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5020发布日期:2021-12-11 10:2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血泵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泵。


背景技术:

2.血泵分为可植入血泵和体外血泵,其中,可植入血泵置于体内,体外血泵在体外使用。血泵通过驱动部分驱动叶轮以产生离心力而促进血液循环,而驱动部分在工作过程会产生热量,该热量会导致泵体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较高,而血泵温度过高,会对血液细胞有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泵,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血泵在使用过程中温度较高而导致血液细胞损伤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血泵,包括壳体组件、叶轮、定子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分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隔板,所述叶轮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均安装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所述血泵还包括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散热部和传导部,所述散热部位于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之间,并抵紧于所述控制组件上,所述传到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传导部的第一端与所述散热部连接,所述传导部的第二端与所述隔板抵接。
5.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所述散热部背向所述定子组件的表面设有第一抵接凸起,所述第一抵接凸起抵紧于所述电子元器件上;
6.及/或,所述第一散热件为铜件、氮化铝件、碳化硅件或银件;
7.及/或,所述传导部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血泵还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隔板固接,以使所述传导部的第二端紧抵于所述隔板。
8.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件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散热部固接,所述安装部穿设于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安装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血泵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隔板连接,而将所述定子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腔室。
9.可选地,所述安装部背向所述散热部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插接孔,所述隔板上设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所述插接柱与所述插接孔的孔壁紧抵,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插接柱螺接。
10.可选地,所述插接孔具有圆孔部及与圆孔部连通的方孔部,所述方孔部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插接柱包括圆柱部及一端与所述圆柱部的一端固接的方柱部,所述圆柱部的远离所述方柱部的一端与所述隔板固接,所述圆柱部收容于所述圆孔部,所述方柱部收容于所述方孔部,所述插接柱开设有与所述紧固件螺纹配合的螺孔,所述螺孔从所述方柱部远离所述圆柱部的一端的端面向所述圆柱部远离所述方柱部的一端的延伸。
11.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件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散热部固接,所述安装部穿设于所述定子组件,所述安装部开设有安装孔,并与所述隔板连接,而将所述定子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血泵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套设于所述安装部上,并位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定子组件之间,以将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定子组件绝缘。
