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静脉采血用体位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17859发布日期:2021-08-27 10:5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静脉采血用体位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静脉采血用体位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患儿进行抽血时,由于患儿的血管抽血条件较差,因此多采用颈静脉抽血;在进行颈静脉抽血时,需要使患儿脖子后仰,以便于将患儿的颈静脉完全暴露,然后将头扭向一边,便于医护人员操作;但是在实际操作时,患儿自控力较差,无法长时间保持姿势,造成头部容易发生摆动,影响医护人员抽血;另外患儿容易感觉不舒服并产生恐惧,给医护人员的操作带来较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静脉采血用体位辅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颈静脉采血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颈静脉采血用体位辅助装置,包括床体,床体上设有头部固定调节装置;所述头部固定调节装置包括头部固定结构和与头部固定结构相配合的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包括与床体转动连接的第一主轴,第一主轴上设有第一蜗杆,第一蜗杆上啮合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同轴固接有与床体转动连接的转动块,转动块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板,床体上设有与支撑板相配合的第二转动组件,支撑板的转轴与转动块的转轴垂直设置;所述头部固定结构包括与支撑板转动连接的双向丝杆,双向丝杆上螺接有一对互相配合的头部夹持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与床体转动连接的第二主轴,第二主轴上固接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上啮合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二蜗杆,第二蜗杆上啮合有第二蜗轮,第二蜗轮与支撑板的转轴同轴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夹持组件包括与双向丝杆螺接的下推板,下推板与支撑板滑动连接,下推板上固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上转动连接有压板,下推板上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调节丝杆上螺接有与下推板滑动连接的上推板,上推板上转动连接有推杆,推杆与压板中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滑动连接有u型板,u型板上固接有头部限位板,头部限位板设于一对夹持板之间;所述支撑板内设有与u型板相配合的顶簧,支撑板上还设有与u型板相配合的紧固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床体包括床板,床板上设有支腿;所述床板上还设有固定带,床板靠近支撑板的一端设有一对肩部限位板,一对所述肩部限位板设于支撑板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包括腰部固定带和与腰部固定带相对应的胸部固定带,腰部固定带和胸部固定带均包括刺毛固定带和圆毛固定带;所述刺毛固定带上设有刺毛魔术贴,圆毛固定带上设有与刺毛魔术贴相配合的圆毛魔术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夹持板和压板相配合对患儿的头部进行完整的夹持,通过肩部限位板对患儿的肩部进行限位,通过u型板、紧固螺栓和头部限位板对患儿的头部进行限位,提高本实用新型对患儿头部固定的稳定性。

2、设置第一蜗杆和第一蜗轮相啮合带动患儿扭头,设置第二蜗杆和第二蜗轮相啮合带动患儿仰头,一则通过第二蜗杆和第二蜗轮的减速效果,使患儿头部缓慢转动,另外通过第二蜗杆和第二蜗轮的单向传递,使支撑板更加的稳定,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头部固定调节装置的第一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头部固定调节装置的第二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头部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腿,2、床板,3、固定带,4、肩部限位板,5、头部固定调节装置,6、第一主轴,7、第二主轴,8、第一蜗杆,9、第一蜗轮,10、转动块,11、支撑板,12、下推板,13、夹持板,14、上推板,15、压板,16、头部限位板,17、推杆,18、u型板,19、调节丝杆,20、双向丝杆,21、主动锥齿轮,22、第二蜗杆,23、第二蜗轮,24、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颈静脉采血用体位辅助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床体,床体上设有头部固定调节装置5;所述头部固定调节装置5包括头部固定结构和与头部固定结构相配合的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包括与床体转动连接的第一主轴6,第一主轴6上设有旋钮,第一主轴6上设有第一蜗杆8,第一蜗杆8上啮合有第一蜗轮9;所述第一蜗轮9同轴固接有与床体转动连接的转动块10,转动块10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板11,床体上设有与支撑板11相配合的第二转动组件,支撑板11的转轴与转动块10的转轴垂直设置;所述头部固定结构包括与支撑板11转动连接的双向丝杆20,双向丝杆20上设有旋钮,双向丝杆20上螺接有一对互相配合的头部夹持组件。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患儿躺在床体上,将头放置在支撑板11上,转动双向丝杆20,双向丝杆20带动一对头部夹持组件对患儿的头部进行夹持固定;第二转动组件动作带动支撑板11沿转动块10转动,支撑板11和头部夹持组件相配合带动患儿头部仰起,以便于将患儿的颈静脉完全暴露;第一主轴6转动,第一主轴6通过第一蜗杆8和第一蜗轮9相配合带动转动块10转动,转动块10带动支撑板11转动,支撑板11带动患儿扭头,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与床体转动连接的第二主轴7,第二主轴7上设有旋钮,第二主轴7上固接有主动锥齿轮21,主动锥齿轮21上啮合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二蜗杆22,第二蜗杆22上啮合有第二蜗轮23,第二蜗轮23与支撑板11的转轴同轴固接。

