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肱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80501发布日期:2022-01-07 22:55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肱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肱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


背景技术:

2.肱骨远端骨折由于其复杂的解剖结构、特殊的外形,钢板及螺钉放置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在骨科手术治疗上始终是一项重大挑战,目前仍无最佳手术器械和手术方案。目前采用的主要是直钢板(重建钢板)手术固定,但是这种固定方式会导致尺神经损伤、伤口并发症、肘关节僵硬等常见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一种肱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可以达到更小手术创伤,更简便钢板放置及螺钉植入,同时保留伸肘装置完整性,尽早术后康复锻炼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目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肱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包括肱骨钢板,所述肱骨钢板的上端一体连接有外髁钢板,且上端设置有分叉的内髁钢板,所述肱骨钢板为侧向成弧形的解剖板,其上端设置有一个滑动锁定结合孔,所述滑动锁定结合孔下方设置有四个第一锁定螺钉孔,所述第一锁定螺钉孔的下方设置有一个第一克氏针孔,所述外髁钢板为一沿肱骨钢板竖直方向扭转的弧形钢板,且其上端为内凹的弯头部,所述弯头部设置有三个第二定向螺钉孔,所述第二定向螺钉孔下方设置有一个第二克氏针孔,所述第二克氏针孔下方设置有两个第三锁定螺钉孔,所述内髁钢板的侧向呈“s”形结构,所述内髁钢板
ꢀ“
s”形结构第一个弧面设置有三个第一定向螺钉孔,所述内髁钢板
ꢀ“
s”形结构第二个弧面设置有三个第二锁定螺钉孔。
6.优选地,所述肱骨钢板、外髁钢板和内髁钢板的内凹侧边沿均设置有未贯通的空槽。
7.优选地,所述外髁钢板和内髁钢板的夹角为55
°

8.优选地,所述肱骨钢板的长度为65mm,外髁钢板长度为55mm,内髁钢板长度为60mm。
9.优选地,所述肱骨钢板、外髁钢板和内髁钢板的厚度均为2mm。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肱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2.1. 手术入路,更接近于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且较内外侧入路相比更加微创,其要求内侧仅显露肱骨内髁及辨明尺神经并加以保护,外侧入路相同。同时避免了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三头肌翻转入路、肱三头肌腱膜舌形瓣入路,对伸肘装置的破坏,导致截骨平面骨折不愈合,破坏肱三头肌的神经分布及血液供应,导致术后无法早期功能锻炼,易发生关节粘连、骨化性肌炎,肌肉萎缩所致肘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13.2. 钢板放置及螺钉植入相对简单。经典的传统内外侧双钢板平行固定方式,其基
于“拱门”生物力学原理,采用内外侧钢板远端至少保证4枚螺钉相互交错固定于对侧柱,形成立体三角固定结构,是目前临床上固定强度最大的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但由于其对钢板放置位置及螺钉植入的方向、长度有严格要求,在实际临床中很难达到理论要求,其固定效果并无有限元分析结果显著。而新型解剖锁定钢板,在手术过程中,钢板放置、螺钉植入相对容易,易达到理论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5.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载荷模拟实物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力位移正视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力位移反视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位移正视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位移反视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应力云图。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位移云图。
26.其中:1.肱骨钢板,2.外髁钢板,3.内髁钢板,4.第一定向螺钉孔,5.第二锁定螺钉孔,6.第二克氏针孔,7.滑动锁定结合孔,8.空槽,9.第一克氏针孔,10.第三锁定螺钉孔,11.第一锁定螺钉孔,12.第二定向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实施例:
29.参照附图1-3,一种肱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其材质为钛合金,包括肱骨钢板1,所述肱骨钢板1的上端一体连接有外髁钢板2,且上端设置有分叉的内髁钢板3,所述肱骨钢板1为侧向成弧形的解剖板,其上端设置有一个滑动锁定结合孔7,所述滑动锁定结合孔7下方设置有四个第一锁定螺钉孔11,所述第一锁定螺钉孔11的下方设置有一个第一克氏针孔9,所述外髁钢板2为一沿肱骨钢板1竖直方向扭转的弧形钢板,且其上端为内凹的弯头部,所述弯头部设置有三个第二定向螺钉孔12,所述第二定向螺钉孔12下方设置有一个第二克氏针孔6,所述第二克氏针孔6下方设置有两个第三锁定螺钉孔10,所述内髁钢板3的侧向呈“s”形结构,所述内髁钢板3“s”形结构第一个弧面设置有三个第一定向螺钉孔4,所述内髁钢板3“s”形结构第二个弧面设置有三个第二锁定螺钉孔5。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肱骨钢板1、外髁钢板2和内髁钢板3的内凹侧边沿均设置有未贯通的空槽8,空槽8可减少钢板与骨面的接触面积,可减少钢板对骨膜的压迫,从而最大限
度保护骨膜血运,可促进更佳的骨折愈合。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髁钢板2和内髁钢板3的夹角为55
°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肱骨钢板1的长度为65mm,外髁钢板2长度为55mm,内髁钢板3长度为60mm。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肱骨钢板1、外髁钢板2和内髁钢板3的厚度均为2mm。
34.本实施例的肱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试验,已验证其是否能满足使用的要求,如图4所示,模拟肘骨垂直受压,即约束肘骨下表面自由度,肘骨上表面施加50n集中载荷,方向垂直向下,对肱骨底面进行固定。其结果显示:(1)肱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下钢板应力位移如图5正视图和图6反视图所示,最大应力为12.53mpa,位置位于钢板底部;(2)肱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下钢板位移如图7正视图和图8反视图所示,最大位移为6.62e-3mm,位置位于外侧螺钉处;(3)肱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下肱骨远端应力位移结果如图9应力云图和图10位移云图所示,最大应力为1.89mpa,最大位移8.84e-3mm。
35.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使用流程:
36.对骨折断端进行解剖复位后,肱骨钢板1固定在肱骨外侧柱上,外髁钢板2固定在肱骨外髁上,内髁钢板3固定在肱骨内髁上,然后将克氏针固定于第一克氏针孔2和第二克氏针孔6内,将锁定钢板进行临时固定,术中透视后钢板位置良好,然后将直径3.5mm锁定螺钉植入滑动锁定结合孔7中,在第一锁定螺钉孔11、第二锁定螺钉孔5和第三锁定螺钉孔10中植入直径3.5mm锁定螺钉,接着在第一定向螺钉孔4和第二定向螺钉孔12中植入直径2.7mm锁定螺钉,进而实现解剖锁定钢板对肱骨远端骨折的整体固定。
3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