12.可选地,所述散热部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绝缘件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定位孔中;
13.及/或,所述绝缘件为方形套,所述绝缘件的内孔为方形孔,所述定子组件具有方形的容置孔,所述安装部的外周壁上设有一圈与所述绝缘件、所述容置孔均相适配的方形凸起,所述方形凸起穿设于所述绝缘件和所述容置孔。
14.可选地,所述血泵还包括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二散热件设置于所述隔板和所述定子组件之间,并与所述隔板和所述定子组件均抵接。
15.可选地,所述定子组件包括背板、位置检测组件和线圈组件,所述位置检测组件包括线路板和能够获取叶轮位置的位置传感器,所述线圈组件包括铁芯、线圈和极靴,所述铁芯的一端与所述背板固接,所述铁芯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线路板,并与所述极靴连接,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铁芯外,并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线路板之间;所述位置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线路板远离所述背板的表面;
16.所述第二散热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隔板抵接,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导热凸起,所述导热凸起抵紧于所述位置传感器上,所述第二表面上还开设有避让槽,所述极靴位于所述避让槽内,并抵紧于所述避让槽的槽底面上,所述避让槽的槽底开设有注胶通孔;
17.及/或,所述第二散热件为氮化铝件、碳化硅件、碳纤维件、石墨烯件或金刚石件。
18.可选地,所述定子组件包括背板、位置检测组件和线圈组件,所述位置检测组件包括线路板和能够获取叶轮位置的位置传感器,所述线圈组件包括铁芯、线圈和极靴,所述铁芯的一端与所述背板固接,所述铁芯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线路板,并与所述极靴连接,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铁芯外,并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线路板之间;所述位置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线路板远离所述背板的表面;
19.所述血泵还包括第三散热件,所述第三散热件安装于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极靴之间,并与所述位置传感器和所述极靴均抵接,所述散热件的外周缘抵接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周壁上。
20.本技术提供的血泵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在使用时,定子组件在控制组件的控制下驱动叶轮转动,叶轮转动以产生离心力以促使第一腔室内的血液流动,进而实现血液循环,与此同时,控制组件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部传递给传导部,传导部再将热量传递给隔板,隔板上的热量再通过流动的血液带出壳体组件外,从而达到降低血泵温度的效果,提高血泵的散热效率,避免血液细胞损伤。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泵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所示的血泵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沿图2中a

a线的剖切视图。
25.图4为图1所示的血泵隐藏上壳、叶轮以及下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沿图4中b

b线的剖切视图。
27.图6为图4所示的血泵隐藏上壳、叶轮以及下壳后的爆炸图。
28.图7为图6中所示的第一散热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图6中所示的第一散热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图6中所示的中壳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图5中所示的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技术施例提供血泵中的第一散热件另一种结构形式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2为图11所示的第一散热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泵的第二散热件另一种结构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35.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6.10—壳体组件
