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吸引器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70144发布日期:2021-10-16 10:01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吸引器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中使用的吸引器头,特别涉及一种防堵吸引器头。


背景技术:

2.在手术中,术区需利用吸引器去除积存或渗出的血液、冲洗液等,保持术区视野清楚,以便于手术操作和减少污染。然而,骨科等一些科室的手术,尤其在骨折内固定和关节置换等手术中,血凝块、骨碎屑等常会被吸入吸引器造成堵塞,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增加手术时间和污染机会,造成医务人员额外的工作负担。
3.现有的骨科手术用吸引器不足之处在于:引器头的连接端头内径固定,只能连接一种型号吸引管,应用较为局限,术中可能需要多种不同管径型号的吸引管,因此现有的吸引器无法适应所有骨科手术区域;且现有的吸引器内外管间气体吸引力不足,而且过滤通孔的设计影响液体流速,容易堵塞,影响吸引器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堵吸引器头,包括外管、内管和吸引管,所述的外管包括外管管体,外管管体一端为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为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与吸引管相连;所述的内管包括内管管体和连接盖,内管管体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的连接盖外端设有连接管,连接管与连接盖贯通连接,内管管体的封闭端通过肋筋支撑连接在连接盖内,不堵塞连接管,给连接管留有通道;内管插入到外管内,内管的连接盖与外管管体的第一连接端连接;内管管体的外壁上设有螺旋叶片,内管管体的管壁上设有数排通孔,每个通孔沿螺旋叶片的旋转方向倾斜设置。
5.所述的外管管体的第一连接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的内管的连接盖设有内螺纹,内管插入到外管内,内管的连接盖与外管管体的第一连接端通过螺纹连接。
6.内管的螺旋叶片的螺旋间距由内管管体的封闭端向开口端逐渐减小,间距变小,流速加快,压强增大,吸引力增大。
7.所述的外管的第二连接端直径小于外管管体直径,第二连接端的外端口设有阶梯内壁,阶梯内壁由外向内口径依次递减。
8.所述的阶梯内壁至少为三层,口径由外向内依次为9.8

10.0mm、7.8

8.0mm和5.8

6.0mm。
9.所述的外管管体第二连接端的内端管延伸至外管管体内部,内管插入到外管内时,内管管体的开口端与所述的内端管插接。
10.所述的外管的外壁分别设有横向防滑凸楞和纵向防滑凸楞。
11.所述的内管的螺旋叶片的高度等于内管与外管间距。
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3.将内管插入到外管内,通过内管的连接盖与外管管体的第一连接端螺纹连接,根据手术需要选取合适口径的吸引管插接到外管的第二连接端内,形成吸引器头整体,再将
内管连接盖上的连接管与吸引器相连,启动吸引器即可开始吸液操作。
14.液体从吸引管进入到内管内,经内管管壁上的通孔将血凝块、骨碎屑等截留过滤,过滤后的液体通过通孔流进内管和外管之间,并顺着螺旋叶片形成的螺旋通路流动,并从内管管体与连接盖之间的通路流经连接管进入吸引器排出。
15.由于内管管体的外壁上设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的螺旋间距由封闭端向开口端逐渐减小,且螺旋叶片的高度等于内管与外管间距,因此螺旋叶片与外管内壁会形成闭合的螺旋通路,引导吸引器头中气体流动,流速越快压强越小,借助空气动力学原理进一步增大内管和外管间的吸引力,同时内管的每个通孔沿螺旋叶片的旋转方向倾斜设置,液体流动时能够顺着倾斜通孔畅通流动,加快液体从内管向外管流通。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堵吸引器头防止手术中血凝块、骨碎屑等在吸液过程中堵塞吸引器,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增大内管和外管间的吸引力,通过改进过滤通孔的设置方式加快液体从内管向外管流通,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时间和感染机会;并且外管的第二连接端多内径接口设计可以方便在手术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选用不同口径型号的吸引管。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分解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管结构剖视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管结构剖视示意图;
21.1、外管
ꢀꢀꢀ
2、内管
ꢀꢀꢀ
3、吸引管
ꢀꢀꢀ
4、外管管体
ꢀꢀꢀ
5、第一连接端
22.6、第二连接端
ꢀꢀꢀ
7、外螺纹
ꢀꢀꢀ
8、内管管体
ꢀꢀ
9、连接盖
ꢀꢀꢀ
10、连接管
23.11、肋筋
ꢀꢀꢀ
12、螺旋叶片
ꢀꢀꢀ
13、通孔
ꢀꢀꢀ
14、阶梯内壁
ꢀꢀ
15、内端管
24.16、横向防滑凸楞
ꢀꢀꢀ
17、纵向防滑凸楞。
具体实施方式
25.请参阅图1

