板,且第一储液瓶底端内部开设有配合旋转板使用的槽,所述第一储液瓶底部一端开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旋转把手、短杆、限位板、主动齿轮、限位轴、从动齿轮、伺服齿轮、箱体、夹板和双向螺纹杆,所述软管一端套接有箱体,所述箱体一端中部转动连接有短杆,所述短杆远离箱体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把手,所述短杆远离旋转把手一端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两旁均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中部均固定安装有限位轴,所述箱体内壁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箱体之间对称转动连接有限位轴,所述从动齿轮远离主动齿轮一端均设有伺服齿轮,所述伺服齿轮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双向螺纹杆,且限位板内部开设有配合双向螺纹杆使用的槽,所述双向螺纹杆远离限位板一端均转动连接在箱体内壁,所述双向螺纹杆外壁均对称啮合连接有夹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排气阀机构包括限位块、限位片、固定板、固定块和排气槽,所述第二储液瓶顶部一端开设有排气槽,所述排气槽顶端插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中部套接有限位片,所述固定块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固定块一端与限位块内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片、固定板和固定块的材质均为软质橡胶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操作者将进液管与穿刺装置进行连接,然后检查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是否安装好后,手动旋转打开第一排气阀机构中的旋转块,当第一储液瓶中内外气体压强平衡时,积液流入第一储液瓶中,观看第一储液瓶上标记的第一刻度尺,时刻观查积液的变化,当需要进行采样化验时,将手动转动取液机构中的旋转板,然后将采样器放置在凹槽的下方,采样完成后,手动反向转动旋转板,将凹槽进行密封,当第一储液瓶中的液体存满后操作者打开翻盖,并将第二储液瓶顶部的螺纹帽与螺纹筒进行螺纹啮合连接,固定好之后手动打开第二排气阀机构中的固定板,然后固定板带动固定块离开排气槽,然后手动转动夹持机构中的旋转把手,旋转把手转动带动短杆,短杆转动带动主动齿轮,主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继续转动带动伺服齿轮,然后伺服齿轮转动继而带动双向螺纹杆进行转动,夹板在双向螺纹杆的转动下相互靠近,实现对软管的不夹持,当第二储液瓶存满后,将固定块插入排气槽内,使限位片与第二储液瓶进行紧密贴合,可以有效地防止了积液的外渗,然后反向转动旋转把手,在旋转把手的带动下双向螺纹杆进行反向转动,从而带动夹板往反方向运动,然后实现对软管的夹持,然后反向转动螺纹筒,使螺纹筒脱离螺纹帽,然后将翻盖扣在螺纹帽顶部,实现螺纹帽顶部的密封,当需要重新放置积液存储瓶时可以重复此前步骤,此肿瘤内科积液引流装置在取液机构的配合下方便了医务人员对积液的采样,由于多了个第二储液瓶的设置使整个装置的安全性更高,有效的避免了患者的二次感染,夹持机构的设计方便了对软管流速的控制,使整个装置的操作更加的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排气阀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取液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排气阀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液管;2、第一卡环;3、第二卡环;4、第一储液瓶;5、第一刻度尺;6、第一排气阀机构;61、旋转块;62、排气筒;63、排气环;64、凸块;7、取液机构;71、旋转板;72、固定轴;73、凹槽;8、软管;9、夹持机构;91、旋转把手;92、短杆;93、限位板;94、主动齿轮;95、限位轴;96、从动齿轮;97、伺服齿轮;98、箱体;99、夹板;910、双向螺纹杆;10、螺纹筒;11、翻盖;12、第二排气阀机构;121、限位块;122、限位片;123、固定板;124、固定块;125、排气槽;13、螺纹帽;14、第二储液瓶;15、第二刻度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肿瘤内科积液引流装置,包括进液管1和第一储液瓶4,所述进液管1一端设有第一储液瓶4,进液管1是积液流动的通道,第一储液瓶4是积液存储的地方。

