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脑卒中疾病诊断的磁共振诊断救护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1477发布日期:2021-12-04 11:4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脑卒中疾病诊断的磁共振诊断救护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救护车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脑卒中疾病诊断的磁共振诊断救护车。


背景技术:

2.磁共振成像系统在医学疾病诊断方面具有广泛应用,特别是脑部成像。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致死率的疾病,脑卒中病人发病后及时抢救对病人的预后有着极大影响,而目前限制脑卒中病人及时抢救的关键主要在于无法在病人发病后短时间对脑卒中类型进行诊断以采取相应的救治手段,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目前,针对脑卒中的院前诊断仅有车载式ct车,ct扫描时会产生电离辐射,而受车载ct装载平台的重量限制,无法采用足够厚的铅板对ct所产生的电离辐射完全阻隔,因此会对周围的人、物产生一定的损伤。磁共振成像系统属于无创、无辐射成像设备,且相比ct对脑卒中诊断所采用的排他性诊断,其可以分辨出脑卒中的类型。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低场强的专用共振成像系统装载于普通二类货车底盘上,实现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早期诊断。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用于脑卒中疾病诊断的磁共振诊断救护车,包括车辆本体和设置在驾驶舱后的车辆箱体,所述车辆箱体内沿车头至车尾方向依次设有设备舱和医疗舱;
6.所述设备舱内设有磁共振系统控制柜、车厢电气控制模块、计算机、设备操作平台、车载系统供电装置;
7.所述计算机与所述磁共振系统控制柜、车厢电气控制模块连接,所述车载系统供电装置与所有用电设备连接;
8.所述医疗舱内设有与磁共振系统控制柜连接的车载磁共振系统;
9.所述车辆箱体包括三个舱门,分别位于箱体尾部及靠近驾驶室端的箱体左右两侧,其中位于箱体尾部的舱门为屏蔽门,为单开门或双开门,位于车厢两侧的舱门为单开非屏蔽门;所述医疗舱两侧包括至少一个电磁屏蔽透光窗。
10.进一步,所述车载磁共振系统包括支撑机构、检测机构、床体机构;
11.所述支撑机构固定于车辆大梁上,所述检测机构位于支撑机构上方,受支撑机构限位固定,且与所述支撑机构之间通过减震装置连接;
12.所述床体机构包括床体固定基座、担架头托、上车担架;所述固定基座固定于医疗舱底面,所述上车担架可拆卸地设置在固定基座上,所述上车担架的一端设有担架导轨,所述担架头托固定于担架导轨上。
13.进一步,所述设备舱与医疗舱之间设有非导磁金属隔断板,所述隔断板上安装有滤波器及信号接口,用于医疗舱内的设备的电力供应及信号传输;所述隔断板往设备舱方
向突出,用于容纳支撑结构和检测机构;所述突出位置设有至少一层非导磁金属网,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及减小检测时在此面上产生的涡流干扰。
14.进一步,所述磁共振系统控制柜吊装于设备区顶部,其底部距离设备舱与医疗舱隔板垂直高度不低于10cm;所述磁共振系统控制柜电源、信号、通信出线方向为靠近左侧单开门一侧。
15.进一步,所述车载系统供电装置包括充电模块,锂电池组,锂电池组安全联网监视模块,锂电池市电充电模块、直流逆变模块;所述锂电池组安装于设备舱中,锂电池组由发动机或市电充电,市电充电可直接在车厢上的市电接口接入市电充电,也可替换锂电池组置于室内充电。
16.进一步,所述担架头托的头部支撑部件为可分离的射频接收线圈或可分离的收发一体射频线圈。
17.进一步,所述设备舱内还设有与计算机连接的远程会诊系统。
18.进一步,所述医疗舱内还设有急救器材、监测仪器、消毒器具。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将低场强的专用共振成像系统装载于普通二类货车底盘上,实现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早期诊断。
20.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脑卒中疾病诊断的磁共振诊断救护车俯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脑卒中疾病诊断的磁共振诊断救护车正视图。
24.附图标记:1

设备操作平台、2

车载系统供电装置、3

磁共振系统控制柜、4

车载磁共振系统、5

床体机构、6

电磁屏蔽透光窗、7

支撑机构、8

检测机构、9

减震装置、10

非导磁金属隔断板、11

非导磁金属网。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
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8.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脑卒中疾病诊断的磁共振诊断救护车,包括车辆本体和设置在驾驶舱后的车辆箱体,车辆箱体内沿车头至车尾方向依次设有设备舱和医疗舱;设备舱内设有磁共振系统控制柜3、车厢电气控制模块、计算机、设备操作平台1、车载系统供电装置2;计算机与磁共振系统控制柜3、车厢电气控制模块连接,车载系统供电装置与所有用电设备连接;医疗舱内设有与磁共振系统控制柜连接的车载磁共振系统4;车辆底盘尾部车厢尾部下方配备有电动尾板及抽拉式步梯。车辆箱体包括三个舱门,分别位于箱体尾部及靠近驾驶室端的箱体左右两侧,其中位于箱体尾部的舱门为屏蔽门,为单开门或双开门,位于车厢两侧的舱门为单开非屏蔽门;其中尾部屏蔽门供病患、家属、医护人员上下车;车厢左侧单开门供设备维修、调试人员维护设备;车厢右侧单开门供医护人员上下设备舱操作设备进行检测。医疗舱两侧包括至少一个电磁屏蔽透光窗6。救护车总车长度小于6米,车厢宽度小于2.4m,总车重量小于4500kg。
29.可选地,车载磁共振系统包括支撑机构7、检测机构8、床体机构5;
30.支撑机构位于医疗区,采用无磁型材或板材拼接或者焊接,至少有四根支撑,且紧固锁定于车辆大梁上,检测机构8位于支撑机构上方,受支撑机构限位固定,且与支撑机构之间通过减震装置9连接;
31.床体机构包括床体固定基座、担架头托、上车担架;固定基座固定于医疗舱底面,上车担架可拆卸地设置在固定基座上,上车担架的一端设有担架导轨,担架头托固定于担架导轨上。
32.可选地,设备舱与医疗舱之间设有非导磁金属隔断板10,隔断板上安装有滤波器及信号接口,用于医疗舱内的设备的电力供应及信号传输;隔断板往设备舱方向突出,用于容纳支撑结构和检测机构;突出位置设有至少一层非导磁金属网11,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及减小检测时在此面上产生的涡流干扰。
33.可选地,磁共振系统控制柜吊装于设备区顶部,其底部距离设备舱与医疗舱隔板垂直高度不低于10cm;磁共振系统控制柜电源、信号、通信出线方向为靠近左侧单开门一侧。
34.可选地,车载系统供电装置包括充电模块,锂电池组,锂电池组安全联网监视模块,锂电池市电充电模块、直流逆变模块;锂电池组安装于设备舱中,锂电池组由发动机或市电充电,市电充电可直接在车厢上的市电接口接入市电充电,也可替换锂电池组置于室内充电。
35.可选地,担架头托的头部支撑部件为可分离的射频接收线圈或可分离的收发一体射频线圈。
36.可选地,设备舱内还设有与计算机连接的远程会诊系统。
37.可选地,医疗舱内还设有急救器材、监测仪器、消毒器具。
3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