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仪用肢体加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14226发布日期:2021-12-28 21:3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压仪用肢体加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压仪用肢体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肢体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假如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于腿部,会引起腿部肿胀、血液回流障碍、腿部的疼痛等病症,而且血栓一旦脱落跟随血液进行体液循环还会进一步地造成肺栓塞、脑梗塞等,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对于血栓的高发人群,预防很重要。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临床上除了药物治疗外,经常采用气压治疗仪加肢体袋的方法来预防血栓,但是已有的肢体袋构造简单,而且容易在使用过程中脱落,特别是对于肢体挛缩、过度曲屈的患者不适用,病人紧张或用力时,肢体袋更容易松脱,再者,昏迷卧床患者使用肢体袋时,大小便易污染使用在腿部的肢体袋,需要清洗才能再次使用,多次使用酒精等消毒液擦拭更易损坏肢体袋。因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气压仪用的肢体袋不能让患者自由屈伸肢体且不适用多体位的问题而提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压仪用肢体加压装置,用于解决气压仪用的肢体袋不能让患者自由屈伸肢体且不适用多体位的问题。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压仪用肢体加压装置,包括肢体套本体,所述肢体套本体分为第一肢体部、第二肢体部和第三肢体部,所述第二肢体部处于所述第一肢体部和所述第三肢体部之间,所述第二肢体部由弹力布构成,所述肢体套本体设有拉链以及用于放置肢体的置放空间;以及肢体加压组件,包括加压进气口、泄压排气口以及若干个依次连通的气囊,所述加压进气口设在所述第三肢体部上并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泄压排气口设在所述第一肢体部上并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肢体套本体设有外层和内衬套层,所述气囊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肢体部及所述第三肢体部上并处于所述外层和所述内衬套层之间。
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肢体部上设有拉伸面和封闭面,所述拉伸面和所述封闭面均由网面状的弹力布构成,所述封闭面上设有气路,所述气路连通所述气囊。
6.进一步的,所述拉链位于所述肢体套本体的侧面。
7.进一步的,所述肢体套本体还设有肢体内衬袋,所述肢体内衬袋与所述内衬套层连接。
8.优选的,所述肢体内衬袋为治疗巾。
9.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衬套层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
10.优选的,所述肢体套本体内设有艾绒磁石贴,所述艾绒磁石贴与所述内衬套层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肢体套本体内还设有若干条弹力带,所述弹力带均匀固定在所述
内衬套层上。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肢体部上设有外固定带,所述外固定带分布在所述第一肢体部两侧。
13.优选的,所述外固定带的端部上设置有魔术贴。
1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气压仪用肢体加压装置,使用时,将肢体套本体上的拉链拉开,然后将病患的其中一肢体放置在肢体套本体内,将拉链拉上即可将肢体套本体固定在肢体上,因在肢体套本体除第二肢体部之外的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有若干个依次连通的气囊,气体从第三肢体部的加压进气口进入,然后逐个气囊慢慢充满气体,第三肢体部先充满然后再到第一肢体部,加压形成后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对病患的肢体进行按压,当设在第一肢体部的泄压排气口打开时,可将气囊内的气体释放并且压力减小,配合气压仪一直循环进行充气放气的过程,即可实现阶梯式的按摩,第二肢体部没有设置气囊且用弹力布构成是为了能让患者在觉得肢体不适时可随时活动关节,在调整体位时也能方便肢体的调整,进一步的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也解决了市场上的肢体袋不能让患者自由屈伸肢体且不适用多体位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19.图4、图5、图6和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艾绒磁石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压仪用肢体加压装置包括肢体套本体和肢
体加压组件。
25.肢体套本体,肢体套本体分为第一肢体部11、第二肢体部12和第三肢体部13,第二肢体部12处于第一肢体部11和第三肢体部13之间,第二肢体部12由弹力布构成,肢体套本体设有拉链32以及用于放置肢体的置放空间,第一肢体部11、第二肢体部12和第三肢体部13三部分缝为一体组成肢体套本体,并且拉链32能够打开肢体套本体,将肢体套本体上的拉链32拉开后,病患的其中一条肢体能够放进肢体套本体内,拉链32拉上后,能够将肢体套本体固定在病患的肢体上,病患使用该肢体加压装置时,病患的肢体关节处位于第二肢体部12,因第二肢体部12是由弹力布构成,病患能够自由的伸缩调节肢体进行活动,特别是对于肢体挛缩、过度曲屈的患者,采用此肢体套本体能够很好地提高治疗效果,并且病患在穿上此肢体套本体后能够进行体位的调整,适用于各种有肢体病症并且需要进行预防血栓的病患。具体的,拉链32位于肢体套本体的侧面,设置在侧面的拉链32能够防止病患在活动肢体或者调整体位时不容易使肢体套本体松脱。