第二转动组件在使用时,通过旋钮带动第二主轴7转动,第二主轴7通过主动锥齿轮21和从动锥齿轮相配合带动第二蜗杆22转动,第二蜗杆22通过第二蜗轮23带动支撑板11沿转动块10转动,支撑板11带动患者进行仰头,以便颈静脉充分暴露,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设置第二蜗杆22和第二蜗轮23相啮合带动支撑板11转动,一则通过第二蜗杆22和第二蜗轮23的减速效果,使患儿头部缓慢转动,另外通过第二蜗杆22和第二蜗轮23的单向传递,使支撑板11更加的稳定,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头部夹持组件包括与双向丝杆20螺接的下推板12,下推板12与支撑板11滑动连接,下推板12上固接有夹持板13;所述夹持板13上转动连接有压板15,下推板12上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19,调节丝杆19上设有旋钮,调节丝杆19上螺接有与下推板12滑动连接的上推板14,上推板14上转动连接有推杆17,推杆17与压板15中部转动连接。

头部夹持组件在使用时,双向丝杆20带动下推板12沿支撑板11滑动连接,下推板12带动夹持板13对患儿头部进行夹持;通过旋钮带动调节丝杆19转动,调节丝杆19带动上推板14沿下推板12滑动,上推板14通过推杆17带动压板15沿夹持板13转动,对患儿面部进行夹持;使用夹持板13和压板15相配合对患儿的头部进行完整的夹持,提高本实用新型对患儿头部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11上滑动连接有u型板18,u型板18上固接有头部限位板16,头部限位板16设于一对夹持板13之间;所述支撑板11内设有与u型板18相配合的顶簧,支撑板11上还设有与u型板18相配合的紧固螺栓24;设置头部限位板16放置患儿头部沿支撑板11滑动,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床体包括床板2,床板2上设有支腿1;所述床板2上还设有固定带3,床板2靠近支撑板11的一端设有一对肩部限位板4,一对所述肩部限位板4设于支撑板11两侧,通过肩部限位板4对患儿的肩部进行限位,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3包括腰部固定带和与腰部固定带相对应的胸部固定带,腰部固定带和胸部固定带均包括刺毛固定带和圆毛固定带;所述刺毛固定带上设有刺毛魔术贴,圆毛固定带上设有与刺毛魔术贴相配合的圆毛魔术贴;通过腰部固定带和胸部固定带对患儿的身体进行固定,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患儿躺在床体上,将头放置在支撑板11上,转动双向丝杆20,双向丝杆20带动下推板12沿支撑板11滑动连接,下推板12带动夹持板13对患儿头部进行夹持;通过旋钮带动调节丝杆19转动,调节丝杆19带动上推板14沿下推板12滑动,上推板14通过推杆17带动压板15沿夹持板13转动,对患儿面部进行夹持;移动u型板18,使头部限位板16与患者头部相接触,使用紧固螺栓24对u型板18进行固定,通过腰部固定带和胸部固定带对患儿的身体进行固定。

通过旋钮带动第二主轴7转动,第二主轴7通过主动锥齿轮21和从动锥齿轮相配合带动第二蜗杆22转动,第二蜗杆22通过第二蜗轮23带动支撑板11沿转动块10转动,支撑板11带动患者进行仰头,以便颈静脉充分暴露;第一主轴6转动,第一主轴6通过第一蜗杆8和第一蜗轮9相配合带动转动块10转动,转动块10带动支撑板11转动,支撑板11带动患儿扭头,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