请参阅图1,所述进液管1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卡环2,所述第一卡环2底部套接有第二卡环3,且第一卡环2中部开设有配合进液管1使用的槽,所述第二卡环3底部与第一储液瓶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瓶4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排气阀机构6,所述第一储液瓶4底部一端固定安装有取液机构7,所述第一储液瓶4一侧设有第一刻度尺5,所述第一储液瓶4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软管8,第一卡环2的作用是将进液管1和第一储液瓶4连接在一起,第二卡环3的作用是通过第一卡环2和第二卡环3的相互配合实现进液管1和第一储液瓶4的无缝衔接,第一排气阀机构6的作用是平衡第一储液瓶4内部和外界的压强,方便积液可以流通,取液机构7是为了当医务人员需要对积液进行取液化验的时候方便医务人员操作而设计的,第一刻度尺5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医务人员可以清楚的观看到第一储液瓶4内积液的量,软管8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将积液进行转换。

请参阅图1,所述软管8一端套接有夹持机构9,所述软管8远离第一储液瓶4一端固定安装有螺纹筒10,所述螺纹筒10远离软管8一端固定安装有螺纹帽13,且螺纹筒10中部开设有配合软管8使用的槽,所述螺纹帽13底部与第二储液瓶1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储液瓶14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排气阀机构12,所述第二储液瓶14一侧设有第二刻度尺15,夹持机构9的作用是实现对软管8的夹持,保证软管8在不需要用的时候,可以使用夹持机构9对软管8进行夹紧防止积液流出,螺纹筒10的设计是为了与螺纹帽13进行更好地配合,螺纹帽13的作用是实现与螺纹筒10的衔接,保证积液的流通,第二储液瓶14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对积液的存放,第二排气阀机构12的作用是实现第二储液瓶14的内外气体的互通,平衡第二储液瓶14内外压强差,帮助积液的流通,第二刻度尺15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医务人员可以清楚的观看到第二储液瓶14内积液的量。

请参阅图1,所述螺纹帽13顶部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翻盖11,翻盖11的主要作用是当需要对第二储液瓶14进行拿取时,可以将翻盖11扣上,实现第二储液瓶14内外部的隔绝。

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排气阀机构6包括旋转块61、排气筒62、排气环63和凸块64,所述第一储液瓶4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排气筒62,所述排气筒62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气环63,且排气环63中部开设有配合排气筒62使用的槽,所述排气筒62顶部一端转动连接有旋转块61,所述旋转块61顶部固定安装有若干凸块64,排气筒62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第一储液瓶4的内外部的相同,排气环63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对排气筒62的固定,旋转块61的设计目的是当需要对第一储液瓶4内外部气体进行相通时可以转动旋转块61,当不需要时反向转动旋转块61实现对排气筒62的封闭,凸块64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方便操作者对旋转块61的转动,加大手与凸块64之间的摩擦力,旋转块61与第一储液瓶4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在人为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旋转块61不会随意发生旋转。

请参阅图3,所述取液机构7包括旋转板71、固定轴72和凹槽73,所述第一储液瓶4底部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轴72,所述固定轴72中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板71,且第一储液瓶4底端内部开设有配合旋转板71使用的槽,所述第一储液瓶4底部一端开设有凹槽73,所述第一储液瓶4底端内部开设有配合旋转板71使用的槽,固定轴72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对旋转板71的固定,旋转板71的设计目的是当需要取液是转动旋转板71,不需要时关闭旋转板71,此设计更加的方便快捷,凹槽73的设计目的是为积液的流通提供一个通道,旋转板71与其安装槽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在没有人为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不会发生转动。