ꢀꢀꢀꢀꢀꢀꢀꢀꢀ
11—第一腔室
ꢀꢀꢀꢀꢀꢀꢀꢀꢀꢀ
12—第二腔室
37.13—隔板
ꢀꢀꢀꢀꢀꢀꢀꢀꢀꢀꢀꢀꢀꢀ
14—上壳
ꢀꢀꢀꢀꢀꢀꢀꢀꢀꢀꢀꢀꢀꢀꢀ
15—中壳
38.16—下壳
ꢀꢀꢀꢀꢀꢀꢀꢀꢀꢀꢀꢀꢀꢀ
20—叶轮
ꢀꢀꢀꢀꢀꢀꢀꢀꢀꢀꢀꢀꢀꢀꢀ
30—定子组件
39.31—背板
ꢀꢀꢀꢀꢀꢀꢀꢀꢀꢀꢀꢀꢀꢀ
32—位置检测组件
ꢀꢀꢀꢀꢀꢀꢀ
33—线圈组件
40.40—控制组件
ꢀꢀꢀꢀꢀꢀꢀꢀꢀꢀ
41—电路板
ꢀꢀꢀꢀꢀꢀꢀꢀꢀꢀꢀꢀꢀ
42—电子元器件
41.50、50”—第一散热件
ꢀꢀ
51、51”—散热部
ꢀꢀꢀꢀꢀꢀꢀ
52、52”—传导部
42.53、53”—安装部
ꢀꢀꢀꢀꢀꢀ
60、60”—第二散热件
ꢀꢀꢀ
61”—导热凸起
43.62”—避让槽
ꢀꢀꢀꢀꢀꢀꢀꢀꢀꢀ
63”—注胶通孔
ꢀꢀꢀꢀꢀꢀꢀꢀꢀ
70—第三散热件
44.81—紧固件
ꢀꢀꢀꢀꢀꢀꢀꢀꢀꢀꢀꢀ
82—绝缘件
ꢀꢀꢀꢀꢀꢀꢀꢀꢀꢀꢀꢀꢀ
131—插接柱
45.141—入口管
ꢀꢀꢀꢀꢀꢀꢀꢀꢀꢀꢀ
142—出液端
ꢀꢀꢀꢀꢀꢀꢀꢀꢀꢀꢀꢀ
161—电性接口
46.311—容置孔
ꢀꢀꢀꢀꢀꢀꢀꢀꢀꢀꢀ
321—线路板
ꢀꢀꢀꢀꢀꢀꢀꢀꢀꢀꢀꢀ
322—位置传感器
47.331—极靴
ꢀꢀꢀꢀꢀꢀꢀꢀꢀꢀꢀꢀꢀ
511—第一抵接凸起
ꢀꢀꢀꢀꢀꢀ
512—板状本体
48.513—连接条
ꢀꢀꢀꢀꢀꢀꢀꢀꢀꢀꢀ
514—抵接片
ꢀꢀꢀꢀꢀꢀꢀꢀꢀꢀꢀꢀ
521—第二抵接凸起
49.522—减重孔
ꢀꢀꢀꢀꢀꢀꢀꢀꢀꢀꢀ
523、523”—连接孔
ꢀꢀꢀꢀꢀ
524—第三抵接凸起
50.525”—连接段
ꢀꢀꢀꢀꢀꢀꢀꢀꢀ
526、526”—弯折段
ꢀꢀꢀꢀꢀ
531—安装孔
51.532—插接孔
ꢀꢀꢀꢀꢀꢀꢀꢀꢀꢀꢀ
533—方形凸起
ꢀꢀꢀꢀꢀꢀꢀꢀꢀꢀ
821—定位凸起
52.1311—圆柱部
ꢀꢀꢀꢀꢀꢀꢀꢀꢀꢀ
1312—方柱部
ꢀꢀꢀꢀꢀꢀꢀꢀꢀꢀꢀ
1313—螺孔
53.5121—贯通孔
ꢀꢀꢀꢀꢀꢀꢀꢀꢀꢀ
5122—定位孔
ꢀꢀꢀꢀꢀꢀꢀꢀꢀꢀꢀ
5321—圆孔部
54.5322—方孔部。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1~1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9.如图1~1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血泵,包括壳体组件10、叶轮20、定子组件30和控制组件40,具体参阅图1和图2所示,壳体组件10内设有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以及分隔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的隔板13,叶轮20安装于第一腔室11内,定子组件30和控制组件40均安装于第二腔室12内,定子组件30与控制组件40电性连接;具体参阅图3和图4所示,血泵还包括第一散热件50,第一散热件50包括散热部51和传导部52,散热部51位于定子组件30与控制组件40之间,并抵紧于控制组件40上,传导部52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传导部52的第一端与散热部51连接,传导部52的第二端与隔板13抵接。
60.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的血泵,在使用时,定子组件30在控制组件40的控制下驱动叶轮20转动,叶轮20转动以产生离心力以促使第一腔室11内的血液流动,进而实现血液循环,与此同时,控制组件40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部51传递给传导部52,传导部52再将热量传递给隔板13,隔板13上的热量再通过流动的血液带出壳体组件10外,从而达到降低血泵温度的效果,提高血泵的散热效率,避免血液细胞损伤。
61.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壳体组件10包括上壳14、中壳15和下壳16,上壳14和下壳16分别扣设在中壳15的相对两侧,上壳14和中壳15围设形成第一腔室11,下壳16和中壳15围设形成第二腔室12,隔板13属于中壳15的一部分,并分隔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壳14的材料、中壳15的材料和下壳16的材料均为钛合金。
62.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上壳14的顶部设有供血液流入的第一腔室11内的入口管141,上壳14和下壳15还围设形成供血液流出的第一腔室11内的出液端142。叶轮20能够旋转地设置于第一腔室11内,叶轮20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使血液能够从入口管141吸入第一腔室11,再从出液端142流出,从而实现泵血功能,进而实现血液的循环。具体地,叶轮20在旋转时是悬浮于第一腔室11内的,即叶轮20在旋转时不与第一腔室11的腔壁接触,为非接触式旋转。
