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关节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55750发布日期:2022-04-22 09:3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寰枢椎关节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寰枢椎关节融合器。


背景技术:

2.对于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basilar invagination-atlantoaxial dislocation,bi-add)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类,传统的为颈前路手术,该手术经口咽入路松解寰枢椎或磨除齿状突。颈前路手术虽然能直接解除压迫,但是其术后常导致感染、进食困难等并发症,故逐渐被颈后路复位内固定融合术代替。
3.颈后路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术中使用后路寰枢椎关节融合器,然而现有后路寰枢椎关节融合器多为固定倾角(前凸角)设计,这些融合器产品均通过设计不同的规格,在术中选择合适的长宽高度来配合产品,使得产品规格多样化,增加了备货成本;并且由于不同规格之间有跨度,较难完全纠正寰枢锥关节后凸畸形,恢复生理前凸。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前凸角的寰枢椎关节融合器。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寰枢椎关节融合器,包括竖向中空的主体,所述主体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后端铰接在所述主体的后侧壁上;所述主体内前后方向设有水平布置且能原地转动的螺杆,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固设有斜向导杆,所述斜向导杆上滑动连接有用于支撑所述盖板且能原地上下移动的支撑块,驱动所述螺杆转动能够使所述移动块和斜向导杆移动,所述斜向导杆再带动所述支撑块移动,从而使所述盖板的前端撑开。
7.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包括位于所述主体上方的上盖板、以及位于所述主体下方的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后端铰接在所述主体的后侧壁上;
8.所述斜向导杆包括上斜向导杆和下斜向导杆,所述支撑块包括上支撑块和下支撑块,所述上斜向导杆滑动连接所述上支撑块,所述下斜向导杆滑动连接所述下支撑块;
9.驱动所述螺杆转动能够使所述移动块、上斜向导杆和下斜向导杆移动,所述上斜向导杆带动所述上支撑块原地向上移动,所述下斜向导杆带动所述下支撑块原地向下移动,从而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前端向主体上下两侧撑开。
10.进一步的,所述上斜向导杆和下斜向导杆位于所述移动块的前侧,所述上斜向导杆的倾斜方向为向前上方倾斜,所述下斜向导杆的倾斜方向为向前下方倾斜。
11.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前侧壁设有安装孔,所述螺杆的前端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螺杆的前端为光杆且设有环形槽,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的前端插入至所述环形槽内;所述主体的后侧壁设有用于容纳螺杆尾端的插孔。
12.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块上设有能使所述上斜向导杆穿过的上滑槽,所述下支撑块上设有能使所述下斜向导杆穿过的下滑槽。
13.进一步的,所述上滑槽设置在所述上支撑块的底部,所述下滑槽设置在所述下支撑块的顶部。
14.进一步的,所述上滑槽为倾斜滑槽,且倾斜方向和角度与所述上斜向导杆相同;
15.所述下滑槽为倾斜滑槽,且倾斜方向和角度与所述下斜向导杆相同。
16.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块上设有从侧面贯穿的上竖向滑道,所述主体的内壁上设有穿过所述上竖向滑道的上固定销;
17.所述下支撑块上设有从侧面贯穿的下竖向滑道,所述主体的内壁上设有穿过所述下竖向滑道的下固定销。
18.进一步的,所述上固定销和下固定销的截面均为竖向延伸的条状。
19.进一步的,所述上斜向导杆和下斜向导杆的末端连接有一对绕过所述螺杆的c形支撑臂。
2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的寰枢椎关节融合器,为了纠正寰枢椎关节后凸畸形,恢复生理前凸,较传统的固定前凸角的融合器具有术中可调节前凸角度的特点,融合器规格减少,降低了备货成本;前凸角角度更大,适应症更广泛。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寰枢椎关节融合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所示寰枢椎关节融合器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其中(a)和(b)为并拢状态,(c)和(d)为撑开状态,(b)和(d)中省去了主体;
24.图3为图1中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立体图,(b)为前端正视图;
25.图4为图1中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正视图,(b)为左视图;
26.图5为图1中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立体图,(b)为正视图,(c)为侧视图;
27.图6为图1中移动块的改进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正视图,(b)为侧视图;
