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用空调空气杀菌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29330发布日期:2022-03-05 01:0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机用空调空气杀菌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杀菌消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机用空调空气杀菌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行驶速度快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大,飞机就成了需要降低在路上花费时间的不二之选,飞机在行驶过程中,飞机空调的工作方式有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内循环对飞机内的空气质量要求就比较高,但是飞机内的空气是存在一定的病菌的,飞机内空气污染主要是:军团菌、葡萄球菌及支原体之类细菌及其病毒;各种类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以气溶胶存在形式的尘埃粒子和放射性粒子之类的颗粒污染物。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造成全球数十万人死亡,千万人感染,所以急需一种能够对飞机内进入空调之前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的装置。
3.中国专利cn201586245u公开了专利名称为飞机座舱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的专利,其技术要点在于:飞机座舱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包括等离子体反应器、脉冲电源、进风口、出风口和外壳,进风口与飞机座舱空调出风口对接。正电极是由若干条耐氧化的金属带设在同一平面内按等距离平行排列制成一个组件;负电极是表面氧化处理的铝板制成,两面敷设纳米级tio2。还设有若干条由铝棒或不锈钢条制成的阻止微放电导电轨,正电极的两端是分别固定在相对应导电轨上的凸部顶端。其安装方便,能够对座舱内的空气进行净化,但是并没有照顾到全飞机的情况,比如驾驶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飞机用空调对回风处的杀菌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飞机用空调空气杀菌消毒装置。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6.一种飞机用空调空气杀菌消毒装置,包括过渡箱、进风箱和杀菌室,进风箱设置在过渡箱的后方,进风箱与飞机用空调的回风口连接,杀菌室设置在过渡箱一侧,过渡箱、进风箱和杀菌室设置为互通,杀菌室包括吸风箱体和杀菌风道,吸风箱体的吸力大于进风箱的吸力,杀菌风道内设置有缓冲件,缓冲件设置为喇叭口状结构,缓冲件靠近吸风箱体一侧的直径大于缓冲件远离吸风箱体一侧的直径,缓冲件远离吸风箱体一侧设置为密封端,缓冲件设置有密封端一侧的侧壁开设有通孔,缓冲件的侧壁与杀菌风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缓冲区,通孔与缓冲区互通,杀菌风道侧壁与缓冲区接触处设置有杀菌灯带,当空气中含有病菌、微生物或者气溶胶的时候,由于其具有质量,会被吸风箱体中更大的吸力影响,从而被吸入杀菌室中,通过杀菌风道杀菌后再排出,喇叭口状的缓冲件能够降低空气流过的速度,此外,当空气通过通孔到达缓冲区时,由于喇叭口处呈凹状圆弧状,空气在缓冲区内会因为缓冲件的侧壁形成微小涡流,并且做无规则运动,而杀菌灯带也设置在缓冲区内,微小涡流不断旋转并且做无规则运动,使得杀菌灯带能够对气流进行多次循环杀菌,保证杀菌效果。
7.作为优选,缓冲件靠近吸风箱体一侧的端口与吸风箱体的侧壁固定连接,密封端靠近缓冲件内部一侧安装有杀菌灯带。
8.作为优选,通孔设置有四个,通孔呈圆周状均匀分布在缓冲件远离吸风箱体一端的侧壁上。
9.作为优选,缓冲件的数量至少设置三个,靠近吸风箱体一侧的缓冲件的密封端与下一缓冲件与吸风箱体侧壁连接处的端口平齐设置,保证杀菌效果,防止带菌空气从通孔出来之后未形成微小涡流就从杀菌风道流出,导致杀菌效果不佳。
10.作为优选,杀菌室与过渡箱的连接处设置有过道,过道设置为外凸弧面,过道能够将被吸风箱体吸入的空气导流成螺旋状,过道靠近过渡箱一侧的直径大于靠近吸风箱体一侧的直径,提前使空气旋转,产生螺旋状气流,吸风箱体远离过渡箱的一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杀菌灯带,保证在消毒时能够彻底杀菌。
11.作为优选,吸风箱体的吸力等于进风箱的吸力的两倍,保证空气中的病菌、微生物等等能够被吸入杀菌室中。
12.作为优选,过渡箱与进风箱的连接处设置有杀菌光栅,杀菌光栅上设置有发光角度为35
°‑
75
°
的杀菌灯,过渡箱与进风箱连接处远离杀菌室的一侧设置有导风角,导风角设置为内凹圆弧形,杀菌光栅靠近导风角的一侧的宽度大于远离导风角一侧的宽度,导风角能够使远离吸风箱体的空气的流向发生改变,朝吸风箱体,防止由于距离远,导致无法将病菌等微生物吸入杀菌室。