63.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叶轮、定子组件30和控制组件40均沿叶轮
20的旋转轴依次排列设置,即定子组件30位于叶轮和控制组件40之间。散热部51位于叶轮20和控制组件40之间,并呈板状,传导部52垂直于散热部51设置,并位于定子组件30的侧方,这样布局方便部件安装,其结构紧凑性好。
64.在本实施例中,定子组件30能够产生旋转磁场,从而驱动叶轮20旋转。具体地,参阅图3、图4和图6所示,定子组件30包括背板31、位置检测组件32和线圈组件33,位置检测组件32包括线路板321和能够获取叶轮20位置的位置传感器322,背板31和线路板321分别安装于线圈组件33的相对两侧,并将线圈组件33夹紧固定,位置传感器322安装线路板321背向线圈组件33的表面。线圈组件33的数量为多个,各线圈组件33绕叶轮20的中心轴线周向间隔分布。每个线圈组件33均包括铁芯、线圈和极靴331,铁芯的一端穿设于线路板321与极靴331连接,铁芯的另一端与背板31固定连接;线圈绕设于铁芯外,并位于背板31和线路板321之间。各线圈均与控制组件40电性连接,控制组件40控制线圈的电流大小以及方向。具体地,线路板321通过软板与电路板41电性连接。
6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322为霍尔传感器,用于检测叶轮20的位置及姿态等。
66.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下壳16上还设有与控制组件40电性连接的电性接口161,以方便与外部部件电性连接。
67.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6所示,控制组件40包括电路板41和电子元器件42,电子元器件42设置在电路板41朝向散热部51的表面上。具体地,电子元器件42为芯片,散热部51的远离定子组件30的一侧抵紧于控制组件40的电子元器件42,以将电子元器件42的热量传导给传导部52。
6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50的材质为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的导热材料,可选地,第一散热件50为铜件、氮化铝件、碳化硅件或者银件,具体地,第一散热件50的材质为铜、氮化铝、碳化硅、银等,铜可以为紫铜、黄铜等,优选为紫铜,因为紫铜导热性能优于黄铜,从而大大提高热量的传导效率,增加了散热效率,这样会有更多热量传递给隔板13,也会有更多的热量被流动的血液带走,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率,降低了血泵的温度,降低了血液细胞损坏的风险。
6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和图5所示,提供的该血泵的散热部51背向定子组件30的表面设有第一抵接凸起511,第一抵接凸起511抵紧于控制组件40的电子元器件42上。具体地,在使用时,抵接凸起抵紧在控制组件40的电子元器件42上,这样使得散热部51与电路板41隔开,从而避免散热部51与电路板41接触而导致短路。
7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5、图7和图8所示,提供的该血泵的传导部52的第二端的侧面设有第二抵接凸起521,第二抵接凸起521靠近隔板13的侧面与传导部52的第二端的端面齐平。具体地,第二抵接凸起521和传导部52的第二端的端面同时抵接在隔板13上,这样第一散热件50与隔板13的接触面积大,传热效果好,这样会有更多热量传递给隔板13,也会有更多的热量被流动的血液带走,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率,降低了血泵的温度,降低了血液细胞损坏的风险。
71.具体地,传导部52的第二端的端面上还设有第三抵接凸起524,第三抵接凸起524与隔板13抵接。
7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3和图5所示,提供的该血泵的第一散热件50还包括
安装部53,安装部53与散热部51固接,安装部53穿设于定子组件30,并与隔板13固定连接,而将定子组件30固定于第二腔室12。
7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3和图5所示,提供的该血泵还包括紧固件81,安装部53开设有安装孔531,紧固件81穿设于安装孔531,并与隔板13连接。具体地,紧固件81直接穿设安装部53上的安装孔531,并与隔板13连接,从而将定子组件30固定隔板13上,其安装操作简单,如此,第一散热件50不仅具有热量传导作用,还能将定子组件30固定,其结构紧凑性好。其中,紧固件81与隔板13连接的方式可以为螺接、焊接、卡接等等。