28.图7为图1中上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立体图,(b)为侧面正视图,(c)为正面正视图,(d)为a-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寰枢椎关节融合器,如图1-7所示,包括竖向中空的主体1,主体1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盖板,盖板的后端铰接在主体1的后侧壁上;主体1内前后方向设有水平布置且能原地转动(轴向止动、周向可旋转)的螺杆3,螺杆3螺纹连接有移动块4,移动块4上固设有斜向导杆,斜向导杆上滑动连接有用于支撑盖板且能原地上下移动的支撑块,驱动螺杆3转动能够使移动块4和斜向导杆移动,斜向导杆再带动支撑块移动,从而使盖板的前端撑开。
31.在图中所示实施例中,盖板包括位于主体1上方的上盖板21、以及位于主体1下方的下盖板22,上盖板21和下盖板22的后端铰接在主体1的后侧壁上,具体可通过旋转轴23铰接连接;
32.斜向导杆包括上斜向导杆51和下斜向导杆52,支撑块包括上支撑块61和下支撑块62,上斜向导杆51滑动连接上支撑块61,下斜向导杆52滑动连接下支撑块62;
33.驱动螺杆3转动能够使移动块4、上斜向导杆51和下斜向导杆52移动,上斜向导杆51带动上支撑块61原地向上移动,下斜向导杆52带动下支撑块62原地向下移动,从而使上盖板21和下盖板22的前端向主体1上下两侧撑开。
34.可以想到的是,如果融合器只需要单侧撑开的话,则可以只设置上盖板或只设置下盖板,如果是上盖板撑开,则只需对应设置上斜向导杆和上支撑块,如果是下盖板撑开,则只需对应设置下斜向导杆和下支撑块。
35.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寰枢椎关节融合器首先处于图2中(a)和(b)所示的并拢状态,待植入人体后,利用器械驱动螺杆3转动,能够使移动块4、上斜向导杆51和下斜向导杆52向后移动,上斜向导杆51带动上支撑块61原地向上移动,下斜向导杆52带动下支撑块62原地向下移动,从而使上盖板21和下盖板22的前端向主体1上下两侧撑开,进而使寰枢椎关节融合器变为图2中(c)和(d)所示的撑开状态,其中撑开后上盖板21和下盖板22之间的夹角(即前凸角)为α,该夹角的大小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例如可以为0-20度,具体如5度、10度、15度等。
3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7.1、本实用新型通过器械驱动即可实现融合器在并拢状态和撑开状态之间变化,操作简单;
38.2、螺杆与移动块之间为螺纹连接,受力稳定,可在融合器盖板撑开一定角度后实现角度自锁;
39.3、主体的结构呈环形,与上下盖板配合后能够提供最大化的植骨空间;上下盖板可撑开,融合器植入时,上下盖板处于并拢状态,不会增加融合器的体积,融合器仍按现有方式植入即可,不会造成植入困难;融合器植入后,上下盖板变为撑开状态,可较好的纠正寰枢椎关节后凸畸形,恢复生理前凸。
40.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寰枢椎关节融合器,为了纠正寰枢椎关节后凸畸形,恢复生理前凸,较传统的固定前凸角的融合器具有术中可调节前凸角度的特点,融合器规格减少,降低了备货成本;前凸角角度更大,适应症更广泛;并且操作简单,手术中可对前凸角灵活调节,可实现角度自锁;植入简单,植骨量大,骨融合效果好。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颈后路复位内固定融合术中作为后路寰枢椎关节融合器使用。
41.为方便调节前凸角,优选的,如图2中(b)和(d)所示,上斜向导杆51和下斜向导杆52位于移动块4的前侧,上斜向导杆51的倾斜方向为向前上方倾斜,下斜向导杆52的倾斜方向为向前下方倾斜。
42.本实用新型中,当螺杆3驱动移动块4移动时,为实现螺杆3轴向止动、周向可旋转,从而实现螺杆3原地转动而不脱位,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各种方式,例如主体内延伸设置有阻挡臂以在轴向阻挡螺杆3而不阻挡移动块,然而综合考虑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形式:
43.如图1和图3所示,主体1的前侧壁设有安装孔11,螺杆3的前端位于安装孔11内,螺杆3的前端为光杆且设有环形槽31,安装孔11内设有固定销12,固定销12的前端插入至环形槽31内,螺杆3的后端可以设有器械操作孔32;主体1的后侧壁设有用于容纳螺杆3尾端的插
孔13,以较好的稳定住螺杆3。
44.这样,通过固定销12与螺杆3头部的环形槽31相配合的方式,能够较为方便的实现螺杆3在安装孔11内原地转动而不脱位。
45.如图4中(b)所示,为较好的操作器械,提高驱动的方便性,螺杆3的后端的器械操作孔32可以为六方孔,操作器械可使用六方改锥。
46.如图1和图7所示,为方便实现斜向导杆和支撑块之间的滑动连接配合,优选的,上支撑块61上设有能使上斜向导杆51穿过的上滑槽63,下支撑块62上设有能使下斜向导杆52穿过的下滑槽64。为使受力稳固,方便支撑块移动,上滑槽63可以设置在上支撑块61的底部,下滑槽64可以设置在下支撑块62的顶部。另外,上滑槽63可以为倾斜滑槽,且倾斜方向和角度与上斜向导杆51相同;下滑槽64也可以为倾斜滑槽,且倾斜方向和角度与下斜向导杆52相同。这样采用倾斜滑槽能够减小斜向导杆和支撑块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两者之间的配合牢固性。
47.继续如图1和图7所示,为方便实现支撑块原地上下移动而不脱位,上支撑块61上设有从侧面贯穿的上竖向滑道65,主体1的内壁上设有穿过上竖向滑道65的上固定销14;下支撑块62上设有从侧面贯穿的下竖向滑道66,主体1的内壁上设有穿过下竖向滑道66的下固定销15。这样通过设置固定销能够便于实现支撑块原地上下移动。并且,上固定销14和下固定销15的截面优选均为竖向延伸的条状,以与上下竖向滑道相配合,防止上下支撑块在上下滑动过程中前后摆动。
48.在改进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斜向导杆51和下斜向导杆52的末端可以连接有一对绕过螺杆3的c形支撑臂53,以提高斜向导杆对支撑块的支撑强度,使融合器较好的维持所张开的前凸角。c形支撑臂53与斜向导杆具体可以为插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以免干扰斜向导杆与支撑块的组装配合。
49.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