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临床新型穿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16100发布日期:2021-08-27 10:50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临床新型穿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内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内科临床新型穿刺设备。



背景技术:

在心内科临床中对心包积液患者采用穿刺引流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穿刺设备主要由穿刺针、引流管和注射器组成,首先对患者被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消毒后进行麻醉,麻醉后进行穿刺。

现有的穿刺设备大多不具备角度调节的功能,而穿刺工作中极易发生偏差,不可调节角度的穿刺设备需要人为对其进行调节,使用起来便会非常麻烦,给手术带来了跟大的不便,因此人们迫切需求一种新型的穿刺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内科临床新型穿刺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穿刺装置调节穿刺角度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心内科临床新型穿刺设备,包括有安装板和安装筒,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筒的底部设置有两组安装杆,所述安装筒通过两组所述安装杆分别穿设在两组所述安装孔内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安装筒上套设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设置有螺纹连接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底部设置有穿刺针,顶部设置有引流管;其中一组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两组安装架和一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的两端均设置有卡环,所述螺纹轴通过两组所述卡环分别卡设在两组所述安装架内,所述螺纹轴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贴合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控制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贴合机构包括有通过销轴连接的贴合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穿设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顶部设置有旋钮,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设置有拉簧,所述贴合板上设置有连接环,所述拉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连接环上,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框内侧顶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贴合板底部设置有粘贴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其中一组所述安装杆的一端设置有指针,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刻度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其中一组所述安装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筒上设置有两组定位滑块,所述固定筒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安装筒通过两组所述定位滑块分别卡设在两组所述定位槽内与所述固定筒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内科临床新型穿刺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穿刺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时通过贴合机构将该装置固定在人体皮肤上,通过转动转轴带动螺纹轴转动从而控制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安装筒微调达到需要的角度后便可自行固定,向下移动固定筒带动穿刺针下移便可进行穿刺工作,调节简单,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心内科临床新型穿刺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心内科临床新型穿刺设备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心内科临床新型穿刺设备的爆炸图。

图中:101、安装板;102、安装槽;103、安装孔;104、安装框;105、螺纹孔;106、刻度环;201、贴合板;202、销轴;203、连接环;204、拉簧;205、粘贴板;301、安装筒;302、安装杆;303、传动齿轮;304、指针;305、限位板;306、定位滑块;401、螺纹轴;402、卡环;403、安装架;404、转轴;405、控制轮;406、安装座;501、旋钮;502、螺纹柱;601、固定筒;602、定位槽;603、固定块;604、穿刺针;605、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临床新型穿刺设备,包括有安装板101和安装筒301,所述安装板101上开设有安装槽102,所述安装槽102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孔103,所述安装筒301的底部设置有两组安装杆302,所述安装筒301通过两组所述安装杆302分别穿设在两组所述安装孔103内与所述安装板101连接,所述安装筒301上套设有固定筒601,所述固定筒601内设置有螺纹连接的固定块603,所述固定块603底部设置有穿刺针604,顶部设置有引流管605;其中一组所述安装杆302上设置有传动齿轮303,所述安装板101上设置有两组安装架403和一组安装座406,所述安装座406内穿设有转轴404,所述转轴404的一端设置有螺纹轴401,所述螺纹轴401的两端均设置有卡环402,所述螺纹轴401通过两组所述卡环402分别卡设在两组所述安装架403内,所述螺纹轴401与所述传动齿轮303啮合,所述安装板101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贴合机构。

该穿刺设备设置安装板101用以固定安装筒301,安装筒301通过两组安装杆302分别穿设在两组安装孔103内与安装板101连接,使安装筒301可在安装槽102内沿安装杆302转动,设置固定筒601用以安装固定块603,固定块603用以连接引流管605和穿刺针604,引流管605的另一端连接引流装置(图未示),下压固定筒601使穿刺针604下移便可进行穿刺,防止位置发生偏移,设置安装架403用以安装螺纹轴401,螺纹轴401通过两组卡环402卡设在两组安装架403内使螺纹轴401可在安装架403内转动,螺纹轴401与安装杆302上的传动齿轮303啮合,螺纹轴401在转动时能控制传动齿轮303缓慢转动以对安装筒301的位置进行微调,使调节精确准确,且便于固定安装筒301的位置;该穿刺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时通过贴合机构将该装置固定在人体皮肤上,通过转动转轴404带动螺纹轴401转动从而控制传动齿轮303转动,传动齿轮303带动安装筒301微调达到需要的角度后便可自行固定,向下移动固定筒601带动穿刺针604下移便可进行穿刺工作,调节简单,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转轴404的另一端设置有控制轮405。设置控制轮405使转轴404转动更加省力,安装筒301的角度调节起来更加方便。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贴合机构包括有通过销轴202连接的贴合板201,所述安装板101上开设有螺纹孔105,所述螺纹孔105内穿设有螺纹柱502,所述螺纹柱502顶部设置有旋钮501,所述安装板101上设置有安装框104,所述安装框104内设置有拉簧204,所述贴合板201上设置有连接环203,所述拉簧204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连接环203上,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框104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贴合板201底部设置有粘贴板205。通过转动旋钮501推动贴合板201沿销轴202转动以贴合患者的皮肤,通过拉簧204将贴合板201的角度进行固定,粘贴板205将该穿刺设备固定在患者皮肤表面防止其位置发生偏移,增加了该穿刺设备的稳定性与实用性。

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中一组所述安装杆302的一端设置有指针304,所述安装板101的一侧设置有刻度环106。其中一组所述安装杆30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305。设置指针304和刻度环106方便观察安装筒301旋转的角度,设置限位板305防止安装筒301在安装槽102内位置发生偏移导致穿刺位置偏移,增加了该穿刺设备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安装筒301上设置有两组定位滑块306,所述固定筒601上设置有定位槽602,所述安装筒301通过两组所述定位滑块306分别卡设在两组所述定位槽602内与所述固定筒601进行连接。设置定位滑块306卡设在定位槽602内防止穿刺工作时固定筒601的位置发生偏移,保证穿刺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该穿刺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时通过贴合机构将该装置固定在人体皮肤上,通过转动转轴404带动螺纹轴401转动从而控制传动齿轮303转动,传动齿轮303带动安装筒301微调达到需要的角度后便可自行固定,向下移动固定筒601带动穿刺针604下移便可进行穿刺工作,调节简单,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设置控制轮405使转轴404转动更加省力,安装筒301的角度调节起来更加方便;通过转动旋钮501推动贴合板201沿销轴202转动以贴合患者的皮肤,通过拉簧204将贴合板201的角度进行固定,粘贴板205将该穿刺设备固定在患者皮肤表面防止其位置发生偏移,增加了该穿刺设备的稳定性与实用性;设置指针304和刻度环106方便观察安装筒301旋转的角度,设置限位板305防止安装筒301在安装槽102内位置发生偏移导致穿刺位置偏移,增加了该穿刺设备的稳定性;设置定位滑块306卡设在定位槽602内防止穿刺工作时固定筒601的位置发生偏移,保证穿刺顺利进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