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静脉置管手臂调节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61650发布日期:2021-09-08 01:28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心静脉置管手臂调节托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中心静脉置管手臂调节托架。


背景技术:

2.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在穿刺过程中首先需要医护人员协助托举患者的手臂完成手臂的全部消毒工作,消毒完成后,将患者手臂放在支撑的平面上,对其进行置管操作。如果患者手臂摆放的位置不佳,容易造成置管失败,重复数次,造成患者不适,严重的会造成血管被破坏。
3.现有如公开的中国专利,公开号是cn208974407u,名称为一种picc置管患者手臂托架车,公开了一种托架车能够将患者的手臂得到的固定便于消毒,又能在置管时将手臂放置。但是本设计对于后续置管不能起到辅助的作用,置管过程还是容易出现失败的可能。此外整个托架车无法根据患者的病床、手术床等的高度随之调节相应的高度,不利于配合置管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心静脉置管手臂手腕调节托架。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现有的picc置管手臂托架装置无法根据病床、手术床等的高度自由调节,以及置管过程中对手臂位置调整不到,容易出现置管失败现象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架、滑动调节托架和安置板;所述的底架为可调节升降结构,底架的下方安装滚轮;所述的滑动调节托架和安置板相邻排列并安装在底架上;所述安置板与外界相邻的一端设有肩部垫块。
7.本装置中底架能实现对滑动调节托架和安置板的高度调节,使之与病人所处的位置相适配,滑动调节托架取代了原来人为的托举,节约了人力,又能保证手臂的伸展的状态最佳。肩部垫块对置管过程手臂的肌肉有支持作用,保证置管的流畅性,又能保证手臂与肩部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8.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架包括底板、顶板、绞架和脚踏式液压装置;所述的绞架分成两组,包括第一绞架组合和第二绞架组合;所述的第一绞架组合和第二绞架组合之间利用连杆连接;所述的第一绞架组合和第二绞架组合均包括两根支撑杆,分别为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成x型交叉分布在底架的侧边缘位置;所述脚踏式液压装置包括油泵、油缸、脚踏板、泄压手柄;所述的油泵固定安装在底板处,所述的油泵处安装脚踏板和泄压手柄;所述油缸的一端固定安装的底板处,油缸上的活塞杆端部与连杆铰接;所述的油泵和油缸之间利用油管导通。
9.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中间位置相互铰接连接,所述底板和顶板上分别设有位置对应的定位块,所述的定位块处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
与顶板铰接,另一端装嵌在底板上的滑槽处;所述的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底板铰接,另一端装嵌在顶板上的滑槽处;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第一绞架组合的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绞架组合的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调节托架包括滑轨、滑移座和调节机构;所述的滑轨有两道,分布在顶板上,所述的滑移座横跨于滑轨上,所述滑移座的底部设有与滑轨相适配的滑槽;所述的调节机构活动安装在滑移座的上表面;所述的滑轨一端与安置板接触,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滑轨上设有两块弹性限位块;所述的滑移座位于两块弹性限位块之间。
11.再进一步地,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底座和调节杆;所述滑移座的上表设有锥形开槽,所述调节底座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锥形开槽相适配的锥形滑道;所述调节杆固定安装在调节底座上,所述的调节杆至少有三个支杆,所述的支杆上安装调节滑套。
12.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有三个支杆,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与调节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杆的端部利用第一调节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杆的一端利用第二调节螺栓连接;所述第三支杆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调节滑套穿过第三支杆的自由端安装在第三支杆上。
13.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调节滑套包括壳体、按压块和手腕支撑板;所述的壳体上设有上下贯通并提供第三支杆穿过的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相邻处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的按压块装嵌在第二安装孔处;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挡块,所述挡块的表面设有凹口;所述按压块包括按压头和设于按压头侧面的第一顶块,所述的按压头露于第二安装孔外侧,所述的第一顶块位于壳体内部;所述按压头的内部设有导向孔,所述的导向孔内安装弹簧,所述的弹簧一端接触导向孔的底部,另一端抵触在凹口处,所述的第二安装孔为斜向开口,所述的按压块倾斜安装。