13.作为优选,杀菌室设置为“7”型结构,吸风箱体与过渡箱平行设置,杀菌风道设置在吸风箱体远离进风箱的一侧,杀菌风道的宽度设置为吸风箱体的一半,杀菌风道远离过渡箱的一侧与吸风箱体远离过渡箱的一侧平齐设置,结构更加合理。
14.作为优选,杀菌风道与进风箱的出口处设置有杀菌格栅,杀菌格栅上设置有发光角度为35
°‑
75
°
的杀菌灯。
1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16.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飞机用空调的回风口处,对飞机内进行内循环的空气进行杀菌,带有病菌、微生物或者气溶胶的空气在进入进风箱之前会被吸力更大的吸风箱体吸入,在杀菌风道中,带菌空气会由于喇叭口状的缓冲件的原因在缓冲区内形成微小涡流并做无规则运动,从而使得杀菌灯带能够对气流进行多次循环杀菌,并且在进入杀菌风道之前,也有导流角以及过道保证空气中的病菌、微生物或者气溶胶能够顺利进入杀菌风道,保证杀菌效果,在飞机空调回风口处使用本装置,经足够剂量照射,1秒内可达到360度完全灭杀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19.图3是图2中a-a的截面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过渡箱、11-杀菌光栅、 12-导风角、2-进风箱、3-杀菌室、31-吸风箱体、32-杀菌风道、321-缓冲件、3211-密封端、3212-通
孔、322-缓冲区、323-杀菌灯带、34-过道、35-杀菌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3.实施例1
24.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飞机用空调空气杀菌消毒装置,包括过渡箱1、进风箱2和杀菌室3,进风箱2设置在过渡箱1的后方,进风箱2与飞机用空调的回风口连接,杀菌室3设置在过渡箱1一侧,过渡箱1、进风箱2和杀菌室3设置为互通,杀菌室3包括吸风箱体31和杀菌风道32,进风箱2与吸风箱体31 内均设置有吸风装置(未示出),吸风箱体31的吸力大于进风箱2的吸力,具体的,吸风箱体31的吸力等于进风箱2的吸力的两倍,保证空气中的病菌、微生物等等能够被吸入杀菌室3中,杀菌风道32内设置有缓冲件321,缓冲件321 设置为喇叭口状结构,缓冲件321靠近吸风箱体31一侧的直径大于缓冲件321 远离吸风箱体31一侧的直径,缓冲件321远离吸风箱体31一侧设置为密封端 3211,缓冲件321设置有密封端3211一侧的侧壁开设有通孔3212,缓冲件321 的侧壁与杀菌风道32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缓冲区322,通孔3212与缓冲区322互通,杀菌风道32侧壁与缓冲区322接触处设置有杀菌灯带323。
25.当空气中含有病菌、微生物或者气溶胶的时候,由于其具有质量,会被吸风箱体31中更大的吸力影响,从而被吸入杀菌室3中,通过杀菌风道32杀菌后再排出,喇叭口状的缓冲件321能够降低空气流过的速度,此外,当空气通过通孔3212到达缓冲区322时,由于喇叭口处呈凹状圆弧状,空气在缓冲区322 内会因为缓冲件3211的侧壁形成微小涡流,并且做无规则运动,而杀菌灯带323 也设置在缓冲区322内,微小涡流不断旋转并且做无规则运动,使得杀菌灯带 322能够对气流进行多次循环杀菌,保证杀菌效果。
26.具体的结构:缓冲件321靠近吸风箱体31一侧的端口与吸风箱体31的侧壁固定连接,密封端3211靠近缓冲件321内部一侧安装有杀菌灯带323,通孔 3212设置有四个,通孔3212呈圆周状均匀分布在缓冲件321远离吸风箱体31 一端的侧壁上,缓冲件321的数量设置有三个,靠近吸风箱体31一侧的缓冲件 321的密封端3211与下一缓冲件321与吸风箱体31侧壁连接处的端口平齐设置,保证杀菌效果,防止带菌空气从通孔3212出来之后未形成微小涡流就从杀菌风道32流出,导致杀菌效果不佳。
27.杀菌室3与过渡箱1的连接处设置有过道34,过道34设置为外凸弧面,过道34能够将被吸风箱体31吸入的空气导流成螺旋状,过道34靠近过渡箱1一侧的直径大于靠近吸风箱体31一侧的直径,吸风箱体31远离过渡箱1的一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杀菌灯带323。
28.过渡箱1与进风箱2的连接处设置有杀菌光栅11,杀菌光栅11上设置有杀菌灯,杀菌风道32与进风箱2的出口处设置有杀菌格栅35,杀菌格栅35上设置有杀菌灯,杀菌灯的发光角度为35
°
,过渡箱1与进风箱2连接处远离杀菌室3的一侧设置有导风角12,导风角12设置为内凹圆弧形,杀菌光栅11靠近导风角12的一侧的宽度大于远离导风角12一侧的宽度,杀菌室3设置为“7”型结构,吸风箱体31与过渡箱1平行设置,杀菌风道32设置在吸风箱体31远离进风箱2的一侧,杀菌风道32的宽度设置为吸风箱体31的一半,杀菌风道 32远离过渡箱1的一侧与吸风箱体31远离过渡箱1的一侧平齐设置。
29.实施例2
3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缓冲件321的个数设置为4个,杀菌灯的发光
角度为60
°

31.实施例3
3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缓冲件321的个数设置为4个,杀菌灯的发光角度为75
°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