请参阅图4,所述夹持机构9包括旋转把手91、短杆92、限位板93、主动齿轮94、限位轴95、从动齿轮96、伺服齿轮97、箱体98、夹板99和双向螺纹杆910,所述软管8一端套接有箱体98,所述箱体98一端中部转动连接有短杆92,所述短杆92远离箱体98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把手91,所述短杆92远离旋转把手91一端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94,所述主动齿轮94两旁均设有从动齿轮96,所述从动齿轮96中部均固定安装有限位轴95,所述箱体98内壁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93,所述限位板93与箱体98之间对称转动连接有限位轴95,箱体98为夹持机构9内部的各种零部件提供了载体,短杆92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自转带动主动齿轮94的旋转,旋转把手91的设计方便了操作者对装置的控制,主动齿轮94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自转从而带动整个装置进行转动,从动齿轮96的设计目的是为了配合主动齿轮94进行转动,限位轴95的作用是实现对从动齿轮96位置上的固定,限位板93的作用是实现对限位轴95的固定。

请参阅图4,所述从动齿轮96远离主动齿轮94一端均设有伺服齿轮97,所述伺服齿轮97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双向螺纹杆910,且限位板93内部开设有配合双向螺纹杆910使用的槽,所述双向螺纹杆910远离限位板93一端均转动连接在箱体98内壁,所述双向螺纹杆910外壁均对称啮合连接有夹板99,伺服齿轮97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通过自转从而带动双向螺纹杆910的转动,双向螺纹杆910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自身的转动从而实现夹板99的移动,夹板99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对软管8的夹持。

请参阅图5,所述第二排气阀机构12包括限位块121、限位片122、固定板123、固定块124和排气槽125,所述第二储液瓶14顶部一端开设有排气槽125,所述排气槽125顶端插接有固定块124,所述固定块124中部套接有限位片122,所述固定块124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23,所述固定板123远离固定块124一端与限位块121内部固定连接,排气槽125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第二储液瓶14的内部与外界空气的流通,实现压强的平衡,固定块124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与限位片122的配合来对排气槽125进行插入与拔出,实现第二储液瓶14内部与外界空气的流通,限位片122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配合固定块124的使用,加强第二储液瓶14的气密性,固定板123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对固定块124的插拔,限位块121的主要作用是对固定板123进行固定,固定块124与排气槽125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在没有人为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不会发生移动。

请参阅图5,所述限位片122、固定板123和固定块124的材质均为软质橡胶材质,橡胶材质使固定板123可以弯折,方便了对固定块124的拔出,当固定块124插入排气槽125中,在限位片122的配合下,也增加了第二储液瓶14的气密性。

工作原理:

操作者将进液管1与穿刺装置进行连接,然后检查第一卡环2和第二卡环3是否安装好后,手动旋转打开第一排气阀机构6中的旋转块61,当第一储液瓶4中内外气体压强平衡时,积液流入第一储液瓶4中,观看第一储液瓶4上标记的第一刻度尺5,时刻观查积液的变化,当需要进行采样化验时,将手动转动取液机构7中的旋转板71,然后将采样器放置在凹槽73的下方,采样完成后,手动反向转动旋转板71,将凹槽73进行密封,当第一储液瓶4中的液体存满后操作者打开翻盖11,并将第二储液瓶14顶部的螺纹帽13与螺纹筒10进行螺纹啮合连接,固定好之后手动打开第二排气阀机构12中的固定板123,然后固定板123带动固定块124离开排气槽125,然后手动转动夹持机构9中的旋转把手91,旋转把手91转动带动短杆92,短杆92转动带动主动齿轮94,主动齿轮94转动从动齿轮96,从动齿轮96继续转动带动伺服齿轮97,然后伺服齿轮97转动继而带动双向螺纹杆910进行转动,夹板99在双向螺纹杆910的转动下相互靠近,实现对软管8的不夹持,当第二储液瓶14存满后,将固定块124插入排气槽125内,使限位片122与第二储液瓶14进行紧密贴合,可以有效地防止了积液的外渗,然后反向转动旋转把手91,在旋转把手91的带动下双向螺纹杆910进行反向转动,从而带动夹板99往反方向运动,然后实现对软管8的夹持,然后反向转动螺纹筒10,使螺纹筒10脱离螺纹帽13,然后将翻盖11扣在螺纹帽13顶部,实现螺纹帽13顶部的密封,当需要重新放置积液存储瓶时可以重复此前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