14.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两端设有端盖,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内壁设有第二顶块,所述的手腕支撑板为弧形结构,所述手腕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的第二端盖之间利用连接轴连接,所述的手腕支撑板处设有收紧带。
15.进一步地,所述的肩部垫块包括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和中心垫块,所述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分别设于中心垫块的两侧,且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的高度高于中心垫块,所述第二挡块的右端设有缺口,所述第二挡块的的长度小于第一挡块的长度;所述中心垫块的上表面为斜面结构,较低的一端指向安置板,较高的一端朝向安置板的外侧。
16.进一步地,所述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杆上设有滑动限位槽,所述的滑动限位槽上设有若干限位槽孔;所述底板上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底板的侧边铰接,另一端与设有卡接轴。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8.1、本装置能够实现整体上下高度的调节,还能实现滑动调节托架的前后移动,能够保证整体与病床、手术床等的高度保持一致,又能适用于不同患者手臂长短不一的。
19.2、调节杆设计为多个支杆铰接的结构,能够适应不同患者手臂托举的高度。
20.3、滑动调节托架的调节滑套能够在第三支杆上自由滑动和固定。当按下按压块,其第一顶块与第三支杆分离,调节滑套可以自由移动,当松开按压块,其第一顶块与第三支杆相抵触,起到固定位置的作用。
21.4、肩部垫块的主要作用是使手臂舒展后与肩部保持在同一直线上,使手臂与身体
之间保持接近直角的姿势,又能保持靠近肩部的手臂内侧肌肉不会随意晃动,保证置管的通畅,顺利完成。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底架的局部示意图。
24.图3本实用新型俯视状态的局部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调节滑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肩部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底架;10.底板;11.油泵;12.脚踏板;13.泄压手柄;14.顶板;140.滑轨;141. 弹性限位块;15.定位块;150.滑槽;16.第二支撑杆;160.滑动限位槽;161.限位杆;162.卡接轴;17.第一支撑杆;18.油缸;180.连杆;19.油管;2.滑动调节托架;20.滑移座;200. 锥形开槽;21.调节机构;210.锥形滑道;211.调节底座;212.调节杆;2120.第一支杆;2121. 第二支杆;2122. 第三支杆;213.调节滑套;2130.第一端盖;2131.第二顶块;2132.壳体;2133.第一开孔;2134.第一顶块;2135. 按压块;2136.导向孔;2137.第二安装孔;2138.弹簧;2139.第二端盖;2140.连接轴;2141.手腕支撑板;2142.收紧带;2143.凹口;2144.挡块;22.第一调节螺栓;23.第二调节螺栓;3.安置板;4.肩部垫块;40.第二挡块;41.中心垫块;42.第一挡块;43.缺口;5.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架1、滑动调节托架2和安置板3。底架1为可调节升降结构,底架1的下方安装滚轮5,滑动调节托架2和安置板3相邻排列并安装在底架1上;安置板3与外界相邻的一端设有肩部垫块4。底架1能够带动滑动调节托架2和安置板3实现上下移动,滑动调节托架2能够实现左右滑移来配合手臂的长短及及对手臂的支撑。
31.如图1、2所示,底架1包括底板10、顶板14、绞架和脚踏式液压装置。绞架分成两组,包括第一绞架组合和第二绞架组合,第一绞架组合和第二绞架组合之间利用连杆180连接。第一绞架组合和第二绞架组合均包括两根支撑杆,分别为第一支撑杆17和第二支撑杆16。第一支撑杆17和第二支撑杆16成x型交叉分布在底架1的侧边缘位置。
32.第一支撑杆17和第二支撑杆16的中间位置相互铰接连接。底板10和顶板14上分别设有位置对应的定位块15,定位块15处设有滑槽150。第一支撑杆17的一端与顶板14铰接,另一端装嵌在底板10上的滑槽150处。第二支撑杆16的一端与底板10铰接,另一端装嵌在顶板14上的滑槽150处。连杆180的一端与第一绞架组合的第二支撑杆1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绞架组合的第二支撑杆16固定连接。因此第一支撑杆17和第二支撑杆16的一端可沿着铰接处转动,另一端可在滑槽150处滑动,以此来调节绞架的距离底板10的高度。
33.脚踏式液压装置包括油泵11、油缸18、脚踏板12、泄压手柄13。油泵11固定安装在底板10处,油泵11处安装脚踏板12和泄压手柄13;油缸18的一端固定安装的底板10处,油缸18上的活塞杆端部与连杆180铰接,油泵11和油缸18之间利用油管19导通。需要上移顶板14
时,脚踏板12在踩踏过程中能将油泵11内的液压油推向油缸18,促使油缸18内的液压油逐渐增多,并推动活塞向外侧移动,此时连接活塞的活塞杆不断推动连杆18向上,从而促使第二支撑杆16带动顶板不断上移。相反,如果需要降低顶板14的位置时,则推动泄压手柄13,将油泵11内的液压释放,油缸18内压力消失,活塞及活塞杆回位,顶板14降低。