7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3和图4所示,提供的该血泵的安装部53背向散热部51的一端设有与安装孔531连通的插接孔532,隔板13上设有插接柱131,插接柱131至少部分收容于插接孔532内,且插接柱131与插接孔532的孔壁紧抵,紧固件81与插接柱131螺接。具体地,插接柱131插接在插接孔532内,这样插接柱131的外周壁与插接孔532的内周壁抵接,从而大大增加了两者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量传导效率,进而增大散热效率,降低了血泵的温度,降低了血液细胞损坏的风险。
75.具体地,参阅图5、图7和图9所示,插接孔532具有圆孔部5321及与圆孔部5321连通的方孔部5322,方孔部5322与安装孔531连通,插接柱131包括圆柱部1311及一端与圆柱部1311的一端固接的方柱部1312,圆柱部1311的远离方柱部1312的一端与隔板13固接,圆柱部1311收容于插接孔532,方柱部1312收容于方孔部5322,插接柱131开设有与紧固件81螺纹配合的螺孔1313,螺孔1313从方柱部1312远离圆柱部1311的一端的端面向圆柱部1311远离方柱部1312的一端的延伸,从而避免第一散热件50相对隔板13转动。
76.进一步地,参阅图5和图7所示,安装部53呈圆柱状,安装部53垂直于散热部51设置,安装孔531沿安装部53的轴线贯穿安装部53,散热部51上开设有贯通散热部51的贯通孔5121,贯通孔5121与安装孔53连通,这样紧固件81可从散热部51的底部穿入,进而穿过安装部53后与插接柱131螺接;具体地,插接柱131端部的横截面呈四边形,插接孔532的横截面呈四边形,当插接部的端部插入插接孔532后,安装部53与插接柱131之间无法相对转动,从而实现了第一散热件50和定子组件30在第二腔室12内的周向固定。
77.更进一步地,参阅图5和图7所示,散热部51包括板状本体512、连接条513和抵接片514,板状本体512与安装部53固接,板状本体512的宽度小于控制板41的宽度,连接条513的一端和抵接片514分别与板状本体512的相对两侧固接,连接条513的另一端与传导部5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抵接凸起511设置在抵接片514上,这样散热部51不会覆盖整个控制组件40,整体面积较小,可以减少涡电流的产生,传导部52上设有减重孔522,从而有效地降低整个血泵的重量,减少材料堆积,降低制作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部51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其可以根据实际的结构需要进行设计,尽可能地减少散热部51的面积,最大限度地减少涡电流的产生。
78.更进一步地,紧固件81的材质为铜,例如:紫铜、黄铜等,优选为黄铜,虽然紫铜导热性能优于黄铜,但是黄铜具有更优的耐磨性能和力学性能,从而使的由黄铜制作而成的,这样紧固件81在具有热量传递作用基础上,还能够将定子组件30和第一散热件50以及传导部52和隔板13稳定连接在一起,连接稳定可靠性好,血泵的使用稳定可靠,经久耐用。
79.优选地,紧固件81为螺丝、螺钉以及螺栓。
80.更进一步地,参阅图5所示,贯通孔5121设置于板状本体512背向安装部53的表面,
且紧固件81的头部收容于贯通孔5121内,整个血泵的结构更加紧凑。
8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5和图7所示,提供的该血泵还包括绝缘件82,绝缘件82套设于安装部53上,并位于安装部53与定子组件30之间。绝缘件82将定子组件30和安装部53电性隔开,使定子组件30与安装部53绝缘。
82.具体地,参阅图5所示,绝缘件82套设在安装部53上,背板31设有容置孔822,绝缘件82部分收容于容置孔822内。若第一散热件50为能够导电的导热材料,则安装部53能够导电,而背板31一般为硅钢片,也能够导电,绝缘件82的安装能够使得安装部53与背板31绝缘。
83.具体地,参阅图6、图7和图10所示,散热部51上开设有定位孔5122,绝缘件82上设有定位凸起821,定位凸起821至少部分收容于定位孔5122中,从而实现绝缘件82的定位。具体地,定位凸起821位于绝缘件82朝向散热部51的端面,定位孔5122位于板状本体512上,定位凸起821插入定位孔5122内。更具体地,定位孔5122为多个,且多个定位孔5122环绕安装部53设置,定位凸起821对应为多个。
84.其中,绝缘件82为方形套,绝缘件82的内孔为方形孔,容置孔822也为方形孔,安装部53的外周壁上设有一圈与绝缘件82的内孔相适配的方形凸起533,方形凸起533穿设于绝缘件82的内孔内,方形套穿设于容置孔822内,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绝缘件82、背板31和安装部53的周向固定。
85.进一步地,背板31远离线圈组件33的表面还设置有绝缘膜,以绝缘背板31和散热部51。可以理解,为了使背板31和散热部51之间绝缘不限于采用绝缘膜的形式,还可以将绝缘件82设置为具有环形主体及设置在环形主体的一端的凸缘,凸缘夹持在背板31和散热部51之间,从而使背板31和安装部53绝缘。
8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5所示,提供的该血泵还包括第二散热件60,第二散热件60设置于隔板13和定子组件30之间,并与隔板13和定子组件30均抵接。通过设置第二散热件60在隔板13和定子组件30之间,使得定子组件30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二散热件60传导至隔板13,从而使得热量被流动的血液带走,增加散热效率,进一步地,降低了血泵的温度。避免血液细胞受损。
