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头颈部固定保护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66110发布日期:2021-10-24 09:28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头颈部固定保护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护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术头颈部固定保护枕。


背景技术:

2.手术指医生用医疗器械对病人身体进行的切除、缝合等治疗。以刀、剪、针等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的操作,来维持患者的健康,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方法,目的是医治或诊断疾病,如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器官、改善机体的功能和形态等,随着外科学的发展,手术领域不断扩大,已能在人体任何部位进行,应用的器械也不断更新而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患者的头颈部发生晃动,需要对患者的头颈部进行固定保护,但是现有的固定装置结构较为单一,不便于工作人员对患者的头颈部进行固定,同时现有装置的位置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固定,很容易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术头颈部固定保护枕,其解决了不便于工作人员对患者的头颈部进行固定,以及现有装置的位置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固定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术头颈部固定保护枕,包括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抽气泵,所述电动抽气泵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固定槽的表面设置有充气囊,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充气囊的侧面,所述三通管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气管,所述第三导气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调节仓,所述调节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的表面均套接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固定槽的上表面设置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通过销轴和连接板活动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座和连接板均有两组,且对称排列在第二连接座的顶端,所述第一螺纹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旋钮。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表面开设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调节仓的下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座穿设在限位槽的内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柱共有四个,且呈矩形排列在固定槽的上表面,所述夹持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为橡胶材料制成。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第三导气
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管的上表面,所述连接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盘。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能仓,所述储能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固定槽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的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该手术头颈部固定保护枕,通过设置第一螺纹柱、第二螺纹柱和螺纹帽,当工作人员使用该装置对患者的头颈部进行固定保护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转动旋钮,在第一螺纹柱、第二螺纹柱和螺纹帽的配合下,能够使第一连接座通过连接板带动第二连接座下表面的夹持板贴合在患者的额头表面,从而实现了对患者头颈部进行固定的目的。
12.2、该手术头颈部固定保护枕,通过设置第一电磁阀和充气囊,当工作人员使用该装置对患者的头颈部进行固定保护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控制开关启动电动抽气泵,即可对充气囊进行充气,同时在第一电磁阀的配合下,能够避免充气囊内部的气体排出,从而便于患者将头部放置在固定槽的内部。
13.3、该手术头颈部固定保护枕,通过设置吸盘和第二电磁阀,当工作人员在对该装置进行固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控制开关启动电动抽气泵,即可通过第二导气管将连接管底端吸盘内部的气体进行吸取,同时在第二电磁阀的配合下,能够使避免第三导气管内部的气体进入吸盘的内部,从而达到了对该装置进行固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槽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固定槽;2、支撑柱;3、支撑板;4、调节仓;5、第一螺纹柱;6、第二螺纹柱;7、第一转轴;8、限位槽;9、第一连接座;10、连接板;11、第二连接座;12、夹持板;13、防护垫;14、旋钮;15、电动抽气泵;16、第一导气管;17、三通管;18、第二导气管;19、第一电磁阀;20、充气囊;21、第三导气管;22、第二电磁阀;23、连接管;24、吸盘;25、储能仓;26、蓄电池;27、控制开关;28、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
21.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术头颈部固定保护枕,包括固定槽1,固定槽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抽气泵15,电动抽气泵1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16,第
一导气管1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通管17,三通管17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气管18,第二导气管18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9,通过设置第一电磁阀19和充气囊20,当工作人员使用该装置对患者的头颈部进行固定保护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控制开关27启动电动抽气泵15,即可对充气囊20进行充气,同时在第一电磁阀19的配合下,能够避免充气囊20内部的气体排出,从而便于患者将头部放置在固定槽1的内部;
22.固定槽1的表面设置有充气囊20,第二导气管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充气囊20的侧面,三通管1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气管21,第三导气管21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2,支撑板3的内部开设有调节仓4,调节仓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轴7,第一转轴7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柱6,第二螺纹柱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5,第一螺纹柱5和第二螺纹柱6的表面均套接有螺纹帽,螺纹帽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9,第一连接座9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板10,固定槽1的上表面设置有夹持板12,夹持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11,第二连接座11通过销轴和连接板10活动连接。
23.具体的,第一连接座9和连接板10均有两组,且对称排列在第二连接座11的顶端,第一螺纹柱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28,第二转轴28的侧面固定连接旋钮14,第一螺纹柱5和第二螺纹柱6表面开设的螺纹方向相反,通过设置第一螺纹柱5、第二螺纹柱6和螺纹帽,当工作人员使用该装置对患者的头颈部进行固定保护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转动旋钮14,在第一螺纹柱5、第二螺纹柱6和螺纹帽的配合下,能够使第一连接座9通过连接板10带动第二连接座11下表面的夹持板12贴合在患者的额头表面,从而实现了对患者头颈部进行固定的目的,调节仓4的下表面开设有限位槽8,第一连接座9穿设在限位槽8的内部。
24.具体的,支撑柱2共有四个,且呈矩形排列在固定槽1的上表面,夹持板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垫13,防护垫13为橡胶材料制成。
25.具体的,固定槽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管23,第三导气管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管23的上表面,连接管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盘24,通过设置吸盘24和第二电磁阀22,当工作人员在对该装置进行固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控制开关27启动电动抽气泵15,即可通过第二导气管18将连接管23底端吸盘24内部的气体进行吸取,同时在第二电磁阀22的配合下,能够使避免第三导气管21内部的气体进入吸盘24的内部,从而达到了对该装置进行固定的效果。
26.具体的,支撑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能仓25,储能仓2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26,固定槽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27,控制开关27的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8.s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移动至合适的位置,然后通过控制开关27启动电动抽气泵15,并且通过控制开关27将第二电磁阀22进行打开,使得吸盘24内部的气体通过连接管23进入第三导气管21的内部,然后经过三通管17注入第一导气管16的内部,最后通过电动抽气泵15排出,然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开关27将第二电磁阀22进行闭合,在气压的作用下,能够将该装置的位置进行固定;
29.s2、然后患者将头颈部放置在固定槽1的内部,并且将头部枕在充气囊20的表面,然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开关27启动电动抽气泵15,并且通过控制开关27打开第一电磁阀19,然后电动抽气泵15将外界的气体通过第一导气管16注入三通管17侧面的第二导气管18的内部,并且经过第二导气管18进入充气囊20的内部,当充气囊20带动患者的头部抬升到
合适的高度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开关27将第一电磁阀19进行闭合,同时停止电动抽气泵15;
30.s3、然后工作人员通过旋钮14带动第二转轴28进行转动,并且第二转轴28带动第一螺纹柱5和第二螺纹柱6进行转动,然后第一螺纹柱5和第二螺纹柱6带动螺纹帽下表面的第一连接座9进行移动,同时第一连接座9通过连接板10带动第二连接座11下表面的夹持板12进行移动,当夹持板12下表面的防护垫13贴合在患者的额头表面后,工作人员停止转动旋钮14,从而将患者的头颈部进行固定。
3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