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中医临床针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49733发布日期:2021-08-13 16:0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中医临床针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中医临床针灸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现有的针灸针较为细小,从而容易折弯或扎到自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针灸针容易折弯或扎到自身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中医临床针灸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装置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用于燃烧艾叶等药物的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上端设置有针灸针储放室;

所述针灸针储放室包括放置针灸针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杆,所述挡板的另一侧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下端连接有电机的输出轴,所述丝杆上设置有螺纹座,所述螺纹座的下方设置有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复位的第二弹簧,所述l型支架的上端铰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开设有方便针灸针滑出的通孔,所述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针灸针储放筒。

进一步,所述l型支架的上端铰接处设置有方便密封板上凸台滑动的滑槽。

进一步,所述燃烧室包括用于放置燃烧艾叶等药物的燃烧盒,所述燃烧盒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顶出燃烧盒的第一弹簧,所述燃烧盒的上方设置有微型抽风机,所述燃烧盒远离第一弹簧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锁紧燃烧盒的卡扣。

进一步,所述卡扣包括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的上端设置有按压块,所述按压杆上设置有用于复位的第三弹簧,所述按压杆的下端铰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另一端铰接有锁舌。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

进一步,所述螺纹座的一侧设置有凸台,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凸台滑动的滑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一种新型中医临床针灸装置针灸针储放室,通过电机控制可将针灸针放入装置内部避免折弯,同时当需要使用时可直接将针灸针抬升出装置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中医临床针灸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中医临床针灸装置的图1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中医临床针灸装置的图1处b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中医临床针灸装置的关闭状态。

图中:1、壳体;2、燃烧室;201、燃烧盒;202、第一弹簧;203、微型抽风机;3、针灸针储放室;301、挡板;302、导向杆;303、丝杆;304、螺纹座;305、l型支架;306、第二弹簧;307、密封板;3071、通孔;308、针灸针储放筒;309、电机;4、卡扣;401、按压杆;402、第三弹簧;403、传动杆;404、锁舌;5、紫外线杀菌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4,一种新型中医临床针灸装置,包括装置的壳体1,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燃烧艾叶等药物的燃烧室2,燃烧室2的上端设置有针灸针储放室3;

针灸针储放室3包括放置针灸针的挡板301,挡板301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杆302,挡板301的另一侧设置有丝杆303,丝杆303的下端连接有电机309的输出轴,丝杆303上设置有螺纹座304,螺纹座304的下方设置有l型支架305,l型支架305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复位的第二弹簧306,l型支架305的上端铰接有密封板307,密封板307上开设有方便针灸针滑出的通孔3071,通孔307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针灸针储放筒308。

进一步,l型支架305的上端铰接处设置有方便密封板307上凸台滑动的滑槽。

进一步,燃烧室2包括用于放置燃烧艾叶等药物的燃烧盒201,燃烧盒20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顶出燃烧盒201的第一弹簧202,燃烧盒201的上方设置有微型抽风机203,燃烧盒201远离第一弹簧20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锁紧燃烧盒201的卡扣4。

进一步,卡扣4包括按压杆401,按压杆401的上端设置有按压块,按压杆401上设置有用于复位的第三弹簧402,按压杆401的下端铰接有传动杆403,传动杆403另一端铰接有锁舌404。

进一步,壳体1上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5。

进一步,螺纹座304的一侧设置有凸台,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凸台滑动的滑槽。

工作原理:本装置设置有针灸针储放室3,当需要使用时,电机309旋转带动丝杆303旋转,丝杆303带动挡板301上升同时,带动螺纹座304上升,螺纹座304上升时l型支架305在第二弹簧306的作用下复位,进而带动密封板307移动,使密封板307上的通孔3071与针灸针储放筒308位置对齐,然后随着丝杆303的继续旋转,挡板301会继续上升到设定位置,当需要将装置收起时电机309反转,带动丝杆303反转,进而挡板301和螺纹座304同时下降,当螺纹座304下降至l型支架305上时,带动l型支架305移动,进而带动密封板307移动,使针灸针储放筒308的上端密封,避免针灸针掉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中医临床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燃烧艾叶药物的燃烧室(2),所述燃烧室(2)的上端设置有针灸针储放室(3);

所述针灸针储放室(3)包括放置针灸针的挡板(301),所述挡板(301)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杆(302),所述挡板(301)的另一侧设置有丝杆(303),所述丝杆(303)的下端连接有电机(309)的输出轴,所述丝杆(303)上设置有螺纹座(304),所述螺纹座(304)的下方设置有l型支架(305),所述l型支架(305)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复位的第二弹簧(306),所述l型支架(305)的上端铰接有密封板(307),所述密封板(307)上开设有方便针灸针滑出的通孔(3071),所述通孔(307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针灸针储放筒(3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临床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支架(305)的上端铰接处设置有方便密封板(307)上凸台滑动的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临床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2)包括用于放置燃烧艾叶药物的燃烧盒(201),所述燃烧盒(20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顶出燃烧盒(201)的第一弹簧(202),所述燃烧盒(201)的上方设置有微型抽风机(203),所述燃烧盒(201)远离第一弹簧(20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锁紧燃烧盒(201)的卡扣(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临床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4)包括按压杆(401),所述按压杆(401)的上端设置有按压块,所述按压杆(401)上设置有用于复位的第三弹簧(402),所述按压杆(401)的下端铰接有传动杆(403),所述传动杆(403)另一端铰接有锁舌(4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临床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临床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座(304)的一侧设置有凸台,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凸台滑动的滑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中医临床针灸装置,包括装置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用于燃烧艾叶等药物的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上端设置有针灸针储放室,所述针灸针储放室包括放置针灸针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杆,所述挡板的另一侧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下端连接有电机的输出轴,所述丝杆上设置有螺纹座,所述螺纹座的下方设置有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复位的第二弹簧,所述L型支架的上端铰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开设有方便针灸针滑出的通孔。本一种新型中医临床针灸装置针灸针储放室,通过电机控制可将针灸针放入装置内部避免折弯,同时当需要使用时可直接将针灸针抬升出装置外。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振阳
技术研发日:2020.11.13
技术公布日:2021.08.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