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42113发布日期:2021-10-24 06:57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


背景技术:

2.足踝部损伤和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患者初期治疗及手术后,要求患肢避免负重。目前,患者大多采用普通腋下拐杖,通过腋下和腕部受力实现足踝部避免负重,然而长时间的腋下和腕部过度受力,常出现使用者腋下和腕部疼痛,同时患肢处于下垂状态,受伤部位充血、胀痛,不利于术后康复。
3.中国专利文献:cn202010710113.6。申请日2020.07.22,专利名称为:一种带有座椅功能的可伸缩新型拐杖。公开了一种带有座椅功能的可伸缩新型拐杖,包括手柄组件和拐杖主体,手柄组件底部设有套管,套管套设在拐杖主体顶部;手柄组件包括第一开合手柄和第二开合手柄,第一开合手柄与第二开合手柄镜面对称,套管顶部设有连接凸起,第一开合手柄与第二开合手柄底部均通铰接设置在连接凸起上;拐杖主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伸缩管、内螺纹套、紧固套、伸缩杆和触地端帽。
4.中国专利文献:cn201921461406.4,申请日2019.09.04,专利名称为:一种下肢助行器,包括u字形的腰部骨架,所述腰部骨架的两下端分别设置有大腿骨架,所述腰部骨架与两个所述大腿骨架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大腿骨架相对所述腰部骨架运动的髋部驱动模块;各所述大腿骨架的中间设置有膝部绷带环,各所述大腿骨架的下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小腿骨架,所述大腿骨架与所述小腿骨架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小腿骨架相对所述大腿骨架运动的膝部驱动模块。
5.上述专利文献cn202010710113.6中的一种带有座椅功能的可伸缩新型拐杖,采用拐杖主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伸缩管、内螺纹套、紧固套、伸缩杆和触地端帽,拐杖高度可调节,可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人的不同需求,可开合手柄使得拐杖随时可以变成临时凳子,方便休息,底部防滑设计,增加安全系数,携带方便,适用于旅游、散步甚至驱赶狗蛇等威胁,一物多用;而专利文献cn201921461406.4中的一种下肢助行器,则采用各小腿骨架的下端可转动的设置有脚部连接轴,小腿骨架与脚部连接轴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踝部驱动模块,各脚部连接轴的中间均固定设置有脚部踏板,该实施新型具有良好的助行和康复效果并且能够适应不同患者的下肢长度。但是关于一种能够避免腋下和腕部过度用力,同时防止患肢由于下垂而导致受伤部位充血、胀痛问题,且方便使用的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目前则没有相关的报道。
6.综上所述,亟需一种能够避免腋下和腕部过度用力,同时防止患肢由于下垂而导致受伤部位充血、胀痛问题,且方便使用的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腋下和腕部过度用
力,同时防止患肢由于下垂而导致受伤部位充血、胀痛问题,且方便使用的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所述的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包括主体和支撑组件;所述的主体上端为手柄,中部设有多对弹性柱,底部设有防滑套;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套筒、调节孔、支撑柱、支撑板、加强柱、海绵垫;所述的套筒设于本体外围;所述的调节孔设于套筒表面;所述的支撑柱末端与套筒上端内侧连接;所述的加强柱两端分别与支撑柱前端和套筒下端内侧连接;所述的支撑板设于支撑柱与海绵垫之间,且所述海绵垫的长度大于支撑板的长度;所述的海绵垫表面前后方向为凹面结构。
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主体为金属空管结构,截面为圆环形。
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手柄形态为“l”型、“t”型或倒三角形。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弹性柱为弹性可压缩结构,前端表面为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弹性柱数量不少于4对。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套筒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内镜大于主体外径。
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调节孔有两对,且分别设于套筒表现上下位置,且所述调节孔的直径大于弹性柱的直径。
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本体底部设有多条支撑脚,且所述支撑脚底部设有防滑套。
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凹面结构两侧还设有系带。
17.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8.1、弹性柱为弹性可压缩结构,通过按压弹性柱便可使得弹性柱向主体内部收缩,从而便于根据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调节套筒的高度,当弹性柱与调节孔位置相对后,弹性柱便可自动向外弹出,从而实现支撑套筒,防止下滑。
19.2、支撑柱末端与套筒上端内侧连接,加强柱两端分别与支撑柱前端和套筒下端内侧连接的设计,当使用者的膝部或小腿上段放置于支撑组件的海绵垫上时,通过加强柱的设计可减少因支撑柱长期使用产生变形和断裂的风险,保证使用安全。
