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椎滑脱提拉力实时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5697发布日期:2021-08-31 13:4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椎滑脱提拉力实时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腰椎滑脱提拉力实时监测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腰椎滑脱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当保守治疗失败时,需行手术治疗。虽然滑脱复位不是腰椎滑脱症手术的最终目的,但滑脱复位具有增加植骨融合面积、恢复腰骶椎生理曲度及负重曲线等优势,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医生仍然把复位滑脱作为手术治疗的一部分,并尽可能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然而,由于病人滑脱的僵硬程度、骨密度以及术中椎间隙松解程度的不同,复位滑脱所需螺钉提拉力量也不相同,若强行提拉复位,往往会造成螺钉拔出。螺钉一旦拔出,再置钉后生物力学强度会明显下降,同时也会增加神经损伤的风险。因此,怎样在滑脱提拉复位过程中实时监测提拉力大小,从而评估螺钉拔出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螺钉拔出,对于临床实际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腰椎滑脱提拉力实时监测装置,该装置能够实时监测腰椎滑脱复位时施加在螺钉上的提拉力,保证在复位滑脱过程中提拉力位于阈值以下,尽可能避免螺钉拔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腰椎滑脱提拉力实时监测装置,包括提拉杆部、固定旋钮杆部、提拉力监测系统和螺丝刀部;

所述提拉杆部的内部中空,头端能够与螺钉的尾帽夹紧配合,至少靠近其头端的两侧开设供螺钉连接棒穿过的侧缝;

所述固定旋钮杆部自所述提拉杆部的后端插置于其内,所述固定旋钮杆部包括相互旋转连接的第一旋钮杆和第二旋钮杆,所述第一旋钮杆和第二旋钮杆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旋钮杆的头端能够与螺钉连接棒形成稳定抵接,所述第二旋钮杆螺纹配合于所述提拉杆部内;

所述提拉力监测系统包括中空旋钮组件和监测组件,所述中空旋钮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旋钮杆的尾端,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旋钮杆在所述提拉杆部内沿螺纹转动,所述监测组件与所述中空旋钮组件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第二旋钮件在所述提拉杆部内沿螺纹转动时所述提拉杆部对螺钉的提拉力;

所述螺丝刀部活动穿设过所述固定旋钮杆部和中空旋钮组件,所述螺丝刀部的头端能够在所述固定旋钮杆部内沿轴向移动,所述螺丝刀部的尾端位于所述中空旋钮组件的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拉杆部包括相对布置且相互铰接的两金属弧形叶片,两所述金属弧形叶片的对应侧边缘之间形成所述侧缝,两个所述金属弧形叶片之间设置弹簧,用于在两所述金属弧形叶片的头端之间提供相向牵拉力,使得两所述金属弧形叶片的头端之间在无外力作用时处于自然闭合状态,两所述金属弧形叶片的头端内侧均设置有与螺钉的尾帽上的凹槽相适配的第一凸起,两个所述金属弧形叶片的中部内侧设置预设长度的螺纹,用于与所述第二旋钮杆螺纹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钮杆的前端为两弧形凸起,两所述弧形凸起关于所述第一旋钮杆的中心轴线对称,两所述弧形凸起的头端为弧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钮杆的侧壁上关于其中心轴线对称地设置两柱形凸起,在所述提拉杆部的内壁上对称开设两滑槽,两所述柱形凸起分别滑动设置在两所述滑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空旋钮组件包括中空扭矩传感器和防滑手握柄,所述第二旋钮杆的尾端连接在所述中空扭矩传感器的前端,所述防滑手握柄连接在所述中空扭矩传感器的后端,所述防滑手握柄的内部中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显示屏总成和电源部,所述显示屏总成与所述中空旋钮组件连接,所述电源部与所述显示屏总成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拉力监测系统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以及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主壳体的前后侧的两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通孔,所述监测组件和中空旋钮组件集成在壳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丝刀部包括带有螺母改锥头的连接杆以及固定在所述连接杆尾端的手柄;所述连接杆活动穿设在所述固定旋钮杆部和中空旋钮组件内,所述连接杆的外壁设置第二凸起,在所述第二旋钮杆的内壁上设置挡片,且所述挡片始终位于第二凸起的后方,所述手柄位于中空旋钮组件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中空旋钮组件驱动第二旋钮杆在提拉杆部内沿螺纹转动,第一旋钮杆抵接螺钉连接棒,螺钉连接棒已锁紧,则相当于上提提拉杆部,提拉杆部则对螺钉施加提拉力,进行腰椎滑脱提拉复位,监测组件实时监测第二旋钮件在提拉杆部内沿螺纹转动时提拉杆部对螺钉的提拉力,从而实现滑脱复位时螺钉提拉力的实时监测,保证在复位滑脱过程中提拉力位于阈值以下,尽可能避免螺钉拔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近端、远端、前端、后端、头端、尾端等)仅用于解释在一般操作姿态下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即以靠近操作者一侧称为近端、后端或尾端,远离操作者的一侧称为远端、前端或头端;如果操作姿态发生改变,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腰椎滑脱提拉力实时监测装置,包括提拉杆部1、固定旋钮杆部2、提拉力监测系统3和螺丝刀部4;

