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科用多功能康复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17334发布日期:2021-09-04 10:07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康复科用多功能康复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康复科用多功能康复锻炼器。


背景技术:

2.支架也被称为“脚手架”,本来是建筑行业的一个术语,具体指建筑楼房时搭起的暂时性支持,这种支持会随着楼房的建成而被撤掉。但如今支架的应用极其广泛,工作生活中随处可以遇见,如照相机的三脚架,医学领域用到的心脏支架等,多数由不锈钢、铁、塑料、木材为材料。
3.现支架常作为康复训练用保护机构,一般提供给下肢运动不便的患者使用,便于患者进行基础的锻炼,有利于下肢的恢复,患者在使用康复器材外出散步锻炼时,由于下肢的不便,常常需要多次休息,以补充体力,常规的康复器提供了患者休息的位置,但是由于患者下肢缺乏支撑力,在坐下时会不自觉的向康复器后端倾靠,且康复器的下端一般连接的滚轮,易导致患者向后翻倒,对患者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康复科用多功能康复锻炼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康复科用多功能康复锻炼器,包括框架和支撑装置,所述框架为矩形框,且框架的内部水平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框架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六个滚轮,六个所述滚轮均匀的分布在框架底端四周,所述框架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手,所述框架上端和推手的表面均套有海绵套,所述框架的侧壁设有置物盒,所述置物盒和推手分别位于框架的两对称面上,所述框架的内部设有坐板,所述坐板的一端和框架内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框架靠近坐板的一端设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框架的一端插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贯穿两个第一支撑杆插设在框架的两根垂直支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借助第一转动轴和框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一转动轴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杆,且底杆与两个第二支撑杆相互垂直。
6.优选的,所述框架靠近第一支撑杆一端的垂直支架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表面均匀开设有七个插槽,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部插设有与插槽相对应的压块,压块的表面套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压块的一端和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远离其自身和第一支撑杆连接部位的一端和压块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内部插设有两个第二转动轴,且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表面分别插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借助转动块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且两个所述滑槽内壁滑动
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片,且所述固定片为半圆筒状结构,并且所述固定片套在第一支撑杆的表面,所述第二支撑杆相对于第一支撑杆表面矩形槽处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大小和滑槽相适配。
9.优选的,所述置物盒的两侧设有扶手装置,所述扶手装置包括两个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在置物盒的两侧对称放置,两个所述转动杆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套有海绵套,两个所述转动杆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均插设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的表面插在置物盒的内部,两个所述转动杆通过第三转动轴与置物盒转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置物盒的两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呈弧形分布在置物盒的表面,两个转动杆的内部插设有与连接槽相对应的螺栓。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支撑装置,转动第一支撑杆使其转出框架的内部,再转动第二支撑杆使第二支撑杆在第一支撑杆表面转出,使其和第一支撑杆在同一直线上,通过滑动第一支撑杆上的固定片,把固定片滑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利用固定片将两者固定在同一直线上,使其在支撑时不会弯曲,通过压块插入不同的角度的插槽内,利用压块固定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位置,使康复器即便在有角度倾斜的地面上,也足以支撑到地面,解决了由于患者下肢缺乏支撑力,在坐下时会不自觉的向康复器后端倾靠,且康复器的下端一般连接的滚轮,易导致患者向后翻倒,对患者造成伤害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扶手装置,利用第三转动轴使转动杆可以旋转到不同的角度,方便不同的患者使用,使患者握着扶手时更加舒适,通过置物盒上设置的连接槽,利用转动杆上的螺栓插入对应的连接槽内,使转动杆可以固定在患者所适应的角度,使之在使用时不会轻易晃动,解决了身高、体型不一的患者在使用时,扶手高低不一导致使用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康复科用多功能康复锻炼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康复科用多功能康复锻炼器的支撑装置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康复科用多功能康复锻炼器中图2的a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康复科用多功能康复锻炼器的支撑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康复科用多功能康复锻炼器中图4的部分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康复科用多功能康复锻炼器中图2的b处示意图。
20.图例说明:1、框架;2、滚轮;3、推手;4、置物盒;5、坐板;6、支撑装置;601、第一支撑杆;602、第二支撑杆;603、第一转动轴;604、固定环; 605、插槽;606、压块;607、第一弹簧;608、转动块;609、第二转动轴;610、固定片;611、滑块;612、滑槽;7、扶手装置;71、转动杆;72、第三转动轴; 73、螺栓;74、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
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实施例1,如图1

