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调节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5393发布日期:2021-11-09 23:4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可调节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可调节髓内钉。


背景技术:

2.接骨钢板和髓内钉内固定的方法己经在临床上运用了很多年,对于骨折的固定有多种方法,其中髓内钉固定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传统的髓内钉是将骨折骨骼通过螺钉固定在髓内钉上,使髓内钉与骨骼成一体,但在骨折修复后期由于髓内钉的应力遮挡效应,无法给与骨折端适宜应力刺激,易出现骨延迟愈合、不愈合、骨骼矿化速度慢、内固定时间长、去除髓内钉后再骨折等弊端,限制了其推广应用。特别是临床一些特殊类型骨骼骨折,需要使用的髓内钉钉体直径较细,远端无法使用锁定骨螺钉锁定,只能一侧锁定,无法牢固固定骨折骨骼,易出现复位丢失、骨折移位,骨折端延迟愈合、不愈合的弊端。因此,设计一种可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节骨折端应力,避免应力遮挡,远侧能够锁定的髓内钉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可调节髓内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使用正常髓内钉时候,钉体直径偏大,尤其是远侧无法使用骨螺钉锁定,只能一侧锁定的骨折,造成无法牢固固定骨折骨骼,易出现复位丢失、骨折移位,骨折端延迟愈合、不愈合的弊端。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新型可调节髓内钉,包括髓内钉主钉,所述髓内钉主钉为中空结构,所述髓内钉主钉包括髓内钉近端、髓内钉主体,所述髓内钉近端、髓内钉主体为一体结构,所述髓内钉近端直径大于髓内钉主体的直径,所述髓内钉近端处设置有贯穿的动力螺钉孔,在远离髓内钉近端的髓内钉主体远侧设置有调节孔,所述动力螺钉孔内安装有动力骨螺钉,所述动力骨螺钉能沿动力螺钉孔轴向移动,所述髓内钉近端侧安装有尾帽,所述尾帽与动力骨螺钉之间设置有弹性体一,所述动力骨螺钉的远侧设置有可吸收垫圈,可吸收垫圈支撑动力骨螺钉,所述髓内钉主体上设置有调节骨折端应力的调节装置。
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髓内钉主体空腔内安装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包括膨大部和体部,膨大部和体部可为一体或者分体状,所述膨大部位于髓内钉近端、髓内钉主体的过渡处,膨大部位外径大于髓内钉主体空腔的内径,所述调节件的体部的另一端穿出调节孔外后设置固定夹,可紧固固定与调节件体部。
7.进一步地,所述尾帽的安装形式有如下之一:a、髓内钉近端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尾帽上设置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尾帽与髓内钉近端螺纹连接;b、沿髓内钉近端的内壁设置有环形槽和与环形槽连通的垂直导槽,所述尾帽的头端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能沿着环形槽和垂直导槽滑动;c、在尾帽的头部设置有膨胀套。
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一为调压弹簧一、弹性球囊中的一种,当为调压弹簧一时,
调压弹簧一的安装形式为下述安装形式之一:a、在尾帽、动力骨螺钉、髓内钉近端内壁形成的容纳空腔内之安装调压弹簧一;b、在髓内钉近端外侧设置有导套,导套上设置有与动力螺钉孔相对应的通孔,调压弹簧一套装在髓内钉近端和尾帽的外侧,其一端抵接于导套,另一端抵接于尾帽的凸檐下;当所述弹性体为弹性球囊时,弹性球囊位于尾帽、动力骨螺钉、髓内钉近端内壁形成的容纳空腔内,弹性球囊的远侧设置有球囊底座。
9.进一步地,当动力螺钉孔设置为上下两个通孔时,所述导套套装于髓内钉近端,并可设置为半套或全套形式,当为半套时,导套位于下动力螺钉孔的上方,导套上设置有与上动力螺钉孔对应的通孔;当为全导套时,导套上分别设置有与上动力螺钉孔和下动力螺钉孔对应的通孔。
10.进一步地,所述可吸收垫圈的安装形式为下述方式之一:a、髓内钉近端的内壁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可吸收垫圈;b、髓内钉近端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二,可吸收垫圈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二,可吸收垫圈与髓内钉近端内壁螺纹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上套装有调压弹簧二,所述调压弹簧二位于膨大部与过度处之间。
12.进一步地,所述尾帽内固定设置有磁性体,可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带动尾帽沿髓内钉近端上下移动。
13.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孔为设置在髓内钉主体的顶端、侧壁上的一种,且设置为斜孔或者横孔。
14.进一步地,在所述髓内钉近端、动力螺钉孔的下方处设置有贯穿的固定螺钉孔,固定螺钉孔内安装有固定骨螺钉。
15.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体部为金属线缆、绳索、金属杆、金属丝中的一种;所述髓内钉主钉设置为与人体骨骼相适合的曲度。
16.本实用新型固定容易,操作方便,设计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解决了常规髓内钉钉体直径偏大,无法使用于髓腔直径较细小的骨骼;或者髓内钉钉体直径细小,但髓内钉远侧无法使用骨螺钉锁定,只能近端锁定,造成无法牢固固定骨折骨骼,易出现复位丢失、骨折移位,骨折端延迟愈合、不愈合的弊端,通过可吸收垫片和弹性体一、调压弹簧二调节骨折端应力、刺激机体组织形成新骨,避免骨折端应力遮挡,加速骨折愈合,缩短髓内钉的固定时间。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髓内钉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一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

