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及出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70154发布日期:2021-07-30 13:1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及出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等离子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及出风设备。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是一种导电流体,由等离子体的生成过程可知,当给物质施加显著的高温或高能量时,中性的物质就会被离解成电子、离子和自由基。不断地从外部施加能量,物质就会被离解成阴、阳荷带电粒子状态,在外加电压下,阴、阳荷带电粒子的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等离子风净化空气的原理为: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通过等离子场时,表面的蛋白质结构被破坏而消灭。甲醛等有害的有机分子,在高能电子和强氧化性的自由基的作用下,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离子场产生的正离子,与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碰撞使颗粒带电,当带电颗粒运动到带相反电荷的收集极附近时,由于静电吸附作用被收集极吸附,漏掉的带电颗粒到达带同样电荷的排斥极,由于同性电荷的排斥作用,被推回收集极,从而通过负离子改善空气,消除烟雾,净化空气,通过正离子灭杀细菌。

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负离子数量比正离子数量相比偏少的缺陷,该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期望克服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及出风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技术中负离子数量比正离子数量相比偏少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

直流电源模块,用于输入直流电压;

整流滤波模块,与直流电源模块连接;

振荡升压模块,与整流滤波模块连接,用于具有两个输出端;

正倍压模块和负倍压模块,分别与振荡升压模块的两个输出端连接;

电极模块,包括两个负离子输出电极和一个正离子输出电极,两个负离子输出电极均与负倍压模块连接,正离子输出电极与正倍压模块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整流滤波模块包括:第五二极管d5和第一电容c1;

电源正极与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和电源负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振荡升压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和变压器t1;

变压器t1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变压器t1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变压器t1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变压器t1的第三输入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以及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

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

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t1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所述正倍压模块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8,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变压器t1的第一输出端,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第八电容c8的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以及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

所述负倍压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变压器t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六电容c6的两端分别与变压器t1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

交流电源模块,用于输入交流电压;

降压限流模块,与交流电源模块连接;

振荡升压模块,与降压限流模块连接,用于具有两个输出端;

正倍压模块和负倍压模块,分别与振荡升压模块的两个输出端连接;

电极模块,包括两个负离子输出电极和一个正离子输出电极,两个负离子输出电极均与负倍压模块连接,正离子输出电极与正倍压模块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降压限流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双向触发二极管q7,双向触发二极管q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交流电源模块的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交流电源模块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振荡升压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1和变压器t1;

变压器t1具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第一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变压器t1的第一输入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t1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所述正倍压模块包括:第三二极管d3和第三电容c3,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变压器t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正离子输出电极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和变压器t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所述负倍压模块包括:第七二极管d7和第二电容c2,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与变压器t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极与两个负离子输出电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和变压器t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出风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等离子风发生装置,以及设备本体,具有三个出口,分别对应两个负离子输出电极和一个正离子输出电极的发射端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设备为电风扇、空调扇、塔扇、暖风机、对流式取暖器、浴霸中任一种。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及出风设备,通过在等离子风发生装置上设置三个电极,两个作为负离子输出电极,一个作为正离子输出电极,使得产生的负离子数量是正离子数量的两倍,更多的负氧离子具有消除烟雾、灰尘、细菌、甲醛、voc等污染物的作用,使得空气中的污染物在负离子的吸附作用下下沉到地面,能够较好的净化空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设计原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电路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电路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体化设计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三个发射电极端子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扇采用分开设置时发射电极端子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扇采用一体设置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取暖器采用分开设置的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取暖器采用一体设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等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电源模块110、整流模块120、振荡升压模块130、倍压模块140和三电极输出模块150,三电极输出模块150具有三个电极,提供一种三电极等离子风输出方案,其中设计两个负离子输出端,一个正离子输出端,使得负离子数量是正离子的2倍,这样既能有效杀灭细菌,有能够很好改善空气。该三个电极可以根据电风扇的不同结构,随意组合正负离子位置,使其形成一个带离子的风,更有效的灭杀细菌和改善环境空气。

相应的,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设计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依次包括:电源输入、整流滤波、振荡升压、倍压,然后分为正高压输出和负高压输出,正高压输出连接一个正离子输出,负高压输出连接两个负离子输出。

实施例一

图3为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等离子风发生装置300包括:直流电源模块310、整流滤波模块320、振荡升压模块330、正倍压模块340、负倍压模块350和电极模块360。

其中直流电源模块310用于输入直流电压;整流滤波模块320与直流电源模块310连接;振荡升压模块330与整流滤波模块320连接,用于具有两个输出端;正倍压模块340和负倍压模块350分别与振荡升压模块330的两个输出端连接;电极模块360包括两个负离子输出电极和一个正离子输出电极,两个负离子输出电极均与负倍压模块340连接,正离子输出电极与正倍压模块350连接。

图4为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电路图,如图4所示,具有直流电压的正极、负极输入端以及三个电极输出端,其中所述直流电压的电压值范围为5v~12v。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整流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五二极管d5和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的两端分别与电源正极和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和电源负极连接。整流滤波模块在电路中起保护作用,如果电源接反,第五二极管d5不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振荡升压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和变压器t1,第一三极管q1起放大作用,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起正反馈作用,变压器t1起到升压作用。具体连接关系为:变压器t1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变压器t1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变压器t1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变压器t1的第三输入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以及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另外,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第三电容c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两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两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电源负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t1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正倍压模块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8,构成正倍压,具体连接关系为: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变压器t1的第一输出端,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第八电容c8的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以及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负倍压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构成负倍压,具体连接关系为: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变压器t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六电容c6的两端分别与变压器t1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

另外,电路中还包括第三电阻r3,其两端连接在变压器t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之间,正倍压模块还包括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串联连接在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正离子输出电极之间;负倍压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r5和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四电阻r4串联连接在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两个负离子输出电极之间。