20.3、海绵垫为海绵弹性材料,且长度大于支撑板长度设计,可提高使用者的膝部或小腿上段放置的舒适度,通过表面的凹面结构,有利于使用者的膝部或小腿上段放置的防滑性。
21.4、通过在本体底部设置有多条支撑脚,且支撑脚底部同样设有防滑套,在具有防滑功能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当患者膝部或小腿上端受力在支撑组件上时,可使得受力点与支撑点在同一轴线上,从而保证本体的稳定支撑。
22.5、通过在海绵垫表面凹面结构的两侧设有系带,在使用者时,便可将支撑组件与患肢膝部或小腿上段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可通过膝部或小腿上段带动助行器本体向前放置,一定程度上减轻患侧手部的劳动强度,同时,当使用者暂停休息时,患侧手部也可以完全脱离手柄,而不用担心助行器本体摔倒的问题。
23.6、通过本体和支撑组件的组合设计,能够避免使用者腋下和腕部过度用力,同时防止患肢由于下垂而导致受伤部位充血、胀痛问题。
附图说明
24.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的前视图。
26.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的左视图。
27.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的平面示意图。
28.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的前视图。
29.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1.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致的方式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点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32.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33.1.主体
ꢀꢀꢀꢀꢀꢀꢀꢀꢀꢀꢀꢀꢀꢀꢀ
11.手柄
34.12.弹性柱
ꢀꢀꢀꢀꢀꢀꢀꢀꢀꢀꢀꢀ
13.防滑套
35.14.支撑脚
ꢀꢀꢀꢀꢀꢀꢀꢀꢀꢀꢀꢀ
2.支撑组件
36.21.套筒
ꢀꢀꢀꢀꢀꢀꢀꢀꢀꢀꢀꢀꢀꢀ
22.调节孔
37.23.支撑柱
ꢀꢀꢀꢀꢀꢀꢀꢀꢀꢀꢀꢀ
24.支撑板
38.25.加强柱
ꢀꢀꢀꢀꢀꢀꢀꢀꢀꢀꢀꢀ
26.海绵垫
39.27.系带
40.实施例1
41.请参看附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所述的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包括主体1和支撑组件2;所述的主体1为金属空管结构,截面为圆环形;所述的主体1上端为倒“l”型的手柄11;所述的主体1中部设有多对弹性柱12;所述的主体1底部设有防滑套13;所述的支撑组件2包括套筒21、调节孔22、支撑柱23、支撑板24、加强柱25、海绵垫26;所述的套筒21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内镜大于主体1外径;所述的调节孔22有两对,且分别设于套筒21的上下位置;所述的调节孔22的直径大于弹性柱12的直径;所述的支撑柱23末端与套筒21上端内侧连接;所述的加强柱25两端分别与支撑柱23前端和套筒21下端内侧连接;所述的支撑板24设于支撑柱23表面;所述的海绵垫26设于支撑板24表面,且海绵垫26的长度大于支撑板24的长度;所述的海绵垫26表面前后方向为凹面结构。
4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主体1上端手柄11的心态可为“l”型、“t”型或倒三角形,便于使用者手部的抓持和提拉;所述的主体1中部设有的弹性柱12数量不少于4对;所述的弹
性柱12前端为圆弧形结构,便于与套筒21上设有的调节孔22进行配个固定;所述的设于主体1底部的防滑套13采用橡胶材料,具有防滑功能,且防滑套13与本体1底部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套筒21内径大于主体1外径,便于套筒21上下高度的调节,且可实现从主体1下端完成套筒21的安装;所述的调节孔22直径大于弹性柱12的直径,使得弹性柱12可从调节孔22中伸出;所述的弹性柱12为弹性可压缩结构,通过按压弹性柱12便可使得弹性柱12向主体1内部收缩,从而便于根据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调节套筒21的高度,当弹性柱12与调节孔22位置相对后,弹性柱12便可自动向外弹出,从而实现支撑套筒21,防止下滑;所述的支撑柱23末端与套筒21上端内侧连接,加强柱25两端分别与支撑柱23前端和套筒21下端内侧连接的设计,当使用者的膝部或小腿上段放置于支撑组件2的海绵垫26上时,通过加强柱25的设计可减少因支撑柱23长期使用产生变形和断裂的风险,保证使用安全;所述的设于支撑柱23和海绵垫26之间的支撑板24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的海绵垫26为海绵弹性材料,且长度大于支撑板24长度设计,可提高使用者的膝部或小腿上段放置的舒适度,通过表面的凹面结构,有利于使用者的膝部或小腿上段放置的防滑性。
43.本实用新型助行器的使用方法:先将支撑组件2从主体1下端套入,调节到合适高度,再将防滑套13套于主体1下端;支撑组件2朝内,受伤侧膝部或小腿上段跪于支撑组件上,同侧手抓持手柄11;受伤侧膝部或小腿上段受力,支撑在支撑组件上,同时健侧下肢完成向前摆动,健侧下肢踩地支撑期,受伤侧膝部或小腿上段抬起,向前摆动,同时,受伤侧手抓持手柄将助行器随之向前放置,再进行上述周期性动作,完成行走功能;从而能够避免腋下和腕部过度用力,同时防止患肢由于下垂而导致受伤部位充血、胀痛问题。
44.实施例2
