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抗菌纱布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57103发布日期:2021-08-06 12:5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医用抗菌纱布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产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卷。



背景技术:

纱布是一种常见的医用产品,主要用于临床的包扎和护创,通过纱布的包扎、护理,能够及时有效地防止伤口扩张,减少出血,并防止伤口出现不必要的感染以及后期炎症。

公告号为cn21106747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纱布卷,其包括内芯和绕卷于内芯外的纱布,内芯包括上限位环和下限位环,上限位环与下限位环之间连接有软布,上限位环与下限位环内可拆卸有限制上、下限位环间距的限位杆。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实际使用时,操作者缠绕好纱布后需要借助剪刀等工具将纱布剪断,影响了包扎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影响包扎速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卷。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卷,包括芯筒和缠绕在芯筒上的布条,所述布条包括相互连接的纱布层和抗菌无纺布,所述纱布层上设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锯齿缝,所述纱布层在相互平行的两个长边上均设有与锯齿缝对应的缺口,所述抗菌无纺布上设有与各个锯齿缝相对应的开口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包扎结束需要断开纱布时,操作者捏住纱布层在缺口的两侧并用力向两边拉,便可使得相邻两片纱布层间的连接处被撕裂断开,方便快捷,无需使用剪刀等工具进行裁切,减小了对包扎速度的影响;锯齿缝与开口缝间的间隙使得相邻两个纱布片存留连接,保证了纱布包扎时的可连续性;抗菌无纺布具有抑制细菌滋生的功能,起到了防感染、保护伤口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纱布层背离抗菌无纺布的一侧设有亲水无纺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亲水无纺布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可吸收伤口的渗出物,使得伤口保持干燥,减小了伤口与布层发生粘连的可能,同时亲水无纺布配合纱布层增加了其可吸收的液体量。

可选的,所述抗菌无纺布在各个开口缝处均设有薄膜,所述薄膜上设有医用胶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布包扎好后,操作者将纱布层断开处的医用胶带取下,利用医用胶带将包扎后的纱布粘接住,方便了操作者的包扎作业。

可选的,所述薄膜上均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气孔保证了纱布层在薄膜位置的透气效果。

可选的,所述医用胶带的两端均设有棉布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捏住其中一个棉布边便可将医用胶带撕下,简单快捷,利于节省时间。

可选的,所述芯筒内设有套袋,所述套袋底端设有橡胶圈,所述芯筒内壁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挡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纱布卷使用结束后,操作者将套袋开口端从芯筒内拉出并包住纱布卷,减小了纱布卷被外界污染的可能;两个挡圈限制了橡胶圈的移动距离,使得套袋保持位于芯筒内。

可选的,所述套袋开口伸出芯筒外并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端部设有弹性圈,所述翻边套在芯筒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套袋将纱布卷包住时,弹性圈束紧在芯筒上,将套袋开口扎紧,增加了套袋的密封性。

可选的,所述芯筒上设有止血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伤口出血量较大时,操作者先将止血带从芯筒上取下扎住患者肢体,然后进行纱布包扎,增加了纱布卷的多功能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锯齿缝和开口缝使得操作者在完成包扎后可将纱布层直接撕开,节省了包扎所需时间;

2.亲水无纺布减小了伤口与布层发生粘连的可能;医用胶带既具有透气性,又方便了纱布包扎后的固定;套袋起到了对纱布卷的保护作用,使得纱布卷保持安全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锯齿缝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挡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芯筒;11、套袋;12、橡胶圈;13、挡圈;14、翻边;141、弹性圈;15、止血带;2、布条;21、抗菌无纺布;211、开口缝;22、纱布层;221、锯齿缝;222、缺口;23、亲水无纺布;24、薄膜;241、透气孔;25、医用胶带;251、棉布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卷。如图1和图2,医用抗菌纱布卷包括芯筒1和缠绕在芯筒1上的布条2,布条2包括依次排列的抗菌无纺布21、纱布层22和亲水无纺布23,三者长宽相同,抗菌无纺布21、纱布层22和亲水无纺布23通过胶水粘结在一起,且胶水沿纱布层22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涂覆,以保证抗菌无纺布21、纱布层22和亲水无纺布23中间区域的透气性以及整体的柔软性。

如图3和图4,抗菌无纺布21为浸泡过抗菌混合液的混合丝经水刺工艺制备而成,具有抗菌、透气等性能,抗菌无纺布21上设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等距分布的开口缝211,开口缝211沿抗菌无纺布21宽度方向延伸出抗菌无纺布21外,使得抗菌无纺布21以固定尺寸分割成若干片。抗菌无纺布21在各个开口缝211出均设有薄膜24,薄膜24与开口缝211相平行,薄膜24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241,薄膜24上设有医用胶带25,医用胶带25的两端均设有棉布边251,以便于操作者捏住棉布边251将医用胶带25撕开。

如图3和图4,纱布层22上开设有与各个开口缝211一一对应的锯齿缝221,使得纱布层22分成若段,锯齿缝221沿纱布层22的宽度方向延伸,纱布层22在相互平行的两个长边边缘上均设有与各个锯齿缝221相对应的缺口222,缺口222与锯齿缝221端部间存在微小间距,以使得锯齿缝221两侧的纱布层22保持一定的连接,以减小纱布层22直接断开的可能。

如图4和图5,亲水无纺布23与隔断纱布层22一一对应,且亲水无纺布23用于与伤口接触,通过亲水无纺布23内的亲水基团吸收伤口的渗出液,使得伤口保持干燥,利于减小细菌滋生,阻止伤口肉芽与亲水无纺布23发生粘连。

如图5和图6,芯筒1长度大于布条2宽度,芯筒1内还是也有套袋11,套袋11底端设有橡胶圈12,芯筒1内壁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挡圈13,使得橡胶圈12的移动被限制在两个挡圈13内,以减小套袋11与芯筒1脱离;套袋11开口伸出芯筒1外,且伸出的一端设有翻边14,翻边14与套袋11一体成型,翻边14外包住芯筒1端部,翻边14端部设有弹性圈141,弹性圈141束紧在芯筒1上,芯筒1在远离弹性圈141的一端设有止血带15。

本申请实施例实施原理为:包扎时,操作者使亲水无纺布23与伤口贴合,将布条2缠绕在伤口处,缠绕好后选择一段纱布层22,用手捏住缺口222两侧的布条2边缘并用力向两边拉,便可使相邻两段纱布层22的连接处被撕断,从而将布条2与纱布卷分离,之后操作者捏住棉布边251将医用胶带25撕开,再用医用胶带25将包扎处的抗菌无纺布21端部粘住,以减小缠绕好的布条2散开,方便快捷,无需利用剪刀等工具进行裁切,利于提高包扎速度,尤其在紧急处理,未携带工具的情况下。

若伤口出血量较大,操作者可先将止血带15取下在伤口近端进行扎紧,然后包扎伤口。

当纱布卷使用结束后,操作者拉动弹性圈141,带动套袋11从芯筒1内移出并将布卷包住,然后将弹性圈141束紧在芯筒1外壁上,使得套袋11开口封闭,降低了外界灰尘等杂物进入套袋11内,使得纱布卷保持整洁卫生。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