87.进一步地,第二散热件60大致为环状,第二散热件60的材质为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的非金属材料,为了避免金属导热材料存在的漏电问题,因此,第二散热件60选择非金属材料。可选地,第二散热件60为氮化铝件、碳化硅件、碳纤维件、石墨烯件或者金刚石件,具体地,第二散热件60的材质为氮化铝、碳化硅、碳纤维、石墨烯、金刚石等。
8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5和图6所示,提供的该血泵还包括第三散热件70,第三散热件70安装于定子组件30上的位置传感器322与定子组件30上的极靴331之间,第三散热件70的外周缘抵接于第二腔室12靠近隔板13的腔壁上。具体地,第三散热件70设置在定子组件30上的位置传感器322及极靴331之间,且第三散热件70的外周缘与第二腔室12靠近隔板13处的腔壁抵接,以将位置检测组件32和极靴331的热量传导至隔板13,进而被流动的血液带出血泵外,降低血泵的温度;具体地,第三散热件70的外周缘抵接于中壳15的内周壁上,位置检测组件32和极靴331的热量传导至中壳15,进而被流动的血液带出血泵外,降低血泵的温度;更具体地,铁芯穿设于线路板321和第三散热件70,与极靴331与铁芯远离背板31的一端连接;第三散热件70夹持固定于位置传感器322和极靴331之间。
89.进一步地,第三散热件70的材质为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的非金属材料,由于金属导热材料存在漏电问题,因此,第三散热件70选择非金属材料。第三散热件70的材质为氮化铝、碳化硅、碳纤维、石墨烯、金刚石等。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散热件70可以省略,即可以不用设置第三散热件70;第二散热件60也可以省略,即可以不用设置第二散热件60;或者,第二散热件60和第三散热件70均可以省略。
9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散热件50不限于采用上述结构,图11和图12提供了另一种结构的第一散热件50”,该第一散热件50”也具有散热部51”、传导部52”及安装部53”等,但各部分的构型有所不同。另外,图8和图9的该第一散热件50”的传导部52”上开设有连接孔523”,此时,血泵还包括锁紧件,锁紧件穿设连接孔523”并与隔板13固接,以使传导部52”紧紧地抵接在隔板13上,从而保证热量可以稳定地传递给隔板13,进而被流动的血液带走,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传导部52”与隔板13热胀冷缩而导致传导部52与隔板13分离,进而防止出现热量传递中断的问题,降低血泵出现温度升高的风险,减少血液细胞损坏的风险。
91.锁紧件的材质为铜,例如:紫铜、黄铜等,优选为黄铜,虽然紫铜导热性能优于黄铜,但是黄铜具有更优的耐磨性能和力学性能,从而使的由黄铜制作而成的,这样锁紧件在具有热量传递作用的基础上,还能够将传导部52”和隔板13稳定地紧紧抵接。
92.具体地,传导部52”包括连接段525”及从连接段525”的一端弯折延伸的弯折段526”,连接段525”远离弯折段的一端与散热部51”固接,连接孔523”位于弯折段上,锁紧件穿设连接孔523”并与隔板13固定连接,以使弯折段526”紧紧地抵接在隔板13上。更具体地,弯折段525”上设有第三抵接凸起524”,第三抵接凸起524”紧紧地抵接在隔板13上。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三抵接凸起524”为两个,且间隔设置,连接孔523”位于两个第三抵接凸起524”之间。
93.可以理解,第一散热件50中的传导部52也可以这种采用连接孔523”和锁紧件,这种方式使传导部52紧紧地抵接在隔板13上。
94.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散热件60也不限于采用上述结构,图13中提供了另一种结构的第二散热件60”,该第二散热件6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隔板13抵接,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导热凸起61”,导热凸起61”抵紧于定子组件30上的位置传感器322上,第二表面上还开设有避让槽62”,定子组件30的极靴331位于避让槽62”内,并抵紧于避让槽62”的槽底面上,避让槽62”的槽底面开设有注胶通孔63”。具体地,第二散热件60”位于极靴331和隔板13之间,以使极靴331和位置传感器322上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二散热件60”传导致隔板13,进而被流动的血液带出血泵外,降低血泵的温度;另外,通过对注胶通孔63”内进行注胶,以便于将极靴331与第二散热件60”粘合固定;同时,第二散热件60”通过极靴331和隔板13夹持的方式固定,其固定更为稳定可靠。
95.若使用第二散热件60”,无需设置第三散热件7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