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腿部MRI扫描使用的脚踝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1700发布日期:2021-07-13 15:1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腿部MRI扫描使用的脚踝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踝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腿部mri扫描使用的脚踝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1h、11b、13c、17o、19f、31p;在这项技术诞生之初曾被称为核磁共振成像,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医学新技术的nmr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原子核带有正电,许多元素的原子核,如1h、19ft和31p等进行自旋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自旋轴的排列是无规律的,但将其置于外加磁场中时,核自旋空间取向从无序向有序过渡;这样一来,自旋的核同时也以自旋轴和外加磁场的向量方向的夹角绕外加磁场向量旋进,这种旋进叫做拉莫尔旋进,就像旋转的陀螺在地球的重力下的转动。

现有的mri机器的检查床的使用面积较小,宽度较窄,由于mri检查的时间比ct检查使用时间长,检查者在检查时难免会出现小动作,从而会使得扫描出现伪影,现有的检查床上没有脚踝固定机构,不能固定住检查者的腿部,且现有的检查床上缺少头部固定罩,从而不利于得到准确的mri图像和医生的诊断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腿部mri扫描使用的脚踝固定装置,通过于检查床的床板上的一端设置有脚踝固定机构,通过于脚踝固定机构中设置有滑动板,且于滑动板的顶部固定有两个脚踝夹持块一,又通过转动螺纹杆来推动抵块,从而抵块可以推动脚踝夹持块二,利用这样的结构能通过手摇转动把手来将检查者的脚踝进行夹持固定,又通过床板上的另一端设置有头部固定罩,从而能利用气缸带动凹型框转动,进而将检查者的头部的进行固定,防止检查者在扫描时头部晃动,进而造成扫描图像的结果不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腿部mri扫描使用的脚踝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中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中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床板,所述床板顶部沿宽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头枕,所述床板沿长度方向两侧壁的一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床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接板,且卡接板与滑槽滑动嵌入连接,所述滑动板顶部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一,所述滑动板顶部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脚踝夹持块一,所述滑动板顶部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脚踝夹持块二,两个所述脚踝夹持块二一侧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二,两个所述固定板一中均旋合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块,且抵块与两个固定板二相卡接,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套接有防滑套;

所述床板沿宽度方向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一,所述转动轴一上固定连接有凹型框,所述凹型框的顶部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头部固定罩,所述凹型框沿宽度方向一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中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二,所述转动轴二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块一,所述转动块一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气缸的一端,所述气缸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二,所述转动块二转动连接有固定板三,且固定板三与床板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气缸带动转动板进行转动,从而能带动凹型框转动,进而能使头部固定罩对病人的头部进行挡护。

进一步在于,所述万向轮中设置有刹车机构。

进一步在于,所述滑动板顶部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开设有两个t型滑槽,两个所述脚踝夹持块二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t型滑板,且t型滑板与t型滑槽滑动连接,通过于脚踝夹持块二的底部固定有t型滑板,并使得t型滑板与t型滑槽滑动连接,从而能限制住脚踝夹持块二的移动路径。

进一步在于,所述脚踝夹持块一和脚踝夹持块二中均设置有棉垫,通过于脚踝夹持块一和脚踝夹持块二中斗设置有棉垫,从而在固定病人的脚踝时使得病人能感到舒适。

进一步在于,所述头部固定罩上开设有多个条形孔,通过于头部固定罩上开设有多个条形孔,从而能便于机器对病人的头部进行扫描。

进一步在于,所述凹型框的凹口与头枕相卡合,凹型框的凹口和头枕相卡合,从而能使凹型框与床板转动贴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于检查床的床板上的一端设置有脚踝固定机构,通过于脚踝固定机构中设置有滑动板,且于滑动板的顶部固定有两个脚踝夹持块一,又通过转动螺纹杆来推动抵块,从而抵块可以推动脚踝夹持块二,利用这样的结构能通过手摇转动把手来将检查者的脚踝进行夹持固定,又通过床板上的另一端设置有头部固定罩,从而能利用气缸带动凹型框转动,进而将检查者的头部的进行固定,防止检查者在扫描时头部晃动,进而造成扫描图像的结果不准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脚踝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脚踝夹持块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头部固定罩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万向轮;3、固定环;4、支撑柱;5、转动柱;6、床板;7、直滑槽;8、滑动板;9、卡接板;10、固定板一;11、脚踝夹持块一;12、棉垫;13、脚踝夹持块二;14、固定板二;15、t型滑板;16、t型滑槽;17、螺纹杆;18、转动杆;19、抵块;20、转动把手;21、防滑套;22、转动轴一;23、凹型框;24、连接块;25、头部固定罩;26、转动板;27、固定座;28、转动轴二;29、转动块一;30、气缸;31、转动块二;32、固定板三;33、头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腿部mri扫描使用的脚踝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底板1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环3,固定环3中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中转动连接有转动柱5,转动柱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床板6,床板6顶部沿宽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头枕33,床板6沿长度方向两侧壁的一端均开设有直滑槽7,床板6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8,滑动板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接板9,且卡接板9与直滑槽7滑动嵌入连接,滑动板8顶部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一10,滑动板8顶部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脚踝夹持块一11,滑动板8顶部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脚踝夹持块二13,两个脚踝夹持块二13一侧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二14,两个固定板一10中均旋合连接有螺纹杆17,螺纹杆1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8,转动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块19,且抵块19与两个固定板二14相卡接,螺纹杆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20,转动把手20套接有防滑套21;

床板6沿宽度方向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一22,转动轴一22上固定连接有凹型框23,凹型框23的顶部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24,两个连接块24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头部固定罩25,凹型框23沿宽度方向一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板26,转动板2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7,固定座27中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二28,转动轴二2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块一29,转动块一29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气缸30的一端,气缸3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二31,转动块二31转动连接有固定板三32,且固定板三32与床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气缸30带动转动板26进行转动,从而能带动凹型框23转动,进而能使头部固定罩25对病人的头部进行挡护;万向轮2中设置有刹车机构。

滑动板8顶部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开设有两个t型滑槽16,两个脚踝夹持块二1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t型滑板15,且t型滑板15与t型滑槽16滑动连接,通过于脚踝夹持块二13的底部固定有t型滑板15,并使得t型滑板15与t型滑槽16滑动连接,从而能限制住脚踝夹持块二13的移动路径;脚踝夹持块一11和脚踝夹持块二13中均设置有棉垫12,通过于脚踝夹持块一11和脚踝夹持块二13中斗设置有棉垫12,从而在固定病人的脚踝时使得病人能感到舒适;头部固定罩25上开设有多个条形孔,通过于头部固定罩25上开设有多个条形孔,从而能便于机器对病人的头部进行扫描。

凹型框23的凹口与头枕33相卡合,凹型框23的凹口和头枕33相卡合,从而能使凹型框23与床板6转动贴靠。

工作原理:使用时,检查者需要先平躺在床板6上,然后推动滑动板8至病人的脚踝位置处,将病人的脚踝放在脚踝夹持块一11中,然后手摇转动把手20,转动把手20带动螺纹杆17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杆18往内侧移动,从而可以带动抵块19抵住脚踝夹持块二13将病人的脚踝进行夹持固定,两个夹持块中的棉垫12能提高装置的舒适性,然后打开气缸30,气缸30能带动转动板26转动,从而带动凹型框23进行往下转动,正好将头部固定罩25对病人的头部进行固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