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29068发布日期:2022-01-12 00:50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液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体外循环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血液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高级生命支持是指由专业医务人员在心搏呼吸停止现场,或在向医疗单位转送途中进行的抢救,此阶段可能应用一些辅助设备、特殊技术等建立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其目的为促进心脏恢复搏动,恢复自主循环,提高心、脑灌注压,减轻酸血症,提高心室颤动阈值。主要包括通气与供氧、循环支持、电除颤、复苏后脏器功能监测等,而在循环支持中通常需要搭建体外循环系统。
3.血液处理设备是一种短期辅助心脏和肺脏的装置,用于对患者心脏通过体外循环提供短时间的辅助,能够使得患者血液通过体外膜肺得到氧合的一种技术,现有的血液处理设备体积较大,重量均超过10kg,医院转运较困难,且无法移动,进而无法提高应急能力,且数据信息处理设备无法移动,造成操作上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血液处理设备,包括:包括:血液处理设备主体和数据信息处理设备,数据信息处理设备用于显示和处理血液处理设备主体上产生的数据,血液处理设备主体包括控制单元、供电单元和人工心肺单元,其中,供电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且供电单元与控制单元均设置在一容纳壳体内,数据信息处理设备通过容纳壳体第一侧面的第一接口与控制单元连接,人工心肺单元通过容纳壳体的第二侧面的第二接口与控制单元连接,容纳壳体的下端水平设置有的第一框架结构,人工心肺单元固定在第一框架结构上。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液处理设备,在确保各个功能器件安装稳固的同时,还实现了重量轻的效果,且数据信息处理单元可与血液处理设备主体分离设置,这样比较有利于操作者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血液处理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血液处理设备主体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血液处理设备主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信息处理设备正视结构示意图;
1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信息处理设备后视结构示意图。
12.附图标记如下:
13.01、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2、数据信息处理设备;11、第二框架结构;12、握持部;13、
第一框架结构;14、第一固定件;141、固定座; 142、旋钮;15、第二固定件;16、泵驱动器;17、第二接口;18、承托架;10、容纳壳体;101、第一接口;102、散热孔;24、显示屏幕;21、数据信息处理设备开关按钮;22、血液离心泵转速调节按钮;23、离心泵开关按钮;25、第三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16.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17.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液处理设备,包括: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1和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2,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2用于处理和显示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1上产生的数据,如血液流量,温度,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1中的血液离心泵转速等等,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1 包括控制单元(未示出)、供电单元(未示出)和人工心肺单元(未示出),其中,供电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且供电单元与控制单元均设置在一容纳壳体10内,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2通过容纳壳体10第一侧面的第一接口101与控制单元连接,人工心肺单元通过容纳壳体10的第二侧面的第二接口17与控制单元连接,容纳壳体10的下端水平设置有第一框架结构13,人工心肺单元固定在第一框架结构13上,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2通过连接线可拆卸设置在容纳壳体的第一侧面上,所述连接线与容纳壳体第一侧面的第一接口连接,这样可以使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2比较灵活的根据需求将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2安装在不同位置,如可以将数据信息处理设备安装在移动装置的一个位置,将血液处理设备主体安装在移动装置的另一个位置,即将血液处理设备分体设置,第一框架结构13 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可以减轻整个血液处理设备的重量,另外,在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1上还设置有指示灯,指示灯与控制单元连接,指示灯用于显示电源的电量及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1运行状态,容纳壳体10 第二侧面上还固定设置承托架18,用于使用体外膜肺氧合装置过程中悬挂辅助器件。
