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外科用骨折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56040发布日期:2021-06-22 15:1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外科用骨折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外科用骨折矫正器。



背景技术:

腿部常见有o型腿和x型腿,其中缺钙和遗传是o型腿形成的两个基础,但更直接的原因,还是在于走姿、站姿、坐姿及一些运动,走路外八字脚、稍息姿势站立、长期穿高跟鞋、盘坐、跪坐、蹲马步等等,会给膝关节向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会牵拉膝关节外侧副韧带,长期如此,就会导致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松弛,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内外侧角度的稳定结构,当外侧副韧带松弛的情况下,内侧副韧带偏大的力量就会牵拉小腿胫骨向内侧旋转,形成膝内翻,即o型腿;而x型腿多出现于骨折后引起的后遗症;o型腿与x型腿的人,由于膝关节内翻,身体重量就过多集中于膝关节内侧关节面上,过度的压力和摩擦力,会导致膝关节内侧软骨面磨损,胫骨平台塌陷,继发骨性关节炎。

现有技术中,在对腿部矫正时身体是无法行走的,行动不便,并且是在发现后才对其进行矫正,延误最佳矫正期,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骨外科用骨折矫正器,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对腿部矫正时身体是无法行走的,行动不便,并且是在发现后才对其进行矫正,延误最佳矫正期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骨外科用骨折矫正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骨外科用骨折矫正器,包括腿部束带,腿部束带内部设有若干个通气孔,所述腿部束带两端分别连接有牵引绳,两个牵引绳穿过腕部束带两侧的通孔与脚部束带的前端相连接;

所述腿部束带包括a面扣、护垫和b面扣,a面扣与b面扣配合使用,a面扣为毛面,设在腿部束带内侧面的一端,b面扣为勾面,设在腿部束带外侧面与a面扣相反的一端,护垫粘接在腿部束带的内侧面。

优选的,所述护垫采用厚度为5至6毫米的方形硅胶片,护垫内部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牵引绳数量为两个,均采用宽1至2厘米,长30至40厘米的橡胶带,一端呈间隔固定在腿部束带与护垫之间,另一端相交固定在脚部束带的前端。

优选的,所述腕部束带与脚部束带均采用宽2至3厘米的长条形棉条,开口处均使用魔术贴固定,其中:腕部束带外侧面对应设有两个圆形棉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使用时,将腿部束带、腕部束带和脚部束带打开,首先穿戴脚部束带,将脚掌放入脚部束带上,通过开口处魔术贴的设置绑在脚掌的前端,脚部束带与牵引绳连接位置位于最上方,将脚部束带放置在脚脖处,通过魔术带进行固定,脚部束带外侧面设置的两个圆形棉套分别位于脚脖的内侧及外侧,腿部束带放置在小腿处,内部护垫与小腿皮肤处贴合,在患者走路或呈稍息姿势站立时,脚掌前伸,牵引绳会受力,在腕部束带的作用下,力的方向改变,给与腿部束带一个向下的拉扯力,使腿部外侧肌肉与内侧肌肉同时受力;

(2)护垫与患者皮肤的贴合,护垫为硅胶片,对皮肤有粘性,在护垫受到拉力时会带动肌肉运动,并且能够淡化疤痕;

(3)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平常走路或站立时就能使小腿的内外侧肌肉保持同样的运动,能够避免外侧副韧带的松弛,矫正患者的腿型,避免o型腿,或在骨折后穿戴,避免x型腿的出现,起到预防矫正的作用,同时透气性较强,具有很好的舒适度,且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骨外科用骨折矫正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骨外科用骨折矫正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骨外科用骨折矫正器的腿部束带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骨外科用骨折矫正器的腿部束带与牵引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腿部束带、11a面扣、12护垫、13b面扣、2牵引绳、3腕部束带、4脚部束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4,一种骨外科用骨折矫正器,包括腿部束带1,腿部束带1内部设有若干个通气孔,所述腿部束带1两端分别连接有牵引绳2,两个牵引绳2穿过腕部束带3两侧的通孔与脚部束带4的前端相连接;

腿部束带1包括a面扣11、护垫12和b面扣13,a面扣11与b面扣13配合使用,a面扣11为毛面,设在腿部束带1内侧面的一端,b面扣13为勾面,设在腿部束带1外侧面与a面扣11相反的一端,护垫12粘接在腿部束带1的内侧面。

本实施例中,护垫12采用厚度为5至6毫米的方形硅胶片,护垫12内部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本实施例中,牵引绳2数量为两个,均采用宽1至2厘米,长30至40厘米的橡胶带,一端呈间隔固定在腿部束带1与护垫12之间,另一端相交固定在脚部束带4的前端。

本实施例中,腕部束带3与脚部束带4均采用宽2至3厘米的长条形棉条,开口处均使用魔术贴固定,其中:腕部束带3外侧面对应设有两个圆形棉套。

实施例二

参照图1-4,一种骨外科用骨折矫正器,包括腿部束带1,腿部束带1内部设有若干个通气孔,所述腿部束带1两端分别连接有牵引绳2,两个牵引绳2穿过腕部束带3两侧的通孔与脚部束带4的前端相连接;

腿部束带1包括a面扣11、护垫12和b面扣13,a面扣11与b面扣13配合使用,a面扣11为毛面,设在腿部束带1内侧面的一端,b面扣13为勾面,设在腿部束带1外侧面与a面扣11相反的一端,护垫12粘接在腿部束带1的内侧面。

本实施例中,护垫12采用厚度为5至6毫米的方形硅胶片,护垫12内部设有若干个透气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牵引绳2数量为两个,均采用宽1至2厘米,长30至40厘米的橡胶带,一端呈间隔固定在腿部束带1与护垫12之间,另一端相交固定在脚部束带4的前端,传递脚掌的拉扯力。

本实施例中,腕部束带3与脚部束带4均采用宽2至3厘米的长条形棉条,开口处均使用魔术贴固定,其中:腕部束带3外侧面对应设有两个圆形棉套,改变拉扯力的方向,使之向下。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将腿部束带1、腕部束带3和脚部束带4打开,首先穿戴脚部束带4,将脚掌放入脚部束带4上,通过开口处魔术贴的设置绑在脚掌的前端,脚部束带4与牵引绳2连接位置位于最上方,将脚部束带4放置在脚脖处,通过魔术带进行固定,脚部束带4外侧面设置的两个圆形棉套分别位于脚脖的内侧及外侧,腿部束带1放置在小腿处,内部护垫12与小腿皮肤处贴合,在患者走路或呈稍息姿势站立时,脚掌前伸,牵引绳2会受力,在腕部束带3的作用下,力的方向改变,给与腿部束带1一个向下的拉扯力,护垫与患者皮肤的贴合,护垫为硅胶片,对皮肤有粘性,在护垫受到拉力时会带动肌肉运动,使腿部外侧肌肉与内侧肌肉同时受力,并且能够淡化疤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