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性驼背矫正装置

文档序号:26814964发布日期:2021-09-29 03:3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性驼背矫正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性驼背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2.驼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变形,是胸椎后突所引起的形态改变,多见于年老脊椎变形、坐立姿势不正或佝偻病,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青少年结构性驼背发病率在1%~8%,中早期积极保守治疗、佩戴专业的支具可有效避免手术;现有驼背矫正装置多采用束缚带对背部施加压力以达到逐渐矫正驼背的目的,这种方法对儿童的姿势性驼背有一定的姿势矫正作用,但结构强度较差,对背部施加的压力有限,对结构性驼背不具备治疗效果;目前市场上缺乏针对结构性驼背的矫正装置,对于结构性驼背只能采用手术治疗,花费较高,且有较大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性驼背矫正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矫正装置对背部施加的压力有限,对结构性驼背不具备治疗效果,目前市场上缺乏针对结构性驼背的矫正装置,对于结构性驼背只能采用手术治疗,花费较高,且有较大的风险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性驼背矫正装置,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两侧均柔性连接有弧形固定板,一侧所述弧形固定板上固接有一对第一连接环,另一侧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第一连接环相对应的固定带;所述背板上端设有上支撑板,背板下端设有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可拆卸连接有一对肩部带,所述上支撑板上设有多个与肩部带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肩部带上设有长度调节组件;所述背板两侧均可拆卸连接有与人体肩部相对应的支杆,所述背板两侧设有多组与支杆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支杆由人体两侧绕至人体肩部,支杆上部均设有第一肩部垫。
5.进一步地,所述背板呈“弧”形与人体背部相贴合,所述弧形固定板与人体腹部相贴合。
6.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板上连接有一对连接带,所述肩部带包括长肩带和短肩带,长肩带和短肩带一端均与连接带相连接;所述长度调节组件包括短肩带另一端连接的带扣,长肩带穿设于带扣,长肩带上滑动有第二肩部垫。
7.进一步地,所述长度调节组件包括短肩带连接的第二连接环,长肩带穿设于第二连接环,所述长肩带一面的端部设有魔术贴钩面,长肩带该面其余部分均布置有魔术贴毛面。
8.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板呈“弧”形与人体背部相贴合,所述下支撑板呈“弧”形与人体腰部相贴合。
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一面端部设有魔术贴钩面,固定带该面其余部分均布置有魔术贴毛面。
10.进一步地,所述背板下部设有镂空开口。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杆与背板间连接有螺栓,所述上支撑板与连接带间也连接有螺栓。
12.进一步地,所述背板、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弧形固定板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支杆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背板面积较大,配合下支撑板和两侧的弧形固定板能够起到较好的稳定支撑效果;上支撑板配合支杆对患者背部和肩部施加压力,由于结构有一定刚性,相对一般束缚带能够提供较大的压力,对结构性驼背能够起到更好的矫正效果,肩部带起到辅助作用,以提供更大压力从而达到更好的矫正效果;通过设置的多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能够针对不同体型的患者做出调整,有较大适用范围;本实用新型给青少年驼背儿童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保守治疗方法,有效避免手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巨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轴测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轴测图;
