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肠外科用营养给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2023发布日期:2021-11-10 00:4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胃肠外科用营养给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营养给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胃肠外科用营养给养装置。


背景技术:

2.胃肠科一般是指消化科,消化科包括消化内科和消化外科,是各级医院为了诊疗消化系统疾病而设置的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疾病,常见的疾病有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癌、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炎症性肠病等。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胃肠科的病人在术后,为保证身体的及时恢复需要对其营养供给。
3.现有的营养给养装置的穿刺器在插入营养瓶内为病人输送营养液时,营养瓶内部穿刺器下方的营养液无法流入到患者的胃管内,从而导致营养液的浪费,进而增加了病人的治疗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胃肠外科用营养给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胃肠外科用营养给养装置,包括给养管,所述给养管外壁匹配设有调节器,所述给养管一端匹配设有连接头,所述给养管另一端匹配设有穿刺器,所述穿刺器通过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给养管活动连接,所述穿刺器内壁设有活动连接的引流管,所述穿刺器与所述引流管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给养管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相匹配的第一滑槽,所述给养管内壁于所述第一滑槽下方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通过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贯通,所述穿刺器外壁于所述给养管上方设有活动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通过第一连接绳与所述第一连接块活动连接,所述给养管外壁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方于所述穿刺器外侧设有卡箍,所述卡箍通过第二连接绳与所述连接环活动连接,所述给养管外壁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活动辊,两个所述第一活动辊通过第一滑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滑轨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给养管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辊外壁一侧设有第一把手。
6.进一步的,所述穿刺器外壁设有第二把手,使用第二把手,对穿刺器进行移动,方便快捷的控制穿刺器。
7.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的长度小于所述穿刺器的长度,确保引流管不会影响穿刺器的使用。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长度大于其宽度,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宽度相匹配,保证第三滑槽不会影响第一连接块的环形滑动。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的距离等于所述穿刺器的长度,确保不会影响穿刺器的工作。
10.进一步的,所述穿刺器与所述给养管的连接处外壁设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杆
通过第二连接块与所述连接管活动连接,确保第一连接杆可以正常工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块、引流管、螺纹、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转盘和第一连接绳,对营养瓶底部的营养液全部进行输送,确保不会造成营养液的浪费,降低病人的治疗成本,通过卡箍可对与营养瓶的连接处进行夹持密封,确保给养管不会因连接不牢固而与营养瓶分离。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活动辊、第一滑轨、第一连接杆和第一把手,在营养液无法自动输送的情况下进行手动输送营养液,确保可以将营养液全部输送,不会使营养液浪费。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主视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另一角度的主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给养管和穿刺器连接的主视剖面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穿刺器的主视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给养管的主视剖面图;
20.图中:1、给养管;2、调节器;3、连接头;4、穿刺器;5、第一连接块;6、引流管; 7、螺纹;8、第一滑槽;9、第二滑槽;10、第三滑槽;11、转盘;12、第一连接绳;13、连接环;14、卡箍;15、第二连接绳;16、第一活动辊;17、第一滑轨;18、第一连接杆; 19、第一把手;20、第二把手;21、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胃肠外科用营养给养装置,包括给养管 1,所述给养管1外壁匹配设有调节器2,所述给养管1一端匹配设有连接头3,所述给养管 1另一端匹配设有穿刺器4,所述穿刺器4通过第一连接块5与所述给养管1活动连接,所述穿刺器4内壁设有活动连接的引流管6,所述穿刺器4与所述引流管6通过螺纹7活动连接,所述给养管1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5相匹配的第一滑槽8,所述给养管1内壁于所述第一滑槽8下方设有第二滑槽9,所述第二滑槽9通过第三滑槽10与所述第一滑槽8贯通,所述穿刺器4外壁于所述给养管1上方设有活动连接的转盘11,所述转盘11通过第一连接绳12与所述第一连接块5活动连接,所述给养管1外壁设有连接环13,所述连接环13 上方于所述穿刺器4外侧设有卡箍14,所述卡箍14通过第二连接绳15与所述连接环13活动连接。
23.所述穿刺器4外壁设有第二把手20,使用第二把手20,对穿刺器4进行移动,方便快捷的控制穿刺器4。
24.所述引流管6的长度小于所述穿刺器4的长度,确保引流管6不会影响穿刺器4的使用。
25.所述第一连接块5的长度大于其宽度,所述第三滑槽10与所述第一连接块5的宽度相匹配,保证第三滑槽10不会影响第一连接块5的环形滑动。
26.所述第一滑槽8与所述第二滑槽9的距离等于所述穿刺器4的长度,确保不会影响穿刺器4的工作。
2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用时,将给养管1一端通过连接头3与病人的胃管进行连接,而给养管1的另一端则通过穿刺器4与含有营养液的营养瓶进行连接,将穿刺器4连接至营养瓶内部,使用卡箍14,对穿刺器4与营养瓶的连接处进行夹持密封,防止穿刺器4与营养瓶的连接处间隙过大,避免对营养液的输送造成影响,当营养瓶内部的营养液低于穿刺器4时,旋转穿刺器4,使穿刺器4通过第一连接块5在第一滑槽8中移动,穿刺器4会通过螺纹7 带动引流管6移动,使穿刺器4内部的引流管6移动至穿刺器4外部时,转动转盘11,转盘 11带动第一连接绳12移动,第一连接绳12带动第一连接块5移动,使第一连接块5移动至第三滑槽10中,通过第三滑槽10将第一连接块5向下移动,第一连接块5会带动穿刺器4 向下移动,穿刺器4带动引流管6移动,使引流管6的顶端移动至营养液的最低处,再次使用卡箍14,对引流管6和营养液的连接处进行夹持密封,防止引流管6与营养瓶的连接处漏气,避免对营养液的输送造成影响,此时可以对营养液进行全部输送,避免浪费营养液,通过第一连接块5、引流管6、螺纹7、第一滑槽8、第二滑槽9、第三滑槽10、转盘11和第一连接绳12,对营养瓶底部的营养液全部进行输送,确保不会造成营养液的浪费,降低病人的治疗成本,通过卡箍14可对与营养瓶的连接处进行夹持密封,确保给养管1不会因连接不牢固而与营养瓶分离。
28.请参阅图1