18.在一实施例中,人工心肺单元包括血液氧合器(未示出)、泵驱动器16和血液离心泵(未示出),血液氧合器(未示出)通过管路与血液离心泵连接,血液离心泵安装在泵驱动器16上,泵驱动器16与容纳壳体10的第二侧面的第二接口17连接,这样集中设置血液氧合器、泵驱动器和血液离心泵,减少了管路,血液氧合器与血液出口连接,血液离心泵与血液入口连接。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泵驱动器的输入管路设置有流量传感器、第一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及第一压力传感器,在所述血液离心泵与血液氧合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血液氧合器的血液输出管路上设置有氧分压传感器、第二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及
第三压力传感器,其中流量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一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及第二血氧饱和度传感器通过容纳壳体的第二侧面的第三接口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氧分压传感器通过容纳壳体的第二侧面的第四接口与控制单元连接。
20.通过设置在血液氧合器输入管路和输出管路上的两个压力传感器,可以了解通过血液氧合器的压力差,进而可以了解血液氧合器的工作情况,是否出现堵塞等等,另外通过在设置在血液氧合器出口的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可以了解通过血液氧合器的血液是否达到要求,通过设置在血液离心泵输入管路的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可以了解病人的血氧的情况,在血液氧合器的输出管路设置氧分压传感器可以了解经过血液氧合器后的氧分压,其中流量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一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及第二血氧饱和度传感器通过容纳壳体的第二侧面的第三接口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氧分压传感器通过容纳壳体的第二侧面的第四接口与控制单元连接,可以在数据信息处理设备实时显示检测的数据。
21.在一实施例中,泵驱动器16通过第一固定件14设置在第一框架结构13上,血液氧合器通过第二固定件15设置在第一框架结构13上,这样可以方便将泵驱动器16和血液氧合器进行固定。
2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4和第二固定件15相同,也就是泵驱动器16和血液离心泵的固定在第一框架结构13上的固定方式一致,第一固定件14和第二固定件15均包括固定座141和旋钮142,旋钮142设置在固定座141上,固定座141上表面设置有卡槽,泵驱动器16或血液氧合器上的固定块设置在卡槽内,通过旋转旋钮142控制卡槽的宽度以固定泵驱动器16或血液氧合器。
23.在一实施例中,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2上设置有血液离心泵的转速调节按钮22、血液离心泵开关按钮23和数据信息处理设备开关按钮21,转速调节按钮22用于调节血液离心泵的转速,转速调节按钮22设置在离心泵开关按钮23和数据信息处理设备开关按钮21之间,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2的显示屏幕24上显示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1上产生的数据,如血液流量,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1中的血液离心泵转速等等,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2上设置有用于与容纳壳体10第一侧面的第一接口101连接的连接线的第五接口25。
24.在一实施例中,数据信息处理设备主体01侧面上还设置充电口和接地线接口,其中,接地口与接地线连接,充电口用于通过适配器对整个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1进行充电,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1的容纳壳体10内还设置有电池,电池与控制单元连接,电池可通过控制单元和充电口充电,充电口还包括车载连接口,通过车载连接口可以将整个体外循环系统与车上的电源连接进行充电,
25.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2上还设置有usb口和网口,usb口和网口用于传输数据。
26.在一实施例中,容纳壳体10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框架结构11,第二框架结构11可绕容纳壳体10的上端旋转预设角度,第二框架结构11最大可以选择90度,设置第二框架结构11的作用为可以保护整个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1,如果安装血液氧合器,血液离心泵和泵驱动器16可以将第二框架结构11向上旋转90度至竖直方向,当安装完毕后,第二框架结构11可以向下旋转90度至水平方向。
27.在一实施例中,容纳壳体10向设置有人工心肺单元的方向倾斜预设角度。这样有利于将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2安装至容纳壳体10第一侧面时,符合观看者的视觉方向。
28.在一实施例中,容纳壳体10内还设置有散热机构(未示出),在第一侧面上设置有散热孔102,有利于降低容纳壳体内部的电子元件的温度。
29.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本技术提供的血液处理设备为便携式,所以为了方便使用者拿放,本技术还包括握持部12,握持部12设置在容纳壳体 10的上端,且与第一框架结构13垂直,
30.在一实施例中,握持部12为u型结构,方便使用者拿放,在本技术中,也可以做成其它的形状,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31.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技术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