26.本实施例中,气压仪用肢体加压装置可适用于病患的上肢或下肢,结合图1进行理解,当用于病患的下肢时,第一肢体部11为下肢的大腿部,第二肢体部12为下肢的关节部,第三肢体部13为下肢的脚部。需说明的是,附图中仅展示了适用于下肢的气压仪用肢体加压装置,但是本装置还可根据上肢的肢体结构制造成适用于上肢,具体地,第一肢体部11对应上肢的手臂,第二肢体部12对应上肢的肘关节,第三肢体部13对应上肢的手掌。
27.肢体加压组件,包括加压进气口22、泄压排气口21以及若干个依次连通的气囊34,加压进气口22设在第三肢体部13上并与气囊34连通,泄压排气口21设在第一肢体部11上并与气囊34连通,肢体套本体设有外层和内衬套层,气囊34均匀分布在第一肢体部11及第三肢体部13上并处于外层和内衬套层之间。上述肢体套本体的外层和内衬套层以及气囊34的固定连接方式均为鱼骨状缝线缝接在一起,第三肢体部13和第一肢体部11上的气囊34均匀缝在第一肢体部11以及第三肢体部13的外层和内衬套层之间,第三肢体部13的气囊34各个依次连通,第一肢体部11上的气囊34各个依次连通,且第三肢体部13上靠近第二肢体部12的气囊34与第一肢体部11上靠近第二肢体部12的气囊34连通,参照图3所示,第二肢体部12是没有设置气囊34的。具体的,当肢体套本体连接在病患上时,将加压进气口22和泄压排气口21连接外部的气压仪后,气压仪将气体从加压进气口22通入气囊34中,同时关闭泄压排气口21不让气体流出,第三肢体部13的气囊34依次充满气体后,气体再传递到第一肢体部11的气囊34中并依次填充,当所有依次填充的气囊34充满气体时,气囊34处于胀紧的状态,在充气加压过程中,病患能够感觉到处于肢体套本体内的肢体是从第三肢体部13的最远端向第一肢体部11依次加压,当加压完成后,稳定一段时间再打开泄压排气口21,气体从泄压排气口21泄漏出去,病患肢体受到肢体套本体的压力被释放掉,肢体的组织得到放松舒缓,一定时间后,通过气压仪再次进行这种充气加压然后放气泄压的循环,这种由远端向近端阶梯式加压的循环模式能够很好的对病患的肢体进行按摩,很好的预防了肢体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也能让肢体不方便或者四肢紧张、关节屈曲的患者也能够使用,极大的解决了现有肢体袋不能让患者自由屈伸肢体且不适用多体位的问题。
28.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肢体部12上设有拉伸面15和封闭面14,拉伸面15和封闭面14均由网面状的弹力布构成,封闭面14上设有气路,气路连通所述气囊34。由图1和图2可知,参照人体下肢的膝关节,第二肢体部12上拉伸面15分为膝盖端和腘窝端,这
两端均没有气路通过,且采用网面状的弹力布缝住,网面状的弹力布透气性好,充足的弹力又能让患者有更自由地进行关节活动和体位调整,例如可进行弯曲、屈膝、屈肘等,即使是肢体挛缩的患者也可使用,此改进能让患者穿戴起来舒适以及更快的康复。而封闭面14也可由网状面的弹力布构成,封闭面14的外层和内衬套层设置有连通第三肢体部13与第一肢体部11的气囊34的若干条气路,能够让肢体在实现自由活动的同时,也能让气囊34连通并完成由远端向近端阶梯式加压的循环模式,进一步的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29.优选的,肢体套本体还设有肢体内衬袋,肢体内衬袋与内衬套层连接。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肢体内衬袋可拆卸式连接在内衬套层,在肢体内衬袋和内衬套层上分别设置有配套的魔术贴,优选的,肢体内衬袋为治疗巾。一方面,当肢体套本体用于病患的下肢时,对于长期昏迷卧床的患者,其存在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容易污染肢体套本体,没有设置一次性的肢体内衬袋时,需要定期清洗肢体套本体,而且长期清洗容易损坏肢体套本体;另一方面,设置一次性的肢体内衬袋,能够防止肢体套本体在多人使用的情况下造成交叉感染,每使用一次就更换肢体内衬袋,做到一人一次一个肢体内衬袋,加强了病患的防护和隔离。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选用与治疗巾相似的防水防污染的材料构成的肢体内衬袋。
30.进一步的,内衬套层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均匀分布在内衬套层上并且贴近病患肢体的皮肤,测量病患肢体体表的温度,该温度传感器配合气压仪的红外加温模式使用,在气压仪的红外加温模式下,加热肢体套本体的整体温度并传导至病患肢体,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到病患肢体的体表温度实时反馈给到气压仪使其调整加热过程,温度过高时,气压仪降低红外加温的功率,防止烫伤病患,进一步地改善了病患肢体的血液循环。
31.更进一步的,肢体套本体内设有艾绒磁石贴35,艾绒磁石贴35与内衬套层连接。具体地,可在内衬套层设置魔术贴,艾绒磁石贴35通过魔术贴与内衬套层连接,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艾绒磁石贴35直接与病患的肢体接触贴紧而并不一定是与内衬套层连接。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其中一种艾绒磁石贴35,艾绒磁石贴35呈矩形但其上面并不设置磁石,这种不需要考虑穴位,可放置在内衬套层的任意处,特别是靠近病患肢体酸痛或水肿的部位,配合气压仪的红外加温模式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水肿问题。图5为本实施例中单穴位的艾绒磁石贴35,图6为本实施例中双穴位的艾绒磁石贴35,图7为本实施例中三穴位的艾绒磁石贴35,这三种艾绒磁石贴35均可贴于病患肢体对应的穴位处,且图5、图6和图7中的圆圈均为磁石,在肢体套本体配合气压仪进行由远端向近端阶梯式加压的循环模式时,能够对病患肢体的穴位进行按摩,进一步的改善了病患的水肿问题,促进了血液的循环。
32.本实施例中,为使肢体套本体更方便的固定在病患的肢体上,参照图3所示,肢体套本体内还设有若干条弹力带33,弹力带33均匀固定在所述内衬套层上,使用时弹力带33可进行拉伸并能自适应的与病患的肢体固定,不会给病患造成太大的压力。优选的,第一肢体部11上设有外固定带31,外固定带31分布在第一肢体部11两侧,左右两侧各一条,具体的,外固定带31的端部上设置有魔术贴,两条外固定带31通过魔术贴互相固定连接,此设置便于固定在患者的腰部或者对侧腿部,避免病患在活动肢体时肢体套本体松脱。
3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