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式阴道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18577发布日期:2021-09-22 20:17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翻开式阴道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妇科阴道窥器,具体涉及在宫腔镜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的翻开式窥器。


背景技术:

2.阴道窥器通常包括可以张合的鸭嘴状上下页结构,上页、下页上分别连接有柄体,其中与上页连接的柄体上贯穿一根螺丝,通过调整螺丝的位置,可以固定上、下页之间的张合角度,从而扩张阴道口并驻留于阴道口处,宫腔镜检查、治疗操作中使用的器械可以通过窥器扩张的阴道口送入阴道深部(例如,暴露的宫颈)。
3.由于窥器上、下页是通过铰链连接为一体,上页与下页是无法完全分离的,导致手术操作较为繁琐或受到窥器的限制。例如,在宫腔镜检查治疗操作中,利用宫腔镜阴道内镜技术在治疗刚开始时可以不使用阴道窥器,但是在澎宫的情况较差时,就需要使宫颈钳通过窥器扩张的阴道口送入并钳夹宫颈。而为了将窥器置入阴道口内,此时必须取出宫腔镜镜体,导致治疗中断。在进行宫腔镜检查治疗时,为了避免以上治疗中断,刚进行治疗时即可在阴道口内置入窥器,其他器械均经窥器进入宫腔,但窥器自身的空间构造容易限制宫腔镜镜体、宫颈钳等检查、治疗器械的活动范围。因子宫前、后屈度的关系,需要这些器械能够进行较大范围的活动,如果不取出窥器,将直接影响宫腔镜手术操作和效果。但在已经送入宫腔镜镜体等器械的情况下,预先置入的窥镜实际上无法单独从阴道口取出。
4.中国专利cn201879797u公开了一种用于宫腹腔手术的侧开式窥器,其上页一侧可相对与之相连的手柄转动,上页另一侧设计了侧开式活动连接结构(包括开口式铰链孔及锁扣),拟解决中国专利200420097395.3所述的侧开式阴道窥器存在的操作不便的问题。但是,cn201879797u对锁扣与下页铰链轴的配合松紧度要求较高,不便于加工制造,同时,锁扣设计也导致通过侧向翻开上页取出窥器的操作较为繁琐。申请人早期改进设计中将上页分为位于上部的盖体及位于下部的座体,并将用于扣合盖体与座体的开关机构与上柄体设置在同一侧,尽管旨在改善手术操作的连续性,但是窥器结构及操作仍显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翻开式阴道窥器。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7.该窥器包括上页以及下页,所述上页上设置有上柄体以及用于随着上柄体转动带动上页与下页张合动作的可转动支撑结构,上柄体上设置有滑槽,滑槽包括孔壁部分缺失的孔体(该孔体的内壁构成滑槽的一段槽体),下页的一侧设置有可经孔壁缺失部分嵌入并贯穿所述孔体的定位杆,定位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上柄体位置的压片(上柄体可随着上页转动而沿着定位杆移动),可转动支撑结构上设置有与上页相连的转动中心位于下页的另一侧的转动体。
8.优选的,所述可转动支撑结构包括连杆以及圆弧卡槽;下页两侧上分别设置有铰
链轴,其中,下页一侧上的铰链轴(与所述定位杆位于下页同一侧)与圆弧卡槽转动配合,下页另一侧上的铰链轴与连杆相连,并且该铰链轴与连杆可转动配合。
9.优选的,所述转动体包括与连杆相连的铰链轴,该铰链轴与设置在上页对应侧(即连杆所在一侧)上的轴套转动配合。
10.优选的,所述上柄体与上页的另一侧(即圆弧卡槽所在一侧)连接为一体。
11.优选的,所述压片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孔壁部分缺失的孔体的径向尺寸,以方便压片与上柄体二者接触固定(沿定位杆轴向)。
12.优选的,所述窥器还包括与下页连接为一体的下柄体。
13.优选的,所述定位杆包括与下柄体相连的螺丝,压片上设置有与螺丝配合的内螺纹孔。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窥器的下页与设置在上页一侧的转动体连接,同时通过在上柄体上设置滑槽,使得上页可以在上柄体滑出下页另一侧的定位杆后从下页上部侧向翻开,从而既可以通过上页与下页张合配合形成满足暴露宫颈需求的阴道扩张角度,又可以使窥器与阴道、其他器械快速结合或分离,从而简化了对宫腔进行检查与治疗的操作步骤。同时,本实用新型与设置锁扣及开关机构的现有窥器相比,操作更为容易。
16.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窥器的上下页结构基础上改造而成,临床医生容易很快上手并熟悉操作,不仅不影响宫腔镜等器械操作,而且可以更好的辅助宫腔镜手术,使医生可以实施连续性的治疗(例如,不必取出宫腔镜镜体,即可方便的置入窥器,或者去掉窥器以消除器械操作受到的限制),从而充分发挥单体式器械(相对于集成了镜体及其他器械的治疗系统)操作范围大、操作方式灵活的优势,提高宫腔镜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例如,在门诊手术室即可开展宫腔镜治疗)及减轻病人的痛苦程度(例如,避免上述治疗系统引发的过度扩宫)。