6所示,一种康复科用多功能康复锻炼器,包括框架1和支撑装置6,框架1为矩形框,且框架1的内部水平固定连接有支架,框架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六个滚轮2,六个滚轮2均匀的分布在框架1底端四周,框架1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手3,框架1上端和推手3的表面均套有海绵套,框架1的侧壁设有置物盒4,置物盒4和推手3分别位于框架1的两对称面上,框架1的内部设有坐板5,坐板5的一端和框架1内支架转动连接,框架1靠近坐板5的一端设有支撑装置6,支撑装置6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杆601,两个第一支撑杆601靠近框架1的一端插设有第一转动轴603,第一转动轴603贯穿两个第一支撑杆601插设在框架1 的两根垂直支架,第一支撑杆601与第二支撑杆602之间设有转动块608,第一支撑杆601的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612,且两个滑槽612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 611,两个滑块611远离第一支撑杆6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片610,且固定片 610为半圆筒状结构,并且固定片610套在第一支撑杆601的表面,第二支撑杆602 相对于第一支撑杆601表面矩形槽处的位置开设有滑槽612,滑槽612的大小和滑槽612相适配,转动块608的内部插设有两个第二转动轴609,且两个第二转动轴 609的表面分别插在第一支撑杆601和第二支撑杆602的内部,第一支撑杆601和第二支撑杆602借助转动块608转动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杆601借助第一转动轴 603和框架1转动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杆601远离第一转动轴603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602,两个第二支撑杆602远离第一支撑杆6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杆,且底杆与两个第二支撑杆602相互垂直,框架1靠近第一支撑杆601一端的垂直支架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环604,固定环604的表面均匀开设有七个插槽605,第一支撑杆601的内部插设有与插槽605相对应的压块606,压块606的表面套有第一弹簧607,第一弹簧607远离压块606的一端和第一支撑杆601固定连接,第一弹簧607远离其自身和第一支撑杆601连接部位的一端和压块606固定连接。
24.其整个支撑装置6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支撑装置6,转动第一支撑杆601 使其转出框架1的内部,再转动第二支撑杆602使第二支撑杆602在第一支撑杆 601表面转出,使其和第一支撑杆601在同一直线上,通过滑动第一支撑杆601上的固定片610,把固定片610滑到第一支撑杆601和第二支撑杆602之间,利用固定片610将两者固定在同一直线上,使其在支撑时不会弯曲,通过压块606插入不同的角度的插槽605内,利用压块606固定第一支撑杆601与第二支撑杆602的位置,使康复器即便在有角度倾斜的地面上,也足以支撑到地面,解决了由于患者下肢缺乏支撑力,在坐下时会不自觉的向康复器后端倾靠,且康复器的下端一般连接的滚轮2,易导致患者向后翻倒,对患者造成伤害的问题。
25.如图3和图5所示置物盒4的两侧设有扶手装置7,所述置物盒4的两侧设有扶手装置7,所述扶手装置7包括两个转动杆71,两个所述转动杆71在置物盒4的两侧对称放置,两个所述转动杆71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套有海绵套,两个所述转动杆71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均插设有第三转动轴72,所述第三转动轴72的表面插在置物盒4的内部,两个所述转动杆71通过第三转动轴72与置物盒4转动连接,所述置物盒4的两侧开设有连接槽74,所述连接槽
74呈弧形分布在置物盒4的表面,两个转动杆71的内部插设有与连接槽74相对应的螺栓73。
26.其整个的扶手装置7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扶手装置7,利用第三转动轴 72使转动杆71可以旋转到不同的角度,方便不同的患者使用,使患者握着扶手时更加舒适,通过置物盒4上设置的连接槽74,利用转动杆71上的螺栓73插入对应的连接槽74内,使转动杆71可以固定在患者所适应的角度,使之在使用时不会轻易晃动,解决了身高、体型不一的患者在使用时,扶手高低不一导致使用不便的问题。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