34.如图1、2所示,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杆16上设有滑动限位槽160,滑动限位槽160上设有若干限位槽孔;底板10上设有限位杆161,限位杆161的一端与底板10的侧边铰接,另一端与设有卡接轴162。使用时,卡接轴162直接卡在限位槽孔处,不能左右滑移。卡接轴162与滑动限位槽160的配合,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绞架调整至合适的位置时,为了避免顶板14上方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而使绞架出现滑动。保证了顶板14的预设位置。
35.如图1、4所示,滑动调节托架2包括滑轨140、滑移座20和调节机构21。滑轨140有两道,分布在顶板10上。滑移座20横跨于滑轨140上,滑移座20的底部设有与滑轨140相适配的滑槽。调节机构21活动安装在滑移座20的上表面。滑轨140一端与安置板3接触,另一端为自由端,滑轨140上设有两块弹性限位块141。滑移座20位于两块弹性限位块141之间。滑移座20在滑轨140处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受到弹性限位滑块141的前后限制,起到定位的作用。
36.如图1、3、4所示,调节机构21包括调节底座211和调节杆212。滑移座20的上表设有锥形开槽200,调节底座211的底部设有与锥形开槽200相适配的锥形滑道210。调节杆212固定安装在调节底座211上,调节杆212至少有三个支杆,支杆上安装调节滑套213。调节底座211可沿着滑移座20的开槽200滑动。
37.安置板3的作用是平放患者的手臂,使手臂处于打开的状态,当安置板3 的长度小于患者的手臂长度时,可拆卸靠近安置板3处的弹性限位块141,使滑移座20与安置板3拼接,同时调节底座211沿着滑移座20的开槽200滑移至边侧,这样能够为手臂及手腕的安置提供空间。
38.如图3、4所示,调节杆212有三个支杆,包括第一支杆2120、第二支杆2121和第三支杆2122。第一支杆2120的一端与调节底座2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杆2121的端部利用第一调节螺栓22连接;第二支杆2121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杆2122的一端利用第二调节螺栓23连接;第三支杆212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调节滑套213穿过第三支杆2122的自由端安装在第三支杆2122上。使用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二支杆2121和第三个支杆2122的弯折角度来适应不同患者手臂的长度及手臂需要抬起的高度。松开第一调节螺栓22或第二调节螺栓23调整第二支杆2121和第三支杆2122的位置,位置确定后,拧紧第一调节螺栓22或第二调节螺栓23即可。
39.如图5所示,调节滑套213包括壳体2132、按压块2135和手腕支撑板2141。壳体2132内部为中空结构,壳体2132上设有上下贯通并提供第三支杆2122穿过的第一开孔2133,第一开孔2133相邻处设有第二安装孔2137。按压块2135装嵌在第二安装孔2137处。壳体2132的内部设有挡块2144,挡块2144的表面设有凹口2143。按压块2135包括按压头和设于按压头侧面的第一顶块2134,按压头露于第二安装孔2137外侧,第一顶块2135位于壳体2132内部,按压头的内部设有导向孔2136,导向孔21361内安装弹簧2138。弹簧2138一端接触导向孔2136的底部,另一端抵触在凹口2143处,第二安装孔2137为斜向开口,按压块2135倾斜安装。
40.壳体2132的两端设有端盖,包括第一端盖2130和第二端盖2139。第一端盖2130的
内壁设有第二顶块2131。手腕支撑板2141为弧形结构,手腕支撑板2141的一侧与第二端盖2139之间利用连接轴2140连接,手腕支撑板2141处设有收紧带2142。
41.第三支杆2122穿过第一开孔2133,当不施加压力于按压块2135时,按压块2135处于复位状态,第一顶块2134与第二顶块2131相互挤压第三支杆,调节滑套213能够稳固地定位于第三支杆2122上。当需要调节调节滑套213的位置时,按压按压块2135的按压头,按压块2135沿着斜向下移,此时,第一顶块2134与第三支杆2122分离,调节滑套213便能自由移动,松开按压头,按压块2135在弹簧2138的复位力作用下上移,第一顶块2134又恢复至与第三支杆相抵触的状态。而手腕支撑板2141呈弧形结构,手部可完全放置在上面,收紧带2142能够将手腕与手腕支撑板2141紧密连接,避免手部滑落。此外,连接轴2140使得手腕支撑板2141可沿着该轴旋转,依此调节手腕放置的角度。
42.如图1、3、6所示,肩部垫块4包括第一挡块42、第二挡块40和中心垫块41,第一挡块42和第二挡块40分别设于中心垫块41的两侧,且第一挡块42和第二挡块41的高度高于中心垫块41,第二挡块40的右端设有缺口43,第二挡块40的长度小于第一挡块42的长度;中心垫块41的上表面为斜面结构,较低的一端指向安置板3,较高的一端朝向安置板3的外侧(与病床、手术床等相邻)。第一挡块42从手臂延伸至肩部,确保手臂与肩部保持在同一直线上,第二挡块40与身体相抵触,确保手臂与身体之间的夹角接近直角,又能保持靠近肩部的手臂内侧肌肉不会随意晃动,中心垫块41为斜面结构,对肩部有支撑作用,又能使手臂和肩部完全舒展,便于置管。
4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是:首先托架整体与病床的高度进行配合,利用底架1上设置的可调节结构将托架整体调节适合患者进行置管的高度。其次,患者展开手臂,手腕安置在手腕支撑板2141处,并利用收紧带2142固定。根据患者手臂的长度可以适当调节滑移座20的距离以及调节杆212上各个支杆的角度和高度,使得患者的手臂保持合适的高度及伸展状态;随后医护人员可对支撑起的手臂的内侧外侧进行全部消毒,同时在安置板3上是可以铺设垫巾的;手臂消毒完毕后,手臂平放在安置板3上,肩部垫块4置于肩部位置,固定了手臂与肩膀之间的夹角,同时肩部垫块4还能将手臂处的肌肉进行适当托举,有利于置管的顺利进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