提拉杆部1的内部中空,其头端能够与螺钉的尾帽夹紧配合,至少靠近其头端的两侧开设供螺钉连接棒穿过的侧缝;

固定旋钮杆部2自提拉杆部1的后端插置于其内,固定旋钮杆部2包括相互旋转连接的第一旋钮杆21和第二旋钮杆22,第一旋钮杆21和第二旋钮杆22均为中空结构,第一旋钮杆21的头端能够与螺钉连接棒形成稳定抵接,第二旋钮杆22螺纹配合于提拉杆部1内;

提拉力监测系统3包括中空旋钮组件和监测组件,中空旋钮组件连接在第二旋钮杆22的尾端,用于驱动第二旋钮杆22在提拉杆部1内沿螺纹转动,监测组件与中空旋钮组件连接,用于监测第二旋钮件22在提拉杆部1内沿螺纹转动时提拉杆部1对螺钉的提拉力;

螺丝刀部4活动穿设过固定旋钮杆部2和中空旋钮组件,螺丝刀部4的头端能够在固定旋钮杆部2内沿轴向移动,螺丝刀部4的尾端位于中空旋钮组件的外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提拉杆部1包括相对布置且相互铰接的两金属弧形叶片11,两金属弧形叶片的对应侧边缘之间形成侧缝,两个金属弧形叶片11之间设置弹簧,用于在两金属弧形叶片11的头端之间提供相向牵拉力,使得两金属弧形叶片11的头端之间在无外力作用时处于自然闭合状态,两金属弧形叶片11的头端内侧均设置有与螺钉的尾帽上的凹槽相适配的凸起;使用时,从两金属弧形叶片11的后端施加按压力,克服弹簧的牵拉力,两金属弧形叶片11的头端之间张开,将螺钉的尾帽插置在两金属弧形叶片11的头端之间,撤下按压力,在弹簧的回弹作用下,两金属弧形叶片11夹紧于螺钉尾帽的外部,且两金属弧形叶片11上的两凸起对应嵌设于螺钉尾帽的凹槽内,使得提拉杆部1钳夹螺钉尾帽并与之固定;两个金属弧形叶片11的中部内侧设置一定长度的螺纹,用于与第二旋钮杆22螺纹配合,从而方便实现螺钉的提拉。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旋钮杆21的前端为两弧形凸起211,两弧形凸起211关于第一旋钮杆21的中心轴线对称,两弧形凸起211的头端亦为弧形,以使两弧形凸起211与螺钉连接棒的外壁相适应,进而使得第一旋钮杆21的头端与螺钉连接棒形成稳定抵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旋钮杆21的侧壁上关于其中心轴线对称地设置两柱形凸起212,在提拉杆部1的内壁上对称开设两滑槽(图中未示出),两柱形凸起212分别滑动穿设在两滑槽内,以对固定旋钮杆部2在提拉杆部1内的轴向移动起到限位作用,使得固定旋钮杆部2在提拉杆部1内部轴向移动时,第一旋钮杆21头端的两个弧形凸起方向保持不变。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中空旋钮组件包括中空扭矩传感器32和防滑手握柄33,第二旋钮杆22的尾端连接在中空扭矩传感器32的前端,防滑手握柄33连接在中空扭矩传感器32的后端,防滑手握柄33的内部中空。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监测组件包括显示屏总成34和电源部35,显示屏总成34与中空扭转传感器32连接,电源部35与中空扭矩传感器32和显示屏总成34连接,中空扭矩传感器32实时测得第二旋钮杆22转动时的扭矩,传至显示屏总成34,显示屏总成34处理传来的扭矩信息,并显示处理得到的提拉力大小。