17.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圆弧卡槽及连杆结构简单,既不影响窥器的张合效果,相比于现有窥器又省略了开关机构和锁扣,使窥器的操作更为简便。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实施例中的翻开式阴道窥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9.图2为实施例中的翻开式阴道窥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0.图3为下页与下柄体的连接示意图;
21.图4为上页与上柄体的连接示意图;
22.图中:1为上页,11为卡槽,12为轴套,2为下页,3为上柄体,31为滑槽,4为下柄体,5为压片,6为螺丝,7为连杆,8为铰链轴。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一)翻开式阴道窥器的结构
25.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翻开式阴道窥器的主体(包括上页1和下页2)是在现有窥器的上页1后部两侧分别加工圆弧卡槽11(该卡槽可以与位于下页2后部同一侧上的
铰链轴嵌套)和轴套12,并在轴套12内加装一个侧面固定有连杆7的铰链轴8(该铰链轴8与位于下页2后部同一侧上的铰链轴的轴向接近垂直相交),从而将上页1与下页2重新组装而形成的,其中,圆弧卡槽11与下页2后部一侧上的铰链轴转动配合,而连杆7与下页2后部另一侧上的铰链轴相连并转动配合。由此形成的翻开式阴道窥器的上、下页1、2可以按照窥器的正常使用方式进行张合动作(上页1可以以圆弧卡槽11及连杆7为支点相对下页2转动,从而使上、下页1、2张开或合拢)。同时,上页1还可以绕所述固定有连杆7的铰链轴8转动,从而使上页1可以从下页2上方向下页2的侧面外翻转。
26.参见图3,所述翻开式阴道窥器还包括与下页2后部连接为一体的下柄体4,下柄体4与下页2的接合边界两端开设有用于固定下页2后部两侧铰链轴的安装孔,下柄体4的一侧上还开设有用于外接固定杆的安装孔,固定杆上安装有指向下页2前部的螺丝6。
27.参见图4,所述翻开式阴道窥器还包括与上页1后部连接为一体的上柄体3,上柄体3的上端固定在圆弧卡槽11的加工位置外侧,上柄体3的内侧(面向螺丝6及下柄体4)边缘加工有滑槽31,滑槽31为一贯穿上柄体3前后面的通槽结构,滑槽31底壁包括位于上部的由孔壁部分缺失的孔体(例如,圆孔或条形孔)内壁形成的分段以及位于下部的自孔体壁面留存部分下沿向上柄体3边缘延伸的斜面分段,从而可以导引上柄体3在随侧向翻转的上页1复位时更快的与滑槽31中螺丝6的贯穿位置(螺丝6应贯穿上述孔壁部分缺失的孔体)匹配,从而恢复上、下页1、2之间可控的张合过程。所述可控的张合过程是利用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螺丝6上的压片5实现的,即利用中心带有内螺纹孔的压片5在螺丝6上移动,从而固定上柄体3随上、下页1、2张合动作而移动(转动)到的目标位置,使得上、下页1、2的张合角度固定,达到扩张阴道口目的。
28.(二)翻开式阴道窥器在宫腔镜手术操作中的应用实例
29.在第一种情况下(未先使用窥器),在阴道内镜技术下需要置入窥器时(为了上宫颈钳防止澎宫液外漏等操作),将翻开式阴道窥器的上页1侧向翻开,使得下页2露出,就可以将窥器套入宫腔镜镜体上,然后将上页1与下页2合拢复位,并确保螺丝6从上柄体3内侧进入滑槽31,并滑入所要贯穿的孔壁部分缺失的孔体,以不阻碍上、下页1、2的张合,然后即可将窥器前部(即上、下页1、2前部)顺着宫腔镜镜体送入阴道,此时张开上、下页1、2,就可以暴露宫颈,拧紧螺丝6上的压片5后即可进行治疗操作。在借助窥器完成一个操作后(例如,上完宫颈钳后),为了不影响镜体及其他手术器械的操作,可以去掉窥器,参见以下第二种情况。
30.在第二种情况下(先使用窥器),暴露宫颈后进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在发现窥器限制宫腔镜下的进一步治疗操作时(宫腔镜镜体及操作器械只能在窥器的上下页之间固有范围内活动,对于宫腔镜镜体的活动及手术器械的操作活动均可能造成限制),就需要去掉窥器,将螺丝6上的压片5拧松,上、下页1、2合拢,将窥器前部从阴道取出,持上柄体3并翻开上页1,就可以将窥器与宫腔镜镜体等器械分离。
31.根据以上应用实例,医生在进行宫腔镜阴道内镜技术检查治疗操作时,通过使用所述的翻开式阴道窥器,能够在不取出宫腔镜镜体的情况下通过置入窥器暴露宫颈,或者在送入宫腔镜镜体后,因限制镜体及操作器械的活动范围而需要去掉窥器时,能够在不取出宫腔镜镜体等器械的情况下使窥器脱离阴道,提高了治疗操作的连续性和治疗效果,并且对窥器的操作更为简便。
32.总之,本实用新型所述翻开式阴道窥器可以在不取出镜体等器械的情况下,将窥器置入阴道或从阴道及其他器械上分离,有利于医生连续性的进行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人痛苦程度,以及充分发挥单体器械的效用、降低医疗成本都具有积极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