16.图中:1、背板,2、弧形固定板,3、第一连接环,4、固定带,5、上支撑板,6、下支撑板,7、肩部带,8、第一安装孔,9、第二安装孔,10、支杆,11、第一肩部垫,12、连接带,13、长肩带,14、短肩带,15、带扣,16、第二肩部垫,18、镂空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结构性驼背矫正装置,包括背板1,所述背板1两侧均柔性连接有弧形固定板2,一侧所述弧形固定板2上固接有一对第一连接环3,另一侧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第一连接环3相对应的固定带4;所述背板1上端设有上支撑板5,背板1下端设有下支撑板6,所述上支撑板5可拆卸连接有一对肩部带7,所述上支撑板5上设有多个与肩部带7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8,所述肩部带7上设有长度调节组件;所述背板1两侧均可拆卸连接有与人体肩部相对应的支杆10,所述背板1两侧设有多组与支杆10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9,所述支杆10由人体两侧绕至人体肩部,支杆10上部均设有第一肩部垫11。
19.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弧形固定板2打开,通过固定带4和固定环的配合,将装置穿戴固定在患者身上;上支撑板5上设有三组第一安装孔8,背板1上设有两组第二安装孔9,根据患者体型将肩部带7固定在合适第一安装孔8处,将肩部带7将绕过患者肩部,通过长度调节组件将肩部带7收紧;接着将将支杆10安装在合适的第二安装孔9处,使得支杆10对患者肩部施加作用力,第一肩部垫11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上支撑板5起到为装置提供支撑垫的作用,使得支杆10能对患者肩部施加较大压力,背板1面积较大,配合下支撑板6和两侧的弧形固定板2能够起到较好的稳定支撑效果。
20.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所述背板1呈“弧”形与人体背部相贴合,所述弧形固定板2与人体腹部相贴合。
21.通过背板1与人体背部相贴合以及弧形固定板2与人体腹部相贴合,从而将装置跟更好的固定在患者身上,保证穿戴的舒适度。
22.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支撑板5上连接有一对连接带12,所述肩部带7包括长肩带13和短肩带14,长肩带13和短肩带14一端均与连接带12相连接;所述长度调节组件包括短肩带14另一端连接的带扣15,长肩带13穿设于带扣15,长肩带13上滑动有第二肩部垫16。
23.将肩部带7绕过患者肩部后,通过拉动常肩带一端能够调整长肩带13参与工作部分的长度,从而实现对患者矫正力度的调整,连接带12起到连接作用,扩大了肩部带7的调节范围,第二肩部垫16起到缓冲和保护和增加舒适度的作用。
24.图中未示出的,所述长度调节组件包括短肩带14连接的第二连接环,长肩带13穿设于第二连接环,所述长肩带13一面的端部设有魔术贴钩面,长肩带13该面其余部分均布置有魔术贴毛面。
25.将肩部带7绕过患者肩部后,通过调整魔术体贴钩面与魔术贴毛面配合的位置,实现对长肩带13参与工作长度的调整,从而实现对患者矫正力度的调整。
26.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支撑板5呈“弧”形与人体背部相贴合,所述下支撑板6 呈“弧”形与人体腰部相贴合;所述固定带4一面端部设有魔术贴钩面,固定带4该面其余部分均布置有魔术贴毛面;所述背板1下部设有镂空开口18;所述支杆10与背板1间连接有螺栓,所述上支撑板5与连接带12间也连接有螺栓;所述背板1、上支撑板5、下支撑板 6和弧形固定板2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支杆10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27.上支撑板5呈“弧”形与人体背部相贴合,下支撑板6呈“弧”形与人体腰部相贴合提升装置穿戴的舒适度;通过对魔术贴钩面在魔术贴毛面上配合位置的调整实现对装置穿戴松紧度的调整;镂空开口18在保证装置强度的同时减轻了转装置质量,穿戴舒适度更高;通过螺栓连接实现了支杆10与背板1的可拆卸连接以及上支撑板5与连接带12间的可拆卸连接;背板1、上支撑板5、下支撑板6和弧形固定板2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支杆10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保证了结构的刚性,支杆10能对患者产生较大的矫正力,从而实现较好的矫正恢复效果。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29.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弧形固定板2打开,将装置穿戴在患者身上,将固定带4穿过第一连接环3,通过魔术贴构面与魔术贴毛面的配合将固定带4收紧,进而将装置固定在患者身上;接着根据患者体型使用螺栓将连接带12固定在合适的第一安装孔8处,将长肩带 13绕过患者肩部后再穿过带扣15,通过拉动长肩带13一端调整长肩带13参与工作部分的长度,从而控制矫正力度的大小;接着使用螺栓将支杆10安装在和合适的第二安装孔9处,使得第一肩部垫11压紧患者肩部,对结构性驼背起到较好的矫正效果。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