45.请参看附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的前视图。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所述的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包括主体1和支撑组件2;所述的主体1为金属空管结构,截面为圆环形;所述的主体1上端为倒“l”型的手柄11;所述的主体1中部设有多对弹性柱12;所述的主体1底部设有多条支撑脚14,且支撑脚14底部同样设有防滑套13;所述的支撑组件2包括套筒21、调节孔22、支撑柱23、支撑板24、加强柱25、海绵垫26;所述的套筒21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内镜大于主体1外径;所述的调节孔22有两对,且分别设于套筒21的上下位置;所述的调节孔22的直径大于弹性柱12的直径;所述的支撑柱23末端与套筒21上端内侧连接;所述的加强柱25两端分别与支撑柱23前端和套筒21下端内侧连接;所述的支撑板24设于支撑柱23表面;所述的海绵垫26设于支撑板24表面,且海绵垫26的长度大于支撑板24的长度;所述的海绵垫26表面前后方向为凹面结构。
4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的主体1底部设有多条支撑脚14,优选为3条;所述的考虑到实施例1中本体1的支撑点与支撑组件2的受力点不在同一轴线上,故助行器在使用时,当患肢膝部或小腿上段受力在支撑组件2上时,由于受力点和支撑点不在同一轴线,故主体1会存在内倾的问题,故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本体1底部设置有多条支撑脚14,且支撑脚14底部同样设有防滑套13,在具有防滑功能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当患者膝部或小腿上端受力在支撑组件2上时,可使得受力点与支撑点在同一轴线上,从而保证本体1的稳定支撑。
47.实施例3
48.请参看附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的前视图。一种
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所述的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包括主体1和支撑组件2;所述的主体1为金属空管结构,截面为圆环形;所述的主体1上端为倒“l”型的手柄11;所述的主体1中部设有多对弹性柱12;所述的主体1底部设有防滑套13;所述的支撑组件2包括套筒21、调节孔22、支撑柱23、支撑板24、加强柱25、海绵垫26;所述的套筒21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内镜大于主体1外径;所述的调节孔22有两对,且分别设于套筒21的上下位置;所述的调节孔22的直径大于弹性柱12的直径;所述的支撑柱23末端与套筒21上端内侧连接;所述的加强柱25两端分别与支撑柱23前端和套筒21下端内侧连接;所述的支撑板24设于支撑柱23表面;所述的海绵垫26设于支撑板24表面,且海绵垫26的长度大于支撑板24的长度;所述的海绵垫26表面前后方向为凹面结构;所述的凹面结构两侧还设有系带27。
4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个,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海绵垫26表面凹面结构的两侧设有系带27;所述的系带27可以为魔术粘贴带、纽扣调节带等可调节系带;所述的考虑到实施例1中的助行器在使用时,助行器本体的移动是完全依靠使用者患侧手部抓取后向前放置,故一定程度上是约束了患侧手部的其它功能,比如,当患者需要停下时由于助行器本体与患肢膝部或小腿上段无固定连接关系,故仍需要使用者患侧手部扶持,避免助行器本体摔倒,所以整个过程中使用者患侧手部基本与本体1上方的手柄11不分离,从而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患侧的手部其它功能;另外,由于助行器本体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故长时间的手部抓取向前放置,使用者患侧手部也会产生酸胀感;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海绵垫26表面凹面结构的两侧设有系带27,在使用者时,便可将支撑组件2与患肢膝部或小腿上段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可通过膝部或小腿上段带动助行器本体向前放置,一定程度上减轻患侧手部的劳动强度,同时,当使用者暂停休息时,患侧手部也可以完全脱离手柄11,而不用担心助行器本体摔倒的问题。
5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膝部支撑功能的助行器,弹性柱为弹性可压缩结构,通过按压弹性柱便可使得弹性柱向主体内部收缩,从而便于根据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调节套筒的高度,当弹性柱与调节孔位置相对后,弹性柱便可自动向外弹出,从而实现支撑套筒,防止下滑;支撑柱末端与套筒上端内侧连接,加强柱两端分别与支撑柱前端和套筒下端内侧连接的设计,当使用者的膝部或小腿上段放置于支撑组件的海绵垫上时,通过加强柱的设计可减少因支撑柱长期使用产生变形和断裂的风险,保证使用安全;海绵垫为海绵弹性材料,且长度大于支撑板长度设计,可提高使用者的膝部或小腿上段放置的舒适度,通过表面的凹面结构,有利于使用者的膝部或小腿上段放置的防滑性;通过在本体底部设置有多条支撑脚,且支撑脚底部同样设有防滑套,在具有防滑功能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当患者膝部或小腿上端受力在支撑组件上时,可使得受力点与支撑点在同一轴线上,从而保证本体的稳定支撑;通过在海绵垫表面凹面结构的两侧设有系带,在使用者时,便可将支撑组件与患肢膝部或小腿上段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可通过膝部或小腿上段带动助行器本体向前放置,一定程度上减轻患侧手部的劳动强度,同时,当使用者暂停休息时,患侧手部也可以完全脱离手柄,而不用担心助行器本体摔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助行器通过本体和支撑组件的组合设计,能够避免使用者腋下和腕部过度用力,同时防止患肢由于下垂而导致受伤部位充血、胀痛问题。
5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
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