3所示: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堵吸引器头,包括外管1、内管2和吸引管3,所述的外管1包括外管管体4,外管管体4一端为第一连接端5,另一端为第二连接端6,第一连接端5设有外螺纹7,第二连接端6与吸引管3相连;所述的内管1包括内管管体8和连接盖9,内管管体8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的连接盖9设有内螺纹,另一端设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与连接盖9贯通连接,内管管体8的封闭端通过肋筋11支撑连接在连接盖9内,不堵塞连接管10,给连接管10留有通道;内管管体8的外壁上设有螺旋叶片12,螺旋叶片12的螺旋间距由封闭端向开口端逐渐减小,内管管体8的管壁上设有数排通孔13,每个通孔13沿螺旋叶片12的旋转方向倾斜设置;由于内管管体8的管壁具有一定厚度,因此通孔13的深度即管壁的厚度,通孔13倾斜设置即通孔13在内管2的管壁上倾斜设置,区别于常规的垂直于管壁的通孔形式。
27.内管2插入到外管1内,通过内管1的连接盖9与外管管体4的第一连接端5螺纹连接。
28.所述的外管1的第二连接端6直径小于外管管体4直径,通过圆台形连接部过渡连
接,第二连接端6的外端口设有阶梯内壁14,阶梯内壁14由外向内口径依次递减。
29.所述的阶梯内壁14至少为三层,口径由外向内依次为9.8mm、7.8mm和5.8mm,可以分别插接管径为9.8mm、7.8mm和5.8mm的吸引管3。
30.所述的外管管体4第二连接端6的内端管15延伸至外管管体4内部,内管2插入到外管1内时,内管管体8的开口端与所述的内端管15插接。
31.所述的外管1的外壁分别设有横向防滑凸楞16和纵向防滑凸楞17。
32.所述的内管2的螺旋叶片12的高度等于内管2与外管1间距。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4.将内管2插入到外管1内,通过内管2的连接盖9与外管1的第一连接端5螺纹连接,根据手术需要选取合适口径的吸引管3插接到外管1的第二连接端6内,形成吸引器头整体,再将内管2连接盖9上的连接管10与吸引器相连,启动吸引器即可开始吸液操作。
35.液体从吸引管3进入到内管2内,经内管2管壁上的通孔13将血凝块、骨碎屑等截留过滤,过滤后的液体通过通孔13流进内管2和外管1之间,并顺着螺旋叶片12形成的螺旋通路流动,并从内管管体8与连接盖9之间的通路流经连接管10进入吸引器排出。
36.由于内管管体8的外壁上设有螺旋叶片12,螺旋叶片12的螺旋间距由封闭端向开口端逐渐减小,且螺旋叶片12的高度等于内管2与外管1间距,因此螺旋叶片12与外管1内壁会形成闭合的螺旋通路,引导吸引器头中气体流动,流速越快压强越小,借助空气动力学原理进一步增大内管和外管间的吸引力,同时内管2的每个通孔13顺着螺旋叶片12的旋转上升的方向倾斜设置,加快液体从内管2向外管1流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