髓内钉主体,2

尾帽,3

髓内钉近端,4

上动力螺钉孔,5

上动力骨螺钉,6

调节孔,7

调压弹簧一,8

磁性体,9

可吸收垫圈,10

凸起,11

环形槽,12

垂直导槽,13

下动力螺钉孔,14

下动力骨螺钉,15

膨大部,16

体部,17

固定夹,18

调压弹簧二,19

弹性球囊,20

半导套,21全导套,22

膨胀套, 23

凸台,24

固定螺钉孔,25

固定骨螺钉,26

螺帽,27

下磁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32.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可调节髓内钉,包括髓内钉主钉,所述髓内钉主钉为中空结构,所述髓内钉主钉包括髓内钉近端3、髓内钉主体1,所述髓内钉近端3、髓内钉主体1为一体结构,所述髓内钉近端3直径大于髓内钉主体1的直径,所述髓内钉近端3处设置有两个贯穿的动力螺钉孔,分别为上动力螺钉孔4和下动力螺钉孔13,其内分别安装有上动力骨螺钉5和下动力骨螺钉14,并能沿动力螺钉孔上下移动。在远离髓内钉近端3的髓内钉主体1远端设置有调节孔6,所述髓内钉近端3侧安装有尾帽2。
33.髓内钉近端3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尾帽2上设置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尾帽2与髓内钉近端3螺纹连接,所述尾帽2与上动力骨螺钉5之间设置调压弹簧一7,即在尾帽2、上动力骨螺钉7、髓内钉近端3的内壁三者形成的容纳空腔内安装调压弹簧一7。在上动力骨螺钉7的下方设置有可吸收垫圈9,可吸收垫圈9支撑上动力骨螺钉7,髓内钉近端3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可吸收垫圈9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可吸收垫圈9与髓内钉近端3内壁螺纹连接。所述髓内钉主体1上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髓内钉主体空腔内安装的调节件。
34.调节件包括膨大部15和体部16,膨大部15和体部16可为一体或者分体状,本实施例为一体结构,所述膨大部15位于髓内钉近端3、髓内钉主体1的过渡处,膨大部15外径大于髓内钉主体1的空腔的内径,体部16的一端与膨大部15连接,另一端穿出调节孔6外后设置固定夹17。所述调节孔6为设置在髓内钉主体1的顶端上或侧壁上,可设置为横孔或者斜孔,本实施例中,调节孔6为设置在髓内钉主体1侧壁上,且设置为斜孔。所述体部16为金属线缆、绳索、金属杆、金属丝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选择金属线缆。
35.使用一种新型可调节髓内钉固定骨骼时,按髓内钉的操作常规置入人体骨折骨干内,调节件植入髓内钉主体1,拉紧体部16,推动远端骨骼将骨折端复位、加压,然后将固定夹17紧贴骨骼紧固固定与体部16,拧入可吸收垫圈9,于髓内钉近端3的上动力螺钉孔4和下动力螺钉孔13内分别安装上动力骨螺钉5和下动力骨螺钉14,接着在髓内钉近端3内植入调压弹簧一7。
36.拧入尾帽2,给予调压弹簧一7向下轴向应力,进而给予上动力骨螺钉5向下轴向应力,本装置植入人体一段时间后,可吸收垫圈9被吸收后不再给予上动力骨螺钉5向上的轴向应力,髓内钉近端3上固定的骨骼受到调压弹簧一7给予的向下轴向应力,进而给予上动力骨螺钉5、调压弹簧一7、尾帽2、髓内钉近端3、髓内钉主体1远端的固定夹17一个向近端的反向轴向作用力,进而给予远端骨骼、骨折端施加轴向应力,使骨折愈合过程中始终存在生理性应力刺激与传导,促进骨折的愈合。调压弹簧一7的弹力可以通过控制尾帽2旋入的深度来确定。