图5为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如图5所示,5v~12v输入,滤波后进入振荡升压,形成高压信号分两路分别输送到正电压整流倍压负电压倍压整流,正高压信号通过输出端发射正离子,负高压信号通过输出端双极发射双极负离子,使得负离子数量比正离子高出一倍。

实施例二

图6为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等离子风发生装置600包括:交流电源模块610、降压限流模块620、振荡升压模块630、正倍压模块640、负倍压模块650和电极模块660。

其中交流电源模块610用于输入交流电压;降压限流模块620与交流电源模块610连接;振荡升压模块630与降压限流模块620连接,用于具有两个输出端;正倍压模块640和负倍压模块650分别与振荡升压模块630的两个输出端连接;电极模块660包括两个负离子输出电极和一个正离子输出电极,两个负离子输出电极均与负倍压模块连接,正离子输出电极与正倍压模块连接。

图7为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电路图,如图7所示,具有三个电极输出端,其中所述交流电压为220v交流电。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降压限流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双向触发二极管q7,双向触发二极管q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交流电源模块的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交流电源模块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一二极管d1起整流作用。

另外,降压限流模块中还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连接在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交流电源模块的另一端之间,第二电阻r2连接在双向触发二极管q7与交流电源模块的的一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振荡升压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1和变压器t1,起到初级振荡作用。变压器t1具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第一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变压器t1的第一输入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t1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正倍压模块包括第三二极管d3和第三电容c3,构成正高压电路,具体连接关系为: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变压器t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正离子输出电极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和变压器t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所述负倍压模块包括第七二极管d7和第二电容c2,构成正高压电路,具体连接关系为: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与变压器t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极与两个负离子输出电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和变压器t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另外,电路中还包括:第三电阻r3的两端连接在变压器t1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正倍压模块还包括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串联连接在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正离子输出电极之间,负倍压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r5和第四电阻r4,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串联连接在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与两个负离子输出电极之间。

图8为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如图8所示,220v交流点输入,经过降压限流电路,输入到震荡升压电路形成高压信号分2路分别输送到正电压倍压整流、负电压倍压整流,正高压信号通过输出端发射正离子,负高压信号通过输出端双极发射双极负离子,使得负离子数量比正离子高出一倍。

表1为实施例二的相关实验数据:

表1

试验证明,2个负离子发射端子发射的离子数量是一个正离子端子发射数量的2倍左右。也就是说,发射端子与发射数量成正比例关系。经过实测,正离子浓度可以达到800万—1000万/cm3,负离子浓度可以达到1500—2000万/cm3,从而可以有效的杀灭细菌和病毒。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计成带有三个发射端电极,其中发射负离子端电极有2个,发射正离子端电极1个,具有以下效果:

1)其目的在于提升负离子数量。三个电极输出高压,电离空气中水分,将空气中h2o电离成2h+和o-。

2)发射出来的正负离子在空气中中和,产生能量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从而灭杀细菌。

3)3个电极发射离子中负离子发射端电极占2个,因而可以产生更多的负离子,一部分与正离子在空气中中和,灭杀细菌。另一部分多余的负离子散发在空气,大大提升空气中负氧离子数,改善空气质量。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中提供一种出风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等离子风发生装置以及设备本体,设备本体上具有三个出口,分别对应两个负离子输出电极和一个正离子输出电极的发射端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设备为电风扇、空调扇、塔扇、暖风机、对流式取暖器、浴霸中任一种。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采用3个发射端,其中2个是负离子发射端,1个是正离子发射端。

三个发射端子可以采用一体化设计,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体化设计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三个发射电极端子组合一体型,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安装在结构紧凑产品中。

桑发射端子也可以采用分开设计的方式,如图10所示,即三个发射电极端子为独立设置,可以方便安装在产品的不同位置或不同区域上。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三个发射电极端子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在不同产品上的应用进行介绍:

如果将上述等离子风发生装置应用在风扇中,则需要根据风扇的结构进行相应设计。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扇采用分开设置时发射电极端子的结构图,如图11所示,为单个发射电极端子的示意图,三个发射电极端子的具体分布可以为:2个负离子电极发射端端放置在左右两边,一个正离子电极发射端放置在上端,在风扇产生的风的带动下,正负离子在空中发射出来,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发生中和,破坏细菌病毒中的细胞膜,从而杀死细菌病毒。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扇采用一体设置的结构图,如图12所示,是考虑有些风扇结构限制,把正负离子发射电极集中在风扇下部安装,同样在风扇风的带动下,大量的正负离子吹出,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发生中和,破坏细菌病毒中的细胞膜,从而杀死细菌病毒。

如果将上述等离子风发生装置应用在取暖器中,则需要根据取暖器的结构进行相应设计。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取暖器采用分开设置的结构图,如图13所示,三个电极位置为:2个负离子电极发射端在上方,有利于改善房间中空气质量,1个正离子电极发射端在下方。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取暖器采用一体设置的结构图,如图14所示,是三个电极端子组合一体型,放置在取暖器下方。

由此可见,3个电极发射端可一体设置,可分开设置,因此适用范围更广更灵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等离子风技术,通过电离空气中的水分,得到h+。h+离子在风扇(取暖器)风的带动下与空气的细菌病毒进行结合,从而破坏了细菌病毒的细胞膜,达到杀菌作用。正离子h+可以杀菌,采用金属离子作为抗菌材料已经得以广泛应用。负氧离子o-具有消除污染物的功能,空气中的污染物在负离子吸附作用下,质量加重后下沉到地面,这些污染物包括烟雾灰尘细菌voc甲醛等。负离子也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可以增加人的抵抗力,大量的负氧离子改善了空气质量,使得人体健康得到保证。

描述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