2,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胃肠外科用营养给养装置,还包括对称设于所述给养管1外壁两侧的第一活动辊16,两个所述第一活动辊16通过第一滑轨17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滑轨17通过第一连接杆18与所述给养管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辊16 外壁一侧设有第一把手19。
29.所述穿刺器4与所述给养管1的连接处外壁设有连接管21,所述第一连接杆18通过第二连接块与所述连接管21活动连接,确保第一连接杆18可以正常工作。
3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用时,由于营养瓶内的营养液是根据自身的重力进行输送,所以当营养瓶内的营养液不足时,则会对营养液的输送产生影响,此时使用第一活动辊16,通过第一滑轨17调节两个第一活动辊16之间的距离,使其适用于给养管1,调节好两个第一活动辊16之间的距离后,使用第一把手19,使第一把手19带动第一活动辊16转动,第一活动辊16会对给养管1进行重复挤压,对给养管1内部的营养液产生推力,使给养管1内部的营养液进行输送,确保将所有的营养液全部输送完全,不会造成营养液的浪费,通过第一活动辊16、第一滑轨17、第一连接杆18和第一把手19,在营养液无法自动输送的情况下进行手动输送营养液,确保可以将营养液全部输送,不会使营养液浪费。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2.参照说明书附图1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块5、引流管6、螺纹7、第一滑槽 8、第二滑槽9、第三滑槽10、转盘11和第一连接绳12,对营养瓶底部的营养液全部进行输送,确保不会造成营养液的浪费,降低病人的治疗成本,通过卡箍14可对与营养瓶的连接处进行夹持密封,确保给养管1不会因连接不牢固而与营养瓶分离。
33.进一步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活动辊16、第一滑轨17、第一连接杆18和第一把手19,在营养液无法自动输送的情况下进行手动输送营养液,确保可以将营养液全部输送,不会使营养液浪费。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