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提拉力监测系统3还包括壳体31,壳体31包括主壳体311以及可拆卸地连接在主壳体311的前后侧的两端盖312,端盖312上开设通孔,监测组件和中空旋钮组件集成在壳体31内;具体使用时,中空扭矩传感器32安装在主壳体311内,且中空扭矩传感器32的中心轴线与端盖312上的通孔中心轴线重合,电源部35亦安装在主壳体311内,显示屏总成34设置在主壳体311的侧面,第二旋钮杆22的尾端穿过端盖312的通孔与中空扭矩传感器32的前端相连接,防滑手握柄33穿过通孔与中空扭矩传感器32的后端相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螺丝刀部4包括带有螺母改锥头的连接杆41以及固定在连接杆41尾端的手柄42;连接杆41活动穿设在固定旋钮杆部2和中空旋钮组件内,连接杆41的外壁设置凸起,在固定旋钮杆部2的第二旋钮杆22的内壁上设置挡片,且挡片始终位于凸起的后方,手柄42位于中空旋钮组件的外部;当螺丝刀部4向固定旋钮杆部2的尾端滑动时,该凸起同第二旋钮杆22内壁上的挡片相抵接,限制螺丝刀部4继续向固定旋钮杆部2的尾端滑动,当螺丝刀部4向固定旋钮杆部2的头端滑动时,由于手柄42的直径大于固定旋钮杆部2和中空旋钮组件的中空部分的直径,从而限制螺丝刀部4继续向固定旋钮杆部2的头端滑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腰椎滑脱提拉力实时监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螺母将螺钉连接棒锁紧在与滑脱椎体相邻的椎体椎弓根内的第一螺钉尾帽内,并使螺钉连接棒上翘,在螺钉连接棒和滑脱椎体椎弓根内的第二螺钉之间预留提拉复位距离;

2)在螺丝刀部4的头端设置一螺母,将提拉杆部1的头端与滑脱椎体椎弓根内的第二螺钉尾帽夹紧配合,螺钉连接棒径向穿设在提拉杆部1的侧缝内;

3)将固定旋钮杆部2连同提拉力监测系统3、螺丝刀部4一起自提拉杆部1的后端插置于其内,匀速旋转中空旋钮组件,使得固定旋钮杆部2的第二旋钮杆22在提拉杆部1沿螺纹转动,当旋转中空旋钮组件出现阻力时,说明第一旋钮杆21的头端与螺钉连接棒相抵接;再继续旋转中空旋钮组件,固定旋钮杆部2的第一旋钮杆21开始下压螺钉连接棒,此时螺钉连接棒因已被锁紧在固定位置,则相当于上提提拉杆部1,提拉杆部1则对第二螺钉施加提拉力,监测组件实时监测提拉力大小;

4)当提拉力过大并接近第二螺钉拔出预测提拉力阈值时,停止提拉复位操作;卸下整个监测装置,松开第一螺钉上的螺母,下压螺钉连接棒,调整螺钉连接棒与第二螺钉之间预留的提拉复位距离,从而减少提拉复位时所需的提拉力大小,防止螺钉拔出的发生,再利用螺母将螺钉连接棒重新锁紧在第一螺钉上,然后重复步骤2)和3);

5)当第二旋钮杆22无法继续在提拉杆部1内沿螺纹转动时,此时第一旋钮杆21的头端将螺钉连接棒完全压入第二螺钉尾帽中;然后,将螺丝刀部4的头端上的螺母拧入第二螺钉尾帽中并拧紧,此时螺钉连接棒和第二螺钉的位置即被固定,提拉复位操作完成。

本实用新型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或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