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辅助治疗失眠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45305发布日期:2022-02-07 23:1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辅助治疗失眠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辅助治疗失眠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辅助治疗失眠的头罩。


背景技术:

2.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es),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由于与药物治疗相比,该治疗方法不存在任何副作用,且疗效稳固,因而在欧美等其它国家已被普遍使用,作为治疗焦虑、抑郁、失眠及相关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经颅磁刺激技术(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实际应用中并不局限于头脑的刺激,外周神经肌肉同样可以刺激,因此现在都叫它为“磁刺激”。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可调重复刺激的经颅磁刺激(rtms)出现,并在临床精神病、神经疾病及康复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它主要通过不同的频率来达到治疗目的,高频(>1hz)主要是兴奋的作用,低频(≤1hz)则是抑制的作用。其具有无痛、非创伤的物理特性。tms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抑郁症、强迫症、躁狂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精神疾病,其中对抑郁症的治疗在美国已经通过fda的认证,治愈率为20%,治疗有效率可以高达100%。在脊髓损伤、帕金森病(pd)、癫痫、脑卒中后康复、外周神经康复、神经性疼痛等有不错的效果,是无创伤治疗和康复领域的少有的技术疗法。
3.另外,数字化信息时代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规模的信息量更新也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巨大的压力,失眠症人群的数量随着城市现代化的程度与日俱增。长期失眠易引起心烦易乱、疲乏无力,甚至以头痛、多梦、多汗、记忆力减退,还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并诱发一些心身性疾病。现有技术中治疗失眠的方法包括药物、按摩等,药物治疗失眠虽然见效快,但是药物的副作用不容小觑,长期服用有害健康;按摩治疗失眠见效慢,且需要专业按摩师按摩不便于患者在家中使用。为此,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一些辅助治疗失眠的失眠理疗仪,如一专利号为zl201520348421.3(授权公告号为cn20476647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失眠理疗仪》该理疗仪包括有头盔、设置在头盔内部的穴位带、设置在穴位带内部的若干穴位点按摩珠,其特征在于:穴位点按摩珠之间以导线连接设置在头盔顶部的震动马达,所述头盔顶部还设置香薰底座,香薰底座上设置香薰盒,内部放置香薰片,虽然该失眠理疗仪针对穴位点进行震动按摩,配合香薰舒缓压力,使患者自己在家中就可以方便使用,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可以长期使用。但近期经过研究,发现用40~77.5hz交流电刺激颞叶区、额部和两侧乳突区时,对于治疗失眠具有特定的效果。同时,震动马达头盔无法控制头盔内部温度,提供的按摩效果稍有欠缺,为了提高患者在治疗时的治疗体验,需要对现有的失眠理疗仪作进一步地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对使用者头部进行电极治疗的同时还能提高舒适性的能辅助治疗失眠的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能辅助治疗失眠的装置,包括有头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6.束缚带,位于头盔上,用于束缚使用者头部,与所述头盔保持相对固定;
7.耳罩,具有两个,通过伸缩带对称地连接在所述头盔两侧并对应使用者耳部的位置;
8.电极部,能覆盖在使用者头部的颞叶区,位于所述耳罩的上方,与所述耳罩通过电极连接件连接;以及
9.缓冲垫,设置于头盔内部。
10.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使用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优选地,还包括有位于所述缓冲垫与所述电极部之间的按摩管路,所述按摩管路设置在所述头盔内并能围设在所述电极部之上,用于使用者之头部的按摩,所述按摩管路内部允许流体通过。通过按摩管路来控制位于使用者头部周围的按摩管路内的流体流动,以给使用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带来舒适的按摩体验。
11.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使用者在电极刺激的过程中,能减缓电极刺激带来的不适感,优选地,所述按摩管路包括有环形设置在所述头盔内的环形管路,所述环形管路还连接有流体驱动装置,所述流体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流体沿着所述按摩管路发生流动。由于按摩管路呈环形,为此能更好地让使用者的整个头部处于放松状态,从而提高治疗疗效。