37.实施例2,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尾帽2与髓内钉近端3的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沿髓内钉近端3的内壁设置有环形槽11和与环形槽11连通的垂直导槽12,所述尾帽2上设置有凸起10,所述凸起10能沿着垂直导槽12上下滑动,并能沿着环形槽11旋转。
38.实施例3,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调压弹簧一7更换为弹性球囊19,弹性球囊19的下方设置有球囊底座。
39.实施例4,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尾帽2与髓内钉近端3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在尾帽2的头部设置有膨胀套22,尾帽2与膨胀套22螺纹连接,膨胀套22远端套臂增厚,侧壁设槽孔,将侧壁分为3部分以上,拧入尾帽2可将膨胀套22下部侧壁固定于髓内钉近端3内壁。
40.实施例5,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弹簧一7的安装形式,在髓内钉近端3的外侧设置有半导套20,半导套20上设置有与上动力螺钉孔4相对应的通孔,调压弹簧一7套装在髓内钉近端3和尾帽2的外侧,其一端抵接于半导套20,另一端抵接于尾帽2的凸檐下,半导套20也可设置在髓内钉近端3的内侧。
41.实施例6,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所述导套设置为全导套21形式,当为全导套21时,全导套21上设置有分别与上动力螺钉孔4和下动力螺钉孔13相对应的通孔。全导套21也可设置在髓内钉近端3的内侧。
42.实施例7,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可吸收垫圈9的安装形式,本实施例中,髓内钉近端3的内壁设置有凸台23,所述凸台23上设置有可吸收垫圈9。
43.实施例8,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所述调节件16上套装有弹簧二18,所述弹簧二18位于膨大部15与过度处之间。调节孔6为设置在髓内钉主体1的顶端上。
44.实施例9,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所述尾帽2内固定设置有磁性体8,可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带动尾帽2沿髓内钉近端3上下移动。调节孔6为设置在髓内钉近端3的顶端上。
45.实施例10,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髓内钉近端、动力螺钉孔的下方处设置有贯穿的固定螺钉孔24,固定螺钉孔24内安装有固定骨螺钉25。如图13所示,也可以在膨大部15的上方设置螺帽26、螺帽26与髓内钉主体1之间螺纹连接。
46.实施例1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膨大部15的上方设置下磁性体27,下磁性体27可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推动体部16向下运动。
47.以上实施例中,所述髓内钉主钉设置为与人体骨骼相适合的曲度。
4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