12.为了方便放置流体驱动装置,优选地,所述流体驱动装置包括有外壳以及流体管路,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绕置所述流体管路的绕置件。
13.流体驱动装置的流体管路的选择有多种,从结构简单的角度出发,优选地,所述流体驱动装置的流体管路呈横向设置的u型,包括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横向管体和第二横向管体以及连接第一横向管体和第二横向管体的连接管体,所述连接管体向外扩张形成c形,对应地,所述流体驱动装置包括使得所述流体管路内的流体发生流动的泵体,所述泵体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体的c形处。其中将泵体设置在连接管路的c形处能够使得经颅电刺激头罩整体的装置体积更加小巧。
14.为了实现头盔与按摩管路的连接,优选地,所述头盔上设置有与所述按摩管路的第一横向管体、第二横向管体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从而实现流体在所述流体管路和头盔的按摩管路中流动。
15.为了能对使用者头部进行按摩的同时还能保持适宜按摩温度,优选地,所述控温部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散热片和导温片,其中导温片至少包裹住所述流体管路的局部,并与所述流体管路外表面传递热量以将其内部流体控制在特定温度。
16.为了进一步地使得流体管路内的流体控制在特定温度中,优选地,所述流体管路上外包裹有能减少所述流体管路内流体与外部空气之间热量交换的保温层。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能辅助治疗失眠的装置上设置的电极部发生于40~77.5hz交流电刺激颞叶区、额部和两侧乳突区时,对于治疗失眠具有特定的效果,同时设置于头盔内部的缓冲垫能用于增大头盔与使用者头部的接触面积,以
减小头盔对使用者头部的压强,提高使用者头部与头盔接触时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能辅助治疗失眠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控温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头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3.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能辅助治疗失眠的装置包括有头盔1;束缚带11,位于头盔1上,用于束缚使用者头部,与头盔1保持相对固定;两只耳罩2,通过伸缩带22连接在头盔1对称两侧对应使用者耳部的位置,与头盔1之间的距离可以被伸缩带22的伸缩运动带动而改变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头部形状;两个电极部3,设置在耳罩2上方邻近位置,与耳罩2通过电极连接件34连接,电极连接件34为拉伸能力低的软塑料,故总能使电极部3覆盖在使用者头部颞叶区位置;设置了信号发生电路用于发生电信号;音源21,设置于耳罩2内,与信号发生电路电连接,可将信号发生电路的发生的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并向使用者耳部播放;缓冲垫12,设置于头盔1内部,用于增大头盔与使用者头部的接触面积以减小头盔对使用者头部的压强,提高使用者头部与头盔接触时的舒适度。
24.为了向使用者提供按摩效果,本实施例的经颅电刺激头罩具有按摩管路41,该按摩管路41在头盔1内沿内壁环绕一周,并贴附在头盔1内壁上;流体管路42,该流体管路42呈横向设置的u型,包括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横向管体42a和第二横向管体42b以及连接第一横向管体42a和第二横向管体42b的连接管体42c,连接管体42c向外扩张形成c形,该流体管路42内部可通过流体,流体驱动装置6则与按摩管路41相连,用于驱动流体沿着按摩管路41发生流动。本实施例的流体驱动装置包括外壳61以及使得流体管路42内的流体发生流动的泵体,而泵体设置在连接管体42c的c形处,其中将泵体设置在连接管路的c形处能够使得经颅电刺激头罩整体的装置体积更加小巧。为了实现头盔1与按摩管路41的连接,优选地,头盔1上设置有与按摩管路41的第一横向管体42a、第二横向管体42b连通的第一连接口1a和第二连接口1b,从而实现流体在流体管路42和头盔1的按摩管路41中流动。此外,为了使按摩管路41表面的温度适中,本实施例设置了控温部5,控温部5由一枚半导体制冷片51、铜质散热片52和铜质导温片53组成,其中导温片53包裹住流体管路42的一段,通过改变半导体制冷片51上的电动势来改变导温片53的温度,并与流体管路42外表面传递热量以将其内部流体控制在特定温度,流体管路42上被包裹在控温部5内的部分外包一层保温层43,以减少流体管路42内流体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25.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用本头盔1时,使用者佩戴好头盔1,过伸缩带22将耳罩2调整到耳部,从而使电极部3贴合在头部的颞叶区周围,随后利用束缚带11和缓冲垫12配合将头盔1固定在头部。当使用者需要休息时,由控制电路控制信号发生电路,向电极部3的环形电极31和圆形电极32输出40hz的交流电信号,并通过音源21向使用者听觉感受器官
播放舒缓的音乐或者白噪声等可以安宁心神的声音信号。此外,还可通过按摩管路41对使用者头部加以按摩,使用者操作控制电路以控制流体驱动的泵体,使得流体管路42中的流体发生流动,以使按摩管路41达到最令使用者感到舒适的流动速度,再调节控温部5的温度,以使按摩管路41外表面达到最令使用者感到舒适的温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